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有初中文憑卻是公認的世界數學大師——華羅庚

2020-12-01 徐曉亞然

經常有同學問曉然菌,華羅庚算不算是民科,畢竟他一直都只有初中學歷,大部分都是自學的,並沒有接受過正宗的學院派教育。在這裡,曉然菌只想說,在民科這個詞還沒有變成貶義之前,華羅庚是中國最偉大的民科,他是從民科卑微的學術地位上,一步步踏上了世界最頂尖數學家的行列中。他是當之無愧的數學大師,絕對不能用民科二字能去形容的。

金壇 華羅庚紀念館

1910年,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如果說從小就可以看到這個孩子日後在學術上的巨大地位,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很愛看書,熱愛動腦筋,時常因為思考事情而去把正常的事情耽誤掉,次數一多,人們的印象裡就覺得這個孩子是個倔脾氣,不達目的不罷休,天生的呆子相,所以人們又親切地稱他「羅呆子」。

數學家 華羅庚

1922年,華羅庚進入金壇初級中學,在這裡,華羅庚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恩師,王維克,王老師發現了華羅庚在數學上的天賦,決心盡全力輔導他。其實以當時華羅庚的數學造詣,中學的書本早已滿足不了他的要求。小華羅庚求知慾旺盛,可那個時候能找到一本像樣的書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別說是這種冷門的數學書籍了。王老師就想盡辦法為小華羅庚物色了三本特別小書,一本幾何學,一本代數學,還有一本僅僅50頁的微積分學。就像拉馬努金的那本「數學啟蒙教材」一樣,華羅庚如獲至寶,挖地三尺般地鑽研這三本「武功秘籍」,甚至倒背如流。

小華羅庚得到的「武功秘籍」

如果小華羅庚的求學生涯裡一直能在這這樣一位導師的輔導下進行下去,那麼華羅庚應該會更早地開始自己的學術生涯。然而,那個年代,幾乎就沒有人家庭富足,求學無憂。小華羅庚的家庭條件極其一般,1925年,初中畢業之後,家裡便再也負擔不起小華羅庚的學業了。於是他在意料之中輟學了,回家幫自己的父親打理雜貨鋪。誰也沒想到,初中竟是華羅庚一生求學生涯的最高學歷了,此後,華羅庚再也沒有在學歷問題上再進一步。

然而,偉大的人必定會堅守他的偉大之處。雖然已經不在學校,但是絕對不意味著他不再學習。5年的時間裡,他費盡千辛萬苦,自學了高中乃至大學的全部數學課程。青年華羅庚的自學跟我們認為的自學可不一樣,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如果可以自學去通過某些重要的考試,其實都已經很了不起了。而他的自學指的是,完全融會貫通,絕不僅僅只是可以通過考試那般簡單。這5年的努力,沒有白費,青年的華羅庚已經初露鋒芒,並且很快得貴人相識。

時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 熊慶來

1930年,青年華羅庚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重要的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這是在當時中國不太繁榮的數學學術圈裡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人們對華羅庚這個不到20歲的年輕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個年輕人,也引起了當時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的注意,決定突破常規也要把這個年輕人招來做研究,並且相信他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熊主任慧眼識珠,華羅庚從此到達了自己學術生涯的第一站。華羅庚做了清華大學的圖書館管理員,可別小看那個時代的圖書館工作人員,這個崗位上真是臥虎藏龍,李大釗同志做過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毛主席年輕時候做過北大圖書館管理員。。。

圖書館一直是個臥虎藏龍的地方

1933年,華羅庚又一次被破格提拔,做了清華大學數學系助教。1936年,華羅庚受到數學家維納的極力推薦進入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兩年。這兩年時間裡,華羅庚把全部身心都放在學術上,他只在乎自己學到的是什麼,從來不關心任何事情,包括,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劍橋大學學位證書。青年華羅庚一邊學習,一邊做研究,這段期間,大概發表了15篇分量極高的學術論文。有人評價,這裡的每一篇論文都夠得上劍橋大學博士的學位。然而,華羅庚並沒有在這裡耽誤一點點時間,學成即歸國。

1937年,華羅庚回到清華,被聘為正教授,時年27歲,一直到1945年西南聯大期間。想想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27歲都在做些什麼。。。

堆壘素數論 華羅庚著

在艱苦的西南聯大期間,華羅庚在一處幾平米的吊腳樓上完成了自己第一步學術著作《堆壘素數論》。可能有些對數論有所了解的朋友都聽說過這是名字。什麼是對壘素數呢?

