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對我們而言實在是太遙遠了,普通人類基本上是沒有機會能夠觸摸到太空,所以我們對太空中的所有認識都是及其陌生的,然而海洋我們很熟悉的了,也經常觸摸到,就算如此,我們面對大海一樣是知之甚少的。
在我們的常識中,海洋是地球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地球生命的發源地,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群落,約佔了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一,平均水深為3795米。據科研人員計算,海洋中的水大約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佔據地球總水量的97%。海洋中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讓人類對此的開發舉步維艱,僅僅只探索了海洋的百分之五都不到?
大部分人都喜歡海洋,喜歡玩水,但是對於深海,很多人都是有著深深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感主要是來自於不熟悉感。海洋是非常遼闊的,我們現在對海洋也只是認識了表面的東西,對於深處的生物我們一無所知。而人類為何難以攻克一萬米處的深海?
我們要想自由地探索海洋,那麼我們必須面對最普遍的問題——水壓和低溫。我們都知道水越是深,其壓強越是強,而對於人類而言,水壓是難以克服的問題,因為人類的肉身不支持人類能下水到海洋的深處。
2006年,探險家吉翁·奈瑞徒手潛水113米,是世界上徒手無任何裝備下潛水最深的記錄。2014年,一位埃及潛水愛好者創下了最新人類藉助水肺的潛水記錄,332.35米,即使他想再潛水深一點,海底的壓強也不允許他這樣做,所以他不得不放棄了深潛的想法,這也就說明了即使在有裝備的情況下,人類的肉身也克服不了水壓帶來的威脅。
332.35米的潛水已經是人類的極限了,然而我們必須得知道海洋的深度可不只是幾百米而已,對於深海而言,這幾百米僅僅是百分之一,這樣的深度的海洋怎能不讓人類恐懼呢?
不要看著表面的海洋是一片寧靜的,就以為深海處是相安無事的。強大的太陽光也只能照射到海洋的中層(大約在1000-4000米的範圍),所以在中層以下,是一片漆黑的,而在中層以下生活的海洋生物,因為常年不見天日,所以在沒有擇偶需求的條件下,它們也就無需改變自己的外貌了,又因為海洋深淵處食物匱乏的壓強極強的原因,這些海洋生物就會長得比較離奇怪狀的。
以人類目前的科技而言,人類在4000-6000米有發現一些海洋生物在此處生存,而至於8000米處的生物到底長什麼樣或者會不會存在著生物,我們現在還是一無所知的,但是相信未來的科學家會將這個迷題給解開的。
其實呀,不要以為我們一直接觸著海洋就以為我們對海洋是了如指掌了,其實海洋探索的難度要比前往太空探索的難度要難得多,但是就算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類還是必須著手去探索海洋,因為隨著人類的發展,資源逐漸減少,而人口逐年增加,陸地資源和面積難以滿足人類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