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9歲的陳偉被轉移到救援官兵搭建的帳篷。
人民網拉薩5月11日電(吳雨仁、陸文凱))「四百米障礙跑,2分8秒,陳偉打破了這一周的訓練記錄,斬獲集訓隊最佳成績。」5月5日,青年節剛過,陳偉就獲得「軍事訓練標兵」榮譽錦旗。
訓練場上,他持槍過障礙,每個動作都乾淨利索、一氣呵成,贏得了參訓戰友們滿堂喝彩。
如今,陳偉已是一名優秀的高原武警戰士。但在10年前,他只是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親擔驚受怕的兒童。
2008年,陳偉還是四川省青川縣東河口鎮小學三年級的一名學生。發生地震時,他正在教室上課。頃刻間教室突然劇烈搖晃垮塌,屋頂瓦片不停墜落,老遠就能聽到山谷飛石撞擊出的巨大聲音,漫天灰塵。
「同學們,快跑!」突然聽見老師這句話,呆若木雞的他和班裡其餘11名同學全部飛似地跑出教室,倖免躲過了這一劫。
地震沒過幾分鐘,同在一所學校讀六年級的姐姐找到陳偉,兩姐弟緊緊抱在一起。姐姐幫他擦了擦眼淚,告訴他:「你是小男子漢,哭花了臉就不帥了。」
地震後,鎮上大多房屋被夷為平地,很多人在空地上悲傷痛哭,驚慌失措。
「當時我和同學剛好跑出教室,教學樓瞬間坍塌,隨處可見教科書、作業本和學習文具。」這一幕,給陳偉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至今提起,眼淚依然會打溼他的眼眶。
陳偉的家距學校有20多公裡路程。地震發生後,幼小的陳偉並不知道家裡已發生的一切。
地震後,救援官兵送給陳偉(前排左三)和同學們玩具。
震後第二天,鎮上突然傳來呼喊:「解放軍和武警救援官兵來了,武警官兵打通了進鎮的道路,我們看到希望了,終於有救了……」
救援官兵進入東河口鎮後,陳偉和同學們被轉移到了官兵們搭建的帳篷內。帳篷外插著一面鮮紅的「武警救援」隊旗,高高飄揚在天空。
「孩子,見到你們沒事叔叔真高興,但是你們的父母……已經……已經遠離我們而去……」陳偉的二叔幾度哽咽才把事情說清楚。一周之後,當陳偉得知這個消息時,9歲的他瞬間感覺天塌了下來。
幼小的心靈受到驚嚇後,陳偉一直不願走出帳篷,害怕再次看到地震時的場景,於是每天都守在電視機前。那些天,各大電視媒體直播救援官兵挺進災區救援的畫面,有官兵徒手刨廢墟救人的,有駕駛著挖掘機冒著地震危險打通災區道路的……那是他第一次看到武警官兵開著救援機械參與救援,於是暗下決心:長大後,我也要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
陳偉(左二)念中學時和老師、同學合影。
恢復重建後,陳偉被送到成都雙流縣棠湖小學上學,政府為其免除了所有費用,但失去雙親的悲痛在他心裡始終揮之不去。
陳偉(左一)入伍時和戰友合影。
2016年的一個夏天,正在讀高三的陳偉看到校園內張貼的徵兵海報時,腦海裡浮現出了當年汶川地震搶險救災的畫面,毅然報名當兵。
「當我戴上大紅花,踏上去邊疆的徵程時,我為自己即將成為一名軍人而感到無比自豪。如果父母還在人世,他們也一定會為我感到驕傲,只可惜……」陳偉回憶起當兵離家時的情景,禁不住掉下了幾滴熱淚。
在一堂隊史課上,隊裡組織新戰士參觀史館,當他看到那張官兵參與汶川大地震救援的圖片時,頓時勾起了陳偉親身經歷的往事,他久久駐足在那。
陳偉走進史館了解支隊歷史。
陳偉和戰友們養管的新藏公路庫地達坂路段。
聽了講解員的講解,陳偉才知道自己所在這支部隊是一支光榮的部隊,曾修建了中巴公路、參與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赴尼泊爾救援等大型救援任務上百次,還實現了川藏、新藏「兩線」道路全年無斷通的奇蹟……
陳偉被深深地觸動了。他想起汶川大地震後四處飄揚的救援旗幟。他暗下決心:「我一定要練就過硬本領,要成為服務國防、搶險救援的英雄。」
苦練軍事技能,爭取早日成為標兵。
定下了新的奮鬥目標,陳偉卯足了訓練勁,訓練成績也一路刷新。
在工作中,陳偉兢兢業業、積極主動,5次參與了進藏車輛事故救援,漸漸實現了一名軍人的夢想。因工作表現出色,他被評為「優秀士兵」1次,還是上等兵的他在4月份向所在中隊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如今,陳偉不但是中隊的「軍事訓練標兵」,還是「養護施工能手」。在經歷了高原惡劣條件的錘鍊後,他終於成為了一名「老高原」。
當記者問他未來打算時,正在參加預提士官集訓的陳偉說:如今,我成為了部隊這個光榮集體中的一員,我要像紅柳一樣,深深地把根扎在高原,守護進出藏人民群眾的平安……(完)
(來源:人民網-西藏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