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沒成本
難以割捨已經失去的,只會失去更多,別在「失去」上徘徊,我們應該忘記沉沒成本,向前看。
最常見的故事就是「你曾給一個乞丐零錢,而後有人告訴你那是假的乞丐」「婚姻、愛情一方總是因為曾經的付出而捨不得離開現在讓自己不開心的另一半」「賭博已經輸了很多,還想再贏回來,不然太虧了」「買來的蘋果一段時間沒吃完爛了又捨不得丟掉」……
其實以上都是沉沒成本的表現,對於我們來說給乞丐的零錢就是沉沒成本,而幫助乞丐是我們的善意,我們不必因為他是假的而難過,而應該想著他至少沒有那麼不幸,如果一個人不是因為走投無路又豈會選擇乞討呢?而我們有能力通過其他途徑賺錢;感情中曾經的付出也是沉沒成本,我們最重要的是當下,對於如今的感情不滿意而對方又不願上進,這才是最重要的,曾經的付出已經覆水難收,如今的現狀能否改變才是重點。賭博失去的金錢和蘋果也是沉沒成本,賭博並不會因為你投入的金錢多了下一次就會轉來好運,事實上它的機率一直一樣,而蘋果在壞掉之後也就是沉沒成本了,惋惜並不能讓它具備食用價值。
我們應該用博大的胸襟對待沉沒成本,如果我們買了一張電影票,看到一半發現電影並不值得看,繼續看也只是浪費時間,那麼我們不應該為了沉沒成本而繼續僵持,應該遵從內心將時間花在值得的地方。而無論你選擇看還是不看,錢都是已經花了的,所以我們應該以免費看電影的心態來決定是否還要繼續觀看,而不是用因為已經花了錢必須看完的心態。作為一個理性的人,選擇把電影看完就是活受罪,還不如選擇退場更為明智。感情也是如此,曾經的付出已經成為了沉沒成本,我們不應該將之視為留住對方或留守感情的理由,最重要的還是當下的感受,對方還值不值得愛才是我們最該考慮的。
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情況,有人因為花大價錢買了一件不適合自己的衣服或者一雙鞋子等,但是因為花了錢而選擇穿戴,等同於活受罪。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往往都不能割捨沉沒成本,大多都陷於沉沒成本而無法自拔。還有像已經知道自己沒有繪畫天賦也要參加完繪畫的課程;沒有音樂細胞也要將鋼琴繼續學完;明明已經沒有甜蜜和愛情的情侶也要勉強在一起……都是因為之前已經付出那麼多了,怎麼也捨不得。可是沉沒成本其實早已不是一個人的經濟,它是已經消失了的,我們不必為此難過和憂愁。
我們應該要向前看,這才是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態度。「坐車因為一雙新皮鞋其中的一隻掉了,果斷將另一隻也扔下去」這種態度就非常樂觀,對於他來說,丟了一隻皮鞋,另一隻也就是沉沒成本,與其抱著痛苦不如將之丟下留給另外一個人。「遛狗的時候,自家狗被別人大狗咬死」很多時候,寵物並沒有完全脫離野性,如果「報仇」也只是增加了另一份沉沒成本,其實於事無補。當我們的投入已經無論如何都無法回收的時候,這些投入就已經成了沉沒成本,這是不可挽回的,難過也於事無補。
其實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騎馬摔斷了腿本是壞事,可卻逃過了徵兵。所以當我們的投入不幸地成為了沉沒成本時,我們應該換個角度思考,說不定會有另一番收穫。
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最具經典的比喻就是「你將一張紙摺疊100次會有多高?」其實這個高度甚至完全已經超越了地球到太陽的距離。財富也是如此,不必用心投資,收入也是越積越高,這就是馬太效應。我們的知識也是如此,知識其實是越學越快的,我們都應該將眼光放長遠,將自己的能力和收入都越積越高。富者越來越富,窮者越來越窮就是因為馬太效應。大多數窮人都不知道通過持續的努力來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成長,也並不知道通過自己的金錢流動來增加收入。
「一個只剩一美分的人,這個人開始用僅剩的一美分進行投資,將錢換成銅幣,然後每次花掉的錢都以10倍甚至更多的數量回到他的手中,最終成為了一個百萬富翁。」每一次正確的投資都是一次倍數的資金增長。
讀懂這些定律,對於我們的人生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可以讓我們更加幸福。祝大家越來越幸福,越來越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