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最新研究:道路交通產生塑料微粒汙染可擴散至北極

2020-12-05 央廣網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稱,道路交通產生的塑料微粒汙染隨風擴散,可被輸運到包括北極在內的遙遠區域。  該項研究就道路交通產生的塑料微粒汙染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大氣傳播進行建模,根據估算顯示,通過空氣輸運而抵達海洋的塑料微粒總量與河流中堆積的總量相當。

最新研究論文指,伴隨著塑料製品新品的生產速度持續走高,沒有被收集和循環利用的塑料廢品在不斷增多。但是,塑料汙染加劇所帶來的生態和環境影響以及造成影響的機制路徑卻不甚明了。

為此,論文通訊作者、挪威空氣研究所尼古勞斯·伊萬傑裡奧(Nikolaos Evangeliou)及同事,將道路塑料微粒(由輪胎磨損和剎車磨損產生)的全球量化分析與大氣輸運通路建模結合起來,以確定這些汙染物的傳播軌跡。目前,道路塑料微粒排放佔整體塑料微粒汙染的30%,其中大部分來自人口密集區域,如美國東部、北歐和東南亞高度城市化的地區。

論文作者研究發現,較大的顆粒沉積在汙染源附近,相反,直徑在2.5微米或以下的塑料微粒被輸運到了更遠的地方。研究人員估計每年有5.2萬噸小型塑料微粒最後落到海洋裡。但是,約14%落到了遙遠的冰雪覆蓋的表面。他們指出,對於北極之類的敏感區域,這一點值得擔憂,因為暗沉顆粒會降低表面返照率,因而可能加速冰雪融化。(完)