堆壘數論,又稱為加性數論,是關於所謂加性問題的一個數論分支,研究把整數分拆(或分解)為給定類型的被加數的問題。而堆壘素數論就是其中討論素數的加法性質的內容。

看到將一個整數分拆成幾種形式的研究,是不是覺得有點眼熟?沒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就是這個問題。後來在世界數學史上有名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就是華羅庚這裡開始。後來,華老的學生陳景潤把這本書當做聖經一般,把這本書看得深入骨髓,倒背如流,也為陳景潤後面解決哥猜打下了堅實基礎。

數學家 陳景潤

1946年到1950年,華老先後到蘇聯和美國進行學術訪問,並且收到了很多著名的高校的青睞,然後新中國成立之後,華老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先後創立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並且接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1956年,華羅庚發表《典型域上的多元複變函數論》這一重要論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這也成為華羅庚繼《堆壘素數論》之後的又一傑作。

華羅庚學術成就斐然,著作頗豐,然而他更關心的是能否把自己所學投入到生產建設上去。1966年前後,華羅庚開始不遺餘力推廣自己創立的「優選法」和「統籌法」。

優選法(optimization method)以數學原理為指導,合理安排試驗,以儘可能少的試驗次數儘快找到生產和科學實驗中最優方案的科學方法。即最優化方法。統籌法,又稱網絡計劃法。它是以網絡圖反映、表達計劃安排,據以選擇最優工作方案,組織協調和控制生產(項目)的進度(時間)和費用(成本),使其達到預定目標,獲得更佳經濟效益的一種優化決策方法。

優選法推廣教材 華羅庚著

你可能聽說過這套在計劃經濟時代很著名的科學推廣方法,事實證明,華老極力推廣的這兩套生產方法,的確在實際生產建設活動中發揮了巨大效果。在這裡我們也看到,華老的貢獻正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最好表現。

華羅庚,陳景潤,楊樂,張廣厚

心繫祖國建設,當然也心系教育了。華老一生著作頗豐,也培養了許多數學家,我們最熟悉的陳景潤也是華老不拘一格發現的人才,此外,像王元,陳景潤、萬哲先、陸啟鏗、龔升這些新中國有名的數學家也都是華老的得意門生。

國立西南聯大

不僅對待自己學生盡心盡力,華老也為數學在我國人民中的科普行動中做出了巨大貢獻。眾所周知,數學不像物理天文等學科那樣有些豐富的實驗現象,可以通過觀察去發現真理,數學要靠邏輯思考,要經過嚴密推理才能有成果。這些特性就註定著數學的科普工作很難做。華老寫得了高深的學術專著,對於百姓喜聞樂見的數學科普讀物也是手到擒來。在這裡,我認為華老是中國第一位做數學科普的大師,同時這也是曉然菌做數學內容自媒體的遠大目標。2006年,中國少兒出版社出版了華老所著《從孫子的神機妙算談起》,《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影響深遠。

華老從來沒有退休的想法。早在年輕時候,華老由於感染瘟疫,就造成左腿終身殘疾。後來又在推廣先進生產方法的積年勞累中一步步拖垮自己的身體,年紀上來之後,心肌梗塞時有發生。1985年6月12日,華老在日本東京大學數理學部講演廳向日本數學界作主題為《理論數學及其應用》的演講時,由於突發急性心肌梗塞,於當晚逝世,享年75歲。

華老終其一生,為國為民,不在乎自己的任何榮譽,即使身處高位,也謙卑待人。為學術,為學生,為國家,兢兢業業,不敢絲毫怠慢。

暮年 華羅庚

一生正統的學歷僅有初中,但是卻是毫無爭議的數學大師。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無論從學術,人格上,華老都是無可挑剔的。

在那樣艱苦的年代裡,如果沒有那一代科學大師們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報效國家,我們不可能短時間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環境都要去感謝那些心繫祖國的建設者們,相比於學術上的成就,更加讓我們敬佩的正是這樣的精神!

