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洗一次牛仔褲,你都在汙染北極:北冰洋已發現藍色牛仔纖維

2020-09-11 木木西裡科技

當你清洗牛仔褲時,微小的纖維會從牛仔褲上脫落然後飄流到環境中。科學家們剛剛發現,北冰洋水域充滿牛仔褲碎片的痕跡。


圖片來源:Pixabay

你或許聽說過,在你洗衣服時,瑜伽褲、彈力襪等合成衣服上的微纖維是如何脫落飄散到環境中的。畢竟,汙水處理廠無法全面剔除它們。微纖維無處不在——從深海到海岸水域再到大西洋表面,科學家們都能發現這些不足 5 毫米長的細小纖維的蹤影。一直以來,科學家和環境學家都期望有機纖維(比如牛仔褲中的棉花)會隨時間的推移溶解在水中,而不是像塑料那樣在環境中積累。


然而,這個期盼或許要落空了。9 月 2 日,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tters)上報告,他們在遠離人類的加拿大北部北冰洋中對沉積物進行了採樣,發現其中含有大量長度小於 5 毫米的藍色牛仔褲纖維。「這意味著它們可經過長距離運輸被帶到北冰洋。至於是通過洋流還是空氣,我們還不確定,」文章共同作者、多倫多大學環境科學家 Sam Athey 說道。當然,也有可能兩種方式都有:研究人員曾展示深海洋流如何實現微纖維的遠距離運輸,以及物質顆粒如何隨風從歐洲城市飄到北極地區。


專家們開始關注這些無處不在的纖維。這些藍色牛仔褲纖維學名是「人工改性纖維素」(纖維素是構成棉花等植物的有機化合物。)「它們是『天然的』紡織纖維,」 Athey 解釋道,「由於它們含化學添加劑,我在『天然的』上加了引號。當你穿衣或把衣服掛在衣櫃裡時,它們還會從環境中吸收化學物質。」


雖然所有細小的牛仔纖維都是微纖維,但並不是所有的微纖維都是牛仔纖維,在微纖維這個大家族中還包括多聚物等合成纖維。當然,這些特殊纖維是被槐藍提取物染成藍色的,它使纖維具備了獨特的性質。針對這種特徵,Athey 和她的同事通過拉曼光譜(Raman spectroscopy)分析光與材料的化學鍵如何相互作用,從而將它們與其他物質顆粒區分開。科學家們還用顯微鏡觀察它們來確保發現的人工改性纖維本質上不是多聚酯或尼龍。看一眼下圖,你就會注意到二者之間的區別:藍色牛仔纖維像棉花一樣扭曲著,合成纖維則光滑而統一。


圖片中央是藍色的牛仔褲纖維。圖片來源:Sam Athey/ University of Toronto


研究人員在北極深海、多倫多郊區的淺水湖泊、休倫湖和安大略湖三個主要地點考察了沉積物樣品,發現每千克沉積物乾重所含微纖維的平均數分別為 1,930, 2,490 以及 780。在這些微纖維中,人工改性纖維佔比為 22% 至 51%,而在這些人工改性纖維中,又有 41% 到 57% 為靛藍牛仔微纖維。也就是說,環境中有大量牛仔纖維。「有趣的是我們發現的大部分微纖維是人工改性的,它們甚至擴散到了深海沉積物中。」 Athey 表示,「這表明它們有足夠強的持久性,因而能夠在這些遙遠的地方不斷積累。」

洗牛仔褲的後果


為確保他們對牛仔纖維的檢測是準確的,科學家們各自在實驗室開展了實驗,對三類含棉量超過 99% 的藍牛仔短褲進行了洗滌——舊牛仔褲、新常規牛仔褲以及新的被輕微磨損的牛仔褲(破洞不超過三處,有少許磨損),並分析了洗衣機洗滌牛仔褲後汙水中的纖維數。


