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汙染」不是小事兒!每年17.65萬噸合成微纖維殘留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此前有研究發現,牛仔服裝清洗時脫落的靛藍牛仔微纖維在溫帶到北極地區的環境中不斷蓄積,為環境帶來的負擔覆蓋範圍逐步擴大。如果比這些頭髮絲還細的微纖維流入海洋,被浮遊生物和貝類吃掉,最終可能會進入人體消化道,給人類帶來許多未知的健康風險。(詳見:你洗牛仔褲掉的「色兒」,已經汙染到北極海洋了! )

然而,此類微纖維並非僅產自牛仔服裝,如何量化排向環境中的合成超細微纖維的數量一直是個難題。

近日,來自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 Jenna Gavigan 及其合作者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每年全球大約有 17.65 萬噸以尼龍和聚酯為主的合成微纖維被排放到陸地環境中,數量之大令人震驚。

在清洗衣服的時候,這些超細微纖維就會從衣服上脫落,進入排汙系統 。研究人員還發現, 目前在陸地上殘留的微纖維數量超過了進入水體中的數量。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 PLOS ONE 上。

微塑料汙染日趨嚴重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全球塑料產量逐年遞增。據統計,1950 年至 2017 年就有 5300 噸塑料被丟棄在垃圾場或自然環境中,海洋中大量積累的塑料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汙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但是水路並不是塑料集聚的唯一場所,大約有 14% 的塑料用於生產製造衣服的合成纖維。在衣服洗滌過程中,這些合成纖維會發生機械降解,從而產生大量直徑小於 5mm 的微纖維塑料顆粒,這些微纖維隨著排汙系統流入海洋、沿海、陸地和北極生態系統中,嚴重威脅著水生生物和陸地生物的多樣性。

脫落的合成微纖維究竟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多大影響,目前還尚不十分清楚。但有研究表明,這些微纖維一旦進入人體,可能會在肺中富集並引發炎症。

合成微纖維在環境中幾乎隨處可見,但排放途徑和數量卻鮮為人知。一直以來,洗衣服被視為合成微纖維的主要排放源,然而全球衣服清洗排放的廢水量規模巨大,想要量化環境中合成微纖維數量也就成為一大難題。

近半數超細微纖維流向陸地環境

該研究提供了上世紀 50 年代合成纖維開始大規模生產至今,在服裝洗滌過程中合成微纖維釋放的全球物質流動分析。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合成微纖維在全球範圍內的分布狀況,作者收集了全球塑料生產、消費和排放的信息,整合了手洗和機洗過程中排放的微纖維數據、此類塑料廢棄物的廢水排放去向,以及在廢水處理廠的堆積和分布情況。

1950 年至 2016 年的超細微纖維的累計排放圖

(右邊的柱狀圖描述了 2016 年排放的超細微纖維累積質量的區隔、組成和區域特徵)

據估算,在 1950 年到 2016 年之間,大約有 560 萬噸的合成微纖維通過服裝洗滌排出,其中有一半是過去十年排放的,年複合增長率達 12.9%。

2016 年服裝洗滌產生的合成超細微纖維排放路徑圖

該研究通過對這些超細微纖維的流向分析發現, 大約有 290 萬噸合成超細纖維被排放進入水體,有 190 萬噸合成超細纖維流入陸地環境,還有一部分或被填埋,或被焚燒。也就是說,近 50%的合成超細微纖維最終都留在了陸地上。

當務之急應降低排放

此外,研究結果還表明,向環境中排放的超細微纖維正在發生量變和質變。

從排放的數量上看,全球在用服裝的存量和洗衣機的擁有量都在增加,導致越來越多的合成超細微纖維被釋放到自然環境中。

在質量方面,由於當前汙水處理廠的改善,以及對生物固體的利用, 陸地環境正在成為超細微纖維排放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初始區間。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未來汙水處理廠的覆蓋率將不斷增加,但並不能降低合成超細微纖維的排放量,反而其去向可能會從水體轉移到陸地環境和垃圾填埋場。

當前,無論從技術上還是經濟上,想要從環境中大規模地去除微纖維都是不可行的。

研究人員建議,當務之急應該將重點放在如何防止或減少合成微纖維的排放上,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採取措施:

通過優化設計洗滌過程,實現服裝在洗滌過程中微纖維的脫落率;

