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本屆峰會邀請超過400+家優秀上市公司、高成長公司、證券基金機構高管及國內外頂尖經濟學者、投資大佬齊聚一堂,以新的發展視角,圍繞雙循環下的中國經濟增長機遇、「十四五」時期中國各領域規劃熱點話題,剖析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把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宏觀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劉煜輝發表題為《宏觀經濟及大類資產展望》的主旨演講。
以下是演講全文: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正在經歷國祚綿長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講,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我們今天所見證的國運也是經過過去40年偉大的改革開放,全體中國人民奮鬥出來的。在過去的40年中,我們實現了偉大的經濟崛起,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繁榮。尤其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中國成為全球唯一一個經濟正增長的經濟體,非常驚人。
今天我們站在歷史的時點,百年未有之變局,中國人民有無比豪邁的自信去面對歷史性的時刻。
接下來拜登上臺,將怎樣改變美國政策?
拜登先生上來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政策實踐,從最近各方面的信息來看,我個人深切的感覺到,美國是不是有可能推出「羅斯福新政」?因為我們看到拜登一系列的安排,顯然在下一個四年,美國的宏觀政策肯定要進入前所未有的財政擴張,美國要幹基建了,要大投資了。在我印象中,今天美國很多基礎設施都是甘迺迪時代遺留下來的,已經有半個世紀沒有進行大規模翻新。
最近耶倫被提名為美國新一任財政部長,耶倫是美國過去10年量化寬鬆具體操作的執行者,美聯儲主席。把她放在這個位置上,可能是最好的能夠深刻理解MMT、和美聯儲溝通、實行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安排。
我們看得很真切,美國把理論界已經討論了十多年的MMT(財政赤字貨幣化)直接變成操作,美聯儲把資產負債表規模從4萬億擴大到7.3萬億美元,從政策的前瞻指引來看,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從7萬億走向10萬億以上基本上是確定性的事實。
為了對衝疫情的影響,直接造成的影響就是整個世界隱含著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對衝疫情的後遺症,這在金融市場預期反應得非常明顯,最近的油、銅,以及6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明顯升值的過程。
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經濟意義是什麼?簡化到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中,中國宏觀經濟的核心問題可以簡化為人民幣名義匯率與實際匯率的裂口。過去兩三年名義匯率和真實匯率裂口張開,呈發散狀態。
在這個情況下,中央的宏觀政策非常清晰,7月份以後靶向的方向只有一個,就是通過對衝通貨膨脹來平抑人民幣升值所支付的對價和成本,這是宏觀政策的核心。
我們看到特別是最近一系列的動作,從恆大到螞蟻再到剛兌,分別對應房地產、網際網路壟斷、剛性兌付的債務、道德風險,同時動手,有雷霆萬鈞之勢,一氣呵成之感。
為什麼今天有這樣的執行力和推動力,這肯定是來自於我們政治治理的優化,中國人民在對抗新冠疫情中向世界展示了我們體制的優越性、我們的執行力,今天在新冠肆虐中中國變成了唯一一塊淨土,這就是國運。
我常把中國經濟轉型比喻成一輛踩著剎車下坡的重卡。
踩著剎車下坡的重卡有幾個特點:第一,嚴重超載。過去長時間高槓桿高負債,如何去踐行中央所確立的內循環為主、雙循環搭配的格局呢?第二,坡長且陡。中國面臨著滯脹——經濟下行過程中疊加難以克服的通貨膨脹預期,註定是一場持久戰;第三,路況複雜。黑天鵝事件頻發,川普的出爾反爾、突發的新冠疫情、自然災害都是路面上的坑,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調整的,這兩年來不容易。
為了應對整個轉型過程中的風險,需要有頂層設計,頂層設計的核心是必須要用數字替換磚頭,過去20多年我們在房地產模式中,怎麼轉出來?是數字替換磚頭。
從2018年貿易戰以來,我們越打越好,越打越有自信,來自於什麼?憑藉的是我們打造了一張強大的經濟網絡,實現了物聯、數聯、智聯,萬物連通就是一個巨大的數據海洋和宏大的場景世界。中國正從工業的經濟形態,迅速地從技術革命的熱潮中推進到數字經濟時代和信息經濟時代。
