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漢族,生於江蘇金壇,祖籍江蘇丹陽訪仙。世界著名數學家,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全票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被選聘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1979、2007年分別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華羅庚還是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
身殘志堅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金壇金城鎮大橋(今南新橋)東頭的小商之家,祖籍丹陽訪仙橋。其父40得子,為取「進籮避邪,同庚百歲」之吉兆,為他取名羅庚。
華羅庚6歲入仁劬小學讀書,12歲入縣立初級中學。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呆子」。在數學老師李月波及王維克引導下,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
初中畢業後,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他報名參加過一次上海全市性的珠算比賽。當時的參賽者,大都是銀行 、店鋪 、錢莊的職員和夥計, 有一道珠算題:189987×9998=(),難倒了考生。華羅庚只撥動4次算盤,花了幾秒鐘,準確答案就寫上了試卷。他的方法是:189987×9998=189987×(10000-2)=1899870000-189987-189987=1899870000-190000-190000+13+13=1899870000-380000+26。名記者鄒韜奮,得知他第一個交卷,且獲得此次珠算比賽冠軍後,特地跑去向華羅庚表示祝賀。 華羅庚說:我是「鬥智不鬥力,比巧不比富」。
華羅庚雖有天分,但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此後華羅庚便回家幫助父親一面料理雜貨鋪,一面鑽研《範氏大代數》、《解析幾何》、《微積分》等「天書」,以致鬧笑話,顧客要買「燈草」,他聽作「京棗」(一種糖制的糕點)去取;顧客要買香菸,他會不經意地遞上火柴。
臘月二十八夜半,鄰家失火,火苗已映紅了他家的窗戶,他在小閣樓上讀「天書」,竟渾然無知。他姐死死把他拽下,他嘴裡著叫「怎麼好呢,我的那些書…… 」他的父親氣極,將他的「天書」扔進了灶堂,並在1927年,為他娶了媳婦,好讓妻子管束他。妻子吳筱元溫柔賢淑,見華羅庚依然痴迷於數學,竭力在生活上照顧體貼他。
不久,曾在法國留學、出任過上海「中國公學」教授的王維克,重返金壇,受聘擔任金壇初級中學校長。聽說華羅庚婚後生活拮据,於是便將他請來學校做會計、兼庶務員、事務主任,拿雙倍工資。接著又讓他在補習班教數學,華羅庚更加珍惜這一切。在王維克的鼓勵支持下,他開始寫些數學方面的論文向外面投稿。
就在這時,華羅庚的母親仙逝了。不久,金壇鬧瘟疫,華羅庚被診斷為傷寒,家裡能典當的東西幾乎全部進了當鋪,就連妻子陪嫁的幾件手飾,也都拿出去變了現錢。王校長知道華羅庚遭難,不但自己為他代課,工資照發,而且私人給他補助,而且在病中要妻子陪同去看望這位下屬。妻子不解這一切,王維克動情地說:「如果我們的祖國有一個燦爛的明天,人民那時要蓋建幸福的大廈,我看華羅庚倒可能是一個棟梁!…… 」 華羅庚在病床上整整躺了6個月,後來竟神奇般地活了下來.不過自此以後,他的一隻左腿就再也不那麼靈便了。
1930年春,華羅庚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學界。華羅庚這篇數學論文,既嚴正地指出了蘇文中一個十二階的行列式之計算錯誤,同時也毫不諱言地否定了自己此前的「代數的六次方程式之解法。」這種既敢向權威挑戰又虛懷若谷的精神和堅持真理又勇於修正錯誤的治學態度,正是華羅庚日後能成為大數學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裡看一本《科學》雜誌。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 」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 」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
在這裡,他如魚得水,每天都遊弋在數學的海洋裡,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誌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1934年9月,華羅庚又被提升為講師。
在熊慶來的力薦下,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衝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 20 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報效祖國
1937年,他回到清華大學擔任正教授,後來遷至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直至1945年。1939年到1941年,在昆明的一個吊腳樓上,寫了20多篇論文,完成了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
1946年2月至5月,他應邀赴蘇聯訪問。同年9月,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訪問。1947年,《堆壘素數論》在蘇聯出版俄文版,又先後在各國被翻譯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1948年,被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聘為正教授至1950年。
新中國成立,華羅庚感到無比興奮,克服了來自美國政府所帶來的種種困難,決心偕家人回國。他們一家五人乘船離開美國,1950年2月到達香港。他在香港發表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信中充滿了愛國激情,鼓勵海外學子回來為新中國服務。3月11日新華社播發了這封信。1950年3月16日,華羅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車抵達北京。華羅庚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接著,他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邀請開始籌建數學研究所。1952年7月,數學所成立,他擔任所長。他潛心為新中國培養數學人才,王元、陸啟鏗、龔升、陳景潤、萬哲先等在他的培養下成為世界知名的數學家。
回國後短短的幾年中,他在數學領域裡的研究碩果纍纍。他寫成的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複變函數論》於1957年1月獲國家發明一等獎,並先後出版了中、俄、英文版專著;1957年出版《數論導引》;1959年萊比錫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數和的估計及其在數論中的應用》,又先後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學生萬哲先合寫的《典型群》一書出版。
他為培養青少年學習數學的熱情,在北京發起組織了中學生數學競賽活動,從出題、監考、閱卷,都親自參加,並多次到外地去推廣這一活動。他還寫了一系列數學通俗讀物,在青少年中影響極大。他主張在科學研究中要培養學術氣氛,開展學術討論。他發起創建了我國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也是我國最早主張研製電子計算機的科學家之一。
