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塑料微粒隨風汙染全球,每年52000噸落入海洋

2020-11-21 西部網

科技日報北京7月14日電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4日發布的最新環境報告,歐洲科學家就道路交通產生的塑料微粒汙染,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大氣傳播進行了建模研究,發現這些塑料微粒被輸運到了遙遠的區域,包括北極。根據估算,通過空氣輸運而抵達海洋的塑料微粒總量與河流中堆積的總量相當。

伴隨著塑料製品的生產持續走高,沒有被收集和循環利用的塑料廢品在不斷增多。2019年5月,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公開一項模擬研究稱,塑料微粒可以通過大氣到達遠離其初始排放源的區域甚至一些原始地帶。在此之前,人們並不相信塑料微粒能以大氣輸運的模式來到未被人類開發的地方,但大氣模擬表明,在法國偏遠山區的大量塑料微粒,是通過大氣從至少100公裡外輸運而來的。

這一報告令人震驚,不過,塑料汙染加劇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以及造成影響的具體機制路徑和數據,科學家們還缺乏分析。

此次,挪威空氣研究所科學家尼古拉斯·伊萬格裡奧及同事將道路塑料微粒——由輪胎磨損和剎車磨損產生的塑料微粒,進行了全球量化分析,並與大氣輸運通路建模結合起來,以確定這些汙染物的傳播軌跡。

目前,道路塑料微粒排放佔整體塑料微粒汙染的30%,其中大部分來自人口密集區域,如美國東部、北歐和東南亞高度城市化的地區。研究團隊發現,較大的顆粒沉積在汙染源附近,而直徑在2.5微米及以下的塑料微粒被輸運到了更遠的地方。

報告估計,每年有52000噸塑料微粒最後落到了海洋裡。更驚人的是,道路塑料微粒排放的14%(每年20000噸)落到了遙遠的冰雪覆蓋的地區。

此前研究也曾預警,地球上純淨的海冰正成為塑料微粒的臨時「儲存庫」。此次研究團隊指出,對於北極之類的敏感區域,這一點值得擔憂,因為暗沉顆粒會降低表面返照率,可能加速冰雪融化。

總編輯圈點

此前有項研究稱,全球人均每周攝入約2000顆塑料微粒,總重量為5克。這些塑料微粒來自人類製品,它們在自然環境中逐漸分解,有的進入河流海洋,有的被輸送到更加遙遠的地方,最後甚至成為人類的食物。文中的研究顯示,每年有52000噸塑料微粒落入海洋,還有一部分微粒落到北極,覆蓋在冰面。數字非常驚人。但是大海太大,極地太遠,這些汙染很難讓人立刻警醒,並採取行動。而且,到底能怎麼做?看,人類又被自己的造物難住了。

