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周年,災後大熊貓陸續回到臥龍,而毛毛卻永遠離開人

2020-12-04 小明寵物

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從9月16號開始登陸我國廣東沿海地區,本次颱風「山竹」並不像它的名字挺起來那樣美好。作為今年最強的颱風「山竹」它的破壞力無疑是驚人的,只要是它經過的地方基本都被摧毀得不像樣子。

在遇到自然災害時,如何保證自身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氣象臺根據颱風可能產生的影響,在預報時採用「消息」、「警報」和「緊急警報」三種形式向社會發布,同時,按颱風可能造成的影響程度,從輕到重向社會發布藍、黃、橙、紅四色颱風預警信號。所謂居民們應密切關注媒體有關颱風的報導,及時採取預防措施。

可以採取的措施如下:

1、颱風來臨前,應準備好手電筒、收音機、食物、飲用水及常用藥品等,以備急需。

2、關好門窗,檢查門窗是否堅固,取下懸掛的東西,檢查電路、爐火、煤氣等設施是否安全。

3、不要去颱風經過的地區旅遊,更不要在颱風影響期間到海灘遊泳或駕船出海。

4、住在低洼地區和危房中的居民要及時轉移到安全住所,減少出行。

5、及時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暢通。

6、遇到危險時,請撥打當地政府的防災電話求救。

7、沿海鄉鎮在颱風來臨前要加固各類危舊住房、廠房。

這次的自然災害給多個城市和人們帶來了大量的損失和傷害,阻礙了人們的交通出行,這讓獸醫小明不禁想到了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5·12」是記憶中的一次自然災害,是無數同胞受苦受難的日子,是國家遭遇重大危難的節點,但對於那些受到災難的人們來說,則是長達十年的漫漫日常。

十年前的那天,山崩地裂,滿目瘡痍,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我們紀念這個日子,不僅是追思逝者,也是祈禱災難不會再一次重演。

那次地震讓千萬人流離失所,讓無數家庭生離死別。距離震中僅僅10公裡的臥龍大熊貓保護中心損失慘重,道路中斷,通訊中斷,水電中斷,一度成為孤島。住在這裡的63隻大熊貓中有六隻失蹤,數隻受傷。

當年的汶川地震使很多野生大熊貓受驚後逃跑,森警遍尋深山,像尋找丟失的孩子一樣,將它們一一找回不知道你們對熊貓「毛毛」還有沒有印象。

當年一組森警戰士們與保護研究中心工作人員一同搶救出4隻大熊貓和14隻熊貓幼仔。但「蘇琳」「圓圓」「棲棲」和「毛毛」不見了蹤影。

即使餘震不斷,戰士們依舊穿梭在森林裡尋找大熊貓,途中也導致兩名戰士不幸犧牲,四天後戰士們終於找到了受傷蜷縮在樹洞裡的蘇琳,卻一直沒有找到失蹤的毛毛。

隨後無數武警戰士協助研究中心,將60多隻大熊貓分批轉移,其中32隻被轉移到全國各地熊貓基地寄養,其餘的被轉移到雅安市碧峰峽熊貓基地緊急安置。

直到6月10日上午,倒塌的圍牆終於被挖斷,工作人員翹起石板,露出了嚴重腐爛的大熊貓的遺體。經過獸醫鑑定,利用身份識別器確認了這具遺體正是在地震中失蹤的毛毛。

毛毛的遺體被抬出後,裝入箱子,安葬在距離研究中心約2公裡的一處草地裡。毛毛遇難時只有九歲,相當於人類三十歲左右,正值壯年。

一晃十年過去了,在汶川地震四年後,首批大熊貓返回臥龍重建基地,這也標誌著臥龍自然保護區災後重建工作基本完成,隨後幾年轉移到各地的大熊貓們也都陸陸續續返回家園,可毛毛卻永遠了離開了這個世界。

那次地震留下的傷痛是不可磨滅的,但逝者已逝,生活還要繼續,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目前人類尚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採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

1、在家遇到地震時可以躲避在較為牢固有支撐物的房間,比如衛生間;

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快跑到室外避震;

3、地震過程中千萬不能乘坐電梯,如果在電梯裡應儘量離開;

4、在學校正在上課時遇到地震,無論教室是樓房還是平房,同學們都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5、千萬不要慌亂擁擠外逃,等地震過去後,在老師帶領下有組織地疏散;

6、若在開闊地方,可原地不動,蹲下,注意保護頭部;

