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八級大地震。根據有關數據,地震造成近七萬人死亡,波及大半個中國,南至泰國越南均有震感,為建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一次地震,許多人至今記憶猶新。地震發生後,國內舉全國之力捐款捐物,各種官方民間組織奔赴災區參加救援。香港也積極響應救災工作,參與了從災區搜救到重建的全部過程。
地震發生一周募集善款十個億
據新華社《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傾力捐助汶川地震災區紀實》,香港隨處可見為災區募款的捐款箱,孩子捐出壓歲錢,阿婆捐出生活費。李嘉誠捐款1.3億,李兆基和邵逸夫均捐款一個億,榮智健捐7000萬。兩百多位香港藝人共同錄製了賑災主題曲《承諾》,並舉行持續7個半小時的演藝界「512關愛行動」大匯演。
根據港府2008年5月19日新聞公報,截止當日中午,加上政府賑災撥款3億元在內,香港各界為援助四川地震捐款達十億元。
2008年6月23日,新華社刊發《中聯辦向港各界發感謝信 感謝其對震區同胞關愛》,報導「此次香港同胞捐贈款物人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長都超過以往」。截至當日,僅通過中聯辦向災區捐款就達9.96億港幣,實際到帳6.4799億港幣,另有3億多捐款由捐助者自行匯往內地有關部門和機構賑災。
汶川地震香港民間捐款數字
2018年,香港紅十字會發布了四川地震十周年工作報告。報告顯示,香港紅十字會共收到約13億港幣指定捐款。截止2017年末,支出11.4億約佔總善款的87%用於災區求援及災後重建等工作,管理費用少於1.5%。
香港賽馬會在提供了3000萬港幣的緊急援助之後,又出資10億支援災後重建,援建項目包括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香港馬會醫學綜合樓、綿陽市遊仙區忠興鎮香港馬會初級中學、德陽市香港馬會第五中學、雅安香港馬會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香港馬會奧林匹克運動學校、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香港馬會大樓、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並於2013年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
據不完全統計,汶川地震香港民間捐款超過130億港幣。2017年7月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同心協力 無懼風雨》,報導香港民間捐款達130億港幣。民建聯有民調顯示95%的港人曾為四川地震捐款。
汶川地震特區政府捐款數字
不同於民間捐款的難於統計,港府的救災支出有據可查。2016年11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發布了《香港特區支援四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援建工作完成報告》,標誌著港府對四川災區長達八年的援建正式結束。為支援災後重建,香港立法會共撥款90億港幣。需要注意的是,這90億並沒有直接轉帳了事,而是為此專門成立了「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託基金」,專款專用,按重建項目的施工進度實時撥付資金。
港府援建項目包括,兩個重點公路項目:省道303(映秀至臥龍段)和綿茂公路(漢旺至清平段),投入資金31.8億港幣。
援建臥龍生態保育與民生基建,其中生態保育項目共11個,主要為恢復保護區內自然生態環境及大熊貓保育科研設施,民生基建項目共12個,包括供電、供排水、垃圾處理、地質災害治理、道路、學校、醫療衛生、福利院等,共投入資金15.8億。
援建教育及培訓項目56個,包括1所幼兒園、17所小學、4所九年制學校、33所中學和1所職業中學,共惠及178000名學生,受惠人數最廣的儀隴中學12500名學生。項目遍及阿壩州、德陽、雅安、樂山、眉山、 綿陽、南充、廣元、巴中和達州。所有項目在2013年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
援建醫療及康復設施項目35個,分布在10個縣市,包括醫院、保健院/衛生院、省級核心康復中心和遠程醫學網絡平臺。部分項目還包括提供相關醫療設備。項目興建面積共376764平方米,提供 6788張病床。所有項目在 2014 年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
援建社會福利項目35個,包括8個社會福利綜合服務中心、1所敬老院,以及26個縣級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與其援建的川港康復中心組成一個為40萬殘疾人服務的網絡。所有項目在2012年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
重建完成後還剩1.9億,港府索性全部捐贈給臥龍自然保護區。為何災後重建香港鍾情於臥龍?原因是香港先後兩次獲贈兩對大熊貓,讓香港成為首個在內地以外擁有超過兩隻大熊貓的地區。多年來,這兩對來自臥龍自然保護區的大熊貓為港人帶來很多歡樂,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本文部分摘自《香港特區支援四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援建工作完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