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觀察丨網際網路汽車企業已被重新定義

2020-12-05 騰訊網

[愛卡汽車深度觀察原創]

11月底,烏鎮再次大佬雲集,但網際網路企業已經不再是這座城市唯一的主角。在過去的多年,網際網路快速地改變了世界。同樣,網際網路也改變了汽車行業。甚至到了2020年的今天,網際網路與汽車的碰撞已經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

從屏幕越大越好到車機能聽懂車主的指令再到智能輔助自動駕駛,就像2017年蔚來上市時沒有人可以預料到其市值可以超過寶馬一樣,也沒有人可以預料到「汽車+網際網路」的碰撞到2020年已經發展至這一階段。以純機械為主的傳統燃油車時代已經將要退去,而以造車新勢力為代表的時代還在成長。在這新舊交替的潮汐裡,再大的公司一旦靜止下來都會被瞬間衝垮,再小的公司只要抓住機遇都能迎風而起。

在這樣的背景下,圍繞著「什麼是網際網路汽車」「造車新勢力新在哪裡」「網際網路汽車的變化」以及「造車新勢力市值瘋長的邏輯」等問題,車企老總也開始登上烏鎮這個大舞臺,夜話未來。

網際網路汽車不只是車網聯

在討論汽車與網際網路的碰撞之前,一定要明確的一個概念是「什麼才是網際網路汽車」。

「當一說智能網聯化就代表網際網路汽車,我覺得這個觀點並不全面,」作為曾經的北汽集團掌門人,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的徐和誼甫一開口就先講出了他對網際網路汽車的理解。在當下數位化這種潮流的驅動下,不管是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加速滲透汽車行業各個領域,大家基本都將其歸結為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但在徐和誼看來,有些觀點不見得都很準確,他認為「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才是對網際網路汽車最好的詮釋」。

網際網路汽車不等於車聯網,也不是智能網聯,網際網路汽車就是網際網路汽車,」與汽車打了很久交道的網際網路人——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斑馬網絡聯席CEO 張春暉同樣也不認同智能網聯車就是網際網路汽車的說法。

這位網際網路企業的老兵認為,網際網路是一種會連接萬物的基礎設施,但汽車在5年前是唯一一個跟網際網路關係不那麼密切碰撞的事物。「所以我覺得大家要做的就是如何讓網際網路像高速公路一樣成為汽車產業的基礎設施。」在張春暉的眼中,網際網路汽車是以數據驅動的,「其實這就相當於給了汽車第二個發動機,第一個發動機燒油燒電,第二個發動機處理數據。通過第二個發動機,語音甚至可以作為第一交互方式,讓消費者能非常好地享受網際網路的服務。」

行業發生顛覆 今後沒有非網際網路汽車

「我是一個代表舊時代的老人,」對於當下網際網路汽車帶來的衝擊,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坦白地講,「網際網路帶來轉變太大,現在每一次和網際網路企業以及裡面的年輕人打交道,就覺得自己老了十歲。」他感慨道:「時代正在把我拋棄,太快了。」

事實上,這種感覺不只是尹同躍一個人有,幾乎所有傳統車企都面臨著這樣的挑戰。往前倒推五年時間,當第一波網際網路造車浪潮湧起的時候,沒有人可以想像它們今日的成就,甚至連「造車新勢力」這一專指網際網路造車的名詞都暗藏貶義,但眼下,學習「造車新勢力」的「新」已經成為業內的必備課題。

「整個汽車行業要發生顛覆性的改變、顛覆性的重構,」曾在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汽車大廠」領兵作戰了二十餘年的華人運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丁磊作為造車新勢力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認為,「過去汽車是單一的從供應鏈到交付,現在則是多維度的。過去客戶體驗的是交通價值,現在客戶完全希望像用手機一樣的,用你的車的生態。」

丁磊還指出了車企轉型的關鍵:「我不認為在傳統產業上進行改變就能適應這個時代,你肯定是保持傳統產業優勢,然後在其他維度上進行趕超。」丁磊認為,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沒有人有絕對的優勢,大家都在造「新」車。此外,丁磊更是斷言:「我認為今後沒有非網際網路汽車,傳統汽車將不存在,都是網際網路汽車。」

新商業模式出現 服務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

對於汽車產業而言,網際網路所帶來的衝擊除了體現在產品技術上之外,更多的還是體現在商業模式的改變上。

「以前我們傳統車企都是賣硬體、賣產品,通過規模化來降低成本,這樣才能夠取得利潤,但現在這一模式變了。」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 李偉認為,對於傳統汽車而言,當下必須直面的挑戰之一就是網際網路汽車帶來的商業模式的改變。