與之前類似的研究一致,他們發現與舊牛仔褲相比,新牛仔褲有更多纖維脫落。這個結果合乎情理,因為舊牛仔褲在生產過程中殘留的疏鬆纖維早已脫落完了。研究人員還預期輕微磨損的牛仔褲應有更多纖維掉落。然而奇怪的是,與預期中不同,就脫落的纖維數而言,他們並未發現常規新牛仔褲和輕微磨損的牛仔褲有明顯差異。至於磨損並未造成更多纖維脫落的原因,Athey 認為可能是磨損程度較輕所致,「如果你有一條嚴重磨損的牛仔褲,那麼可能會有更多的纖維脫落。不過也有可能是材料不同的原因。」過去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合成衣服上,纖維脫落情況與純棉材料不同。不管怎樣,Athey 和她的同事發現了驚人的數字:每洗一條牛仔褲可以釋放 5 萬 6 千根微纖維!

無處不在


為探究如此大量的纖維後續是如何被處理的,研究人員還收集了兩個汙水處理廠的水樣。他們發現在汙水被排放到安大略湖(其他採樣點將汙水排到海洋)之前,微纖維並沒有全部被過濾掉。分析結果再次令他們譁然:僅僅兩個汙水處理廠每天就可以往湖裡排放超過 1 億根靛藍牛仔微纖維。這個數值是根據加拿大居民的洗衣習慣估算的,因為約一半加拿大人每天穿仔褲,平均每穿兩次便洗一次。


實際上,在處理汙水時,汙水廠已經盡其所能地對微纖維進行了分類處理——微纖維被分到固體垃圾的「爛泥沉積物」裡,經處理可變為農民常當化肥使用的「固態生物廢料」。但不幸的是,將微纖維打包進化肥的過程或許為它們進入大海提供了另一個途徑。當化肥在田地裡風乾後,藍色牛仔纖維可能與合成纖維一起隨風飄到海面,並在海洋中沉積下來。已有研究表明微纖維可以飛行幾百裡甚至幾千裡到達北極這樣的原始棲息地。


總之,問題在於汙水處理設施並不能完全過濾微纖維。雖然有 83% 至 99% 的微纖維能被固定,但考慮到汙水的總排放量,即便只有百分之幾的微纖維逃離了汙水處理裝置的利爪,也能形成名副其實的微纖維「湍流」。「問題是,地球上人太多了,」論文共同作者、多倫多大學環境科學家 Miriam Diamond 無奈地說道,「我認為真正令人吃驚的是我們中有多少人穿牛仔褲。我需要澄清一下,這並不是對牛仔褲的控訴,但這的確是人類對環境的影響無處不在的有力證據。」


一旦從汙水處理設施逃離到環境中,這些纖維和它們的同夥微塑料可以肆意遊走到各個角落。今年年初,研究人員發現洋流正在將海洋中的微塑料打造成「深海熱點」。當洋流流動放緩時,顆粒大量下沉,在海底累積。科學家們從地中海海底採樣,在只有 5 釐米深,表面積僅一平方米的採樣區域內發現了 190 萬塊塑料碎片。


然而,微塑料並不是唯一的汙染源。在北極地區,每千克幹沉積物的微纖維數居然高達 2000 條,其中 20% 為靛藍牛仔纖維!不過,這與科學家們的預期倒是相符。隨著對洋流如何將物質運輸到世界各個角落的理解日漸深刻,他們發現遙遠的北方正在變成一個垃圾堆。「北極是次表面洋流的一個終結節點」 研究海洋塑料的專家 Marcus Eriksen 評論道,他領導了非營利組織 5 Gyres 機構推廣塑料汙染的消除,不過他並未參與到這項研究中。Eriksen 表示,洋流如同一條深海傳送帶,將漂浮的碎屑帶到全世界,最終到達北極。他們目前在北極的沉積物中發現了大量微塑料。

入侵食物網


北極汙染情況的麻煩之處在於,不同於溫帶地區,這一地區沒有足夠多的有機碎片來稀釋汙染。「在北極,幾乎沒什麼材料能下沉到水底作為沉積物積累。」 Diamond 表示無奈,「這是意味著什麼的,對吧?」由於沉積物少,海底的生物活動也少:海床上鮮有攝食有機物質的微生物。「如果你周圍沒有足夠的食物,那麼有什麼你就得吃什麼,不能挑食。」她生動地解釋道,「這就引出了下個問題。」那就是:牛仔褲纖維是如何進入北極深海的食物網(food web)的呢?



