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和房地產,不能再被資本綁架(深度)

2021-01-09 品質中國

揚凡

原創作者:揚凡(個人微信:linco_kl)熊貓貝貝

回首2020年,不僅僅出現了可以載入人類文明歷史的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肆虐,也讓無數的中國人,見證了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幾個重要的轉折點和重大變化。

要說這一年的瓜,絕對能讓吃瓜群眾們大快朵頤,撐到扶牆。僅僅在經濟領域,2020年就能讓中國經濟史記上濃厚的幾筆。

在中國,和資本關聯最大的兩個行業以及領軍代表,在2020年,都挺煎熬的!

不倫是開口一個億「小目標」,「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自己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的王老闆,還是「996是福報」,「香港買樓12億」的杭州馬老師,都逃脫不了福布斯魔咒,這兩位可都是當過中國首富的風雲人物。

叱吒風雲,在資本的加持之下,笑傲世界。但是到今天來看,如煙花一般。

8月,王老闆海外資產清零,富豪榜上持續滑落,高調排場轉為沉默收斂;

整個房地產行業在「三道紅線」的威力之下瑟瑟發抖。

12月24日,也就是昨天,針對網際網路巨頭的態度終於落地,惜字如金,層層把關的新華社通稿:阿里巴巴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

巨錘落下,高懸於進擊的資本頭頂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終於鋒芒畢露!

一切的信號都在表明:在中國,不可能再任由資本驕狂橫行了!網際網路和房地產,不能再被資本綁架了!

屬於資本高速膨脹,野蠻成長的時代,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宣告結束。

1

中國的經濟發展:

只有資本模式,沒有創新發明

從新中國建立,到2020年的今天,只有短短71年的時間,但是中國的發展和世界地位的提升,可謂是有目共睹。別的不說,從經濟總量到軍事實力,中國已經事實上的實現了曾經那句超英趕美的豪言。國富民強,國家地位提升,國民生活質量可見的得到了改善,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成長和進步。

但是絕對不能因為表面的繁榮就麻痺大意,夜郎自大,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激烈的競爭和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永遠不會消失。

有讀者留言,說中國有新四大發明(高速鐵路、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絡購物),都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沒有的,是中國的優勢。

事實上,這就是典型的夜郎自大,不知所謂。

中國的經濟總量和軍事實力雖然列居世界第二,但是客觀理性的看,還是必須要承認美國今天依然是基礎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世界第一大國,同時美國的現代化農業水平和種植生產效率,中國是望塵莫及的。當然,還有每年的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美國已經保持了很久了。

這是事實,並不是崇洋媚外,有一說一,雖然中國有袁隆平,鍾南山,鄧稼先,楊振寧等等這樣值得稱道的國家科技領域元勳,但是美國能屹立世界之首,從數量上就能碾壓我們。

今天在中國看到的數位化,信息化包括什麼「共享經濟」,「創新商業模式」,「新零售概念」等等,稍微有點國際信息認知基礎的人都應該知道,這些所謂的「發明」,所謂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原形,都在美國。

什麼新四大發明?別人發明出來沒有發展運用普及,在中國經濟環境中運用起來了,就是我們的發明麼?

首先來說電子支付,不管是微信也好,支付寶也好,做的非常的好,但貨幣數位化,電子支付模式,不是中國的發明,電子支付是一家美國的公司,同樣也有馬斯克參與的一項創新,這家公司叫做PAYPAL,出過國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沒有支付寶和微信使用環境的地方,都是用PAYPAL。

這個技術大概在中國電子支付普及之前5-8年,就在美國被發明出來並且成功的市場化。

電商也是一樣,中國的淘寶、天貓、京東,包括後起之秀的拼多多做的都很好,市場規模大、平臺體量大,受眾廣泛,依託中國巨大的消費者基數和市場規模,中國的電商做出了好幾個超大市值的公司,但是就電商模式來說,同樣也不是中國的發明,美國網站EBAY首先創造的電商模式,然後又由亞馬遜將這個模式推廣到幾乎是所有的商品上,在美國家喻戶曉。

高鐵是日本和德國的技術,這個就不用說了。

而共享經濟就更不值得吹噓了,完全就是一場資本的遊戲:一擁而上,一鬨而散,時至今日,恐怕就只有一個毫不起眼的「共享充電寶」的小生意還在苟喘殘存於市場了吧?

