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存在「馬太效應」

2021-01-13 央視網經濟頻道

  上證指數

  

  中國股市無論從國內外股市走勢的對比,還是普通股票之間的對比,都存在著典型的馬太效應。

  近年來,投資者會發現一個現象,A股和國外股市存在著明顯的馬太效應。以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為例,前一段時間該指數上摸到了13661高點,經歷了五年時間,道瓊工業指數基本收復了所有的失地,累計最大漲幅達到111%!然而,中國股市近年的走勢卻令投資者大跌眼鏡,2010年A股的年跌幅為14.31%,2011年年跌幅為21.68%,2012年截至目前的年跌幅為7.82%。相對於美國等地區股市,中國股市的走勢可謂是慘不忍睹。這也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最好表現。

  雖說A股整體表現不佳,但是個股卻有不同的表現。近幾年非周期性的股票表現遠好於周期性的股票。醫藥板塊屬於非周期性行業的代表,儘管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是對於這一行業而言影響不會太大。自5月初以來,大盤基本呈現出震蕩下行的走勢,累計跌幅達到20%,而醫藥板塊在這期間跌幅不大,表現遠好於大盤。相反,作為周期性行業的代表行業,如鋼鐵、化工、有色金屬、煤炭等近年來的表現基本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慘」字!非周期性和周期性板塊之間的對比也是一種馬太效應。