相關焦點

  • 只有初中文憑,卻是公認的數學大師,華羅庚是如何創造奇蹟的?
    要說數學成就,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華羅庚」了,他被稱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不僅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更是享譽世界的數學天才。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 中國近代知名數學家華羅庚,教過數學天才陳景潤,竟只有初中文憑
    在高等數學領域有很多享譽全世界的數學大師,譬如古希臘時期的阿基米德、泰勒斯,來自德國的高斯,因物理成就而出名的牛頓,他們都是擅長數學的天才人物。那說到中國的數學大師,你會想起誰呢?想必十個人裡會有九個人提到相同的名字,沒錯,他就是華羅庚。
  • 今天是華羅庚紀念日 只有初中文憑的他是如何成為中國數學之神
    今天是一代數學名將---華羅庚先生的紀念日。說起華羅庚,不得不讓人由衷的敬佩他在數學界創造的一代神話,甚至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而誰又知道小時候的華羅庚,數學曾一度不及格,最高文憑僅達到初中。
  • 數學泰鬥華羅庚:僅初中文憑卻勤勉半生,去世前6小時仍在演講
    文憑到底重不重要?對於普通人來說,自然是重要的不能再重要了。文憑是敲門磚,大多數人還指著文憑養家吃飯。但是對於某些奇才怪才來說,他們的眼裡沒有文憑,只有專業。華羅庚的成長經歷華羅庚就是這樣的奇葩人才,他的文憑不過是初中,但是他的成就卻是很多教授們都望塵莫及的。華羅庚在數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他致力於數學研究工作,一直到了去世的當天,還活躍在數學的講臺上。
  • 只有初中文憑的「中國現代數學之父」┃汾酒百賢093:華羅庚
    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 卻只是個初中畢業生,連高中都沒有上過。華羅庚1910年出生於江蘇常州一個開小雜貨鋪的家庭,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被同伴們戲稱為「羅呆子」。1922年上初中後,被老師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對他悉心培養,關照有加。1925年,初中畢業後,因家裡困難,華羅庚考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希望早些就業減輕家裡的負擔。
  • 去世前6小時仍在演講,只有初中文憑且身殘的他,卻是個數學巨匠
    同時,這樣一位大師也是愛國的典範,在那樣的年代裡,他依然堅守著對祖國的熱愛,毅然決然離開了條件優渥的美國,回到祖國來只為支援祖國建設。從初中文憑到海外留學在那個炮火連天動蕩不安的時代裡,華羅庚出生了,一出生就被父母寄予了殷切的希望,父母一方面望子成龍,希望他能有出息,但是另一方面卻又希望這個孩子可以平平安安地長大就好。帶著父母這樣的期盼,華羅庚一天天長大了,到了該去上學的年紀,父母將他送去了學校。
  • 中國計算機「八百羅漢」之師,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卻只有初中文憑
    文/后羿歷史上的今天1910年的11月12日,「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誕生了。華老開創了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等多方面研究,被稱為是「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中國的愛因斯坦」。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但,擁有如此成就的華羅庚,原始學歷只有初中文憑!華羅庚和數學的貢獻常有人疑惑,在學校裡苦學數學有什麼用,生活中都用不到;甚至有網友極端地「調侃」,說沒感覺到華羅庚有什麼貢獻?實際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數學,數學是所有自然科學生社會科學研究的基礎。
  • 華羅庚:他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進入初中後,華羅庚在數學上的天賦開始顯露出來,幸運的是,華羅庚遇到了自己的"伯樂"——他的班主任王維克。王維克也是他的數學老師,發現了他在數學上的初露頭角,便不遺餘力的培養他,這對華羅庚以後的數學研究影響非常大。時光如梭,初中三年很快就過去了,畢業後,華羅庚本就讀於上海中華職業學校,但是家庭實在負擔不起學費,沒多久就退學了,回到家幫父親打理雜貨鋪。
  • 「中國數學之神」,當年卻被叫「羅呆子」——「天才」華羅庚
    華羅庚先生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呆子」。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後,他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30年春,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學界。
  • 初中畢業的數學大師華羅庚
