文:壹號在線特約作者 小北
內容原創,請勿抄襲,萬象打卡
什麼是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效應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現實生活中,我們所理解的馬太效應是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
那麼,如果把馬太效應擴展到婚姻生活中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我採訪了200對夫妻後,發現了婚姻生活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讓夫妻地位出現兩極分化
就像是「馬太效應」的解析那樣,當它來到婚姻生活中的時候,會導致夫妻在生活中的地位出現兩極分化的表現,讓原本在家庭生活中有優勢的人更加佔主導的地位,而弱勢的一方將更加沒有話語權。
這次接受採訪的夫妻,大部分都表現出了這個生活狀態,只不過有的家庭嚴重,而有的家庭相對來說沒有那麼明顯。值得注意的是,當「馬太效應」讓夫妻之間地位兩極分化嚴重的情況下,他們的婚姻變得非常痛苦,要知道夫妻之間的地位有明顯分層的時候,婚姻矛盾會嚴重加劇。
伴隨著這種狀況的持續加劇,夫妻之間的矛盾會愈加顯著,當矛盾變成不可控因素的時候,婚姻生活就會以因此而受到影響,最終導致婚姻失敗。
「馬太效應」往往會引導婚姻出軌
「馬太效應」會提升婚姻生活中出軌的機率,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男人在結婚以後,因為「馬太效應」得緣故,仍舊被很多女人圍繞,那麼他出軌的機率就會相應的提升。
如果把「馬太效應」運用到婚姻出軌的層面,一個原本就不檢點的男人或者有過一次出軌行為的男人,一定還會在婚姻生活中再一次的出軌,一次次的原諒,換來的並不是婚姻生活的穩定,而是出軌者的得寸進尺。
要知道,只有不出軌的人,沒有隻出軌一次的人。
「馬太效應」讓人更加謙卑,讓婚姻更加幸福
當然,「馬太效應」也會帶來更好的婚姻體驗,它會讓已經身處幸福的人,在婚姻生活中變得更加理智,更加謙卑,「好的愈好,多的愈多」就是這個道理。
「馬太效應」對於在婚姻中謙卑的人來說,會讓他在婚姻生活中更加謙卑;「馬太效應」對於幸福的婚姻來說,是一種幸福的累計,當幸福愈來愈多的時候,就會讓你收穫更多的幸福;「馬太效應」對於舒適生活來說,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婚姻雖然看上去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它會隨著人的改變而發生一定的變化,這也正是婚姻生活裡的「馬太效應」,給予生活帶來的樂趣。
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理論指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婚姻生活中「馬太效應」,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馬太效應」呢?
為什麼不運用「馬太效應」讓夫妻之間變得更加親密無間呢?與其兩個人差距越拉越大,不如學著去嘗試互相吸引。感情生活中為什麼不去做那個「少的愈少」的那個人呢?去享受真正的愛情,才會收穫長久的幸福。婚姻生活中,變得更加謙卑,更加理智,讓婚姻更加幸福。「馬太效應」中的多與少,好與壞,這種極端的分化,如果用在進化論中,就是要告訴你,能夠讓婚姻所適應下來的,才是對婚姻生活來說最好的。
為什麼不去尋找更適合婚姻的生活方式呢?與其看著婚姻愈走愈遠,不如運用「馬太效應」讓婚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