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北冰洋塑料微粒數量創紀錄 汙染或進入人類食物鏈

2020-12-05 參考消息

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正在北極地區一處融化的池塘取樣。

據英國《衛報》4月24日報導,科學家在北冰洋的海水中發現了創紀錄的塑料微粒,它們可能對海洋生物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影響引起了大眾關注。

在從北冰洋5個地區採集的核心樣本中,每升海水冰塊混合物中有多達1.2萬個塑料微粒——這是以往研究結果的3倍之多。

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赫爾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樣本中發現了外包裝、油漆、尼龍、聚酯纖維和醋酸纖維素的微粒。在2014年和2015年的每份樣本中,均發現了醋酸纖維素的存在,它是製作香菸濾嘴的原料。

這項研究結果的出現正值大眾對塑料汙染的擔憂進一步上升之際。專家警告稱,目前的塑料汙染規模有可能對整個地球造成永久性汙染。

據以往的研究估計,在過去幾十年裡,至少有一噸塑料碎片被冷凍在北極的冰層中,使其成為全球塑料汙染的主要來源,這比著名的太平洋大垃圾帶的集中程度還要高出許多倍。

但在實驗室完成測量後,古納爾·賈德斯博士表示他的研究表明問題其實更加嚴重,因為其中有些塑料微粒的直徑只有11微米。

「這大約是人類頭髮直徑的六分之一,研究結果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發現每升海水冰塊混合物的樣品中含有超過1.2萬個微粒——比我們在過去測量中得出的微粒濃度高出2到3倍。」

韋格納研究所的這項研究不僅發現了數量創紀錄的塑料微粒,還發現了這些塑料微粒的可能來源——從降解了的漁具到因洋流而移動數千英裡的塑料汙染。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伊爾卡·皮肯博士表示:「海水冰塊混合物中的高塑料微粒濃度不僅僅來源於北冰洋以外的地區。相反,研究指出了北極地區自身的局部汙染。」

科學家稱這種程度的塑料汙染對海洋生物和人類健康的影響程度尚不確定。

皮肯表示:「沒有人能明確指出這些塑料微粒對海洋生物以及人類的危害有多大。」

海洋塑料汙染是一個影響深遠的問題。目前約有五噸塑料碎片漂浮在全球海面上。魚及鳥類經常將塑料誤認為食物。通過這種方式,塑料損害了與海洋有關的一整條生物鏈,並進入了人類的食物鏈。

科學家朱莉婭·古特曼分析了北極核心地區海水冰塊混合物中的塑料微粒。

目前的研究發現,在北極一處地區發現的聚乙烯含量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這些聚乙烯

被認為是來自太平洋巨大「垃圾帶」。此外,研究人員在北極的另一處發現了高濃度的油漆和尼龍顆粒,這表明運輸及捕魚活動有所增多。

韋格納研究所的此項研究還發現,北極的海洋冰塊中已含有如此多的塑料,而由於冰塊能移動和融化,它們已成為將塑料微粒輸送到整個北極地區的重要運輸手段。

英國南極調查局的海冰物理學家傑裡米·威爾金森博士將韋格納研究所的該項研究描述為「提供了比較標準的基準研究」。

「在所有北極核心區的取樣中都發現了塑料微粒……這表明在全球海洋的表層水域中,塑料微粒已是無所不在。沒有一處可以倖免。」(編譯/趙蕤詩)

