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創造發明中前進,社會在創新發展中變化。5G手機的誕生不單是物質文明的高度象徵,更是意識領域的一次飛躍。揭示意識本質,了解意識本義,將有助於您更加理解和珍惜5G手機。
馬克思採納了黑格爾辯證法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取其精華,產生了辯證唯物主義,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將唯物辯證的認識方法與唯心辯證的思維方式結合起來,導入中國古代理學和宗教思想,應用科學研究理論和實踐,對物質與意識、唯物與唯心、發現與發明重新思考和審視,深入淺出,辯證論述,這是人認識客觀世界和主觀意識的手術刀。
發現、發明與創新的起因及其思維基礎和意識基理是什麼?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尋根刨底研究分析,關鍵的是認識問題和意識問題!物質容易被感覺到,而意識難以體驗但客觀存在。物質的運動速度上限是光速,而意識的傳遞瞬間完成,速度遠遠超過光速,可以趨近於無限大。物質的存在形式千變萬化,而固有意識一旦形成則相對穩定。女同學暗送「秋波」給男同學,男同學心領神會,「秋波」是物質還是意識呢?毛澤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無意中涉足自然科學,談笑風生中說出了個「毛粒子」,毛爺爺發明「毛粒子」的時候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
一、科學思想
1、科學問題
意識到底是怎麼產生的?人為何能感覺到自我的存在?如果意識是物質的,那麼哪些物質有意識呢?哪些物質能感覺到自我的存在?物質到底以怎樣的結構狀態才能感覺到自我的存在?
每個人都會做夢,可能會夢見什麼妖魔鬼怪,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都是客觀事物和主觀意識在人腦中的反應。但是睡著了不做夢的時候意識消失了嗎?一般人認為此時腦細胞處於休眠狀態,腦意識暫停。人死了、腦細胞死亡後還有感知和意識嗎?你現在沒有死,能知道嗎?能檢驗嗎?有人說你「起死回生」、從鬼門關上走了一趟回來了,其實你的大腦細胞沒有完全死亡而復活了,與休眠狀態細胞差不多,植物人「復甦」就是這個道理。植物人若不復甦意識還有嗎?你能試驗嗎?能做實驗嗎?人死了燒成灰了,你還在強調「物質不滅定律」,還在接收他的腦電波和捕捉他的靈魂,是不是意識觀念、認識位置、思維角度、辯論立場、剖析理解不同?「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不是進入了「黑洞」?靈魂何在?同理認為「烈火中永生」對的,「意識不滅定律」存在的,可以嗎?
上述局限於人腦細胞,所述「意識」其實是「思維」,思維是意識的高級表現,只有活腦細胞才能思維,正常人是不相信「死人思維」的。那麼在其他細胞中「意識」存在嗎?生物學裡,細胞是構成生命的物質基礎、是組成生命的最小單位。電子顯微鏡下,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不盡相同,那麼植物有「意識」和「思維」嗎?如果植物有意識,那麼細菌、真菌、病毒到底有沒有意識?如果病毒也有意識,那麼僅由一個蛋白質分子構成的朊病毒和僅由一個DNA分子構成的類病毒有沒有意識?一根木頭、一塊石頭有沒有意識?
2、科學基礎
1982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叫作「量子糾纏」的關係。在量子力學中,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都一直保持著神秘的糾纏聯繫。如果說一個粒子擾動了,那麼另一個即使遠在天邊的粒子也會在瞬間感覺得到。而且人腦與細胞內的量子可以與外界量子相互作用和糾纏,甚至宇宙的各類信息只要頻率高度一致,都會清楚的反映到人的大腦裡來。可以說,量子糾纏和所表現的就是兩個微觀粒子意識的反映,這種觀點給「意識是宇宙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證據。量子糾纏涉及實在性、定域性、隱變量以及測量理論等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最近,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商用幹線開通,這趟「信息安全高鐵」途徑嘉興。