通過引入汙染控制技術,在洗滌過程中捕獲脫落的微纖維。

相關焦點

  • 每年17.65萬噸合成微纖維殘留,健康和生態影響難以估計
    17.65 萬噸以尼龍和聚酯為主的合成微纖維被排放到陸地環境中,數量之大令人震驚。微塑料汙染日趨嚴重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全球塑料產量逐年遞增。據統計,1950 年至 2017 年就有 5300 噸塑料被丟棄在垃圾場或自然環境中,海洋中大量積累的塑料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汙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洗衣汙染」不是小事兒
    (詳見:你洗牛仔褲掉的「色兒」,已經汙染到北極海洋了!) 然而,此類微纖維並非僅產自牛仔服裝,如何量化排向環境中的合成超細微纖維的數量一直是個難題。17.65 萬噸以尼龍和聚酯為主的合成微纖維被排放到陸地環境中,數量之大令人震驚。
  • 「洗衣汙染」,不是小事
    (詳見:你洗牛仔褲掉的「色兒」,已經汙染到北極海洋了!)然而,此類微纖維並非僅產自牛仔服裝,如何量化排向環境中的合成超細微纖維的數量一直是個難題。近日,來自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 Jenna Gavigan 及其合作者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每年全球大約有 17.65 萬噸以尼龍和聚酯為主的合成微纖維被排放到陸地環境中,數量之大令人震驚。
  • 研究表明,從源頭防止排放可以減輕超細纖維汙染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合成超細纖維的數量我們擺脫我們的水路一直十分關注的在過去幾年中,並有充分的理由:每一個洗衣周期發布在其廢水數以萬計的微小,顯眼的塑料纖維的堅持和積累會影響水生棲息地和食物系統,最終我們的身體在我們尚未發現的方法。根據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布倫環境科學與管理學院的研究人員的說法,這並不是全部。
  • 農田重金屬汙染觸目驚心 每年汙染1200萬噸糧食
    [提要] 雲南箇舊錫保有儲量為90多萬噸,佔全國錫儲量的三分之一。與錫相生相伴的,是砷,其化合物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雲南箇舊被稱作「錫都」,佔地1587平方公裡,人口45.33萬,錫的保有儲量為90多萬噸,佔全國錫儲量的三分之一,全球錫儲量的六分之一。  在這裡,所有的人都與錫緊密相關。  阿月的爺爺曾在錫礦工作30多年,阿月的爸爸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錫藝工匠,阿月的哥哥在做錫工藝品進出口生意,阿月撫摸著陪伴她18年的小錫鐲,它已經緊緊卡在阿月瘦削的手腕上。
  • 世界海洋日:改變洗滌習慣可以減少海洋汙染排放
    英國諾桑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在世界海洋日之時,由科學雜誌PLOS ONE所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表明,每年有成千上萬噸的微纖維被排放到海洋環境中,但是如果我們稍稍改變一下洗滌習慣,可以減少海洋汙染排放高達30%。
  • 神仙洗衣精華液必不可少
    立白洗衣精華液天然無殘留  市售洗衣液的感覺通常泡沫較多,難衝洗乾淨。手洗的話手又會覺得很乾,時間久了,手上皮膚可能會出現幹癢、紅腫、開裂等問題。那麼一大桶才二、三十元的洗衣液,使用的是對人體有害、刺激皮膚也非常容易殘留的化學起泡劑,還要加上螢光劑、增白劑、人工香精色素等等。
  • 每洗一次牛仔褲,你都在汙染北極:北冰洋已發現藍色牛仔纖維
    科學家們還用顯微鏡觀察它們來確保發現的人工改性纖維本質上不是多聚酯或尼龍。看一眼下圖,你就會注意到二者之間的區別:藍色牛仔纖維像棉花一樣扭曲著,合成纖維則光滑而統一。與之前類似的研究一致,他們發現與舊牛仔褲相比,新牛仔褲有更多纖維脫落。這個結果合乎情理,因為舊牛仔褲在生產過程中殘留的疏鬆纖維早已脫落完了。研究人員還預期輕微磨損的牛仔褲應有更多纖維掉落。
  • 看洗衣四大盲點危害,沒有使用柔巢洗衣片藍瘦?
    盲點危害一     殘留甲醛——接觸吸入都有害     在近期的一項安全洗衣的調查中,43.4%網友去除甲醛的方式是錯誤的!將近半數人以為這樣就能去除纖維中的甲醛:新衣服買回家在清水中浸泡20分鐘,漂洗取出晾乾,再給寶寶穿著。
  • 納米洗衣片節水又便攜
