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過去,當年汶川地震給我們帶來的傷痛還歷歷在目。這場裡氏8級的大地震,給我國帶來的人員損失和經濟損失無疑是空前的。要說新千年以來,國人心中最大的傷疤,還得是汶川。
雖然天災無情,但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個輕易被打垮的民族。無數歷史事實證明,在面對天災人禍,外敵入侵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像華夏兒女這般上下齊心。而災區人民之所以能迅速恢復生產,走出創傷,離不開當時全國各地如潮水般湧來的愛心。
據統計,汶川大地震時,災區共接收社會各界的捐款物總計594.68億元。這還只是來自民間的捐助,政府更是往災區調撥了抗震救災資金672億元。如此龐大的捐款金額,是每一個中國人愛心的融匯。
當時國人支援災區的心情可謂是十分殷切,從政府機關到私人企業,社會上各個單位都組織了捐款。而且,下到剛上學的孩子,上到年近耄耋的老人,也為災區貢獻了綿薄之力。而在天文數字般的捐款中,有一筆捐款最讓人感動。倒不是因為其捐得多,而是這位捐款人,竟是一位殘疾乞丐。
一個殘疾乞丐連自己生活都成問題,還有錢捐給災區?相信頭一回聽說這個消息的人都會以為是天方夜譚。而經歷過12年前汶川地震的人都知道,還真有這麼一個殘疾乞丐,叫龔忠誠。
龔忠誠是河南駐馬店市新蔡縣人,2008年,他僅只有18歲。他出生於新蔡縣一個偏遠落後的農村,由於1歲那年患上了小兒麻痺,再加上醫療條件有限,終生留下殘疾,失去了行走的能力。
而在龔忠誠8歲那年,日夜操勞的母親也撒手人寰,從此留下了苦命的父子倆。後來由於生活所迫,父親帶著14歲的龔忠誠來到廣州打拼。他還有個健康的妹妹,由於要供其讀書,光靠父親一人的收入顯然不夠,癱瘓在家多年的龔忠誠決定出來乞討,來補貼家用。
汶川地震發生時,正是龔忠誠在廣州乞討的第四年。而當時的他被電視裡報導的災區慘狀和災民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感染,於是做了個讓常人難以置信的舉動,將自己一天乞討的收入捐給汶川。
並且,龔忠誠不止捐了一次,而是連著捐了4天的乞討收入。雖然這筆錢總共只有185元,但對於他這樣一個殘疾乞丐,用「禮輕情意重」「雪中送炭」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而他的善行也被媒體大肆報導,甚至還被稱為「地震最感人乞丐」,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如今,汶川地震已過去12年,這位「地震最感人乞丐」龔忠誠還好嗎?
上天會眷顧每一個心存善念的人,當年龔忠誠的事跡傳開後,廣州有一家叫黃振龍涼茶企業找到了他,將一家涼茶店三年的免費經營權轉交給了龔忠誠。從此,龔忠誠再也不用靠在街頭乞討為生。
有了這家涼茶鋪子後,龔忠誠一家的生活也有了著落,父子倆開始一起經營這家涼茶鋪。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比起之前的生活,已經算是相當安逸了。
我國有句俗話,叫「好人有好報」,龔忠誠的故事無不是對這句古老箴言的最好佐證。而華夏兒女裡正是有千千萬萬像龔忠誠這樣的人,中華民族才不會被任何苦難所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