數字經濟時代和信息經濟生態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是什麼?數據和場景對於數字經濟來講,就是工業社會的石油,不僅僅是新興生產要素,還賦能激活了衰變的生產要素,重新煥發出活力,釋放出效率,這就是中國經濟的潛力。中國現在是唯一一個實現了把網際網路作為徹底基礎設施化來用的國家。我們今天一機走遍神州,中國是唯一一個日常大量產生數據、信用和場景的國家,實現整個過程的背後是國家在新的經濟形態上的財富創造,所以我們國家的產業規劃背後一定是有超級思維的。
為什麼把數字經濟放到核心?我們已經斥巨資打造了高速公路5G,但是這項高速公路現在的車流量還不行。樓部長講了,5G現在很不經濟,用電量很多,對應的場景很少。我們得想辦法奮鬥出來,所以我們要打造一個創造車流量的AI體系,智車、智廠、智家,為自己的高速公路創造車流量,5G直接對應的場景主要是兩個:一個是自動駕駛,一個是工業網際網路,自動生產、自動製造。因此我們主動打造車流量的一個巨大的智能生態,去支撐這樣的高速公路需要一個強大的電網,所以我們要構建一個綠色、高效、安全的能源體系提供支撐,這就是國家為什麼在十四五規劃中把光伏、核能以及儲能的突破放在優先發展地位,作為一個數字產業生態來規劃。
支撐這個生態的金融是什麼?數字貨幣。中國是最快推動法定數字貨幣的國家,著眼於百年未有之變局,秩序更替的時候,核心關鍵是推進以數據和場景等新型生產要素為背書的人民幣國際化。
未來在數字經濟、信息經濟時代,貨幣的背書和支撐是什麼?不再來自於工業經濟的磚頭,比如房地產、土地這些東西,來自於大量的數據和場景等新型生產要素。中國每天都在創造大量新型生產要素,這是我們未來實行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最重要的一個驅動力。
我們看資本市場,事實上從2019年至今已經是牛市。2018年中央確定了資本市場「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戰略定位,五大要素市場的「樞紐」後,我們啟動了偉大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改革,科創板、註冊制,缺失的法律基礎推進得非常快,經過兩年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的改革,這個市場的質地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悄然改變著中國經濟轉型的生態。
今天這樣一個市場,說實在話,跟2019年之前的市場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年之內,中國的證券化率翻了一倍多,我們進入了一個增量市場。居民的財富正以一個非常顯著的邊際速度發生結構性改變,資源配置在發生結構性改變。
從改革的角度看,證券化率的快速提升,顯示這個市場就是牛市,反映了強大的國家政治意志、國家轉型的政策推動力、產業趨勢、技術變革方向的核心資產,表現出昂揚向上的風險偏好。
我們做了一個核心資產指數,從2019年1月定基為100,跑到今天是272,遠遠跑贏滬深300、中證800、中證1000等指數。這些方向對應的核心資產的代表性多強呢?佔今天A股和老百姓能夠買到的港股通標的總市值(約100多萬億人民幣)的29%,具有非常強的代表性。
今天因為時間關係沒辦法展開了,你去認真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這是黨的極具歷史價值的綱領性文件,為未來的15年遠景目標制定了行動規劃和實踐路徑。
頂層設計中間的第一點:科創的突破,就是中央的那句話,「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科創突破是全局的「天王山」,應用科技創新全面放開,科技人員,民營都可以,科創板、註冊制開路,樹立「新財富觀」,造富開綠燈,構建硬核科技國家資本攻關舉國體制。
第二點,轉換的樞紐是什麼?一個繁榮的、有深度的、有廣度的資本市場是全局轉化的「樞紐」,頂層設計的治理體系奠定了股票市場風險偏好昂揚向上的基石。
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國祚綿長的時代,非常幸福。在本世紀過去的20年,中國收穫了兩大國運。本世紀前10年我們收穫全球化紅利,中國加入WTO如同鯉魚躍龍門,實現工業化城市化。第二個10年我們收穫了巨大的網際網路紅利,水大魚大。今天中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把網際網路當基礎設施來用的國家,通過物聯、智聯、數聯形成的數據海洋和宏大的場景世界,這是今天中國之所以在過去兩年的較量中越練越強的節奏。
展望未來第三個10年,百年未有之變局,我們面臨挑戰。我們要把困難想在前面。但是非常有幸,我們正在打造第三個國運:一個繁榮的、有深度和廣度的資本市場,天降大任於資本市場,善莫大焉。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