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之神」,當年卻被叫「羅呆子」——「天才」華羅庚

2021-01-14 小峰的生活感悟

介紹一下華先生

華羅庚為中國數學發展作出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

華羅庚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並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難題、華林和塔裡問題改進、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證明、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等;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華先生

先生的諸多榮譽

1931年被調入清華大學數學系工作;

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

1938年被聘為清華大學教授;

1946年任美國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大學教授;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春從美國經香港抵達北京,在歸國途中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之後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

1951年當選為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同年被任命為即將成立的數學研究所所長;

1954年至1988年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至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1983年被選聘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85年當選為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

白髮華先生

華羅庚先生作為當代自學成長的科學巨匠和譽滿中外的著名數學家,一生致力於數學研究和發展,並以科學家的博大胸懷提攜後進和培養人才,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投身科普和應用數學推廣,為數學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付出了畢生精力。

先生是個呆子?

華羅庚先生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呆子」。

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後,他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1930年春,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學界。同年,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後,打破常規,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

1931年,進入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在此期間他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在中國國外雜誌上發表了3篇論文。

認真工作的華先生

先生的腦子轉得快,思維敏捷

華羅庚先生在學習中,既肯下苦功,又善動腦筋。

他十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數學老師王維克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此題出自古代的《孫子算經》,意思是說:有一種東西,不知道數量,如果三個三個地去數它,最後剩二;五個五個地去數它,最後剩三;七個七個地去數它,最後剩二。問這種東西共有多少。

王老師剛把題讀完,華羅庚的答案就脫口而出了:「二十三!」

「怎麼,你看過《孫子算經》?」王老師驚詫地問。

華羅庚回答說:「我不知道《孫子算經》這本書,更沒有看過。」

「那你是怎麼算出來的?」王老師又問。

華羅庚有板有眼地答道:「我是這樣想的,三個三個地數,餘二,七個七個地數,餘二,餘數都是二,那麼,總數就可能是三乘七加二,等於二十三,二十三用五去除,餘數又正好是三,所以,二十三就是所求的數了。」

「啊——」王老師簡直被驚呆了,「算得巧,算得巧!」

少年華羅庚

先生雖無文憑傍身,卻光芒四射

是金子總會發光

1930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裡看一本《科學》雜誌。

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

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

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將數學融入生活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裡,他如魚得水,每天都遊弋在數學的海洋裡,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不求名利,求知識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衝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先生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成功了。華羅庚把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華羅庚把數學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上,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認真看書的華羅庚先生

先生拳拳報國之心

新中國的誕生,牽動著熱愛祖國的華羅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回到了祖國,而且還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動員大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顆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雖然數學沒有國界,但數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華羅庚從海外歸來,受到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回到清華園,被委任為數學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了他數學研究真正的黃金時期。他不但連續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績,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培養了一大批數學人才。為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為應用數學研究、試驗和推廣,他傾注了大量心血。

從初中畢業到人民數學家,華羅庚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輝煌的人生道路,為祖國爭得了極大的榮譽。

一生奮鬥

先生之名留下了

丘成桐:「先生起江南,讀書清華。浮四海,從哈代,訪俄師,遊美國。創新求變,會意相得。堆壘素數,復變多元。雅篇豔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瀾於即倒,成一家之言,卓爾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華羅庚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大師,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典數學家列在一起,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華羅庚先生雕像

