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武警戰士與汶川地震倖存者妻子在抗疫前線與後方譜寫家國情懷

2020-12-03 武漢裡

本網訊(通訊員 徐鳳嬌 宋華華)「老婆,我不在家的這段時間,你辛苦了!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老婆,我愛你!」5月20日這天,忙完工作的羅小奇給妻子發去了這條微信。羅小奇5年前曾是一名武警戰士,還擔任了戰鬥班班長。

羅小奇和妻子的婚紗照

2015年武警退役後,他來到東湖風景區城管執法局渣土應急中隊,成為該局渣土專班一名外勤隊員。1993年出生的羅小奇,今年1月6日剛剛當上父親。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他原本幸福平靜的生活。2月1日,因疫情防控需要,羅小奇接到了返崗任務,來不及與妻子和父母做深入的交流,他就收拾好行李,第二天便啟程奔赴前線。

此時,他的女兒才出生25天,妻子還在做月子,母親過年期間被機器攪斷了一節手指,此時有一大家子需要被照顧的人,但這個鋼鐵般的漢子帶著「若有戰,召必回」的使命感和對家人的惦念,毅然決然回到了工作崗位。

24小時待命搬運防疫物資 迎著風雪建方艙醫院

為了支持他返崗抗疫,羅小奇所在村的書記在封路的情況下,用鏟車給他開出了一條路,讓他得以在接到指令後的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回到工作單位後,羅小奇立即投入到緊張的防疫工作中。作為風景區城管突擊隊成員,羅小奇常常24小時待命搬運防疫物資。

疫情期間搬運防疫物資

不論多晚,何種天氣,他都要第一時間趕去搬運、整理。在寒冷的冬天,一趟物資搬運下來,羅小奇的衣服總是裡外全部溼透,有時還沒來得及換洗就要趕赴下一批物資搬運。搬運酒精、84消毒液、礦泉水、蔬菜等生活、防疫物資,他總是搶著幹,最苦最累的事情,他常常衝在最前面。用他的話說:「在疫情最吃緊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我們早一點搬運完物資,早一點讓方艙醫院順利開艙,就能讓病人早一天接受治療。」踏踏實實做事,不言苦和累,是他作為一名退役武警戰士一貫的風格。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他和渣土班突擊隊的同事們一起,前後一共搬運了300多噸生活、防疫物資。

白馬方艙請戰書

為了積極應對疫情,實現更多的「床等人」,2月12日,風景區正式籌建白馬方艙醫院,作為抗疫突擊隊成員,他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方艙醫院的籌建工作。白天轉運方艙醫院的全部防疫物資,大到冰箱、取暖器、空氣淨化器,小到牙膏、牙刷、拖鞋,還有易碎、勿壓物品,所有的物資都需要迅速準確搬運、卸貨,羅小奇和他的25名戰友每天來回奔波在物資轉運的路上,卸下的物資不計其數,可他們誰都沒喊過一聲苦,叫過一聲累。

轉運防疫物資

為了全身心投入白馬方艙醫院籌建,他和其它抗疫夥伴一起,剃光了自己的頭髮,頂著「光頭」在白馬方艙「請戰書」上按下了鮮紅的手印,表達了隨時聽從黨組織召喚的堅定決心。隨後的一個月裡,他一直在為方艙醫院的籌建努力。白天忙完物資轉運,晚上還要在方艙醫院值守。就這樣,經過了一個月的奮戰,全市疫情形勢總體向好,全市方艙醫院陸續休艙,風景區白馬方艙醫院經過20多天的籌備後,就地封存。然而新的任務也接踵而來。

轉戰隔離點 至今仍在一線戰鬥

羅小奇曾當過5年的武警戰士。作為一名老兵,他的骨子裡有股軍人的熱血和韌勁。服役期間,他曾多次參與搶險救災任務,特別是2013年7.13汶川泥石流造成特大險情,那一次他連夜奔襲50公裡,終將被困於草坡的村民轉移到安全地帶。

隔離點工作照

他說,在大災大難面前,人都是渺小的,我們唯有爭分奪秒,才能搶救更多的生命。可能正因如此,當風景區城管執法局接到境外歸國人員隔離點保障任務時,他再一次挺身而出,自願加入隔離點保障工作。3月15日,風景區華電小路漢庭酒店隔離點正式開始籌建,3月17日晚,第一批從義大利歸國的留學生入住漢庭酒店。此時的羅小奇每天穿著厚重的防護服6個小時不吃不喝,幫助入住人員運送行李,全身消毒,接送他們去做核酸檢測,一個流程下來,防護服裡面的衣服常常溼透。直到現在,羅小奇仍然戰鬥在隔離點。