清醒的認識到中國目前在科技上的落後,是提高水平,補足短板,實現全面發展的前提。

很現實,也是很真實的結論,那就是:中國的網際網路經濟,其實本質上是套用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創新模式和發明,在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和14億人口紅利的大環境中,得以發展壯大,並且因此得到了資本的青睞,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影響力。

同樣的,還有中國的房地產,是滿足中國城市化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需求,在高速的市場化建設和龐大人口剛性需求的推動下,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客觀來說,中國經濟總量中,網際網路和房地產功不可沒,地位斐然。

這一點,從全球500強企業中,中國上榜的網際網路企業和房地產企業的數量和規模就能一目了然。

而科技企業,真正被國際承認的中國科技代表企業呢?只有屈指可數的華為。

那為什麼騰訊,阿里,京東這些網際網路企業不能算科技企業呢?因為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盈利的核心模式,其實並沒有什麼科技硬實力和競爭力。

總不能拿別人先發明的模式來說是自己的創新吧?

這就是中國經濟總量輝煌背後的第一個困境:純粹是資本模式的複製,對市場的重塑和社會資金的高度集中,造就了經濟體中的網際網路巨頭,而沒有任何技術創新。

同樣對於房地產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蓋房子這件事,說破天也不可能有什麼技術創新,中國人蓋房子的歷史都幾千年了,房地產能為中國經濟起到帶動作用和成為經濟支柱,完全是城市化進程的需求推動下,通過釋放土地價值獲得經濟發展啟動資本的模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農業文明為基礎的中國,土地用來種糧食養活百姓和拿來蓋房子提前預支勞動價值,本質上都是對土地價值可持續可循環的釋放。

食物夠吃,糧食就不值錢了,房子夠住,房地產就沒經濟價值了。

然而,後工業化時代,全球產業鏈結構模式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不再重視傳統的以人力基礎為條件的工業技術,將這些「血汗工廠」轉讓和遷移到發展中落後的國家,而數位化技術、信息技術和高精尖的關鍵科技,根本不願意轉讓。

然後發達國家用技術優勢和科技領先佔據產業鏈頂端和上遊優勢,對下遊進行經濟掠奪和控制。

就像中國的華為、中興這樣具有科技含量的公司,都是貿易戰中首當其衝受到迫害和排擠的代表。

在經濟結構上的真實情況,讓中國經濟發展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中,被屢屢卡脖子,就是這麼來的。

中國的經濟總量,不虛也不假,但是都是基於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和人口紅利基數的優勢下,藉助資本的驅動,模式的更迭抄襲,還有土地價值的透支釋放(房地產)得來的。而技術層面的創新,科技領域的突破,還有工業效率的提升層面,都是短板。

這些在國際環境中具有競爭力的技術,不是一天,不是投入資金就可以短期內實現突破和解決的,但是中國要想在未來長期立足國際,不懼技術和科技制裁,這是必然要走的路。

這就是中國截止到今天,經濟發展的核心本質。如此高的經濟體量,卻對發達國家的科技和核心技術高度依賴,可悲啊!

2

中國經濟發展的歷程:

效率與公平的持續博弈

中國從新中國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體制以來,其實是走出了這個世界上一條沒有任何國家的歷史和經驗可以參考和借鑑的偉大發展道路。

中國的偉大,就是人民的偉大,中國的發達,都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的公平核心之下的。

公平,是新中國成立時期,國家在極度貧窮,百業待興的艱難開局之下,為了團結民眾,攤平建設成本,而建立的國家精神領域的重要基石。無數為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無私奉獻一生的人,不就是追求一個公平麼?

但是新中國挺進30年以後,計劃經濟的弊端也開始凸顯,那就是經濟發展的效率和國家經濟需求出現了脫軌,計劃經濟模式拖不動國家高速發展的經濟需求、資金需求和效率需求。

這是一個痛苦的抉擇,要將整個社會的基本面,甚至是市場規則,經濟環境和金融政策,在公平和效率之間進行選擇。

改革開放應運而生,從市場規則上提升了整個中國的經濟效率,中國也從計劃經濟正式轉向市場經濟,但是「效率優先」,同時「兼顧公平」!