儘管沒有調查北極動物,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五大湖的彩虹胡瓜魚(rainbow smelt)。他們發現 65% 的魚腸胃中含微纖維,每條魚體內所含纖維數數量高達 63。然而奇怪的是,儘管採樣時魚在沉積物樣品(每千克乾重含超過 700 根微纖維)周圍,他們在一條胡瓜魚體內僅發現了 1 根靛藍牛仔褲纖維。研究人員還不清楚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但他們推測,這或許和胡瓜魚的生活方式有關。「我們在論文中假設這或許受進食策略等行為的影響。」 Athey 表示,「但我們並未深入研究這個問題。」


「雖然我們確實還需更多的研究來完全理解這些影響,我們已具備了足以支撐行動的證據,」 Nicholas Mallos 呼籲。他是海洋保護協會無垃圾海洋計劃的高級主任,他同樣研究微塑料但並未參與這項新研究。例如,我們知道洗衣機上附帶的特殊濾芯可以阻止 90% 的微纖維流進汙水處理廠。從現在起,每臺銷售的洗衣機都要安裝標準的汙水濾芯。「無論是合成材料還是纖維材料」 ,Mallos 補充道,「我們有現成的有效辦法來阻止微纖維汙染進入汙水,並最終滲透到海洋環境中。」


