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在救援現場,我看到了黨員最真實的樣子」
本報記者 甘南攝
1990年出生的王華東是懷柔公安分局交通支隊的一名輔警,這個身體健壯、外表憨厚、寡言少語的懷柔小夥,曾作為中國國家緊急救援隊的一員參加了2013年雅安地震的救援工作,榮立三等功,還光榮入黨。
「我們家裡人都是當兵的,我父親、我舅舅、我表叔、我老爺爺。我也特別想當兵。大專畢業後我父親就送我去當兵了。」王華東說。
2010年5月,王華東加入38集團軍某工兵團一營,成為中國國家緊急救援隊的一員。穿上那身胸口繡有國旗的紅色隊服,王華東激動不已:「和平時期,自然災害就是戰爭。能成為國家緊急救援隊的一員,太光榮了!」
看到戰友們參加國內外重大地震災害救援的英勇事跡,王華東也很嚮往,並寫下了入黨申請書。
搜索、破拆、營救、高空急救……訓練時,要穿救援專用服裝,又厚又重的作戰靴、防雨材質的衣服、頭盔和護目鏡等,夏天特別容易中暑。「噁心、頭暈、吐。但有那麼四五次,就能扛得住了。」王華東輕描淡寫地說。
地震發生後,72小時是黃金救援時間。救援隊每年冬、夏會各組織一次模擬訓練:72個小時不吃不喝,爭分奪秒營救。三天不吃不喝,滋味可想而知。
因為日常訓練表現突出,各項考核排名在前,王華東很快當上了班長。
2013年4月20日上午,營區裡拉響緊急集合號,連長傳達:四川雅安地震了!我們要出70人參加救援。
當天傍晚,王華東等70人組成的救援隊乘坐運輸機飛抵成都,再坐車到雅安。
「平日訓練,營區裡搭建了一個模擬地震廢墟現場,但你心裡非常清楚,那些廢墟是不會再坍塌的。戰友扮演的倖存者會藏在哪兒,時間長了閉著眼睛都知道。」王華東說,但真實的地震現場不一樣!餘震不斷,不知道哪塊山體還會滑坡,哪片廢墟會再坍塌,倖存者被埋在哪裡。
「一開始心裡特別害怕,尤其是剛到時,災情整體情況還不明朗。」王華東回憶。但看到現場消防、武警、解放軍等都在集結,他又有些興奮:地震救援我們是最專業的,應該多救幾個人!
搜索是第一步。作為破拆組組長,王華東自己要走在最前面,還要隨時照顧10多個組員的安全。
迎面走來一名30歲左右的女子,撲通一聲給王華東跪下:「前面山體滑坡,我父親被壓在下面了。我知道他可能已經走了,但求你們幫我把他的遺體找到。」
搜索階段只營救倖存者,但看到跪在面前傷心欲絕的女子,經請示批准後,王華東帶著破拆隊跟著她奔向事故地。
腳下根本沒有路,都是山體滑坡後滾落的亂石,每邁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走了三四公裡後,不能繼續了:伴隨餘震,滑坡還在持續,隨時都可能將人吞噬。可那位女子不忍放棄,王華東含淚勸說,和隊員一起把她帶回了安全地帶。
搜索結束後,大量工作是幫受災群眾從廢墟裡搶救財產。那些桌子、椅子、盆盆罐罐不值什麼錢,但有人找來,隊員們就一樣一樣幫他們往外搬。王華東至今還留著當時穿過的救援服,上面依稀能看到劃傷後留下的血跡。
王華東特別難忘離開的那一日。當地群眾有的舉著寫在廢紙殼上的感謝標語目送車隊經過,有的在部隊駐紮的馬路邊上支爐子支鍋給戰士們煮雞蛋,每個人迎面碰上都會說「謝謝」……
7天救援工作結束,王華東因為衝鋒在前、帶隊有方、表現出色,榮立三等功。
回到部隊,王華東再次鄭重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以前,我不知道作為共產黨員應該是什麼樣子,這次在救援現場,我看到了。每一個舍小家為大家、奮不顧身救人的軍人;每一位把群眾安危放在首位、急群眾之所急的受災地區幹部;每一個在平凡崗位上嚴格要求自己、關鍵時刻衝得上去的普通黨員,都用實際行動告訴我一名共產黨員最真實的樣子……作為黨員就要付出,就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精神,我立志也要成為這樣的人。」
申請很快被批准,王華東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寄語
我堅信,在黨的領導下,祖國會更加繁榮昌盛,越來越好。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作為一名黨員,我會加油幹!——王華東