公平這一國家基石,從未動搖過,2020年中國在疫情控制和抗病救災的出色優秀的表現,全民救治、一視同仁的做法,將民族和國家的凝聚力又推上了一個全新的階梯。

但是,伴隨經濟高速發展而得以充分發育的資本力量,在中國的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中,也日益膨脹、野蠻生長,甚至開始向中國的社會結構基石,民生經濟環境,發起了衝擊和挑釁。

這就像硬幣的兩面,公平和效率之間的矛盾對立,永遠都存在,陽光之下必有陰影。

資本進擊的目標,主要集中在中國經濟結構的兩大板塊:網際網路和房地產。

先說房地產:

其實房地產上面也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就是國家對土地價值進行釋放,通過透支未來的勞動價值來為中國經濟建設和城市發展提供資金,這個本質是一直貫穿到今天的。關鍵點就在於,土地永遠都歸屬於國家,中國的土地是國有資產,這一點始終沒有發生過改變。

而房地產行業,以大小開發商為代表的「商人」作為開發投資主體的模式,大大的提升了這個價值釋放的速度,而且在高利潤,政策鼓勵的背景下,受到逐利資本的青睞,進一步加大了這個價值釋放的效率。

但是效率提升起來,風險就隨著而來,房企為了盈利效率,在資本的驅動下無限制擴大規模,而很多地方的政府也因為GDP指標要求(效率KPI標準)的壓力產生了土地財政依賴。

一方面,是資本裹挾著頭部房企不斷的擴張開發,因為房地產開發周期和資金回收存在周期,債務風險不斷醞釀,各種資本風險也逐漸暴露:高效率,必然是高周轉!

於是乎,爛尾樓,質量問題,過度建設,行業債務風險……接踵而至。

另一方面,是房地產銷售和持續上漲的高房價問題,將資金風險進一步轉移到了基層民眾和經濟市場中,而中國的金融系統是國家的,這樣的風險又進一步傳導到了國家貨幣和金融體系。

透支基層人民未來的勞動收入價值也要講個限度,過度壓榨的後果就是社會基礎的坍塌。

所以,進入2020年,面對疫情重大的經濟衝擊和持續影響,高層第一次對房地產進行了逆操作,從房企的「三道紅線」到各地因城施策步步抓緊,都在表明一個明確的態度:資本驅動下的房地產行業,不得繼續放肆。

這是很明顯的因果關係,不然按照慣例,每逢危機必放水,每逢放水房價漲。

進入2020年,風向不變,還是「房住不炒」,讓房子的價值回歸居住屬性,這是必然的趨勢。當然房地產畢竟尾大難掉,這需要一定的過程和周期,萬事開頭難,開了頭就不難了。

萬裡長徵還得始於足下的,對吧?

再說網際網路:

和房地產相比,網際網路行業,特別是網際網路巨頭,在2020年,可謂是真正體驗到了來自社會主義的鐵拳。

這一切的開始,就是2020年10月24日,杭州馬老師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的開炮。

但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一天的豪言壯語對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改變,只是開始而已。

「反壟斷」,「立案調查」,「別盯著幾捆白菜」……重錘接連打下,而暴風眼的發起人,杭州馬老師,從那一天開始,已經整整消失在公眾眼中60天了。

從曾經的「頂流明星企業家」,無數頭銜的「首富」,到過街LS,人人喊打的「吸血資本家」,不過60天。

人還好說,筆者一直都秉承這樣的觀點,其實不用對馬老師的個人進行什麼道德抨擊,在他的位置上面,誰上去都是一樣,資本代言人,逐利資本的現實代表,僅此而已。

只是馬老師的「真情告白」,帶給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資本巨頭的影響,就非常可觀了。成功的引起了高層,國家意志,對於資本猖狂進擊的高度警惕,曾經為了效率而培育起來的信任和依賴,蕩然無存。

在國家兼顧公平的原則下,大家好好做生意,不要太出格,不要試圖挑戰公平基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穩定和諧其樂融融。

但是以阿里為代表的資本,伸向中國金融行業,伸向民生基礎,伸向經濟運行規則的手,不僅出格,甚至可以說的上是犯禁了。

淘寶賣假貨,擠壓實體,一家獨大,沒問題,這只是商業模式的優勝劣汰;

支付寶也好,微信也好,電子支付提升交易效率,好處顯而易見,也沒多大問題.