李偉認為,真正定義汽車的本質仍然是用戶需求的驅動,但本輪變革的最大特徵則是從原來只是在新車這個點上進行交付,變成了用戶使用周期的服務提供。「我們之前為消費者提供的就是一臺車,但現在是產品+服務,這已經構成了新的商業模式。」

科大訊飛副總裁、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劉俊峰同樣認為商業模式的「新」是此輪網際網路汽車的主要特徵,同時也是車企必須要過的難關。「對於更多的車企來講,我們負擔很重,也很難用硬體虧錢的方式布局,等待後期軟體服務的價值反饋。」劉俊峰認為,商業模式的變化是車企必須要考慮的,至於如何跟上這一趨勢,「可能是需要從局部變化,再到更多範圍的變化。」

挑戰和機遇往往並存,傳統車企在面臨商業模式帶來的挑戰,同樣也在享受著新商業模式帶來的紅利。「在未來網際網路定義汽車的徵途上,我們可以通過用戶的大數據,開發更多的數位化產品,消費者也可以購買不同的服務產品。」李偉認為,新型商業模式的出現,對於車企而言,「實際上多了一個變現的機會,但是對於自主品牌而言,我們也需要思考,在10-15萬消費區間的消費者願意為哪些功能買單、為哪些企業買單。」

資本看重未來 軟體服務成為新盈利點

近段時間以來,先有特斯拉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後有蔚來、理想、小鵬股價持續升高,甚至蔚來一度超過寶馬、通用,這樣的表現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多數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股價暴漲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成為當下最熱的討論。

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付強認為,這一特殊現象的關鍵還在於「直面用戶」。 付強指出,剛才還有很多在談2B2C,但這些企業的特點是直接2C,「我的感覺是這些企業已經基本上從提供一個工業品轉向提供一個智能化的電子產品,」除了產品屬性的變化,付強還講道,「這類企業他們把數位化不僅僅是貫穿到企業的產品上,更是在營銷端和消費者端貫徹落實。」

作為一個汽車經銷商出身的投資人,佐譽資本創始合伙人柳東靂則完全從消費者端進行了分析,「新能源車不僅僅是環保,還逐漸引入了智能網聯的概念,其實最關鍵的還是體驗,現在新造車上已經普及的軟體功能,在傳統汽車上幾乎看不見。」此外,柳東靂還提出,不能只看到這些企業的產品,還應看到這些企業盈利點的變化,「特斯拉的軟體和服務已經可以列入估值綜合考慮,這部分的毛利非常高。」

對於新造車估值問題,或許誰都不如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餘寧更了解其中根源。「目前的估值肯定是高的,而且是虛高,」餘寧坦言,在聊到估值問題時,他「很緊張」。「通常汽車是10-20倍的PE(市盈率),特斯拉已經到了700倍,從這個角度講肯定是高了,」在餘寧看來,這種虛高的背後「主要反應的是未來的價值,說明很多的投資者看好它的未來。」此外,餘寧還從投資邏輯上分析了這一問題,他認為中長期看新勢力股價還有上升的空間,因為市場評估新勢力股票的價值邏輯發生了變化,「我們已經不再放到車企裡面進行評價,而是將其作為智能移動終端。在這一領域,蘋果目前是20000億美元,新能源汽車『領頭羊』特斯拉是4000億,作為智能終端,從4000億到20000億也是可以想像的。」

編輯點評:網際網路對汽車的改造,就相當於氧氣對地球的改造。在網際網路的滋養下,傳統汽車迎來了爆發,新的功能、新的商業模式以及完全不同的打法。無論是傳統汽車還是造車新勢力,只有先學會網際網路思維,才能迅速適應這個變化飛快的網際網路時代。

精彩內容回顧:

