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大到航天技術、原子彈的設計,小到一顆螺絲釘的生產,都需要應用到數學。數學似乎離我們很遠,又離我們很近,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數學的身影。一個國家想要興盛富強,那麼數學領域的尖端人才,一定是不能少的。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而我國就有這麼一個厲害的數學天才,他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他不僅在國內名聲顯赫,就是在國際上,也享有非常高的聲譽。國外很多知名的科學院,都以聘請到他為榮。他就是華羅庚,一代數學天才,我們民族的驕傲。
記得上中學時,學校教室的牆壁上,都掛有華羅庚的畫像,他就像一個偉大的英雄般,一直刻在我們的腦海裡。為什麼國家這麼重視他、宣傳他?那是因為華老為我國的數學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天才的成長
華羅庚出生在江蘇常州金壇,從小就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天才的成長,總是與眾不同的。華羅庚小的時候,經常沉迷於思考問題,由於太過專注,以至於忽略了外界的聲音和幹擾,所以小夥伴們經常取笑他,稱他為「羅呆子」。
天賦異稟的華羅庚其實並沒有讀過多少書,他的文憑只到初中。因為家中貧困,無法繼續供他讀書,所以他初中畢業後就在家裡幫忙父母做生意,料理雜貨鋪了。雖然輟學了,但是華羅庚並沒有丟下學習。在初中時,他的老師王維克就發現了華羅庚的數學天賦,曾對他重點培養,並經常鼓勵他不要放棄學習。
都說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王維克老師就像是華羅庚的伯樂,正是他,在數學上啟蒙了華羅庚。為了不辜負恩師的教導,也因為自己對數學的興趣,華羅庚在雜貨鋪裡一邊幹活,一邊學習,用了五年的時間,自學完成了高中和大學的數學課程。如果你仔細想一下,就會發現這是一件相當恐怖的事情。正常人全日制去學,五年也學不了這麼多的課程,而華羅庚僅僅是利用空餘時間,就做到了這一點,非常了不起。
這個數學天才已經冉冉升起,他開始往一些科學刊物上投稿,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轟動了數學界。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也聽說了華羅庚的事跡,破例讓他進入了清華這座高等學府工作。
一發不可收拾
剛開始,華羅庚只是在清華的圖書館裡當一名館員,不過很快,他就被升為數學系的助理、助教,一路升到講師,僅僅用了4年的時間。在此期間,這個數學才子還學會了英、法、德、日四國語言,這為他日後出國深造,創造了有利條件。
1936年,華羅庚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在這裡,他度過了兩年的時光,並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進入國際頂尖數學家們的視野。學成回國後,華羅庚已經是清華大學的正教授了,這一年,他才27歲。
抗日戰爭爆發後,清華大學南遷,和其它大學一起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華羅庚在這裡一直教到了1945年。後來他到美國訪問,接受了美國伊利諾依大學的聘請,成了那裡的教授。
毅然回國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所有行業都需要人才。遠在美國的華羅庚得知後,毅然拋棄了美國的高薪職位和優越生活,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千裡迢迢地返回了中國,他要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也許現在的年輕人很難理解,老一輩科學家們的這種高尚情操。在華羅庚他們的心裡,國家民族利益高於一切,只要祖國需要,他們可以放棄一切,回到祖國。這和現在某些崇洋媚外、一心想往外走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歸國途中,華羅庚還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勸誡留學生們回國報效。在信中,他提到:「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此時的他,回國擔任的職務,已是清華數學系的主任了,後面又被選為科學院院士。
從此,華羅庚就在祖國這片熱土上,奮力揮灑自己的汗水,貢獻自己的智慧。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數學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他還為祖國培養發掘了一大批優秀的數學人才,其中就有陳景潤這樣優秀的數學家。
除了理論研究,華羅庚還注重實用性,他將數學和工農業實踐相結合,摸索出一套統籌法和優選法,應用到生產當中,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他的雙法推廣,受到了國家的重視,在民間廣為推廣。
巨匠隕落
華羅庚為數學事業嘔心瀝血,操勞了一輩子,就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他還在講臺上演講。1985年6月12日,華老應邀在日本東京大學演講,不幸突發心肌梗塞,於當晚去世。一代數學巨匠,從此隕落,讓人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