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
我們在上學的數學課上就學過,一張幾毫米厚足夠大的白紙,我們不斷地摺疊,不超過50次它的摺疊厚度就超過了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這樣的結果你一定沒有想到吧,其實財富的積累也是這樣的,只要我們用心去規劃投資,財富就會越來越多,甚至高到超乎我們的想像。

在一個古老的國度,曾經有一個大臣功名顯赫,國王就問他:「你需要什麼獎勵,儘管提出來,我一定會滿足你的。」這個大臣上前說道:「尊敬的國王陛下,感謝您的仁慈寬厚,我不需要金銀珠寶,我只要足夠的米就行了。」國王和其他大臣聽後很是不解疑惑道:「這樣是不是對你太不公平了,你儘管提出要求就行,不要拘謹。」但是大臣堅持己見,並且說出了自己的要求。
大臣說:「我需要在第一天只要一粒米,第二天要第一天的倍數也就是兩粒米,第三天需要4粒米,第四天需要16粒米,只要堅持給我一個月以此類推就好了。」國王聽後哈哈哈大笑,並且答應了下來。但是沒過多久國王就哭喪著臉來求大臣換一種獎勵了。

原來按照大臣的算法,沒過幾天國庫的米就不夠了,甚至有人算過,整個國家所有的糧倉甚至是幾年的收成都不夠給他獎勵的,這就是根據馬太效應,我們的收益是具有不斷倍增的效益的,我們的收益只要方法得當,那麼就會有機會獲得更高的收益。
還記得多年前趙本山的一個小品不差錢,裡面經典的一句話:「人活著,錢沒了。」簡單而直接直擊人的內心。我們每個人都想成為富豪。但是財富是靠一點點積累的,由量變引起的質變。我們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應該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看到馬太效應的成果,讓收益積累,不斷的增值。通過不斷地累加,你的收益終將迎來大的變化。

有人曾說:「財富就像是一棵大樹,它是從一粒小小的種子發育而成的。金錢就是種子,你越勤奮栽培,它就長得越快。」我們都能夠意識到,很多窮人越來越窮困,而很多富人越來越富有。這是因為富人懂得一個道理——錢是可以生錢的。我們只有懂得了馬太效應,大膽地使用自己的金錢去做正確的投資,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富有的人。
投資決定收入。每一次正確的投資,都是在不斷增加自己的現金流動,一段時間之後,現金流動會帶著更多的金錢回來。因此,讓金錢流動起來,它就是你的搖錢樹。

當然,投資有很大的風險,這就要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出發。比如你只有一百元,你一定要留下足夠的錢應變突發狀況。並且投資一定要謹慎,先要努力學習財務投資相關的知識,然後再慢慢一點點積累投資經驗,當你遇到真正的投資機會時,才有信心大膽的投入。
加油吧,朋友們,希望大家早日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