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傷害是觸目驚心的,在一切災害面前我們顯得那樣渺小而無助,所以在平日的生活中我們要善待每一個生命,同時也要提前掌握一些預防措施,畢竟明天和意外,並不知道哪一個會先到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相關焦點

  • 大熊貓百科丨大地震中不幸罹難的「毛毛」
    送別儀式上,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說:「『毛毛』是一位英雄母親,生前它產下了三胎五仔(存活三仔),雖然『毛毛』身材嬌小,但是母性十足,每次產仔後都細心帶仔、餵奶,是出了名的好媽媽。『毛毛』在『5·12』大地震中不幸罹難,我們深感痛惜,我們會永遠記住『毛毛』,會加倍精心地照料它的子女和同伴,讓它們更好地成長、生活,相信『毛毛』可以安心離去。」
  • 林鄭月娥:給香港援助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工作打滿分
    林鄭月娥:給香港援助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工作打滿分 2016-05-12 14:24:4312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成都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她非常滿意香港援助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後重建工作。  林鄭月娥率領80人的代表團於10日至12日在四川展開訪問,考察在川港資企業發展現狀及香港援建項目情況等。林鄭月娥一行先後出席了香港援建四川省道303線映秀至臥龍公路災後恢復重建工程貫通儀式、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中華大熊貓苑」開園儀式。
  • 汶川地震,香港究竟捐了多少錢?
    地震發生一周募集善款十個億 據新華社《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傾力捐助汶川地震災區紀實》,香港隨處可見為災區募款的捐款箱,孩子捐出壓歲錢,阿婆捐出生活費。李嘉誠捐款1.3億,李兆基和邵逸夫均捐款一個億,榮智健捐7000萬。兩百多位香港藝人共同錄製了賑災主題曲《承諾》,並舉行持續7個半小時的演藝界「512關愛行動」大匯演。
  • 中科院完成汶川地震十年遙感動態監測 —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完成汶川地震十年遙感動態監測科研人員基於十年間多時相、海量衛星數據,以及高空遙感飛機及無人機獲取的航空觀測數據,對震區生態環境恢復、城鎮災後重建等進展成效進行了系統分析。 項目對汶川地震災區重大滑坡和泥石流狀況進行監測和評估發現,截至2018年,各大型滑坡群的滑坡體植被覆蓋恢復整體狀況良好,已從初始發育階段向穩定狀態轉化,且滑坡活動強度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 汶川地震後的熊貓搶救行動
    同一時間,一山之隔的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突然地動山搖,繼而頭暈目眩,人們無法站穩腳跟,大熊貓同樣如此。基地工作人員很快回過神,驚呼:地震了!時間定格在當天下午二時二十八分。核桃坪基地,聞名國內外的熊貓飼養場。兩山夾一溝,場地狹窄,圈舍散布其間,依山順河沿平緩處修建,錯落有致。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啟動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獲悉,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組織中科院航空遙感中心、專項科學應急工作組、專項數據共享工作組等研究團隊,正式啟動了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工作,科學認知震區生態環境恢復進程。
  • 港澳臺地區援助汶川地震災區回顧
    10年來,不論是震後救援還是災後援建,港澳臺同胞的身影和援助一直與受災地區的民眾同在。他們用一筆筆捐款,一個個援建項目,一次次回訪,詮釋著血濃於水的真摯情感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  香港援建記:8年投入100億港元  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臥龍小學的建築遭受重創。
  • 地震來了,大熊貓丟下竹子飛奔上樹,求生欲太強了
    前不久綿陽當地發生了一場4.6級的地震。震感比較強烈,好在平安無事。都說動物比人類有預知地震的先覺功能,這不,大熊貓也可以。地震發生前兩隻熊貓還在悠閒地吃著竹子。地震後兩隻圓滾滾立馬扔下竹子「瞬間上樹」。
  • 汶川地震八周年 林鄭月娥給香港援助災後重建工作打滿分
    訪川期間,林鄭月娥司長一行考察了在川港資企業發展現狀及香港援建項目情況,並先後出席了香港援建四川省道303線映秀至臥龍公路災後恢復重建工程貫通儀式、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中華大熊貓苑」開園儀式。  12日上午,在四川之行即將結束之際,林鄭月娥司長說,8年援建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要打分的話我打滿分」!  據了解,本次出訪已是林鄭月娥司長第8次訪問四川。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那些地震遺址 依然震撼震驚心碎
