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21:54:08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作者:佚名
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金在線微信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作者 | 陶丹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馬太效應正持續在A股上演。僅就本周而言,公募基金年內新發行規模逼近三萬億和11家基金公司顆粒無收形成鮮明對比,第二隻「千元股」誕生、百元股陣容持續擴容和低價「一元股」大面積下跌反差巨大,可轉債市場也同時刷新了最高價和最低價的歷史紀錄。即使是在以低估值著稱的銀行股,也出現了不斷創新高和持續走低的天壤之別。在股指最近半年來相對穩定的背後,持續分化的馬太效應讓許多投資者,特別是習慣於低吸「撿便宜」的老股民無所適從。事實上,這樣的分化已經持續了三年多,也是A股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並持續進行制度改革的必然結果。投資者在「老革命遇到新難題」之後,積極求變應對,才能更好地在股市尋找到合適的生存空間。
強弱分化擴散到A股的每一個角落
從2017年開始,A股市場馬太效應就已經逐步顯現,目前這樣的強弱分化幾乎已經擴散到每一個角落。從價格體系來說,在「股王」貴州茅臺(600519,股吧)穩步向2000元大關發起衝擊的過程中,本周石頭科技成為第二隻「千元股」,而目前滬深兩市「百元股」的陣容已經增加到100隻左右,這一數量甚至已經超過了2元以下的「一元股」和「毛股」的合計數量,為A股30年來歷史所罕見。而從通達信軟體編制的百元股指數(880878)和低價股指數(880879)對比來看,二者在年內的「剪刀差」超過了40個百分點,前者大漲超過40%跑贏A股大部分主要指數,而後者則在平盤位置苦苦掙扎,差距顯而易見。 而A股股票價格的差距也蔓延到了可轉債市場。本周,英科轉債(123029)刷新可轉債最高價紀錄,超越「股王」貴州茅臺(600519)臨近2000元整數關,而價格最低的亞藥轉債(128062)則跌破70元整數關,刷新輝豐轉債此前創下的可轉債最低價紀錄。除了絕對價格之外,英科轉債今年收穫超過15倍的漲幅,而亞藥轉債則大跌超過20%,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並不為過。
除了股票和可轉債之外,基金公司的募資也出現了極大的差異。在年內爆款基金頻繁出現,總發行規模突破三萬億的大背景下,依然有11家基金公司「顆粒無收」。如果這些今年一無所獲的基金公司不能在明年迎頭趕上的話,不僅將面臨增量規模拓展困難,連現有存量基金也有可能被投資者逐步贖回。
「頭部化」趨勢明顯,弱者逆襲難
上面筆者簡單列舉的三個事件,只是A股「馬太效應」漸成主流的側影,有心的投資者還可以列舉出很多,特別是同一行業板塊中龍頭股和「後進生」的巨大分化等等。無論是行業的集中度提升帶來龍頭股的溢價,還是交易資金向強勢機構投資者逐步聚攏,「頭部化」時代折射出A股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全新蛻變的階段。在各行各業包括基金管理的龍頭公司,在大浪淘沙的過程中通過質量、品牌建立起「護城河」取得主導地位,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也讓大部分落後者望塵莫及。
弱者有沒有逆襲的機會?很多人會聯想起龜兔賽跑的故事,行動遲緩的烏龜戰勝了驕傲自滿的兔子,就帶有相當程度的「弱者逆襲」的影子。但烏龜能後來居上,並非自身爬行速度有了大幅提升,而是依靠持續不懈的努力以及對手輕敵的雙重加持。放到產業競爭中,「烏龜」要戰勝「兔子」,如同弱勢企業在自身努力的同時等待龍頭公司犯錯的機會,這樣的機會不能說沒有,但短期之內比較渺茫。龍頭之所以是龍頭,必定有其突出的競爭優勢,龜兔賽跑的「以弱勝強」大面積出現並不現實。即使是有少數弱者逆襲成功的案例,必定也同時伴隨著更多弱者在競爭中倒下,誰又能保證自己一定是選中逆襲者的幸運兒呢?
善用工具與強者為伍
因此,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持續押注到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與強者為伍,才能保證實現長期投資的穩健收益。如果要在劇烈分化的A股長期生存,投資者就需要把倉位重點配置在具有龍頭風範的強勢企業中。不過,儘管邏輯可以被許多投資者接受,但實施起來卻有一些困難。除了要克服人性中常見的「恐高症」心魔之外,部分龍頭公司越來越高的股價也提高了投資門坎。在這樣的情形下,選擇合適的工具實現與強者為伍的戰略目標,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筆者認為,對大部分散戶投資者而言,除了直接持有少量優質股作為參與打新的「門票」之外,不妨將主要倉位配置到公募基金中。從今年市場運行的情況來看,「炒股不如炒基」已經逐步成為市場共識,機構投資者在面對高度分化的市場環境,無論是深入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還是做好適度分散配置,都比散戶有更多優勢。筆者認為,未來投資者參與公募基金不妨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從品牌效應突出的頭部基金公司,選擇長期業績穩中向好的主動型基金進行投資。基金公司的選擇可以從今年新發行基金規模前十進行篩選,這些新發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獲得銷售渠道的認同較高,背後一般有較強的投研團隊作為支持;其次是基金經理的歷史戰績,可重點選擇五年長周期收益較高、回撤較小的風格來進行關注。
二是選擇規模較大、流動性較好的大指數ETF基金進行配置。這些大型指數ETF看似很難有太多超越指數的超額收益,但對應的指數估值較低,在股市長期螺旋式上漲的過程中可以獲得確定性較高的上漲。
三是淨值表現較好的場內折價基金。這部分基金除了可以觀察期淨值走勢之外,折價率的存在也提供投資者「護城河」的效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長期的持倉風險。
(本文已刊發於12月19日《紅周刊(博客,微博)》,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熱門搜索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