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意念對健康的影響大到不可思議」。向內意念(禪思)時要消耗能量的,向外意念(意識)時會傳遞能量的,「意念波」速度遠超光速,氣功中的「意到氣到」就是這個意思。氣功師「念力試驗」時面對相同的兩杯水,對其中的一杯水「意念發氣」,然後用儀器檢測這杯水,此杯水能量提高了。根據E=MC2的公式,意識(意念)能夠轉化成物質。意識可以通過聲音傳遞信息,有目共睹之。意識可以通過知音感應信息,視而不得見。
3、科學辯證
筆者不是物理學家、哲學家,在佛家的「禪」、道家的「觀」,在「全機現」境界時靈感閃現,創造性思維,感悟到「意識」是超出於物質、時間、能量的存在,也是宇宙的一個屬性(特徵);認為意識與物質同時存在,而且意識可以通過氣功修煉發「氣」、產生微粒流(生物電)而轉化成物質;提出「微相互作用中意識不滅定律」。
意識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智慧機器人」的發明證實了這一觀點。人的意識是大腦細胞活動的表現,而大腦細胞是由原子(量子)組成的。原子按自己的規律運動,整體效應就決定了細胞的變化,細胞的整體效應又形成了人的意識。電腦也有記憶功能的,電腦意識應該是電子(量子)運動的表現形式。說到底人腦和電腦都是電流狀態的量子在按外界刺激作運動而產生意識,區別只是生物電和直流電,關鍵是能量存在。因此,一切有能量(量子)信號的運動都會產生意識,只不過是強弱而已、簡單複雜而已。一根木頭、一塊石頭只要吸收和釋放能量也有意識的。萬物中任何一物都有量子存在的,大腦中量子與該物中量子因為相互糾纏而意識到該物的存在,同樣糾纏的瞬間該物意識到你的存在,所不同的是雙方的意識大小而已。蚊子意識到你要拍死它的一剎那就開始逃避了。萬物皆有靈性(佛性)!物與物在碰見(碰撞)的時候都會意識到對方的存在。石頭與蚌殼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小河蚌的貝殼隨著長大也會增大,所以石頭不但有意識而且也有生命。
科學家通過計算和推理,意識到「暗物質」、「暗能量」的存在。直覺思維提醒我自然界中還存在「暗速度」、「潛意識」。地球和月亮除了公轉和自轉外,同時與太陽和其它星球一起在銀河上漂泊、在宇宙中移動,這個漂泊移動的速度就是暗速度,因為其他星球也在漂泊移動,沒有參照物,所以您感覺不到,速度之快無法測量。宇宙中微觀粒子的「暗速度」您更加認識不到,「極速」就在「黑洞」的粒子束暗流中。因為有暗速度所以有萬有引力。因為有極速所以靠近黑洞的物質被吸引進去。
筆者把世界上先後發現的和沒有發現的基本粒子(強子、輕子、傳播子、費米子、玻色子、中微子、電子、光子、膠子、夸克、超弦等量子)及其反粒子統稱為元粒子(簡稱「微子」),《太極圖》中兩條魚的魚眼珠就是元粒子,相互糾纏作太極運動,兩顆眼珠就是橢圓的兩個焦點,在圓形狀態疊加在一起就是「圓心」、就是坐標系中的「原點」、就是物理學中的「奇點」、就是宇宙「中心」,斥力至極而引發大爆炸、誕生了宇宙(詳見筆者的《世空方程式》)。「奇點」是什麼?是「有」還是「無」?是「物質」還是「意識」?凝視波爾的《互補原理》和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靈感告訴我奇點就是微子、奇點存在微子,至於是1個微子還是2個微子、是正微子還是反微子、是運動著的還是靜止著的,那是人的意識問題;處於不同位置的微子「身份」也不同,而且微子所處位置是不確定的。元粒子隨機波動、微子糾纏的一剎那潛意識就有了;也許微子一直在波動和糾纏,即便在奇點狀態。至於奇點(微子)是物質的還是意識的,那是人為的觀點不同而已。兩顆眼珠(微子)同室操戈而相互糾纏,隨著宇宙膨脹而分離,即使到現在相距數億光年也一直保持著聯繫(糾纏和感應)。「緣分天定」、「千裡姻緣一線牽」啊!
量子糾纏的深入研究解釋了「心靈感應」的存在,氣功之謎迎刃而解,也給武俠小說中的「神功」和「特異功能」注入了「元氣」,同時給基督教的「禱告」、佛教的「拜菩薩」、道教的「念念有詞」作了解答。「說到曹操、曹操就到」是不是也是量子糾纏所致的心靈感應?筷子一雙,因為相互糾纏而能夾菜吃飯。舞伴一對,因為相互糾纏而能潛移默化。夫妻一對,因為相互糾纏而能生兒育女。誰是主動的?誰是被動的?「角色」一直在轉換和變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呵!