    2018年5月,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重返五一二地震區。 與朋友從成都出發,經都江堰一路向北,汶川、茂縣、北川、平武、青川,一個個熟悉的地名躍入眼帘。 十年前的那次災難,山河破碎,大地同悲。 如今,撕裂的傷口已慢慢結痂癒合,刻骨的傷痛或許已被歲月撫平,但那份記憶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 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監測結果:地質災害活躍度降低
    原標題: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監測結果發布:地質災害活躍度降低 有潛在風險近日,中科院地球大數據專項發布「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情況。遙感監測顯示,到2018年,汶川震區堰塞湖風險已基本消除,生態恢復、災區城鎮重建等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
  • 汶川地震導致1隻圈養大熊貓死亡 四川全力保護
    汶川地震導致1隻圈養大熊貓死亡 四川全力保護大熊貓安全新華網成都6月17日電(記者楊三軍)記者17日下午從四川省林業廳了解到,汶川大地震使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損毀嚴重,圈養大熊貓有1隻死亡,目前尚未發現有野生大熊貓傷亡。
  • 四川汶川地震後竹子開花 威脅大熊貓生存(組圖)
    地震後這裡的圈養大熊貓大部分都轉移到了四川雅安、成都、北京、福州等地。核心提示距離映秀震中僅10公裡的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最重要的大熊貓保護區之一,此前普查顯示,擁有150餘只野生大熊貓,佔中國野生大熊貓總數的10%。地震之後,臥龍野生大熊貓整體生存狀況如何?2008年11月8日,人們在臥龍發現震後首隻野生大熊貓,經搶救無效死亡。
  • 中科院遙感監測圖集出版 見證汶川地震等災後重建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9日發布消息說,在「5·12」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前夕,該所王世新研究員領銜主編的《重大自然災害災後恢復重建遙感監測圖集》已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出版,5月初開始發行。
  • 臺灣同胞走進四川 見證汶川地震10年災後重建發展新成就
    會上,四川省臺辦副主任張軍介紹了「5·12」汶川特大地震臺灣同胞參與抗震救災、捐款援建項目和十年來川臺交流合作的有關情況。  地震發生後臺灣同胞奉獻愛心 各界捐款達13億多人民幣  10年過去,兩岸同胞休戚與共全力抗震救災的場面仍歷歷在目,凝聚臺灣同胞大愛的援建項目在這塊涅磐重生的土地上發光發熱,溫暖人心。
  • 野生大熊貓現汶川農戶家「串門」尋找食物 村民:感覺很親切
    據縣環林局草坡自然保護區負責人蔡清貴介紹,村民發現這隻大熊貓後馬上就聯繫了他,從現場來看,這隻大熊貓戴著項圈,加之這裡離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很近,很可能是該保護區一隻野化放歸的大熊貓。在見到這隻大熊貓的第一時間,他就聯繫了縣環林局和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並一直跟著這隻大熊貓,在保護大熊貓的同時,也防止大熊貓傷人。
  • 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願汶川同胞走出過去,擁抱未來!
    汶川地震十周年2008年5月12日,我們從此記住了四川的這個小城鎮。汶川是所有中國同胞永遠抹不去的傷痛,十年了,回想起那一幕,仿佛是在昨天。十年後,當年的孩子紛紛長大成人,中年人已經慢慢變成了老人,但是在汶川所有人的心中永遠埋藏著十年前悲慘的一幕。那一刻將永遠銘記在中國的歷史上,因為太慘!
  • 回顧5.12汶川大地震父親去世12周年
    原來是汶川發生了大地震,當時報導是7.8級後是8.0級,當天人員傷亡情況還沒有大的報導,阿壩州汶川是金川出去的必經之路,也是整個阿壩州13縣的交通要塞,地震發生通往外面的交通,信息都中斷了,汶川離都江堰很近,有史以來發生這麼大地震,電話無法打通,我在阿壩州工作,心裡牽掛著在都江堰父母的安危,每晚都座在電視機前觀看5.12汶川大地震的進展救援情況,報導地震傷亡數字每天都在上升我很揪心,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盼有佳音傳來
  •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2008年的5月12日,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記住的日子。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的8.0級特大地震……時間可以撫慰傷痛,卻撫不去思念與記憶。
  • 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 感恩的種子已在這片土地上開花
    昨日,在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地震遺址舉行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儀式。汶川多謝有恩的人,多謝月亮一樣善良的人,多謝太陽一樣真誠的人……  災後重建的映秀小學,每個班級教室的外牆上都「長」著一棵寫滿孩子們感恩之詞的「感恩樹」:二年級三班的馬嘉怡感恩「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馬文博感恩「深圳證券界重建映秀小學,讓我們有學上」;楊以晨則寫道:「我長大了想當軍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