    日前,澳納潔納米多功能生態洗衣片通過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組織的成果鑑定。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這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的產品,採用了最新納米技術,大幅提高產品去汙能力,具抗菌、防黴、不傷織品和皮膚等特點。經權威機構檢測證明,與傳統方式相比,用其洗衣物至少可節約一半用水量;洗衣廢水排出一周後,生物降解率達98.2%,大大減少了對環境的汙染。
  • 懶人福利|洗衣黑科技,深度清潔、防串染色,一片輕鬆搞定!
    現在家庭不再只貪圖便宜,反而更加注重洗衣的安全問題。洗衣片,除了新穎的洗衣方式,更是因為好多洗衣液摻假、含螢光增白劑,衣服洗不乾淨還會傷著身體,得不償失,所以轉而尋找高科技更安全的洗衣用品。滌尚隨洗片採用了蠶絲多孔纖維等尖端材料,利用纖維包埋技術,完成了洗衣領域革命性的技術突破:深度清潔、防串染色,一片輕鬆搞定!SGS和CCIC權威認證,無重金屬、溫和零刺激,無任何有害成分添加,入口無毒級安全!敏感肌膚者、小朋友、孕婦媽咪都可以用。在市場上深受寶媽們的追捧。
  • 朝日召回65萬瓶問題燒酒 釀造過程加入發黴大米
    朝日召回65萬瓶問題燒酒釀造過程中加入發黴大米———本報訊 記者昨天獲悉,日本朝日啤酒公司日前決定停止銷售並召回65萬瓶問題燒酒。日本朝日啤酒公司此前決定停止銷售並召回部分燒酒產品,該公司查明,其所出售的這些燒酒原料中曾使用過大阪市稻米加工商三笠食品公司非法倒賣的殘留農藥超標及發黴的「非食用米」。自6月份開始,該公司在釀酒的過程中就加入了這些受汙染的米。召回的產品包括8種白薯燒酒和1種芋麥燒酒,共約65萬瓶。應朝日啤酒的請求,日本永旺等各家流通商與一些酒屋連鎖店已紛紛將所有相關產品撤櫃。
  • 洗衣片的真相在這裡
    和洗衣液比,洗衣片在技術上突破了水的限制,濃縮率更高,控用量和防撒漏更簡單。和洗衣粉比,雖然都是固體,但洗衣粉配方老舊,沒有可比性。這是感官上的區別,除了片狀形態,洗衣片還有幾項革命性變化,體現在健康性和潔淨力上。洗衣片是新技術,代表洗衣品發展趨勢。
  • 天鵝化纖將關停搬遷 粘膠纖維汙染有望治癒
    2001年~2011年,我國粘膠纖維產量年均增長率為13%。2012年我國粘膠纖維產量達到240萬噸,2013年超過280萬噸,2014年達到300萬噸。但是,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卻始終有一個繞不過去的「痛楚」,那就是環境汙染。「粘膠法」生產中使用佔產品總量約30%~35%的二硫化碳(CS2),伴隨著粘膠纖維的生產過程會釋放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CS2和H2S。
  • 法媒:洗衣服產生的纖維微粒已成海洋主要汙染源
    參考消息網2月10日報導法媒稱,從極地冰蓋到水下10公裡處的馬裡亞納海溝,洗衣機吐出的合成纖維微粒正在汙染世界各地的海洋。但是專家說,迄今為止,海洋汙染的一個主要來源(滌綸、尼龍和丙烯酸纖維的微小顆粒)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引起注意。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人員伊莫金·納珀說,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我們的大部分衣服是用塑料製成的」。她說:「我們會經常洗衣服,每次洗滌都會有大量纖維脫落下來。
  • 地衣作為空氣汙染的生物指標
    與擁有大氣汙染觀測站的北美和歐洲相反,非洲等其他一些地區則缺乏此類機構,這些事情促使科學家在環境和空氣品質方面採用其他簡便且廉價的方法,最常用的是生物監測,尤其是地衣。結果表明,65.08%的站點為中等汙染,26.98%的站點為低汙染,只有7.94%的站點為高汙染。統計分析表明,非生物因素(海拔值和主導風)與空氣品質值呈正相關。獲得的空氣品質圖使我們能夠檢測到該地區大氣汙染程度高的區域。作者希望通過這項工作來鼓勵政府機構更多地參與地衣學研究(Boumakhleb A, Toumi M, Belhouadjeb FA, et al. 2020.
  • 20城市600萬噸鉻渣汙染數十年 將影響幾代人
    回郭鎮附近村民均知:這處距離伊洛河僅3公裡的「堡壘」裡,堆放著5萬餘噸的鉻渣。從1990年開始就堆放在這裡了。農民不吃自家種的菜和糧食鉻渣堆原本並不在此,曾一直露天堆放在當地一家化工廠院內,因多次引發群眾不滿才於1990年遷移。
  • 道路交通塑料微粒隨風汙染全球,每年52000噸落入海洋
    科技日報北京7月14日電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4日發布的最新環境報告,歐洲科學家就道路交通產生的塑料微粒汙染,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大氣傳播進行了建模研究,發現這些塑料微粒被輸運到了遙遠的區域,包括北極。根據估算,通過空氣輸運而抵達海洋的塑料微粒總量與河流中堆積的總量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