全國兩會|李彥宏:加快智能交通建設等

工信部: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工作要點

single

相關焦點

  • 上汽大通重新定義汽車全業務 向數據+用戶科技公司轉型
    上汽大通重新定義汽車全業務 向數據+用戶科技公司轉型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02 23:01:36
  • 開放的幾何+,重新定義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
    實際上,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性已是全球皆知。在麥肯錫發布的《展望2025決定未來經濟的12大顛覆技術研究報告》中,智能網聯汽車便名列第6,預估到2025年產值可以高達1.9萬億美元。對於所有參與其中的企業而言,這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市場。如今方向已定,企業要做的便是選擇一條能夠到達彼岸的路徑。
  • 軟體定義汽車丨產業重新分工和洗牌期將加速到來?
    四五年前,我在行業很多論壇裡就說我們要用軟體重新定義汽車,當時這個概念還是非常萌芽的階段,但是沒有想到,今年成了軟體定義汽車真正意義上的元年。但反過來思考,軟體並不是全部,正如現在行業中有人說架構定義軟體、軟體定義汽車,其實在這個架構潛在期還有一個就是規劃,如果你沒有規劃好根本談不上價格,沒有價格也談不上軟體,所以規劃是第一位的。
  • 網際網路汽車將會帶來什麼?
    ●汽車,正從代步工具的「功能車」向移動智能終端的「智能車」進化  ●未來三到五年,網際網路汽車將為眾多企業帶來發展契機  網際網路巨頭要造網際網路車  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表明我們正處於汽車行業大變革的前夜
  • 如何重新定義汽車,請由晶片先回答
    晶片平臺之上軟硬體解耦、軟體定義汽車成為現實,終將重塑汽車產業生態格局。 百年汽車工業發展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從鋼鐵機械到機電一體化,再到「新四化」,不斷演繹著科技發展給汽車帶來的全新定義。 如今的車,既是一輛車,也是一個智能終端,還有可能是一個基礎設施。
  • HeyTap重新定義萬物互融時代下的網際網路服務平臺
    隨著大數據與網際網路服務的深度結合,HeyTap等知名網際網路服務平臺力求實現技術與服務的雙向提升,以滿足用戶對產品功能性的需求,更力求滿足用戶對個性化和情感的訴求,以科技引領了「萬物互融」的全新體驗。據悉,HeyTap由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運營,該公司成立於2013年,總部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在深圳、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區均設有辦事處。
  • 季申:讓你玩兒的汽車不多,奇點「潮」網際網路基因做到了
    目前的汽車就像是一個個網際網路的殼子,毫無網際網路屬性可言。的確,網際網路汽車這兩年成為一個很大風口,許多傳統車企開始重新審視車聯網的技術。雖然國內外網際網路汽車風聲很大,但是落地實行起來對於絕大數企業來說也只是一件「偽網際網路」的驅殼。
  • 谷歌:用指數型組織與創想重新定義公司
    來源:證券時報原標題:谷歌:用指數型組織與創想重新定義公司熊華喬什麼樣的一家公司,創立之初即罕見地獲得全球頂尖風險投資公司紅杉資本和凱鵬華盈同時垂青?什麼樣的一家公司,創立之初以整合全球信息、方便人人訪問為目標並從中獲益?什麼樣的一家公司,創立之初即深信自己的工作讓人類生活更富足、推動人類文明更進階?
  • 軟體定義汽車時代 傳統汽車如何突圍?
    一邊是未來可見的軟體投入成本,一邊是充滿想像的軟體銷售收入,好比軟體應用豐富智慧型手機打敗只能打電話發簡訊的功能手機,軟體將改變汽車產業的盈利模式,重新定義汽車。軟體定義汽車,本質是用戶定義汽車。謝平生提到:「讓傳統車廠快速成為傳統新勢力,這是目前我們的一個目標,也是希望車廠能意識到,原有的很多流程體制,對用戶的理解對產品的認知相對比較傳統,那麼它接下來怎麼去適應,怎麼從認識層面到業務落地層面都能夠快速跟進。」
  • 孵化「網際網路+汽車」產業聚集 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助力長三角汽車...
    讓未來空間、臨港南橋智行生態谷成為全球「網際網路+汽車」領域從業者「追夢的熱土、成長的舞臺」,為有夢想的年輕創客和有潛力的創新項目提供展示平臺和扶持機會。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華東區總經理夏睿表示,希望通過今年的諸神之戰創客大賽的評比,充分發揮寶馬和阿里兩大行業領頭羊的品牌優勢、資源優勢,技術優勢以及生態優勢,孵化一批「網際網路+汽車」的產業聚集,打造標杆項目落地,真正助力長三角地區智能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為跨國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探索新思路,為我國汽車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升級開創新先河。
  • 中國網際網路的深度研究