但是在疫情影響未結束,國內國外經濟環境撲朔迷離的背景下,還想著乘機做大規模,搞壟斷,賺快錢,利用資本碾壓市場實現壓榨盈利,那這就不是有點過了,是太過分了。

在中國,追求的基本盤是穩定和諧的公平環境,國家的穩定建立在高考制度,全民醫保,平價教育,房地產良性可持續發展,穩定有保障的土地價值釋放……

而絕對不是危難之際,被乘虛而入的資本,通過高利貸,定向收割,龐氏騙局還有資產掠奪等等的形式對基層民眾和廣大百姓,進行無底線的剝削。

這就是披著網際網路外套的資本巨頭,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最大衝擊和風險。

不管是房地產也好,網際網路也好,資本載體是什麼其實都無所謂,但是觸碰到了國家穩定的公平基石,傷害剝削基層民眾,風險轉移嫁接到國家金融體系……都是在挖社會主義的牆角。

雖然公平和效率必然矛盾衝突,但也得講個平衡和界限。

以上的行為,不用解釋,也不用辯解,都是資本對中國社會基石底線的衝擊和挑釁。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需要發展,追求效率,但是核心的公平,是不能觸碰的紅線。

碰到了,就是原則問題。

3

資本的本質:

欲望和貪婪的人性

有一個重要的信號,那就是12月11日,高層次會議上提出的「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建議。

說是建議,其實就是態度:整個中國,在複雜的經濟環境下,進一步由效率轉向公平的一個明確態度。

當然還有另一個信號,那就是「需求側管理」,同樣是從原本的「供給側」偏向「需求側」。體現的,就是公平優先的態度。

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衰退,大家日子都不好過,這樣的環境裡面要的不是什麼蛋糕增量,什麼經濟發展,而是穩定,民心的穩定,經濟的穩定,社會的穩定,生存的穩定。

先穩定,再圖發展,這才是頂層設計。

而對於金錢、資本、金融、商業、壟斷,甚至是槓桿這些詞來說,本質上都是中性詞,和公平效率一樣,沒有什麼明顯的褒貶意味。

別的不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改革開放,是不是效率佔優的階段?

這些名詞用的好,那麼對國家也好,對城市也好,甚至對於個人來說,健康發展,是有利的,是有助於提升效率的。

比如80後開始的這一代年輕人,通過教育、下海、創業,各種電商平臺,網際網路環境,實現了出人頭地,積蓄了財富,提升了個人和家庭的生活品質。但是用不好,那就絕對不是什麼好事了,小到欺行霸市,大到加速國家和城市內部的貧富差距,醞釀和激化社會矛盾,給社會帶來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和不安因素。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金融和資本,但是資本一旦做主,驅動金融手段,就會變成無孔不入的市場壟斷追逐絕對利潤,就會變成定向收割的消費主義,就會變成披著網際網路外套的高利貸。

目的都是一樣的,少部分的富裕群體,建立金融體系,對底層人民進行持續不間斷的盤剝吸食。所謂敲骨榨髓,竭澤而漁,不過如此。

當然,做生意做到馬老師和王老闆這個級別的人麼,對於頭上高懸的達摩克斯之劍的警惕感受肯定高度敏感,這麼些年來說,不顯山水,老老實實,才得以持續發展。

房地產還好說,紅線以下,服服帖帖,市場的問題只要聽話,總是有辦法解決的。

但是網際網路就不太識相了,進入2020年下半年,資本連賣菜地攤的生意都要搶,本質上已經威脅到整個社會最底層,文化最低、收入最低的普通民眾的生存環境和求生謀食的飯碗了。這不是和在非常時期,已經明確轉向「公平」的高層意志對著幹嗎?

破壞公平,追逐利益,可能並不是資本的本意,而是人性的貪婪。所以根源還是人性中貪慾在做崇。

有句話怎麼說的?「力量越大,責任越大」?大概是這樣的意思吧。可惜,資本驅動下的各位巨頭,力量是大了,結果都把力氣和心思都放到了建立金融體系去追逐更大的利潤和收益,而對經濟環境和國家基礎所面對的風險和挑戰視而不見。

這不是被貪婪蒙蔽了雙眼了嘛!

