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頭968 來源:蒲公英
延伸閱讀
請讓我當那個倒黴蛋兒,為華海藥業洗冤!—紀「煙霧彈文章」發表三周年
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似乎各行各業都是危機四伏,製藥行業也是激流暗湧,紛爭不斷,先是浙江華海的纈沙坦原料藥「毒性」雜質事件,波及國內、外諸多原料藥廠商和製劑廠商,後有韓國媒體乘火打劫,宣稱「韓國降壓藥檢出致癌物,原料來自珠海廠商」,珠海潤都緊急公告「韓國企業購買的是粗品而非原料藥,需要自己精製才能當做原料藥上市銷售」。
作為一個製藥人,醫藥中間體、粗品、原料藥,我們當然分得很清楚,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和出口國,我們承受著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承受著各種高汙染帶來的災難,拿著「一流的硬體、二流的軟體、三流的管理」、看著發達國家的臉色、被瘋狂掠奪著資源、卻自詡著原料藥出口的成績斐然……
美國的高端晶片、作業系統……賺取著高額利潤,控制著全球的命脈……而中國的原料藥卻是付出環境汙染的代價、賺取著微薄的代工費用,國內越來越多的化工廠不需要投入GMP硬體、不需要按照GMP要求生產,卻以「原料藥的質量、粗品的價格」參與惡性競爭,迫使原料藥出口企業不得不與化工企業進行貼身肉搏的價格戰,使得下遊廠商坐享其成。
當然,這些都不算什麼,我需要的時候,你就是最好的,各種檢查都是順利通過,趕緊交貨……可是當我找到更廉價的貨源、更廉價的代工廠的時候,你的質量就有了問題、你的數據完整性就有了缺陷……當我再次需要你的時候,你的整改報告就會一路綠燈……我時刻掐著你的軟肋,想什麼時候對你發力就什麼時候對你發力……
關於中國原料藥「纈沙坦」事件,我並不認為它是一個「毒性雜質」超標的質量事件,雖然我是完全的外行,但是我看到的資料大部分都是「檢出致癌物」,而不是「致癌物超標」,現有能看到的文獻,EMA暫定的參考限值是<0.3ppm,而據現有能看到的檢測聲明,NDMA雜質都遠低於0.3ppm這個標準,那麼為什麼要全球召回呢?大家緊張什麼呢?除非這個標準是錯的,或者這些檢測報告、檢測聲明都是假的!
今天看了謝沐風發表的《為華海藥業洗冤》的文章,稱「NDMA被歸為可能的人體致癌物質……每天最高劑量320mg服用纈沙坦製劑連續7年,正常服藥連續14-28年,才會有1/5000的癌症發生率……」、「EMA也給出了連續服用7年、發生率1/5000,患者並沒有直接風險的結論」,並再次強調「基因毒性+溶出+雜質」是發達國家向非發達國家發射的煙霧彈!既然沒有直接風險,那就是說藥品是(相對)安全的?
煙幕彈的觀點我並不能做出專業上的判斷,但是能夠檢出致癌物的東西我卻可以列舉無數,比如一類致癌的鹹魚、鹹菜、烤肉、酒、隔夜菜、二手菸、天然大理石……二類致癌的薯片、薯條、醬油、可樂、汽油……三類致癌的……我並不清楚NDMA屬於第幾類致癌物質、控制限度應該是多少是安全的?如果0.3ppm不超標,為什麼會造成全球性恐慌呢?
常言說,是藥三分毒,安全性、有效性,從來都是藥品的本身屬性,安全、有效,永遠都是相對的,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安全,對於安全性、有效性的評價,應該有科學的技術手段和完整的評價體系,而不是媒體的喧囂和輿論的吶喊!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質量標準也將會越來越嚴,雜質控制水平也將會越來越高,雜質限度也會越來越低,GMP要求水平肯定會越來越嚴格,不與時俱進的企業被淘汰出局是歷史的必然。
但是,中國承受著嚴重的環境汙染為你們生產廉價的原料藥,你們檢出致癌物質就哀鴻一片、而不問安全限度,檢出致癌物質就急著擺脫干係歸咎於粗品,甚至制定超嚴苛的質量標準,拿雜質當做商業競爭的武器打擊整個中國製藥……說句不雅的粗話,簡直就是「邊吃肉、邊罵娘」的典範!
當然,中國製藥存在著很多現實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掌握著原料藥的全球供給權,卻沒有制定質量標準和定價的話語權,我們自己的醫院70—80%都是進口製劑與合資製劑,國產藥品在夾縫中生存,正面臨著一致性評價的大考,我們拿來主義的管理模式即將完全扼殺中醫、中藥的發展……但願一致性評價過後,國藥可以真正做大做強!
從中國製藥企業本身來說,我們冤嗎?其實一點兒也不冤,很多問題是客觀存在、不可迴避的事實,誰讓我們是仿製藥大國而沒有自己的創新體系,誰讓我們是原料藥生產大國專門給別人打工,誰讓我們該謙虛謹慎的時候卻狂妄自大、該充滿自信的時候卻妄自菲薄、仰人鼻息……誰讓我們社會的誠信體系、做藥的誠信體系如此脆弱、不堪一擊……落後就要挨打,弱勢就要被欺負,無論從技術上、還是管理上、還是誠信習慣的養成上……
世界上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在於問題的本身,而在於問題背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