本報記者 甘南攝
1990年出生的王華東是懷柔公安分局交通支隊的一名輔警,這個身體健壯、外表憨厚、寡言少語的懷柔小夥,曾作為中國國家緊急救援隊的一員參加了2013年雅安地震的救援工作,榮立三等功,還光榮入黨。
「我們家裡人都是當兵的,我父親、我舅舅、我表叔、我老爺爺。我也特別想當兵。大專畢業後我父親就送我去當兵了。」王華東說。
2010年5月,王華東加入38集團軍某工兵團一營,成為中國國家緊急救援隊的一員。穿上那身胸口繡有國旗的紅色隊服,王華東激動不已:「和平時期,自然災害就是戰爭。能成為國家緊急救援隊的一員,太光榮了!」
看到戰友們參加國內外重大地震災害救援的英勇事跡,王華東也很嚮往,並寫下了入黨申請書。
搜索、破拆、營救、高空急救……訓練時,要穿救援專用服裝,又厚又重的作戰靴、防雨材質的衣服、頭盔和護目鏡等,夏天特別容易中暑。「噁心、頭暈、吐。但有那麼四五次,就能扛得住了。」王華東輕描淡寫地說。
地震發生後,72小時是黃金救援時間。救援隊每年冬、夏會各組織一次模擬訓練:72個小時不吃不喝,爭分奪秒營救。三天不吃不喝,滋味可想而知。
因為日常訓練表現突出,各項考核排名在前,王華東很快當上了班長。
2013年4月20日上午,營區裡拉響緊急集合號,連長傳達:四川雅安地震了!我們要出70人參加救援。
當天傍晚,王華東等70人組成的救援隊乘坐運輸機飛抵成都,再坐車到雅安。
「平日訓練,營區裡搭建了一個模擬地震廢墟現場,但你心裡非常清楚,那些廢墟是不會再坍塌的。戰友扮演的倖存者會藏在哪兒,時間長了閉著眼睛都知道。」王華東說,但真實的地震現場不一樣!餘震不斷,不知道哪塊山體還會滑坡,哪片廢墟會再坍塌,倖存者被埋在哪裡。
「一開始心裡特別害怕,尤其是剛到時,災情整體情況還不明朗。」王華東回憶。但看到現場消防、武警、解放軍等都在集結,他又有些興奮:地震救援我們是最專業的,應該多救幾個人!
搜索是第一步。作為破拆組組長,王華東自己要走在最前面,還要隨時照顧10多個組員的安全。
迎面走來一名30歲左右的女子,撲通一聲給王華東跪下:「前面山體滑坡,我父親被壓在下面了。我知道他可能已經走了,但求你們幫我把他的遺體找到。」
搜索階段只營救倖存者,但看到跪在面前傷心欲絕的女子,經請示批准後,王華東帶著破拆隊跟著她奔向事故地。
腳下根本沒有路,都是山體滑坡後滾落的亂石,每邁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走了三四公裡後,不能繼續了:伴隨餘震,滑坡還在持續,隨時都可能將人吞噬。可那位女子不忍放棄,王華東含淚勸說,和隊員一起把她帶回了安全地帶。
搜索結束後,大量工作是幫受災群眾從廢墟裡搶救財產。那些桌子、椅子、盆盆罐罐不值什麼錢,但有人找來,隊員們就一樣一樣幫他們往外搬。王華東至今還留著當時穿過的救援服,上面依稀能看到劃傷後留下的血跡。
王華東特別難忘離開的那一日。當地群眾有的舉著寫在廢紙殼上的感謝標語目送車隊經過,有的在部隊駐紮的馬路邊上支爐子支鍋給戰士們煮雞蛋,每個人迎面碰上都會說「謝謝」……
7天救援工作結束,王華東因為衝鋒在前、帶隊有方、表現出色,榮立三等功。
回到部隊,王華東再次鄭重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以前,我不知道作為共產黨員應該是什麼樣子,這次在救援現場,我看到了。每一個舍小家為大家、奮不顧身救人的軍人;每一位把群眾安危放在首位、急群眾之所急的受災地區幹部;每一個在平凡崗位上嚴格要求自己、關鍵時刻衝得上去的普通黨員,都用實際行動告訴我一名共產黨員最真實的樣子……作為黨員就要付出,就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精神,我立志也要成為這樣的人。」
申請很快被批准,王華東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寄語
我堅信,在黨的領導下,祖國會更加繁榮昌盛,越來越好。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作為一名黨員,我會加油幹!——王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