1958年,華羅庚被任命為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應用數學系主任。他發現數學中的統籌法和優選法是在工農業生產中能夠比較普遍應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變工作管理面貌。1964年初,他給毛澤東寫信,表達要走與工農相結合道路的決心。同年3月18日,毛澤東親筆回函:「詩和信已經收讀。壯志凌雲,可喜可賀。」他寫成了《統籌方法平話及補充》、《優選法平話及其補充》,親自帶領中國科技大學師生到一些企業工廠推廣和應用「雙法」,為工農業生產服務。「夏去江漢鬥酷暑,冬往松遼傲冰霜」。1965年毛澤東再次寫信給他,祝賀和勉勵他「奮發有為,不為個人而為人民服務」。
「文革」開始後,華羅庚家被抄,數學手稿被盜,白天被當作「資產階級學術權威」受批鬥,晚上紅衛兵勒令不準睡床只準睡在地上。更讓他揪心的是,他辦公室暗暗做了記號的抽屜被人翻過,他精確計算出蘇聯人造衛星方位與數學模型的機密手稿被竊。災難還擴散到了他的親人。華羅庚率領的統籌法、優選法推廣小分隊突然被一封加急電報從南方叫回了北京。有關方面宣布了不許他們再出去推廣「雙法」的「禁令」。但1967年五一勞動節,身陷困境的華羅庚應邀登上了天安門。毛澤東喚他「我們的數學家」,華羅庚深受鼓舞。
1969年,他推出了《優選學》一書,並將手稿作為國慶20周年的獻禮送給了國務院。在國際優選法專業會議上,專家們認為,由於「優選學」的出現並與計算機結合,給設計、生產、製造、控制全過程帶來了一場革命。
1970年3月4日,周恩來總理在華羅庚要求追查被盜手稿的來信上作了批示:「應給華羅庚以保護」;「最好以人大常委身份留他住京,試驗他所主張的數學統籌法。「華羅庚激動不已,他火速飛往上海練油廠搞試點。又去北京、武漢、沙市、大慶等推廣優選法。「冬往松遼傲冰霜,夏戰閩粵鬥酷暑」,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普及成果。小分隊共去過2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所到之處,都掀起了科學實驗與實踐的群眾性活動,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的工作受到胡耀邦、葉劍英等同志的關心和支持。
1975年,「雙法」推廣小分隊被解散了。胡耀邦也無力回天。華羅庚不得不只身入東北。8月,當他從大興安嶺採伐場地來到哈爾濱,憤怒、憂傷、勞累終使心肌梗塞發作了。他昏迷了6個星期,一度病危。周總理聞訊,派出了為自己看病的醫生前往哈爾濱救護華羅庚。病中,他仍為「雙法」著急。病稍好,他便伏枕寫信給毛澤東同志。毛澤東同志當即於1975年10月5日復函,派專人直接送達哈爾濱醫院。信中說:「意思很好,大病新愈,宜多修養一時期,待痊癒後,再去較為適宜。」
粉碎「四人幫」後,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從單位圓談起》、《數論在近似分析中的應用》(與王元合作)、《優選學》等專著也相繼正式出版了。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絕了20多年以後,到西歐作了七個月的訪問,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的心願,把自己的數學研究成果介紹給國際同行。胡耀邦同志一九八二年給華羅庚同志寫信,充分肯定他把數學理論應用於生產實踐,號召「更多的同志投身到新技術、新工藝攻關的行列中去,從而把我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共同建造中國的「通天塔」。
大師不朽
1982年11月,華羅庚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但仍忘我工作。1983年10月,他應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邀請,赴美作為期一年的講學活動。在美期間,他赴義大利裡亞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學院成立大會,並被選為院士;1984年4月,他在華盛頓出席了美國科學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儀式,他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1985年4月,他在全國政協六屆三次會議上,被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
1985年6月3日,他應日本亞洲文化交流協會邀請赴日本訪問。6月12日下午4時,他在東京大學數理學部講演廳向日本數學界作講演,講題是《理論數學及其應用》。下午5時15分講演結束,他在接受獻花的那一剎那,身體突然往後一仰,倒在講壇上,晚10時9分宣布他因患急性心肌梗塞而逝世。
數學大師華羅庚以其卓越的成就和無可比擬的偉大品格,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和科學工作者,成為眾多人心目中的科學之神。文革前後的華羅庚 1956年6月14日,華羅庚同其他參加制定全國科學發展規劃的科學家們乘車到中南海,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中央領導的接見。在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中,毛澤東感謝科學家們為發展新中國科學事業所作的貢獻並和大家合影留念。這之後,《中國科學發展規劃》出臺,計算技術、半導體、電子學、自動化、噴氣技術等「五朵金花」被列為國家急需的緊要項目,華羅庚為首制定的新中國計算技術發展規劃稱為「五朵金花」中的一朵。
華羅庚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複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華羅庚為中國數學發展作出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 。建國六十年來,「感動中國一百人物之一」。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大師,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典數學家列在一起,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華羅庚把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華羅庚把數學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上,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的出生地金壇,2004年在市區中山公園建立了「華羅庚紀念館」。2011年11月12日,值華羅庚誕辰101周年之際,華羅庚紀念館被命名為「江蘇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基地」,時任省僑聯主席鬱美蘭和金壇市委書記方國強共同揭牌。此後,該館充分發揮擁有華羅庚圖文資料、實物資料最為豐富和翔實的優勢,向華僑華人介紹華羅庚追求真理、科學報國、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引導海外僑胞繼承和發揚華羅庚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推進祖國和平大業和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
責編:童芳、夏夏
31613491,.華羅庚:定律不滅,華章未已,.2019-08-19 14:30:37,.204156,.童芳、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