隔離點工作照

境外返漢人員入住的時間不確定,不論白天還是夜間,不論或早或晚,都要幫助他們把行李及全身進行消毒,辦好入住手續後把他們送至房間門口。然後,安排好他們分批次前往醫院做核酸檢測。因工作需要,他們每天都要與境外歸國人員近距離接觸。直到4月底,漢庭酒店隔離點搬到東湖·家,他跟著一起轉戰至新的隔離點,繼續堅守在防疫一線。因為離家太遠,羅小奇每天只能抽空和家裡人通視頻,看看日漸長大的女兒。

情定汶川 愛在武漢

談起羅小奇,最為傳奇的還是他和妻子的浪漫愛情故事。他的妻子在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時,正好在映秀中學讀書,地震來襲的一瞬間,她的腿被水泥塊壓住無法動彈,後來,正是四川武警總隊阿壩支隊汶川縣中隊的武警戰士將她從水泥塊下抬出,由直升機送往附近醫院救治,這才撿回了一條命。

四川服役期間照片

也許正是因為武警戰士把自己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羅小奇的妻子對武警官兵有一種特殊的敬仰和愛戴。兩年後,羅小奇也來到了四川武警總隊阿壩支隊汶川縣中隊,開始了5年的武警生涯。因一次機緣巧合,在羅小奇服役的第四年,他遇到了現在的妻子。他和妻子結緣於汶川,安家於武漢,兩人於2019年1月步入婚姻殿堂,今年1月寶寶出生,成為了幸福的三口之家。在疫情最嚴重的的時候,他只身前往抗疫前線,離開家後,他再沒有盡過一天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

年前他的母親被絞肉機絞斷了一節手指,沒辦法照顧剛剛生產的兒媳。月子裡,羅小奇的妻子既要照顧自己又照顧婆婆和孩子,一個人扛下了照顧家庭的所有重擔。幸運的是,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他們的女兒白白胖胖,十分乖巧,特別是從出生到現在沒有生過一次病。母親的手指也因為護理得當,日漸好轉。也許正是因為妻子經歷過汶川地震,所以她的身上有著與眾不同的堅韌和勇敢。當災難來襲的時候,她「大度」地把自己的丈夫奉獻給了「大家」,讓丈夫可以全身心的幫助和溫暖需要幫助的人。

正是她的善良、堅強和勇敢,讓羅小奇在疫情防控崗位上可以心無旁騖,勇挑重擔,一往無前。也許,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像羅小奇妻子那樣,在戰疫前線的後方默默守候和奉獻,才有了前方戰役的碩果纍纍和防疫形勢的好轉。

女兒的笑容最「治癒」

為了讓羅小奇每天都能看見女兒,讓女兒從小能為有一個勇敢逆行的爸爸而驕傲,羅小奇的妻子每天不論早晚,總會在電話那頭等著,因為她深知丈夫對女兒的思念。因為一直在隔離點工作的原因,羅小奇已經4個月沒有回家了,離家後也再沒有抱過女兒。

羅小奇四個月大的女兒

從寒冬到初夏,他通過手機屏幕看著女兒一天一天的長大,女兒會抬頭了,逗她會笑了,每一天都有新的變化……正如他自己所說:「能每天通過手機屏幕看到女兒,特別是我逗她時她會笑,我感覺所有的辛苦和疲憊都是值得的,我能感覺到愛和希望一直包圍著我,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對羅小奇而言,女兒不僅是天賜的禮物,更是他從疫情之初堅持到現在的動力所在。