順便多嘴一句,牛仔褲不必洗得太勤。


論文信息:The Widespread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of Indigo Denim Microfibers from Blue Jeans. Samantha N. Athey, Jennifer K. Adams, Lisa M. Erdle, Liisa M. Jantunen, Paul A. Helm, Sarah A. Finkelstein, and Miriam L. Diamo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DOI: 10.1021/acs.estlett.0c00498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不僅塑料,北冰洋已發現牛仔微纖維,它們已入侵人類食物網
    在這些微纖維中,人工改性纖維佔比為 22% 至 51%,而在這些人工改性纖維中,又有 41% 到 57% 為長度小於 5 毫米的藍色牛仔褲纖維。也就是說,環境中有大量牛仔纖維。科學家們還用顯微鏡來區分二者,藍色牛仔纖維像棉花一樣扭曲著,合成纖維則光滑而統一。
  • 牛仔褲也能汙染地球:洗一次掉5萬根纖維
    每洗一條牛仔褲,就會脫落成千上萬的細小纖維,最後流入水道。圖片來源:Erik Von Weber對於那些居家辦公的人來說,穿牛仔褲可能是一個舒適、方便的選擇,但不要小瞧一條小小的牛仔褲,它可能會危害地球。一項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加拿大各地(從多倫多到北極)的水樣中都發現了大量靛藍色牛仔布纖維。
  • 洗牛仔褲也汙染地球
    每洗一條牛仔褲,就會脫落成千上萬的細小纖維,最後流入水道。圖片來源:Erik Von Weber對於那些居家辦公的人來說,牛仔褲可能是一個舒適、方便的選擇,但不要小瞧一條小小的牛仔褲,它可能會危害地球。
  • 洗牛仔褲也汙染地球 每洗一條牛仔褲有5萬根超細纖維脫落
    外匯天眼APP訊 : 對於那些居家辦公的人來說,牛仔褲可能是一個舒適、方便的選擇,但不要小瞧一條小小的牛仔褲,它可能會危害地球。在一項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加拿大各地(從多倫多到北極)的水樣中發現了大量靛藍色牛仔布纖維。這項由多倫多大學的Miriam Diamond和同事進行的調查發現,樣本中1/8到1/4的微纖維來自藍色牛仔布。
  • 你不洗牛仔褲也許是在保護地球:洗一次掉5萬根纖維
    一項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加拿大各地(從多倫多到北極)的水樣中都發現了大量靛藍色牛仔布纖維。這項由多倫多大學的Miriam Diamond和同事們進行的調查發現,樣本中1/8到1/4的微纖維來自藍色牛仔布。
  • 你的牛仔褲可能更危險
    從2004年「微塑料」概念被首次提出開始,科學家已經在世界各處發現了微塑料的身影,包括人跡罕至的兩極以及大洋的最深處,甚至生物體內。微塑料可以吸附大量的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物等有毒物質,並隨著食物鏈向上傳遞和富集,造成嚴重的生態風險,並且可能危害人類的健康。微塑料汙染作為一種新的環境問題已經廣受全球關注。但是在微塑料之下還有另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問題——微纖維。
  • 小小牛仔褲,也汙染地球
    作者:徐銳 每洗一條牛仔褲,就會脫落成千上萬的細小纖維,最後流入水道。圖片來源:Erik Von Weber對於那些居家辦公的人來說,牛仔褲可能是一個舒適、方便的選擇,但不要小瞧一條小小的牛仔褲,它可能會危害地球。在一項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加拿大各地(從多倫多到北極)的水樣中發現了大量靛藍色牛仔布纖維。
  • 我只是穿條牛仔褲,怎麼就汙染地球了呢?
    每洗一條牛仔褲,就會脫落成千上萬的細小纖維,最後流入水道。一項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加拿大各地(從多倫多到北極)的水樣中都發現了大量靛藍色牛仔布纖維。這項由多倫多大學的Miriam Diamond和同事們進行的調查發現,樣本中1/8到1/4的微纖維來自藍色牛仔布。
  • 養原色牛仔褲八部曲,歡迎你走進牛仔的世界(下)
    作為原牛愛好者,你一定聽說過「不要洗牛仔褲」這一說法,但當你帶著你的第一條原牛走過一段完整的養牛「旅程」,你大概會對這個說法產生一些懷疑。《打破3個原牛護理神話:冷凍牛仔褲、6個月前不要洗、海洗沙磨》無論你的原牛是什麼面料、什麼磅數、什麼品牌,我們都建議你在穿之前先浸泡一下。
  • 「洗衣汙染」不是小事兒!每年17.65萬噸合成微纖維殘留
    此前有研究發現,牛仔服裝清洗時脫落的靛藍牛仔微纖維在溫帶到北極地區的環境中不斷蓄積,為環境帶來的負擔覆蓋範圍逐步擴大。如果比這些頭髮絲還細的微纖維流入海洋,被浮遊生物和貝類吃掉,最終可能會進入人體消化道,給人類帶來許多未知的健康風險。(詳見:你洗牛仔褲掉的「色兒」,已經汙染到北極海洋了!
  • 牛仔褲到底洗不洗?出現這些情況就該洗了
    你一定聽說過很多關於洗牛仔褲的說法,海洗、醋洗、鹽洗等等,但到底什麼時候才應該洗牛仔褲呢?我想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煩惱。關於洗不洗牛仔褲的爭議,其實都來自於牛仔褲褪色的問題。水洗牛愛好者希望牛仔褲能「歷久常新」,而對於原牛玩家來說,越遲洗牛仔褲,個性化的程度就越高,也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貼合體型的特殊紋理和靛藍漸變的色落效果。