相關焦點

  • 道路交通塑料微粒隨風汙染全球,每年52000噸落入海洋
    科技日報北京7月14日電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4日發布的最新環境報告,歐洲科學家就道路交通產生的塑料微粒汙染,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大氣傳播進行了建模研究,發現這些塑料微粒被輸運到了遙遠的區域,包括北極。根據估算,通過空氣輸運而抵達海洋的塑料微粒總量與河流中堆積的總量相當。
  • 全球海洋塑料汙染加重 南極海域被塑料微粒汙染
    日本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南極海域已被塑料微粒汙染,部分地區汙染水平與北太平洋地區相當,這反映了全球海洋塑料汙染的嚴重性。塑料垃圾佔海洋漂流垃圾的約70%,在風吹日曬下塑料垃圾逐漸碎片化,而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垃圾就被稱為塑料微粒。
  • 塑料汙染是如何擴散的?
    如今,塑料汙染無處不在。但人們對塑料微粒如何在環境中移動、積累還了解甚少。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塑料微粒通過土壤和其他多孔介質進行長距離移動的機制。這將有助於防止汙染物在食物和水源中的擴散及積累。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 研究稱北冰洋塑料微粒數量創紀錄 汙染或進入人類食物鏈
    這項研究結果的出現正值大眾對塑料汙染的擔憂進一步上升之際。專家警告稱,目前的塑料汙染規模有可能對整個地球造成永久性汙染。據以往的研究估計,在過去幾十年裡,至少有一噸塑料碎片被冷凍在北極的冰層中,使其成為全球塑料汙染的主要來源,這比著名的太平洋大垃圾帶的集中程度還要高出許多倍。
  • 北極塑料汙染嚴重 聯合國:已有1億噸塑料倒進海洋
    北極塑料汙染嚴重 聯合國:已有1億噸塑料倒進海洋 據外媒報導稱,近日,美國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在北極鑽取的冰芯中發現了微小的塑料碎片。日益嚴重的塑料汙染已至地球最偏遠的水域,給人們敲響警鐘。人類活動和洋流運動導致北極地區垃圾聚集,引發國際社會擔憂。
  • 猖獗的塑料垃圾 |「白色汙染」進攻海洋,塑料微粒進入食物鏈
    無所不在的塑料製品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由此產生的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少汙染。以塑膠袋為首的塑料製品造成的白色汙染正在一步步危害自然環境和人們的正常生活。散落在街頭的塑料垃圾會堵塞下水道,汙染水體和土壤,甚至被動物吃掉,進入人們的食物鏈。
  • 海洋塑料汙染波及南極海域:每平方公裡最高28.6萬個微粒
    新華社東京9月28日消息,日本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南極海域已被塑料微粒汙染,部分地區汙染水平與北太平洋地區相當,這反映了全球海洋塑料汙染的嚴重性。
  • 北極,海溝,珠峰均發現塑料微粒,並且已進入人體內
    但是隨著人類的發展,北極的變化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根據《自然-通訊》期刊研究表明,人類徹底已經改變了北極的生態系統,在北極地區發現了非常危險的東西。這可以說不僅是生態危機,也是人類的危機,但是科學家們對這種非常危險的東西,來源、流向和最終命運尚不清楚,這就是最關鍵的,這是什麼危險的東西?
  • 研究:塑膠微粒汙染已遍及全球,連最偏遠的北極海域也無法倖免
    塑膠汙染在近年引起重視,除了堆積如山的塑膠廢棄物以外,「塑膠微粒」對環境與人體的影響更令人憂心。塑膠微粒漫布於空氣、海水甚至食物中,就連北極海域也難倖免,最新研究指出,在北極海水中的塑膠微粒中有92%為微小的人造纖維,主要來源為洗衣與紡織業。
  • 塑料汙染是如何一步一步擴散到食物和水源中的?
    如今,塑料汙染無處不在。但人們對塑料微粒如何在環境中移動、積累還了解甚少。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塑料微粒通過土壤和其他多孔介質進行長距離移動的機制。這將有助於防止汙染物在食物和水源中的擴散及積累。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之前,人們認為,當塑料微粒在土壤和沉積物等多孔材料中被困住時,就會停留在原地,不再擴散。
  • 國際最新研究提醒:含聚丙烯嬰兒奶瓶衝泡奶粉或釋放塑料微粒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食品》最新發表一篇健康研究論文提醒說這項研究結果強調了進一步研究塑料微粒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必要性,因為人們對這一點的認識仍然不足。該論文指,聚丙烯的年產量佔非纖維塑料產量的20%,是食品製備中使用最廣泛的塑料。但是,人們對這類容器的塑料微粒釋放情況知之甚少。
  • 向塑料汙染宣戰:海洋中塑料與浮遊生物比例達1∶2 ,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
    2018年,聯合國環境署首次聚焦一次性塑料汙染問題,發布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塑戰速決」——因為我們的藍色星球,正在被塑料包圍。聯合國環境署稱,如不加以限制,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這是一場人類與塑料的世紀之戰。及時減消塑料汙染,別再讓地球傷痕更觸目驚心。
  • 汙染空氣中毒性微粒可直接進人類大腦 誘發老年痴呆
    據國外媒體報導,空氣汙染中的磁鐵微粒被懷疑具有毒性,吸入人體可直接進入大腦,可能誘導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研究人員稱這項發現「令人非常震驚」,並對空氣汙染產生的健康風險提出了一系列新問題,許多研究聚焦於汙染空氣對肺部和心臟產生的影響。
  • 聯合國警告:海洋塑料微粒汙染危害全球
    報告稱,從2004到2014年,全球塑料產量增加了38%。如果處理不當,這些塑料垃圾會破碎、分解成為更小的塑料顆粒,進入海洋之後,貽害無窮。報告說,塑料垃圾碎片化之後,直徑可能不到5毫米。統計顯示,僅在2010一年,就有大約480萬至1270萬噸塑料垃圾被傾倒入海,幾經輾轉之後,竟然到了鯨的肚子裡。
  • 北極每升冰含有上萬個塑料微粒,還可能危害到海洋生物和人類
    北極是人類居住很少的地方,但是雖然人煙稀少,哪個地方事備受人們關注的地方。無時無刻在觀察者它的變化,所以又發現了一個讓人很驚訝的事情。北極每升冰含有上萬個塑料微粒,還可能危害到海洋生物和人類?在北極的海洋上出現一個創記錄的水平,那就是海洋上發現了很多的塑料微粒。
  • 我們一年會吃下多少塑料?塑料微粒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與南京土壤研究所和荷蘭萊頓大學的聯合研究發現,萵苣和小麥作物根部的裂縫可以吸收土壤和水中的微塑料,然後傳播到可食用部分。我們已經知道塑膠微粒會透過不同管道累積在我們的體內,但到底有多少呢?平均一周攝取五克今天,你想來點什麼?是頂級樂高壽司、鮪魚佐信用卡熱狗堡、還是嚴選塑膠安全帽?
  • 汽車排放的汙染物不僅僅是碳,它們還會釋放微塑料
    當你開車兜風時,它不僅會排放顆粒物和溫室氣體,輪胎和剎車的磨損還會釋放出微塑料。而風、雨和雪會把它們帶到世界上最偏遠的地方。最近,剛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道路交通中塑料微粒的含量。結果顯示,2014年,大氣從交通中帶走了大約68億磅的微塑料。亞洲和北美是大部分汙染的罪魁禍首,但大部分汙染最終進入了世界各地的水道,包括海洋、河灣和海灣。
  • 地球最深處也沒逃過「塑料災難」 英國海底鯊魚內臟發現塑料微粒
    這種情況對鯊魚健康有沒有不良影響,目前還不清楚,但研究人員說,這顯示出了「塑料汙染的普遍性」 讓研究人員驚訝的是,除了塑料微粒之外,鯊魚內臟中還有合成纖維素等顆粒物,這種物質最常見於紡織品(包括一次性衛生用品,如面罩)和衣物中。 關於其來源,他們認為各種類型的塑料微粒主要來源應該是釣魚線或漁網。
  • 一個茶包泡出百億塑料微粒!塑料就是這樣出現在你的餐桌
    然而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稱,用茶包泡茶,會讓你喝下百億塑料微粒。專家,告訴你什麼是微塑料,幫你揪出藏在身邊的微塑料。一個茶包泡出百億塑料微粒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上的最新研究稱,塑料材質的茶包會在茶水中留下很多顆粒物質,當它們浸泡在熱水中時,數十億個塑料微顆粒物質會釋放到茶水中。
  • 你喝的瓶裝水中幾乎都含塑料微粒 到底致不致癌?
    國際瓶裝水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瓶裝水已經超過碳酸飲料,成為銷量最高的包裝飲料種類。眼下,隨著天氣越來越熱,瓶裝水銷售旺季也正在來臨。就在此時,一項科學研究的結果卻給瓶裝水行業澆了一盆「冷水」:3月中旬,美國華盛頓的非營利性新聞機構Orb Media和紐約州立大學弗裡多尼亞分校的科學家對11個知名品牌的259瓶瓶裝水進行了測試,發現幾乎所有的瓶裝水中都含有塑料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