談及疫情結束後他最想做什麼,他說:就想趕緊回家,最想親親抱抱已經四個月大的女兒,把女兒的戶口上了,然後和妻子、女兒、父母一起吃一頓久違的團圓飯。

的確,在這場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相關焦點

  • 汶川地震遺孤,長大後成了高原武警戰士
    如今,陳偉已是一名優秀的高原武警戰士。但在10年前,他只是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親擔驚受怕的兒童。2008年,陳偉還是四川省青川縣東河口鎮小學三年級的一名學生。發生地震時,他正在教室上課。頃刻間教室突然劇烈搖晃垮塌,屋頂瓦片不停墜落,老遠就能聽到山谷飛石撞擊出的巨大聲音,漫天灰塵。
  • 汶川地震的小男孩,在11年後成了武警戰士,只為心中的那抹橄欖綠
    中國軍人編輯:橙子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喪失了多少條生命,令許多人的家園毀於一旦,那場天災讓許多人至今難忘,今天我們要講大主人公陳濤,地震發生的那個下午,他正在上體育課,在他感受到腳下地面在劇烈晃動的時候,已經有幾個同學失去了重心,跌倒在地,
  • 汶川地震十年丨當年的武警戰士蔣傑: 重返汶川 赴一場十年之約
    今年38歲的蔣傑,曾是駐地在祁縣的原武警某部隊的一名戰士,參與汶川救災近兩個月,當年6月下旬離川。2012年轉業到祁縣民政局,現為祁縣軍休所所長。離開汶川的3000多個日日夜夜,任何有關汶川的消息,都能牽扯到他敏感的神經。今年的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年紀念日。
  • 汶川地震11年,他從小學生到武警戰士,卻倒在泥石流中……
    21日,武警戰士龍家利隨部隊參與汶川縣的搶險救援。27日,在搶險救援中,龍家利身負重傷,搶救無效犧牲。犧牲當天,是他24歲的生日。微信上,龍家利給自己取名「龍哥有藥」,因為戰士們有病痛經常找他拿藥;QQ上,他則取名「龍哥沒藥」,因為他不希望大家受傷生病,寧願說自己沒藥。所以,他取了兩個矛盾的名字。
  • 10年前汶川地震遺孤,現已是一名武警戰士!長大了,我終於變成你
    還記得10年前,四川汶川經歷的那場浩劫嗎?在災難面前,人是那麼脆弱,那麼渺小。被壓在廢墟之下的人們,無助而又絕望。可是,黑暗中,似乎看見了光明,有人在呼喊他們,讓他們別放棄,因為,我們的戰士,來了!2008年,在上課的陳偉和同學們突然感到地面似乎在顫抖,周圍的畫面在搖晃,大家還處在呆愣中,只聽見老師大喊一聲:地震!快跑!驚恐的孩子們,尖叫著跑了出去。混亂之中,似乎有磚塊掉落,孩子們拼命的往外跑,終於,他們跑了出去,之前還在上課的教師轟然倒塌,幾分鐘之後,陳偉的姐姐找到了他,告訴他:別怕,別哭,你是男子漢!
  • 橄欖綠在廢墟上閃光———武警部隊兩萬七千餘名官兵參加抗震救災...
    特大地震發生後,武警駐川部隊聞災而動。武警四川總隊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武警北川縣中隊官兵在副指導員賈大國帶領下,率先投入搜救工作。他們扒開磚頭、水泥板,將一個個血肉模糊的群眾從廢墟中抬出,迅速轉移被壓埋人員205人。在災情發生的第一時間,武警北川縣中隊中隊長趙德清將官兵成功撤離出來後,帶領戰士趕到曲山小學和幼兒園安全轉移被困師生200多人,從廢墟中營救出師生25人。
  • 走出汶川地震、親歷湖北疫情,大學生走上思政課講臺講述抗疫精神
    上海師範大學學生謝譽在童年經歷了2008年汶川地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她身在湖北,並積極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11月16日上午,謝譽作為「青年有責·同心戰疫」宣講團成員,和她的同窗潭禕煒、呂煥以及學校老中青三代名師一起走上了思政金課的講臺。
  • 汶川地震VS武漢抗疫,紀念這一輪跨越了12年的生死營救!
    12年前的今天,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發生了一場裡氏震級達到8.0級的大地震。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何其慘烈!!!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造成了8452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50萬平方公裡範圍內的4625萬中國人不同程度受災!
  • 汶川地震首次暴露中國的驚人戰爭動員能力,世界為之震撼!
    地震發生時,在劇烈的晃動和傾斜中,餘明高發現身邊兩個同學不見了,他們原來的位置上出現了一個大洞,很可能是一塊預製板砸了下去。在他和周玉燁上面,老師張米亞伏在講臺上,雙手伸開,像一隻張開翅膀的鷹,他把自己的身體變成了保護學生的盾牌。不遠處,張米亞的妻子,和他同一所師範學校畢業又一起到小學任教的鄧霞幾乎同時遇難。
  • 部分汶川地震倖存者大腦區域功能失常