相關焦點

  •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享年74歲,後代「子女」今何在?
    2020-10-06 什麼是天才?這個標準究竟是如何劃分的?有人認為,天才的智商都在140左右,而有的人認為智商達到160才算是天才。不過不管智商多少,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同樣都有很高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有的人天生就很聰明,不過即使再聰明,都需要後期的積累和勤奮的努力,這不是小編說的,而是出自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
  • 只有初中文憑的「中國現代數學之父」┃汾酒百賢093:華羅庚
    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 卻只是個初中畢業生,連高中都沒有上過。華羅庚1910年出生於江蘇常州一個開小雜貨鋪的家庭,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被同伴們戲稱為「羅呆子」。1922年上初中後,被老師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對他悉心培養,關照有加。1925年,初中畢業後,因家裡困難,華羅庚考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希望早些就業減輕家裡的負擔。
  • 國家棟梁,數學天才,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
    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創始人。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一代數學天才的學習方法,建議家長為孩子收藏
    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華羅庚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是我非常崇拜的人物,他給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通過自己堅持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的典範。他僅僅有初中文憑,憑藉著自己的勤勉自學,終於成為數學巨匠,並且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天才華羅庚的另一面
    但學渣在初二猶如中彩票了一般突然開竅,很快華羅庚的數學成績就名列第一,以致數學老師李月波可以在考試時把他叫到一邊,「今天的題目太容易,你上街玩去吧。」此時首先發現華羅庚數學天賦的是年級主任王維克,他是張聞天的同學,近代中國第一個翻譯但丁《神曲》的翻譯家。
  • 只有初中文憑,卻是公認的數學大師,華羅庚是如何創造奇蹟的?
    要說數學成就,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華羅庚」了,他被稱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不僅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更是享譽世界的數學天才。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 今天是華羅庚紀念日 只有初中文憑的他是如何成為中國數學之神
    今天是一代數學名將---華羅庚先生的紀念日。說起華羅庚,不得不讓人由衷的敬佩他在數學界創造的一代神話,甚至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而誰又知道小時候的華羅庚,數學曾一度不及格,最高文憑僅達到初中。
  • 「數學之父」華羅庚,到底做了什麼貢獻,讓這麼多中國人崇拜?
    所以各個國家都非常看重數學這一門課,也出現過不少驚豔千古的人才,華羅庚則是我們國家最出眾的代表人物。他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更有美國學者稱他為中國的愛因斯坦,他的才華能夠做全世界科學院的院士,光是這麼多肯定的語句,就足以看出華羅庚的成就該有多大了。
  • 中國近代知名數學家華羅庚,教過數學天才陳景潤,竟只有初中文憑
    在高等數學領域有很多享譽全世界的數學大師,譬如古希臘時期的阿基米德、泰勒斯,來自德國的高斯,因物理成就而出名的牛頓,他們都是擅長數學的天才人物。那說到中國的數學大師,你會想起誰呢?想必十個人裡會有九個人提到相同的名字,沒錯,他就是華羅庚。
  • 一生只有初中文憑卻是公認的世界數學大師——華羅庚
    經常有同學問曉然菌,華羅庚算不算是民科,畢竟他一直都只有初中學歷,大部分都是自學的,並沒有接受過正宗的學院派教育。在這裡,曉然菌只想說,在民科這個詞還沒有變成貶義之前,華羅庚是中國最偉大的民科,他是從民科卑微的學術地位上,一步步踏上了世界最頂尖數學家的行列中。他是當之無愧的數學大師,絕對不能用民科二字能去形容的。
  • 華羅庚:他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華羅庚出生於1911年11月12日,一個江蘇省金壇縣的貧困人家,父親開了一間小雜貨鋪。別看家庭條件不好,華羅庚的父親十分重視對華羅庚的教育,把他送進了金壇縣第一所新式中學——金壇中學讀書。其實華羅庚並不是從小就這麼聰明,他小的時候說話都說不清楚,呆頭呆腦的,同學們都給他起外號"羅呆子"。誰也想不到,"羅呆子"會變成當今舉世聞名的數學家。
  • 中國的數學之王,比華羅庚還要強,竟拒絕愛因斯坦合作請求
    談及近現代的中國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丘成桐可謂家喻戶曉,如果要問中國的數學之王是誰,絕大多數會認為估計不是華羅庚就是陳景潤。然而鮮為人知的是,近現代的中國數學之王另有其人,比華羅庚還要強,竟然還直言拒絕愛因斯坦的主動求合作!與歷史上很多天才一樣,陳省身數學之路也充滿天才色彩。
  • 他是中國的愛因斯坦,僅有初中文憑,努力半生成為數學巨匠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而我國就有這麼一個厲害的數學天才,他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他不僅在國內名聲顯赫,就是在國際上,也享有非常高的聲譽。國外很多知名的科學院,都以聘請到他為榮。他就是華羅庚,一代數學天才,我們民族的驕傲。
  • 激發了四位「頑童」的天賦,造就了四位數學之神
    華羅庚 華羅庚,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複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甚至還被同學、老師取笑成「羅呆子」。
  • 【物理教育】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出身貧寒的他在父親的小店裡自學成才,最終成為一代數論大師,寫出了《堆壘素數論》等世界級水準的數學著作,被數學界公認為「天才數學家」。其得意弟子陳景潤也在其悉心指導下成為世界級數學大家。數學大師 華羅庚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本《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就是華羅庚先生親筆所著。在此書中,這位公認的「天才數學家」向我們揭示了「天才」的真相。
  • 印度數學天才,心算速度超過計算機,華羅庚看了一眼:她算錯了
    一、婆羅門家庭的天才少女印度是一個非常重視種姓的國家,雖然從印度獨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非常長的時間,然而印度的種姓制度依然根深蒂固,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種姓制度依然有生存的土壤。婆羅門居於印度四大姓氏之首,是最高等級的姓氏,這一個姓氏的人出生之後都有著不錯的生活。
  • 初中學歷,身體殘疾,23歲自學成清華教授,他才是中國的愛因斯坦
    1910年,華羅庚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父親靠開一家小雜貨店謀生,他的家一貧如洗。據說華羅庚出生時就被放進籃子裡,上面蓋著一個框。老人說這樣可以避邪除災,所以他給孩子起名叫羅庚,象徵吉祥如意。華羅庚不是我們小時候想像的天才。相反,他說話含糊,行動笨拙,不喜歡說話。
  • 華羅庚:定律不滅,華章未已
    華羅庚還是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身殘志堅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金壇金城鎮大橋(今南新橋)東頭的小商之家,祖籍丹陽訪仙橋。其父40得子,為取「進籮避邪,同庚百歲」之吉兆,為他取名羅庚。
  • 華羅庚是個怎樣的人?離世21年後,弟子說出真相,網友:不敢相信
    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貝特曼華羅庚是我國近現代歷史上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他不僅本身的數學造詣和水平相當之高,而且還為我國的數學教育構建了系統教育辦法和數學的實際應用辦法,被稱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名垂青史。
  • 記憶 那些年我們一起學過的數學符號,你還記得嗎?
    「知道什麼叫三角嗎?」「笑話,怎麼會不造!」「哦,那你記得三角函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