    新中國一成立,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使他毫不猶豫的選擇回國,在歸國途中,華羅庚寫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真情的呼喚:「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投身我國數學科學研究事業。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
  • 他僅有初中文憑,但卻成為「數學巨匠」,去世前6小時還在演講
    華羅庚先生是我國近代最有名的數學家之一,他為中國的數學發展和壯大,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也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數學人才,國外有一個知名的數學家,將他稱為中國愛因斯坦。華羅庚先生這一生,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他僅有初中文憑,卻憑著半生勤勉成為數學巨匠,去世前6個小時還在進行演講。
  • 僅有初中文憑,華羅庚勤勉半生成數學巨匠,去世前6小時還在演講
    他是個僅有初中文憑、半路出家的毛頭小子,靠自己勤勉半生時間才終成數學巨匠,直到去世前6個小時,都還站立在講臺上奮力演講!克拉達曾說過,華羅庚成就了中國數學。那在華羅庚前半生,誰又成就了華羅庚呢?我想,這個答案只能是華羅庚自己。
  • 華羅庚:數學巨匠,僅初中文憑卻勤勉半生,去世前6小時仍在演講
    我國一直都被稱為是世界上數學最好的國家,這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國近代以來就出過不少著名的數學家,其中的華羅庚堪稱是中國的愛因斯坦,他也被稱為是"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其理論成果大大推動了中國數學水平的發展,而且還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數學人才,可以說是成就斐然。
  • 他是中國的愛因斯坦,僅有初中文憑,努力半生成為數學巨匠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而我國就有這麼一個厲害的數學天才,他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他不僅在國內名聲顯赫,就是在國際上,也享有非常高的聲譽。國外很多知名的科學院,都以聘請到他為榮。他就是華羅庚,一代數學天才,我們民族的驕傲。
  • 數學大師——潘承洞
    同時,他也是極具代表性的教育學家,秉承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觀點,培育了一大批有真才實幹的數學人才。回顧他的一生,治學嚴謹,工作踏實,為人謙遜,是真正的大師。1934年5月26日,潘承洞生於江蘇省蘇州市。1946年8月考入蘇州振聲中學初中,1949年畢業後考入蘇州桃塢中學高中。中學時期,潘承洞就體現了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
  • 僅憑初中學歷,華羅庚痴迷成數學巨匠,他說:髮妻才是無名英雄!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華羅庚活不久了,但吳筱元偏不信,醫生都沒辦法了,吳筱元咬著牙一個人把他從醫院背回家,她含著淚只有一個念想:他的活著!回到家後,她緊接著把女兒送回了娘家,她其實心裡也沒有底,但女兒卻不能跟著有事。從此,她不分晝夜地守著丈夫,為他「端屎端尿、擦背翻身、端水送藥」。
  • 最後的大師葉企孫:力排眾議提攜初中學歷華羅庚
    他要回祖國去,去完成一項畢其一生才能完成的使命。這就是科學救國。正是這個偉大的使命使葉企孫與吳有訓走到了一起。  吳有訓回國後,短短一年多時間裡,幾易其校,有些倉皇的味道。他是要找一個能搞科研的環境,找一個令他滿意的實驗室。他在等待,等待生命中的知音出現。  終於這一天來到了。當葉企孫先生向他發出邀請時,他欣然應邀。1928年深秋時節,吳有訓走進了清華園。
  • 數學手抄報: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
    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
  • 華羅庚是我國現代傑出的數學家,新中國數學研究事業的創始人
    華羅庚是新中國數學研究事業的創始人,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而他初中畢業後不到一年就因家貧而輟學,後來的成就完全是刻苦自學而取得的。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慶來的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在楊武之指導下,開始了數論的研究。
  •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一代數學天才的學習方法,建議家長為孩子收藏
    ——華羅庚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是我非常崇拜的人物,他給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通過自己堅持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的典範。他僅僅有初中文憑,憑藉著自己的勤勉自學,終於成為數學巨匠,並且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