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級小藍鯨們已經來到南大,開啟屬於他們的四年大學生活,這裡有深厚的南雍學脈、有不受限的多樣可能,萌新們自然也有對大學的滿心期許。「我為新生代言」活動第三十八位分享的同學是畢業於常州市華羅庚中學的李逸凡。
李逸凡
來自數學家華羅庚的故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畢業於江蘇省華羅庚中學,錄取人文科學實驗班,高考406分(文科)
遇見南大
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
高考後,我有幸被選中參加南大的綜評考試。然而不久後我收到通知:我的綜評落榜了。一瞬間,南京大學宏偉的校門、前往考場路上友善的同學、整潔的大學教室和富有思辨性的考試題目......
一幕幕場景重新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
回到家,書桌上依然擺放著綜評結束後分發的「遇見南大」文件袋,繽紛的色彩和跳動的字體仿佛又把我帶回了那個令人留戀的地方。
「南大與我,就此別過了吧」
我心想
誰知高考成績公布後,我出人意料地發揮得不錯,順利地將南大填為第一志願,並被成功錄取。
從綜評落榜,到高考錄取,命運似乎只是和我開了個小小的玩笑。事實證明,我多年以來的努力付出,原來並沒有白費。
回首十二年寒窗生涯,我充滿苦澀,也充滿感激。由於出生於十八線小縣城的一個普通家庭,再加上本身並不是很聰明的類型,讀書,刻苦讀書,成為我改變命運的唯一選擇。我把童年和少年的大多數時光全都奉獻給了學習,對於高三這一年來說,則是全部。
我也曾為不理想的成績苦惱過,也制定過許多目標,尋找過許多競爭對手,但這些都讓我混淆了方向、迷失了自我。經過不斷反思後,我發現只要聽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道題目、看好每一頁書,最後的結果都不會讓人失望。
換言之
專注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
成功是自然而然的事
疫情在家的兩個月,對我來說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學習,由於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我有了更多與自身相處的時間,通過不斷的動筆、閱讀、反思,我不僅掌握了許多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對自身的了解也進一步增強。
我發現很多時候,學習的過程類似禪家悟道,在不斷直面困難、冥思苦想、生發感慨的過程中,找到衝出重圍的道路。
正如黑塞在《德米安》中說:「每個人的生命代表一條通往他自己的道路,代表他在這條路上所做的嘗試,代表他在幽微小徑中得到的啟示。從來不曾有人完全成為他自己,儘管如此,大家還是努力去嘗試,有人懵懂,有人清醒,人人盡其所能。」
而進入大學這個小社會,在了解自我的同時跳脫自我、走出舒適圈,去發現更多精彩,則是需要我提升的地方。大學之大,在於它有多種可能性和無數的發展方向,這就意味著明晰的規劃必不可少。
雖然我對很多方面尚未了解透徹,但我會逐步彌補這方面的知識漏洞以便勾畫出未來的模樣,這樣,大學生活才「有奔頭」,寶貴的時光才不會被浪費。
作為一名文科生,我曾無數次崇拜過大學裡學識淵博的教授,嚮往過思想自由馳騁的課堂。而南大作為中國「最適合做學問的大學」,相信在那裡通過深厚人文氣息的薰陶,我可以找回缺失已久的歸屬感,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涵養、有理想、有擔當的「精神明亮」之人。
心向南兮,無所畏懼
南大,我來了!
文字、圖片 | 李逸凡
美編 | 陳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