高效率的經濟社會,2-8定律的存在已經是事實上的不公平了,要解決這樣的不公平,需要時間,需要智慧。結果這樣的現狀都沒有得到緩解,資本巨頭竟然還想讓只有20%財富的80%群體,去透支價值,背負20%的債務,讓富人們擁有全部100%的財富!

我看到過這麼一句話很有感觸:

中國的電力、糧食這些民生基礎行業,雖然年年被罵,飽受詬病,但是最偏僻的地方也有電用,在中國也不可能因為饑荒讓一個人會被餓死,包括鐵路的12306也是一樣,改進完善了數年,也能用了,但是如果這些東西開放給這幫資本主義的網際網路,恐怕在資本的力量鼓動下,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怕都敢討論如何控制鐵路經營和運營權力了。

資本控制了政治,那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將重現工業革命跑馬圈地的殘酷,真正的噩夢就將開始了。看看中國香港底層民眾的生存現狀,看看韓國寡頭資本影響下的民眾,看看美國疫情期間的普通民眾的狀況吧。

4

事關國本,必然警惕

一切都是有跡可循,一切都是矛盾使然。

在進擊資本的驅動下,資本家和中國社會體制的對抗和衝擊,遲早會出現,只是沒有預料到,會來的如此突然,會來的如此出人意料。

公平和效率對於任何國家來說,在不同階段的意義和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就看這個國家目前需要什麼,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引導和應對因為偏重這一個方向而產生的問題。

這個邏輯和主次非常關鍵,是國家決定,而不是資本決定,就算放到資本主義國家也不可能放任資本橫行。上面說了,資本不可怕,人的貪婪和欲望才是最可怕的,前車之鑑也有,美國的幾次金融危機,日本的平成蕭條,根源都是資本的無序擴張所導致的。

過於強調公平,那必然效率低下,國家經濟難以發展,國民生活和經濟水平低下;

過於強調效率,那就會導致道德和信用體系崩潰,社會矛盾必然高度激化,揭竿而起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任何國家的治理,都是在國家社會基石之上的不斷平衡的過程。如果放縱資本的野蠻成長,那很有可能中國就會變成韓國,美國這樣的社會。

這和中國的定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追求的共同富裕完全就是對立、矛盾、背道而馳的。

追求效率的階段,學習借鑑資本主義先進發達的市場經濟模式,提高效率,追趕差距。但是在追求公平的時期,就必然要對資本進行限制,管控,甚至是高壓約束。

這就是為什麼房地產也好,網際網路巨頭也好,在當下的境遇。

所見之象,必有因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偉大的中國用短短幾十年時間就走完了西方成熟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的道路,財富實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增長。同樣的,西方資本主義用了幾百年才暴露出來的短板缺陷和問題隱患,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就得到了快速表現和暴露。

這是資本,人性和社會體制的正面矛盾,不是小事。這也是偉大祖國實現繁榮富強之路的過程中,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困難和障礙。

資本逐利是天性,資本慈善是偽善。

在中國,共同富裕才是終極目標,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這一點,是中國堅實的社會基礎,不容冒犯和踐踏。