    中國、英國和美國的科研人員8月31日發表一份研究報告說,一些汶川地震倖存者在震後10多天裡便出現大腦區域功能失常現象。研究人員認為,這提醒人們在大災難後應對災民迅速開展心理幹預和相關治療。領導這項研究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龔啟勇對記者說:「從地震發生第13天起,我們就開始對倖存者進行腦核磁共振掃描,結果發現大腦內負責情緒、記憶功能的系統在短期內就出現了功能改變。」  研究人員利用新型功能性核磁共振技術,在震後13天到25天內對44名身體健康的地震受災群眾進行了大腦掃描,結果發現額葉邊緣系統及紋狀體區域的活動增強,同時這些區域中不同腦結構間的連接性卻減弱。
  • 汶川地震10年了,那些讓人潸然淚下的畫面依舊觸目驚心!
    火 急 從擠壓的瓦礫中,從死神的黑手中從時間的深淵中,從企盼的眼神中他們只為在災難的底色上找到哪怕一絲絲躍動的希望△ 2008年5月13日 四川綿陽北川縣,武警戰士奔向房屋坍塌現場△ 2008年5月16日 地震發生後,汶川縣水磨鎮的公路被毀,上海公安消防救援隊徒手在地震廢墟中搜救倖存者。△ 2008年5月17日 部隊官兵正在向汶川映秀輸送救援物資,艱難行走在溝壑縱橫的道路上。
  • 「512」汶川地震:十年生死兩茫茫
    幾乎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軍人、醫生、救援隊還有無數聞詢趕來的志願者冒著生命危險趕到了汶川,來到了救災搶險的第一線。中國軍人衝在最前面的,永遠是人民子弟兵。汶川震後,災區道路損壞嚴重,地面救援部隊難以抵達,震中茂縣已成「孤島」。當時汶川海拔高、氣候條件複雜,此前直升機6次嘗試降落未果。,空降兵成了進入災區了解災情的最後希望。
  • 研究顯示汶川地震使部分倖存者大腦區域功能失常
    中國、英國和美國的科研人員8月31日發表一份研究報告說,一些汶川地震倖存者在震後10多天裡便出現大腦區域功能失常現象。
  • 汶川地震中,19歲戰士救下12歲女孩,承諾十年後娶她,結局如何
    2008年的汶川地震 令不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可是在這場大災面前,人們卻展現出大愛精神。當時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紛紛對汶川伸出了援手,我國的武警部隊更是快馬加鞭的趕到現場,挽救了更多的受害者。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十九歲戰士,就曾救下一名十二歲的女孩,兩人因此而結緣。
  • 汶川大地震一月祭:廢墟上升騰不滅的希望
    就在昨日,規模空前的中國式搜救終於尋找到了犧牲的英勇戰士,而唐家山之戰,經十多天生命競賽也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創造世界奇蹟。不滅的希望,升騰在滿目蒼痍的廢墟上空,激蕩在長慟而奮起的中國人民心間。震慟與暖流突如其來的世紀災難震驚世界。到震區!到汶川!
  • 汶川大地震時,叫總理讓路的解放軍戰士,後來怎樣了?
    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是汶川大地震,在這個歷史性的災難中,我們的團結體現的更加明顯。我們第一時間派遣救援,捐款捐物共同救災,這次地震中也發生了很多讓人感動的事情,比如說,有一位讓總理讓路的解放軍戰士。這次地震我國經濟損失達8000億人民幣,包括災後各種設施的重建,對災民的補助。並且還多次發生餘震,頻繁的餘震讓救災工作難上加難,當地道路基本被毀,交通癱瘓,救援人員想盡一切辦法進入汶川實施營救。
  • 我從汶川地震死裡逃生,12年了,我決定說出我的慘烈經歷……
    這篇文章,是一個汶川地震的親歷者的投稿。12年過去了。那些哭聲與呼救聲猶在耳邊......文 | 西西里明天是汶川地震12周年了。許多人在重提當年事。為逝者默哀。可是之於我,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12年前熟悉的恐懼,又捲土重來。
  • 武警交通二總隊新兵記:汶川地震遺孤從軍 兄弟圓夢軍營
    6日,在位於烏魯木齊的武警交通第二總隊教導隊,來自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的新兵陳偉,向中新網記者袒露心扉。他稚嫩的臉上還冒著青春痘,但說起話來,卻讓記者感到他對軍營的嚮往。圖為來自四川廣元市青川縣的新兵陳偉(前一)和戰友進行訓練。 孫亭文 攝  青川縣,亦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在這場大地震中,陳偉的父母均罹難。那年,陳偉10歲。
  • 永不褪色的記憶|我和汶川大地震
    汶川,就是這樣一個因為大地震而令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每當回溯,除了一份無言的沉重和牽掛,更有一份無聲的感動和力量。赴汶川採訪的首批軍事記者在北京西郊機場合影永遠忘不了2008年5月13日的凌晨,當我接到命令,組織軍隊媒體的記者,乘專機從北京西郊機場第一時間趕到地震災區時,我被眼前的滿目瘡痍和殘垣斷壁驚呆了:傾斜倒塌的建築,毀損開裂的道路,連根拔起的樹木,斷塌扭曲的橋梁,汙濁翻滾的洪水,漫天的呻吟呼喊……自古被稱為「天府之國」的秀美富庶之地,仿佛變成了一座人間活地獄,平凡的幸福被深埋在瓦礫廢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