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洗一條牛仔褲,就會脫落成千上萬的細小纖維,最後流入水道。圖片來源:Erik Von Weber
對於那些居家辦公的人來說,牛仔褲可能是一個舒適、方便的選擇,但不要小瞧一條小小的牛仔褲,它可能會危害地球。
在一項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加拿大各地(從多倫多到北極)的水樣中發現了大量靛藍色牛仔布纖維。
這項由多倫多大學的Miriam Diamond和同事進行的調查發現,樣本中1/8到1/4的微纖維來自藍色牛仔布。
一些微纖維是在1500米深處水域發現的,研究人員說這意味著它們能夠經受長途旅行。牛仔布微纖維含量最高的水域是郊區淺水湖泊。雖然這項調查僅限於加拿大,但研究小組認為,在其他地區調查,結果可能也會是這樣。
「在北極發現纖維,象徵著人類影響不斷擴散。」Diamond說。
另外,研究人員還監測了一條牛仔褲在平均洗滌過程中會損失多少微纖維。他們發現,每次清洗牛仔褲後,大約有5萬根超細纖維從牛仔褲表面脫落。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Caroline Gauchotte-Lindsay說:「這一結果對環境科學家來說並不奇怪,甚至在預料之中。」但是,她認為這仍是一項重要的發現,因為它研究的是天然微纖維,而這些纖維在以前關注合成材料的塑料微粒研究中被忽略了。
對於牛仔布微纖維對環境的影響,Diamond和同事並不確定。「雖然不是塑料,但它們也是經過人工改造的。」多倫多大學的Samantha Athey說。
牛仔布會吸收化學物質,而牛仔褲在生產過程中也要經過化學處理。「在這裡,化學處理有什麼影響是一個有待回答的問題。」Athey說。
與此同時,研究小組建議少洗牛仔褲。參與該項研究的一家牛仔褲公司建議每個月洗一次即可。(徐銳)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estlett.0c00498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