相關焦點

  • 猖獗的塑料垃圾 |「白色汙染」進攻海洋,塑料微粒進入食物鏈
    無所不在的塑料製品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由此產生的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少汙染。以塑膠袋為首的塑料製品造成的白色汙染正在一步步危害自然環境和人們的正常生活。散落在街頭的塑料垃圾會堵塞下水道,汙染水體和土壤,甚至被動物吃掉,進入人們的食物鏈。
  • 嚴重低估:海洋塑料微粒數量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生物海洋學家詹妮弗·布蘭登日前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發表的論文, 你嗆進去的不止是鹹鹹的海水,還有400多顆塑料微粒。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將塑料微粒定義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塊。此前研究認為,每立方米海水中的塑料微粒可能有幾顆到上百顆。
  • 《整體環境科學》:塑料微粒入海形成「海洋塑料雪花」 進入食物鏈危害海洋生態
    《整體環境科學》:塑料微粒入海形成「海洋塑料雪花」 進入食物鏈危害海洋生態(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環境資訊中心(許祖菱):臺美研究團隊今年8月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研究認為,這些與周圍的海洋有機物、塑料微粒所形成的較大聚合體,恐會增加塑料微粒沉降海洋的速度與深度,影響表層及深層海洋生態系統;並推論塑料微粒會更容易沾黏至胞外聚合物,被魚蝦等攝食者攝取,最終可能進入人體。
  • 科學家發現浮遊生物吞食塑料纖維 塑料已進入海洋食物鏈
    參考消息網3月13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家發現,海水中的浮遊生物吞食廢棄塑料的纖維,塑料由此已經進入海洋食物鏈。據BBC中文網3月13日報導,研究浮遊生物的專家理察·科比(Richard Kirby)博士拍攝的一段視頻顯示,一種叫"箭蟲"的浮遊生物吞食了一些極微小的廢舊塑料纖維。科比說,塑料纖維在箭蟲的腹中結成環狀,使食物無法通過消化道。
  • 科學家:廢舊塑料纖維進入海洋食物鏈
    ,塑料由此已經進入海洋食物鏈。  研究浮遊生物的專家理察•科比(Richard Kirby)博士拍攝的一段視頻顯示,一種叫"箭蟲"的浮遊生物吞食了一些極微小的廢舊塑料纖維。  科比說,塑料纖維在箭蟲的腹中結成環狀,使食物無法通過消化道。  他說,人們對鯨、海豹和海鳥吞食塑料的情況比較熟悉,但很少人知道,連微小的浮遊生物都受到如此嚴重的影響。
  • 微塑料成病毒海上「長途運輸大巴」!塑料汙染可通過貝類向食物鏈傳播致命疾病
    2016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除非世界採取激烈行動進一步回收,否則到2050年,世界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量將超過魚類。而2017年9月發表的研究顯示,世界上80%以上的自來水都被塑料汙染。近日,科學家警告說,海洋中的塑料汙染可能通過養殖的貽貝和牡蠣等海產品向食物鏈傳播致命疾病。
  • 塑料入侵海洋食物鏈 奔向餐桌
    ,塑料由此已經進入海洋食物鏈。塑料「汙染」浮遊生物研究浮遊生物的專家理察·科比拍攝的一段視頻顯示,一種叫「箭蟲」的浮遊生物吞食了一些極微小的廢舊塑料纖維。科比說,塑料纖維在箭蟲的腹中結成環狀,使食物無法通過消化道。在科比從英國周邊海域搜集的樣本中,浮遊生物吞食塑料的情況相當普遍。這是廢舊塑料進入海洋和全球食物鏈的一種路徑。
  • 微塑料進入人體後,危害有多大?已經進入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
    1 塑料進入食物鏈 海鳥體內的塑料瓶蓋、鯊魚胃裡的塑膠袋、海龜鼻孔裡的塑料管以及海鹽產品中微塑料的存在,都在不斷地向人類傳達一個信號:塑料已經進入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 一直以來,塑料對生物體的危害似乎都是圍繞著海洋生物和實驗室中的小鼠開展的。
  • 塑料微粒正在進入人類體內 相關健康風險認知仍不足
    塑料微粒影響幾何?人類認知仍不足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張夢然  塑料微粒正在進入人類體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導顯示,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3億噸塑料,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兩倍。當它們進入海洋,會被濾食性動物吃掉並存留在它們體內,經過食物鏈層層傳遞。
  • 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科學家十分擔憂,人類正自食惡果!
    根據《國際環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雜誌刊載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第一次發現了塑料微粒。這個發現讓科學家感到十分擔憂,人類製造的塑料最終危害到人類的嬰兒。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儀器檢測了6個人類胎盤,結果發現4個胎盤中存在塑料微粒,其直徑為5到10微米,共計12顆。