相關焦點

  • 這個世界是如何被房地產綁架的?
    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長,題圖來自:視覺中國天下苦房地產,久已。大蕭條期間,老羅斯福頒布了《住房貸款銀行法》,房地產借有形之手開啟上位之路。70多年來,房地產從最初的資本化到70年代後的證券化,再到2008年的貨幣化,清晰地勾勒了一條經濟金融化之軌跡。
  • 我們的房價不能再漲,專家連續3年預警:房地產泡沫不能再吹!
    我們的房價不能再漲,專家連續3年預警:房地產泡沫不能再吹! 房地產市場總是不缺新聞,即使2020年末的樓市還是非常的熱鬧,各種熱點事件頻發。比如最近深圳再次出現「萬人搶房」的瘋狂景象,一套房買到就能套現500萬,擱誰都很心動。
  • 劉煜輝:我們正在打造一個繁榮的、有深度和廣度的資本市場
    我們看到特別是最近一系列的動作,從恆大到螞蟻再到剛兌,分別對應房地產、網際網路壟斷、剛性兌付的債務、道德風險,同時動手,有雷霆萬鈞之勢,一氣呵成之感。中國是最快推動法定數字貨幣的國家,著眼於百年未有之變局,秩序更替的時候,核心關鍵是推進以數據和場景等新型生產要素為背書的人民幣國際化。未來在數字經濟、信息經濟時代,貨幣的背書和支撐是什麼?不再來自於工業經濟的磚頭,比如房地產、土地這些東西,來自於大量的數據和場景等新型生產要素。
  • 合碩機構李偉:房地產渠道營銷是獨立生態 遠遠談不上「綁架了開發...
    在北京房地產行業內,從業多年的李偉素有「段子手」之稱,演講幽默詼諧,剖析問題睿智深刻,是行業內有名的「網紅營銷人」。演講之初,李偉以自己所受的傷自嘲調侃,稱主辦方「心也挺寬,找個殘疾人還給個命題作文」,並反擊「渠道綁架開發商」一說,引爆會場氣氛。
  • 取代房子,中國又一種資本在崛起
    我們以房地產/網際網路和製造業著三大行業為例做一個探討:房地產的真正起點是1998年的住房改革,從此之後房企進入快速發展時代,他們的模式是不斷的「拿地建房」,這是大建設的時代,等同於搞基建。直到22年後的今天,各方都已經明顯感覺到這種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房企開始進入了「盤活存量」和「生活服務」的時代。房地產從1998年到2020年,基本上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大周期。
  • 中國網際網路的深度研究
    我把這種努力稱作「中國網際網路的深度研究」。「深度研究」這個提法,借用了一本人類學著作的書名,即《深度中國》。該書的編者在前言中寫道,「假如說政府政策、社會機構和市場活動構成變動中的中國的表層,那麼,億萬中國人民的感知的、情感的和道德的經驗,則構成了我們所說的深層中國」。換句話說,《深度中國》一書的宗旨,是關注普通人的狀況。
  • 2020資本敗退影視圈:王長田王中磊稱對不起資本
    坐在一旁的華誼兄弟CEO王中磊沒忍住也附和道,「他講這句話的時候我腦子裡面只有兩個字,『天吶』,竟然和我想的一模一樣」。實際上,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原本是整個影視行業最先登陸資本市場的頭部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二者身後一直站著豪華的投資者財團,其中不乏阿里、騰訊、復星、紅杉資本等頂級企業和機構。
  • 網際網路使用方式與社會資本的關係研究
    網際網路的低成本和匿名的特點,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社會團體的參與可以擺脫地區和身份的限制,而可分散到各地,也無需身份的認同,而只要興趣相同,就能形成社會網絡。(2)網際網路減少了社會資本。網際網路向人們提供娛樂和信息的功能,促使人們疏遠了家庭和朋友,而且,由於網際網路使人們介入過多的團體,於是減少了對於當地社區和政治的興趣(Nie, 2001; Nie, Hillygus, & Erbring, 2002)。(3)網際網路維持著現有的社會資本。網際網路現已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了,它是人們維持現有社會資本的工具,通過網絡聯繫,其擴展了人們在以往僅通過電話和面對面傳播的聯繫。
  • 劉元春:從本輪房地產市場風險的特性把握未來趨勢
    政府債務率過度上揚必然導致政府重新依賴於房地產,從而導致政府行為可能會被房地產綁架,容忍房地產價格的上揚。因此,很多人猜測,後疫情的高債務可能導致政府監管名緊實松,縱容地方房地產價格的快速回升。第三,上半年房地產的走勢是一個超級V型,大幅度反彈可能預示著新一輪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未來風險可能快速上升。房地產深度回落在2月份,但是我們實際上在5月份就出現了一個全面上揚的這種狀態。
  • 普華永道:房地產行業的下一個十年
    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也隨著國家政策和經濟發展不斷調整著自己的投資方向和管理模式,尤其是在「房住不炒」宏觀政策下,房地產行業的市場參與者都將面臨「如何走好下一步」的決策和抉擇。從某種角度而言,這是一個比較獨特的行業。
  • 深度觀察丨網際網路汽車企業已被重新定義