  按照「馬太效應」的原理分析,當前的A股屬於「弱者愈弱」的狀態,在沒有出現明顯的見底信號前,投資者若盲目抄底,則可能成為弱市的犧牲品。

相關焦點

  • 個股的「馬太效應」
    大盤波瀾不興,個股卻熱鬧紛呈,個股已經出現了「馬太效應」,即會漲的股票越漲越高,而不會漲的股票就是趴著不動。按經典的價值投資理論,那些價格只有4元、5元的股票,市盈率只有12倍的是最值得投資的,但現在的事實是這批股票乏人問津。
  • 談談馬太效應-虎嗅網
    馬太效應是世界普遍現象,從頂級運動員明星的高回報到普通人的成功,從名聲到社會,從政治到經濟,大多數地方都存在馬太效應。因為馬太效應是一個很堅實的客觀規律,理解得越透徹,越能利用規律,從而實現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變。在經濟領域,馬太效應在不同行業的分布卻是不均勻的,強馬太效應行業和弱馬太效應行業的經營邏輯和方法有很大的區別。
  • 經濟學中的哲學之馬太效應
    這就是「馬太效應」。   3、馬太效應實例   馬太效應在生活中有許多實例,比如企業就存在馬太效應。資本的核心價值是標準和技術,直至目前,一些科技發達國家及跨國公司仍憑藉對很多領域技術標準的控制,左右著產業格局的變化。因此,企業只有極力創新、參與制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標準,佔據品牌資本,才可能在自身領域佔領技術制高點,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 財富界的「馬太效應」:那些一夜暴富最後卻返貧的真相!
    什麼是馬太效應?在20世紀60年代,知名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初次將「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歸結為「馬太效應」。其實,「馬太效應」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已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眾多領域。
  • 「馬太效應」成主流,投資者如何尋找生存空間?
    「馬太效應」成主流,投資者如何尋找生存空間?在股指最近半年來相對穩定的背後,持續分化的馬太效應讓許多投資者,特別是習慣於低吸「撿便宜」的老股民無所適從。事實上,這樣的分化已經持續了三年多,也是A股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並持續進行制度改革的必然結果。投資者在「老革命遇到新難題」之後,積極求變應對,才能更好地在股市尋找到合適的生存空間。
  • 「馬太效應」是偽科學
    01 馬太效應是偽科學 「馬太效應」這一概念廣為流傳,指的是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但這一概念,其實是偽科學。 科學概念必須經得起實證或者邏輯的檢驗,「馬太效應」既經不起實證,又經不起邏輯檢驗。 事實層面,自工業革命以來,只要沒有戰爭和動蕩,在市場經濟中,因為資本積累,經濟發展,窮人們的財富也在不斷增加。
  • 遏制經濟下行引發金融「馬太效應」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央行自2014年11月以來,連續多次降息,貸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了2.25個百分點。而令人擔憂的是,即便現在已屬買方信貸市場,但因銀行信貸投放風險偏好,加上中小微企業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等問題,在我國生活中實際也形成了範圍不斷擴散的金融「馬太效應」。所謂金融「馬太效應」,即經濟落後地區、盈利能力弱的中小企業獲得銀行信貸及相應金融資源越來越少;而經濟發達地區、盈利能力強的大型企業尤其國有大型壟斷企業獲得銀行信貸及相應金融資源越來越多。
  • 馬太效應
    經濟領域的馬太效應    近來,人們將眼光主要聚焦在CPI的上升幅度,而對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關注似有盲點。其實,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對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要大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上揚。    數據顯示,近幾年在我國居民收入分配領域,馬太效應進一步顯現,對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和諧進步產生一定影響。
  • 生活中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1969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提出了馬太效應,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種現象。學會讓自己的收益增值,假如你手裡有一張足夠大的白紙。請你把它摺疊51次,想像一下它會有多高。一米?兩米?其實這個厚度超過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
  • 放大「隧道效應」 抑制「馬太效應」
    原標題:放大「隧道效應」 抑制「馬太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中多次提出,讓人民在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十三五」規劃建議也提出,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 品牌資本的馬太效應|創業小學堂
    1 何謂品牌資本的馬太效應 品牌資本的馬太效應是指,某個行業或產業的產品或服務,品牌知名度越大,品牌的價值越高
  • 丁真走紅背後的馬太效應
    丁真走紅的背後正是網際網路時代流量變現被逐漸引導向上的馬太效應。當脫貧不再是各大網紅帶貨追逐利益的藉口,而是我們通過看到一個人去了解他的家鄉他居住的地方,看到那裡的美跟貧窮,帶動社會各界關注。關注美麗的家鄉,關注還不夠富裕的鄉親,助力他們摘掉貧困走向富裕。就像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海霞說的:流量來了要善用流量,把「美麗」資源盤活盤好,才可能長流。
  • 引才經濟的 「馬太效應」
    這番感慨,無疑是看到了引進人才在經濟方面的「馬太效應」。這幾年來,以崑山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給以南海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諸多刺激,原先「領先崑山」的南海,也變成了「趕超崑山」。也正是在這種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南海謀求「人才強區」向「人才立區」戰略轉型。
  •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馬太效應,這些你都明白嗎?
    1、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3、鱷魚法則:其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倖。
  • 因為馬太效應在作祟
    這則寓言故事就是「馬太效應」的由來,這個術語由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所提出。他把「馬太效應」歸納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馬太效應」反映了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
  • 我採訪了200對夫妻,發現了婚姻生活中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現實生活中,我們所理解的馬太效應是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那麼,如果把馬太效應擴展到婚姻生活中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我採訪了200對夫妻後,發現了婚姻生活的「馬太效應」。
  • 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其實一點都不難,關鍵是要開啟馬太效應
    劉強東我們就拿如今中國知名的企業家劉強東舉例。他的原生家庭環境,可以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就連去中國人民大學的學費,都是家鄉宿遷的老鄉們一家一戶湊集的。二、設定馬太效應目標,盡全力讓自己不斷擁有當我們在擁了一樣讓自己的生活變美好的事物,嘗到馬太效應法則的甜頭後。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想一想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然後設定馬太效應目標,盡全力的讓自己不斷擁有。至於現在為什麼說要盡全力,這是因為我們已經設定了馬太效應目標,就像是遊戲設計師,已經設計好了關卡一樣。
  • 男女交往,要避免「馬太效應」
    戀愛中,請拒絕馬太效應。一份感情裡,會伴隨著「馬太效應」。心理學上,將「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一種現象,被稱之為「馬太效應」。反映在愛情上,強勢的一方會恃寵而驕,變得更有主導權;而只知道付出的人,只會變成弱勢的一方,甚至會成為對方的附屬。這樣的相處模式下,付出的人難以找到想要的幸福感。
  • 職場中一定要警惕《聖經》裡的馬太效應
    這則故事出自《聖經·馬太福音》,這個效應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凡是少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讓他多多益善。其實我們現實生活當中也有不少這樣這樣的例子。小王和小張是大學同學,畢業後進入了同一家公司工作。
  • 「馬太效應」之下的物聯網市場,要如何是從?
    這句話並非謠傳,而是真實「寫照」,但在這一真實「寫照」的背後,卻是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疫情下的物聯網產業自從鍾南山院士宣布新冠肺炎相關事宜之後,全國物聯網產業紛紛行動起來,從二維碼到機器人,從NFC到5G,物聯網產業得到高速發展而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