二、科學意識
1、時間意識
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既有的方法和工具來測量意識。這是困擾哲學界、宗教界、科技界的難題。事實上意識與時間一樣是不能被測量的,導致研究者誤入歧途,這是古今中外的哲人、智人「眾裡尋他千百度」而不能解決「意識測量」和解開意識之謎的原因。
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使遺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人們清楚地了解到遺傳信息的構成和傳遞的途徑,生命之謎被打開。二個微子相互糾纏和信息傳輸軌跡是否也是雙螺旋結構?意識傳遞的「意念波」軌跡是否也是螺旋形的?意識之謎被解開的時間到了。
「光陰」、「滴水」、「沙漏」、「焚香」這是古人度量和確定時間的一種手段和辦法,同時採用了時辰的方法(一天有12個時辰)。現代人計算時間的方法採用的是六十進位「秒、分、小時」和「天、月、年」等計量單位。天文學上有三次定義時間「秒」長短,1960年以前以地球自轉來定義,1960-1967年以地球公轉來定義,1967年以銫133原子振蕩來定義、一直保持至今。一天是23小時56分4秒,約等於24小時。
如何來研究無法用常規方法測量而又存在的意識呢?可以仿照度量和確定時間長短的辦法和方法,人為確定「意識大小」和度量「意識強度」。
2、數量意識
意識定義:每秒鐘內二個及以上微子在同一時空中糾纏成微子束而發生運動的過程為一個意識。以y代表意識、t代表時間、w代表微子束,則y=wt。
首先把意識分為自然界的「天然意識」和生物界的「生命意識」;其次把「生命意識」分為「植物意識」和「動物意識」;然後把「動物意識」分為「身體意識」和「大腦意識」;最後把「人腦意識」定名為「勞動意識(工作意識)」。意識強度由小到大,人為確定度量單位和換算方法。
自然界中每一種物質都有天然意識,規定單一成分的物質天然意識強度為1(意識)。每一種不同物體根據其物質組成成分不同分別計算其意識強度。例如:碳酸鈣、二氧化碳、純玻璃、純淨水的天然意識強度為1;鍍鋅鐵的天然意識強度為1+1=2;葡萄糖鹽水的天然意識強度為1+1+1=3(意識)。
生命意識(植物意識、身體意識)是天然意識的一億倍。生物死亡燒成灰後的意識強度等於天然意識1;為了計算方便,規定死亡生物(包括屍僵)的意識強度都為1。
植物意識是天然意識1與成活時間秒與一億的乘積。例如:水稻從播種到收割時間約半年,意識強度y=1×15768000×1億=15768000億(意識)。
身體意識(包括動物和人)計算方法與植物意識一樣。例如:1頭肉豬從出生到宰殺約8個月時間,身體意識y=1×20736000×1億=20736000億(意識)。
大腦意識(不包括人腦)是身體意識(植物意識)的一億倍。規定大腦休眠(睡眠不做夢)狀態的意識等於1。以上述肉豬為例計算如下:1頭肉豬從出生到宰殺大約一半時間處於睡眠(休眠)狀態,大腦休眠狀態意識等於1×30×4=120,大腦清醒狀態意識等於1×10368000×1億×1億=10368000 2億(意識),所以,大腦意識y=120+10368000 2億(意識)。特別規定:大腦死亡(包括植物人)的「大腦意識」為1。
人與動物都有大腦,但是人有工作思維和創造思維而動物只有本能思維(大腦意識),所以日常工作的人腦意識(勞動意識)是大腦意識的一億倍。人腦與動物大腦在休眠狀態的意識一樣等於1。白痴的人腦意識等於動物的大腦意識。普通人在正常生活情況下日常工作一天的人腦意識(勞動意識)計算如下:睡眠(休眠)狀態為1個(意識);清醒狀態以16小時計算等於1×57600×1億×1億×1億=57600 3億(意識),所以,人腦意識y=1+57600 3億(意識)。
3、思維意識
人腦處於創造性思維狀態時的意識區別於普通人日常生活工作時的人腦意識(勞動意識)。創造性思維意識的大小用「智力、創造力、能力」等表示,與勤奮程度有關。
筆者的《創造學的數理模式》、《創造力的計算與評定》、《意識領域的「萬有引力」》(詳見《發明與革新》雜誌1994年第5期,1995年第9期、第10期)等初步揭示了物理公式與心理公式的通用性和一致性。Y=f(x)、y=ax2+bx+c、F=ma、G=mg、F=G·m1m2/r2等數理公式基本適用於心理領域。
能力=f(智力+毅力+魄力+活力)
創造力=f(觀察力+想像力+思考力)
創造環境=f(創造順境×創造逆境)
創造性思維=f(擴散性思維×集中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圖=地球磁性模式圖
創造力=遺傳素質×靈感2+勤奮×靈感+直覺
創造力=智力×勤奮程度
創造重力=智力×創造力強度
創有引力=引力常量×[(智力1×智力2)÷智力距離2]
遺傳素質=[(父親智商+母親智商)÷2]×基因指數
智商=(智力年齡÷實際年齡)×100
發明創造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根本所在,因為人有創造性思維、而動物沒有。直覺和靈感是意識的高級表現,也是發明創造的思維形式。發明之因說到底是意識之因。意識領域的深入研究,將帶來一次心理數理化風暴,引發一場心理力學和意識力學的革命。
量子力學的「實在」概念涉及「物質」、「意識」、「存在」等一系列哲學的基本範疇。微子力學的深入研究將會觸及「上帝靈魂」和「哲學心臟」。科學不是古代理學、宗教和哲學,但是可以將其思維方式和辯證方法借鑑過來為己所用,用實驗、實習、實踐的手段不斷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馬克思說:「一門科學如果不能用數學的方法研究是不完善的」。恩克斯說:「數學是自然科學的語言」。筆者提出《數量創造學》,研究建立時採用的正是數學和物理學。期待數學家、物理學家深入微子力學和意識領域,驗證《微相互作用中意識不滅定律》,揭示發明之因。
5G手機將改變您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法,提高您的勞動能力和工作效率,並將帶您進入5G意識的思想境界,在未來科學世界中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