(原標題 道路交通塑料微粒隨風汙染全球 每年五萬二千噸落入海洋,北極也有)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國際最新研究:道路交通產生塑料微粒汙染可擴散至北極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稱,道路交通產生的塑料微粒汙染隨風擴散,可被輸運到包括北極在內的遙遠區域。  該項研究就道路交通產生的塑料微粒汙染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大氣傳播進行建模,根據估算顯示,通過空氣輸運而抵達海洋的塑料微粒總量與河流中堆積的總量相當。最新研究論文指,伴隨著塑料製品新品的生產速度持續走高,沒有被收集和循環利用的塑料廢品在不斷增多。但是,塑料汙染加劇所帶來的生態和環境影響以及造成影響的機制路徑卻不甚明了。
  • 全球海洋塑料汙染加重 南極海域被塑料微粒汙染
    日本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南極海域已被塑料微粒汙染,部分地區汙染水平與北太平洋地區相當,這反映了全球海洋塑料汙染的嚴重性。塑料垃圾佔海洋漂流垃圾的約70%,在風吹日曬下塑料垃圾逐漸碎片化,而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垃圾就被稱為塑料微粒。
  • 聯合國警告:海洋塑料微粒汙染危害全球
    聯合國即將公開發布報告,就海洋塑料汙染潛在的危害警告全世界。(圖片來源:《獨立報》中國日報網5月22日電(信蓮) 據英國《衛報》5月21日報導,聯合國近日發布報告稱,塑膠袋、瓶子、衣服等塑料汙染滯留在海裡,不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還會殃及海洋的生態環境。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
    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國家發改委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目前的3%以內,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使用量年均減少20萬噸。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原標題: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限塑」   塑料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在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中應用廣泛。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置塑料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帶來生態環境汙染,影響群眾健康安全。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
  • 微塑料隨雨而下,美國11個地區發現千噸塑料微粒
    來源:看看新聞knews綜合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2日報導,美國猶他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日宣布,他們通過實地採樣發現,美國西部11個偏遠地區發現了1000多噸微塑料顆粒,這些塑料微粒都是通過雨水降落到地面的,證明微塑料已經隨風進入大氣層。
  • 臺媒:將海洋漂浮塑料微粒吃下肚 海鮮成新食安兇手
    華夏經緯網7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根據臺灣環團統計,每年有高達800噸的塑料流入海洋,使得海洋垃圾中2.99億噸,10年內增加了快1億噸,而每年約有800萬噸塑料流入海洋,化作PAHs)等,有吸附並釋放有毒物的特性,常被海洋浮遊生物或貝類誤食,再經由食物鏈,毒素放大並累積在中高階掠食者的體內,衍生出更多生態和環境汙染問題,間接影響人類健康。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中國發力「限塑」
    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
  • 海洋塑料汙染波及南極海域:每平方公裡最高28.6萬個微粒
    海洋塑料汙染波及南極海域:每平方公裡最高28.6萬個微粒 華義/新華社 2016-09-28 18:42 來源:澎湃新聞
  • 海洋塑料垃圾每年造成1500萬海洋生物死亡
    萬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而死亡,而且近年來有不斷惡化之勢。海洋汙染會為海洋生物帶來極大的危害。本周,在厄瓜多首都基多舉辦的一次環境論壇上,勞倫斯·莫裡斯女士表示:「據統計在北大西洋,有30%的魚類在其生命周期內,都會食入大量的塑料垃圾。」受海洋汙染影響的海洋生物種類十分廣泛,例如魚類、鯨類、烏龜等,塑料垃圾對他們的危害是致命性的。
  • 嚴重低估:海洋塑料微粒數量
    ;  全球首個,海洋塑料汙染防治技術委員會成立;  全球首個,海洋塑料即將被定義,目前該定義正在徵集各方意見。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生物海洋學家詹妮弗·布蘭登日前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發表的論文, 你嗆進去的不止是鹹鹹的海水,還有400多顆塑料微粒。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將塑料微粒定義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塊。此前研究認為,每立方米海水中的塑料微粒可能有幾顆到上百顆。
  • 研究稱北冰洋塑料微粒數量創紀錄 汙染或進入人類食物鏈
    在從北冰洋5個地區採集的核心樣本中,每升海水冰塊混合物中有多達1.2萬個塑料微粒——這是以往研究結果的3倍之多。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赫爾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樣本中發現了外包裝、油漆、尼龍、聚酯纖維和醋酸纖維素的微粒。
  • 英媒:海洋汙染導致海鮮愛好者可能誤食塑料微粒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英媒稱,科學家警告說,如果你天天吃海鮮,那麼這意味著你一年可能吞下了多達1.1萬個塑料微粒,而且情況還會變得更加糟糕。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1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一份貽貝平均含有90個塑料微粒,而6個牡蠣含有大約50個塑料微粒。
  • 猖獗的塑料垃圾 |「白色汙染」進攻海洋,塑料微粒進入食物鏈
    塑料垃圾成山白色汙染還進一步擴散到海洋,引發海洋生態環境惡化。近年來,塑料垃圾導致鯨魚、海龜死亡的事件在泰國並不鮮見。今年6月初,泰國海洋資源保護部門在宋卡府海域救起一頭奄奄一息的鯨魚。上岸後不久,這頭鯨魚連續吐出5個塑膠袋,隨後便徹底失去生命體徵。醫生進行屍檢後發現,這頭鯨魚的胃裡竟然有80多個塑膠袋,重達8公斤。據泰國媒體報導,泰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海洋汙染國。
  • 全球海水汙染危機8大真相 預計2050年海洋中塑膠將比魚類多
    全球生態受影響,當中塑膠危機更是近在咫尺。現在大約每年有數百萬噸的塑料流入海洋,造成海洋汙染,對海水質素和水生生物,甚至人類健康都造成巨大影響。)的研究,根據美國飲食及消費習慣,以及塑膠微粒汙染的數據來分析,竟然發現平均成年男性每年可攝取高達12萬1千件塑膠微粒(包括進食及呼吸攝入),即每天已攝取了320個以上的塑膠微粒。
  • 汽車輪胎是海洋塑膠微粒主要來源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根據研究,風傳播的塑膠微粒是海洋汙染的最大來源,比河流帶來的汙染還要多。研究表明,每年有超過20萬噸的微小塑料顆粒從馬路吹入海洋,主要是因為胎和剎車片磨損時產生的微小顆粒。據估計,每年有55萬噸小於0.01mm的顆粒沉積,其中將近一半是沉入海洋中。
  • 海洋塑料汙染超乎你的想像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關注陸地上土壤環境中的塑料汙染,而對海洋中的塑料汙染卻很少關注。事實上,海洋塑料垃圾汙染以及它們對於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有多嚴重?  全球每年有2000萬噸的塑料垃圾被直接丟棄或從陸地通過河道、風力最終進入海洋。  大量塑料微粒不斷積累, 遍布整個海洋。
  • 微塑料汙染海洋,貽貝、牡蠣和扇貝汙染最嚴重
    ,最新研究發現,海洋生物其中的軟體動物,包括貽貝、牡蠣和扇貝,是所有海鮮中微塑料汙染最嚴重的類別。微塑料是由較大的塑料顆粒分解產生,有些是作為清潔劑或美容產品的添加劑直接生產的,最終通過廢水進入水道和海洋。一旦到達海洋,微塑料就時常被野生動物吃下吐,常常讓動物因難以消化而死亡。
  • 塑料河:10 條河流將 95% 的塑料帶到了海洋
    作者:Mercola 醫生每分鐘就有一卡車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每年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總共達到了 800 萬噸。塑料最終會進入海龜和鯨魚的胃,又或者讓海鳥窒息,更糟的是,塑料會被分解成塑料微粒,成為魚類和浮遊生物的食物,由此造成的後果還不明確。
  • 1500萬噸微塑料汙染海底:保護海洋生態,挽救海洋動物
    塑料垃圾充斥我們的日常生活,即使在遠離塵囂的海洋深處也未倖免。根據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的最新報告,估計約有1500萬噸的微塑料已落入深海,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量的兩倍之多。研究人員在距澳大利亞海岸線數百公裡的位置採集了海底沉積物,計算出微塑料在全球海洋沉積物中的分布可能遠高於預期。研究結果發表在《海洋科學前沿》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