  • 水洗牛仔褲創始人是誰?牛仔教父帶你了解水洗工藝的發展史
    水洗牛仔是牛仔褲製作的一道重要工藝。其功能是,一方面可以使牛仔更軟,便於穿著;另一方面,可以對牛仔褲進行美化處理,如貓須、馬騮、雪花洗等。褲和休閒褲不一樣,牛仔褲的布料是要水洗才可以穿的。原生牛仔上有一層漿料,如果不洗的話,牛仔布很硬,穿在身上不舒服,對身體也有影響。但水洗牛仔褲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一開始使用了什麼技術?靈感來自於什麼?
  • 少洗牛仔褲也能防汙染
    近日,一項發布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雜誌的研究通過估算得出,在1950年至2016年期間,服裝洗滌產生了560萬公噸合成微纖維,有2.9噸汙水進入水體,總共有2.5噸的水排放到了陸地環境中。而在不久前,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通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牛仔布和其他織物在洗滌過程中會釋放出微纖維,它們大部分會經過廢水處理廠處理,但也有一部分可能通過廢水排放進入環境,甚至在偏遠的北極海洋沉積物中也發現了微纖維。
  • 你洗牛仔褲掉的「色兒」,已經汙染到北極海洋了……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新華社北京9月9日新媒體專電 據埃菲社馬德裡9月2日報導,加拿大專家9月2日發表在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通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清洗牛仔布會將微纖維釋放到汙水中,甚至在偏遠的北極海洋沉積物中也發現了微纖維。
  • 你洗牛仔褲掉的「色兒」,已經汙染到北極海洋了......
    據埃菲社馬德裡9月2日報導,加拿大專家9月2日發表在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通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清洗牛仔布會將微纖維釋放到汙水中,甚至在偏遠的北極海洋沉積物中也發現了微纖維。研究小組表示,尚不清楚微纖維對水生生物的具體影響(假如存在這種影響的話),但他們認為在北極地區發現微纖維是「人類對環境產生影響的有力證據」。報導稱,牛仔布和其他織物在洗滌過程中會釋放出微纖維,雖然大部分會經過廢水處理廠處理,但也有部分可能通過排放廢水進入環境。
  • 「洗衣汙染」不是小事兒
    此前有研究發現,牛仔服裝清洗時脫落的靛藍牛仔微纖維在溫帶到北極地區的環境中不斷蓄積,為環境帶來的負擔覆蓋範圍逐步擴大。如果比這些頭髮絲還細的微纖維流入海洋,被浮遊生物和貝類吃掉,最終可能會進入人體消化道,給人類帶來許多未知的健康風險。(詳見:你洗牛仔褲掉的「色兒」,已經汙染到北極海洋了!) 然而,此類微纖維並非僅產自牛仔服裝,如何量化排向環境中的合成超細微纖維的數量一直是個難題。
  • 「洗衣汙染」,不是小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此前有研究發現,牛仔服裝清洗時脫落的靛藍牛仔微纖維在溫帶到北極地區的環境中不斷蓄積,為環境帶來的負擔覆蓋範圍逐步擴大(詳見:你洗牛仔褲掉的「色兒」,已經汙染到北極海洋了!)然而,此類微纖維並非僅產自牛仔服裝,如何量化排向環境中的合成超細微纖維的數量一直是個難題。近日,來自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 Jenna Gavigan 及其合作者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每年全球大約有 17.65 萬噸以尼龍和聚酯為主的合成微纖維被排放到陸地環境中,數量之大令人震驚。
  • 牛仔衣服怎麼洗不掉色?這幾個小妙招幫你解決問題
    現在的衣服種類越來越多,牛仔也慢慢的被更多人穿著購買。幾乎是人人一條,無論是男的還是女的都會買上一些牛仔衣服太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的代表。買來之後發現牛仔衣洗完之後就會掉色,該怎麼辦才能讓牛仔褲不掉色?下面這幾種妙招能夠使你解決問題,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牛仔衣服怎麼洗不掉色?
  • 我國量子計算機比谷歌快100萬倍;新冠滅活疫苗預計年產3億劑;浩瀚太空添「新星」;牛仔褲也能汙染地球
    她由是指出,中國已處在全世界新冠疫苗研發的第一方陣。新冠滅活疫苗Ⅲ期臨床樣本覆蓋115國,年產能增至3億劑記者近日從正在北京舉行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公共衛生防疫專題展區獲悉,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兩個新冠滅活疫苗已進入最後的Ⅲ期臨床研究階段,Ⅲ期臨床試驗入組接種5萬人、樣本人群覆蓋115個國家;該兩款疫苗的年產能目前已增至3億劑。
  • 又到穿牛仔褲季節,靛藍牛仔加白襯衫,還是不過時的高級
    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牛仔服裝的影子,夏季的牛仔裙,甚至牛仔吊帶裙都是很時尚的。春季、秋季和冬季,可穿的牛仔單品就更加多了。今天大維將歐美的到日系等的牛仔搭配,一一介紹給大家。這次著重介紹,淡色牛仔褲搭配白襯衫,這不敗的時尚搭配,有「誰穿誰時髦」的感覺,但,千萬別被自己穿「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