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給手機充電只要一分鐘,便可將電充滿。這不是做夢!以電雙層為代表的大容量電容器,以超級電容的名字已經有了20年以上的商品化歷程.近年來。更是在大容量、高耐壓方面有了驚人的進步。成為蓄電池輔助蓄電裝置,甚至取代蓄電池。
大容量電容器中。除電雙層型以外。尚有混合型(鋰系電容器)和氧化還原型兩種。電雙層型的耐壓為2~3.3V,而混合型(鋰系)耐壓為3.6~4.2V。由於大容量電容器的蓄電能力是以耐壓值的平方數增加(U=CV2/2),所以提高耐壓值可使蓄電能力快速提高。電雙層型大容量電容器f以下稱超級電容)的容量可做到100F(法拉)以上,內阻僅1mΩ,而鋰系已經有單體達10000F的大容量電容器,將成為下一代蓄電裝置。
一、電雙層型電容器的原理及特性
如圖1所示,因在充電時電解液中的正離子被電子吸引、而負離子被空穴吸引,於是分別在正、負電極和電解液的接觸面形成兩個絕緣層並產生了電位差。充電完成後,其形態猶如兩個串聯的電容器,被稱為電雙層電容器。在放電時,電子和空穴並不結合,而是釋放正、負離子到電解液中。顯然。電極和電解液接觸面積大的,其容量也大。與充電電池相比,超級電容沒有化學反應,具有不發熱、無劣化、高效率、長壽命的優點。
二、充電監控電路
1.多個電容的均一充電
在將多個超級電容串聯起來組成更大容量組件的場合,各個超級電容的容量、初始電壓、內阻都不會相同,因而即使用相同的電流充電。充滿電的時間也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設置防止過充電的監控電路,即並聯監控電路。圖2是一種簡單的監控電路,每個電容並聯一個穩壓二極體,起分流作用。由於穩壓二極體不能細調穩壓值,並聯監控電路採用圖3的電子電路較好,每個電容需並聯一個此電路。當電容兩端電壓高於設定的分流電壓時,並聯監控電路的電晶體就流過多餘的電流,通過保護電阻R4轉化為熱量散出;相反則流過的電流減少。
2.初始化以統一充電時間
多個電容組成的組件,製成之後只要存放一個月以上,由於各電容的容量和洩漏電流的誤差。就會形成不同的端電壓,充電時就不能同時達到滿充電。而如果在並聯監控電路的限制電流以上充電,就可能超過某些電容的耐壓。因此。要同時達到滿充電的目的,需要將各個電容的端電壓進行初始化。即以並聯監控電路的限制電流以下的電流進行一次充分的充電。超過耐壓值的電容就停止充電,最後各電池達到一致的電位,以後全體電容的充電就能同時達到滿充電。
三、放電特性
與充電電池不同。超級電容一開始放電。端電壓就開始下降。而對於電子電路,要求提供穩定的工作電壓。故需要用輸入電壓範圍大的升降壓DC-DC變換器使輸出電壓恆定。在一定的負荷電流下使超級電容以恆功率放電。其放電特性如圖4。在恆功率放電狀態下超級電容端電壓如圖4b所示,一開始放電便有一個跌落電壓降10×Rint產生(稱為IR下跌)。然後隨著電壓的下降,電流急速增加。隨著放電的繼續。端子電壓降到某一電壓值之下,則恆功率放電不能維持,這個界限值由下式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