    我把這種努力稱作「中國網際網路的深度研究」。「深度研究」這個提法,借用了一本人類學著作的書名,即《深度中國》。該書的編者在前言中寫道,「假如說政府政策、社會機構和市場活動構成變動中的中國的表層,那麼,億萬中國人民的感知的、情感的和道德的經驗,則構成了我們所說的深層中國」。換句話說,《深度中國》一書的宗旨,是關注普通人的狀況。
  • 2019中國新網際網路企業·創新網際網路企業TOP100
    創新可以說是網際網路公司與生俱來的特質,目前網際網路時代企業的競爭,創新能力的競爭無可置疑是一大特色,而創新不僅是體現在外部的工具層面,其深層根植於思想或境界。對於什麼是創新網際網路企業,實質有兩層含意,首先是它的模式和理念要新,任何一家業務欣欣向榮的公司都是在不斷的自我突破中成長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是否算創新網際網路企業,我們更多會關注它的主體業務方向是否代表了一種新的嘗試,是否有質疑的聲音和強烈看好的聲音,是否是未知與已知共存。再則是從當下規模、時代水準、企業使命所對應的企業經營力、綜合創新力、長遠發展力等方面判斷對未來世界的影響力。
  • 華為汽車產業深度剖析
    前言:軟體定義汽車背景 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2025 年將超 3 千億市場規模。隨著智能汽車快速發展,智 能座艙和 ADAS 功能均不斷升級,不論是傳感器數量、晶片算力還是單車價值均實現快 速提升。
  • 90後定義汽車「新國潮」 品質和文化缺一不可
    來源:中國青年報原標題:品質和文化缺一不可 90後這樣定義汽車「新國潮」近日發布的《新青年新消費觀察研究報告》顯示,新青年愛買但並不敗家,注重品質也追求性價比。在購物和社交中追求新國潮,成為新青年群體的消費特徵和市場趨勢。
  • 深度!產業網際網路引領下半場,產業數位化如何破局
    業內專家對新興網際網路企業分析總結後得出兩條發展路徑:一是深耕產業,推進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融合,打破線上線下邊界,沿著產業鏈深度融合線上能力和線下生產力;二是建立平臺賦能產業,利用網際網路企業本身的數位技術和資源建立產業賦能平臺。
  • 量子化變革已到來,「千克」被重新定義
    高精度時間頻率讓「千克」等被重新定義  50年前的第13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新的秒定義,即用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間躍遷頻率的「原子秒」替代了原有基於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天文秒」。這標誌著原子時的誕生,宣告一個以量子定義時間的時代到來。
  • 商業衛星時代來臨 中國企業是否已做好準備?
    麥肯錫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預計2025年前,衛星網際網路產值可達 5600 億美元至 8500 億美元。有業內人士評論到,時空道宇在低軌導航領域已經和美國企業並駕齊驅。面對商業航天投入周期長、市場基礎弱、技術門檻高、回報周期長等難題,身為中國商業航天拓荒者的他,已摸索出一條降本增效的快車道,發揮了民營航天企業 「小」 「快」「輕」的優勢。
  • 新能源汽車持續滲透 鋰電設備企業深度綁定行業龍頭
    記者 宋維東  汽車業,新能源汽車持續滲透,動力電池廠商紛紛擴產。業內人士表示,鋰電池企業擴產將為鋰電設備行業帶來發展機遇,深度配套全球頭部動力電池企業的鋰電設備公司將獲得更大發展。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400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32%。新能源汽車增量連續三年超過100萬輛,呈持續高速增長態勢。  市場人士表示,在汽車「新四化」的趨勢下,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廣闊的發展機遇,動力電池以及鋰電設備產業景氣度將進一步提升。平安證券指出,動力電池行業低端產能面臨出清,遠期需求巨大,全球龍頭擴張,行業融資頻繁,產能擴張資金充足,鋰電設備採購將迎來新高潮。
  • 對品牌重新定義後 我們和寶沃汽車工程團隊聊了聊
    理清了品牌定位和戰略方向的寶沃汽車正在重新啟航。不久前,新上任3個月的寶沃汽車集團總裁楊嵩用一場長達數小時的發布會將這個品牌的歷史、當前定位、未來方向進行了清晰的闡述。它不再稱自己為「BBBA」。這樣一來,寶沃得以重新輕裝上陣,書寫屬於它自己的品牌歷程。楊嵩將寶沃定義為一個「工程師品牌」。第一輛德國採用自動平衡空氣懸掛系統的車P100、第一輛全球採用缸內直噴汽油發動機車型 Goliath GP700 、第一輛德國採用自動檔的歐洲豪華汽車 Hansa2400 ……都奠定了寶沃的工程師底蘊。
  • 朱俊生:科技將重新定義保險業商業模式
    未來科技一定重新定義保險市場的特徵,也會重新定義整個市場競爭格局,甚至科技會重新定義接下來保險市場的一些商業模式。  以下為部分演講實錄:  第一,科技對保險而言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科技已經成為我們的重要生產要素,行業的重要基礎設施,以前講科技好像很時髦,其實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分子,未來科技一定重新定義保險市場的特徵,也會重新定義整個市場競爭格局,甚至科技會重新定義接下來保險市場的一些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