    [愛卡汽車深度觀察原創] 11月底,烏鎮再次大佬雲集,但網際網路企業已經不再是這座城市唯一的主角。在過去的多年,網際網路快速地改變了世界。同樣,網際網路也改變了汽車行業。甚至到了2020年的今天,網際網路與汽車的碰撞已經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
  • 紅杉資本怎樣選擇網際網路醫療公司進行投資
    在統計中,紅杉資本是國內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投資項目最多的投資機構;今年一季度,美國最大的10項融資項目裡,紅杉投資了第一名和第八位的,分別是HealthCatalyst和practo。 嘉賓精彩觀點: 1、紅杉希望找到那些有夢想成為偉大公司的創業者。
  • 劉煜輝再發聲:股市已進入牛市,美聯儲繼續擴表是個基本確定事件
    「我們看資本市場,從2019年之後到今天,事實上已經進入了一個牛市……這個市場是牛市,它有它的特點。牛市體現在哪?你看那些反映了國家強大的政治意志、轉型的巨大推動力、產業趨勢、技術變革的資產,它漲了多少? ……我們正在打造第三個國運,這個國運是什麼?一個繁榮的、有深度、有廣度的資本市場,天將降大任於資本市場,善莫大焉。」
  • 2020中國資本年會召開 科技和資本同時深度關注新經濟賽道
    來源:新浪財經11月28日,2020中國資本年會在江蘇無錫舉行。會議以「聚焦中國經濟新賽道」為主題,發布了資本市場年度系列熱榜,深度研討了中國經濟和城市競爭力的未來之路,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質量循環的未來之路。
  • 深度|資本大鱷「中植系」,盤旋在地產圈的魅影
    透過「中植系」在資本市場上的一系列戰役,不難發現其在巧妙地利用著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主要通過定增和二級市場收購參股上市公司,參與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獲得更多的股權或現金,進一步與上市公司及其關聯方合作,緊接著拉高股價,再通過股權轉讓等方式高位減持套現,獲取巨額投資收益。
  • 奇點資本:專注醫療及網際網路科技+,賦能企業價值創造
    為此,奇點資本從自身網際網路科技以及醫療產業基因出發,打造投資+投行式投後管理的模式,從各方面打造資本生態閉環聯盟,以資本能力賦能陪伴企業成長,幫助企業資產增值。其中,由奇點資本產業上市公司有米科技打造的資本孵化器,引入多家大數據、人工智慧、線上教育等企業,以流量業務為特點,以資本賦能為工具,加速企業發展。
  • 首發| 小雨傘保險獲經緯中國、天士力資本B輪一億元融資,網際網路...
    36氪獲悉,網際網路保險特賣平臺小雨傘保險已經完成B輪一億元融資,本次融資由經緯中國、天士力資本聯合投資,小雨傘保險此前曾獲得獲得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信天創投兩輪融資。 小雨傘保險董事長徐瀚表示,本次融資將主要投入於團隊擴充、技術研發、產品升級和用戶服務體系提升上。
  • 青島再提速 引發工業網際網路「核裂變」
    尤其是在過去十幾年,錯失了數位化和消費網際網路的發展機遇,青島絕不能錯過智能化和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機遇。這是時代賦予青島的「換道超車」的絕佳機會。在這個全球治理體系和產業結構深刻變革的時刻,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縱深發展,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速重構。
  • 「資本力量」敗退影視圈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坐在一旁的華誼兄弟CEO王中磊沒忍住也附和道,「他講這句話的時候我腦子裡面只有兩個字,『天吶』,竟然和我想的一模一樣」。實際上,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原本是整個影視行業最先登陸資本市場的頭部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二者身後一直站著豪華的投資者財團,其中不乏阿里、騰訊、復星、紅杉資本等頂級企業和機構。
  • 王義桅:這是一場美國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對抗
    第二,這些網際網路巨頭表面上都是私人公司,好像沒有人來協調,但實際上通過資本的代言,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一隻隱形的手」,來操控和影響美國的輿論。在所謂的後真相時代,美國所謂的民主、民意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失真了。最近,《歷史的終結》的作者福山也說,美國的民主已經被網際網路巨頭給挾持了。這個問題非常嚴重,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資本的挾持,而是資本和技術的結合,這對美國國內政治是一個嚴重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