  • 外媒:研究稱塑料已進入南極陸地食物鏈
    據法新社6月23日報導,科學家在南極土壤裡的微生物體內發現了少量聚苯乙烯,令人擔心微塑料汙染已經「深深」進入世界上最偏遠地區的陸地食物系統。雖然微塑料滲入海洋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發現首次提供了南極陸地食物鏈受到汙染的證據。
  • 南極微生物體內也出現塑料,塑料已汙染食物網,人類也在吃塑料
    南極微生物體內也出現塑料,塑料已汙染食物網,人類也在吃塑料 審核-小文說到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汙染,塑料汙染是規避不了的。從上個世紀塑料誕生之後,人類就對這種低成本、高便捷性的物質愛不釋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塑料製品的問題逐漸暴露了,那就是對環境的汙染。
  • 一口海水中有四百多顆塑料微粒?海洋汙染比預想嚴重
    但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生物海洋學家詹妮弗·布蘭登日前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發表的論文,你嗆進去的不止是鹹鹹的海水,還有400多顆塑料微粒。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將塑料微粒定義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塊。此前研究認為,每立方米海水中的塑料微粒可能有幾顆到上百顆。但是,傳統的測量方式是用網過濾海水,只能發現體積足夠大的塑料微粒。
  • 向塑料汙染宣戰:海洋中塑料與浮遊生物比例達1∶2 ,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
    2018年,聯合國環境署首次聚焦一次性塑料汙染問題,發布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塑戰速決」——因為我們的藍色星球,正在被塑料包圍。聯合國環境署稱,如不加以限制,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這是一場人類與塑料的世紀之戰。及時減消塑料汙染,別再讓地球傷痕更觸目驚心。
  • 南極跳蟲體內發現塑料垃圾,食物鏈已被汙染,人類警鐘被敲響
    南極跳蟲體內發現塑料垃圾,食物鏈已被汙染,人類警鐘被敲響提到南極大陸,它在我們的印象中不僅非常的遙遠,而且還很寒冷,它的上面如今除了世界各個國家的科考隊員們之外,是沒有任何永久性居民的,這似乎也代表著,南極是一片沒有被汙染的淨土,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 塑料微粒影響幾何?人類認知仍不足
    原標題:塑料微粒影響幾何?人類認知仍不足 塑料微粒正在進入人類體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導顯示,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3億噸塑料,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兩倍。當它們進入海洋,會被濾食性動物吃掉並存留在它們體內,經過食物鏈層層傳遞。 但這似乎並不是最可怕的。
  • 英媒:海洋汙染導致海鮮愛好者可能誤食塑料微粒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英媒稱,科學家警告說,如果你天天吃海鮮,那麼這意味著你一年可能吞下了多達1.1萬個塑料微粒,而且情況還會變得更加糟糕。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1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一份貽貝平均含有90個塑料微粒,而6個牡蠣含有大約50個塑料微粒。
  • 無處不在的塑料:微塑料已進入南極陸地食物鏈
    微塑料已經到達地球上最偏遠的地區,並成為食物鏈的一部分。在南極洲的一種小型無脊椎動物身上,來自義大利錫耶納大學、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和義大利的裡亞斯特同步輻射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發現了最新證據。塑料汙染已成為全球範圍內最值得重視的環境問題之一。
  • 塑料微粒正通過各種方式進入你的體內!
    塑料微粒正在進入人類體內。 微塑料——在科學上還缺乏嚴格定義,但常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在塑料無處不在的今天,它不僅出現在了全球海洋、河流等自然水體中,還出現在動物體內、飲用水中。
  • 塑料垃圾已進入人類體內!科學家發現,人體殘存塑料微粒
    塑料垃圾已經遍布了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在我們的生活中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先前衛星就拍攝到了海洋中漂浮的海洋垃圾,數目龐大令人咋舌,而地球上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塑料垃圾,與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