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環境科學》:塑料微粒入海形成「海洋塑料雪花」 進入食物鏈危害海洋生態

2020-11-19 科普百分百

《整體環境科學》:塑料微粒入海形成「海洋塑料雪花」 進入食物鏈危害海洋生態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環境資訊中心(許祖菱):臺美研究團隊今年8月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發布最新研究成果,內容指出奈米級塑料微粒,除了降低海洋浮遊植物的存活率,也會刺激海洋浮遊植物產生高蛋白且具黏性的分泌物,加速塑料微粒聚合,學者為這些聚合體,提出一個新名詞:「海洋塑料雪花」(Marine plastic snow)。

研究認為,這些與周圍的海洋有機物、塑料微粒所形成的較大聚合體,恐會增加塑料微粒沉降海洋的速度與深度,影響表層及深層海洋生態系統;並推論塑料微粒會更容易沾黏至胞外聚合物,被魚蝦等攝食者攝取,最終可能進入人體。

「海洋塑料雪花」易沉降至海洋深處 增加汙染物垂直輸送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MC)提供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暨海洋中心助理教授許瑞峰、美國加州大學美熹德分校教授靳偉君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比較不同粒徑、濃度的塑料微粒,如何影響海洋浮遊植物的存活率和生理反應。

「海洋雪花」[1](Marine snow)是指各種有機物,互相碰撞包覆,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而形成的懸浮物;該研究首次提出新名詞:「海洋塑料雪花」,指的是上面沾黏生物排洩物與碎屑、浮遊生物、塑料微粒汙染物和細菌等的懸浮物,因為沉降速度快,容易沉降至更深的海洋深度,增加海洋汙染物的垂直輸送。

許瑞峰指出,這些塑料微粒不只影響海洋浮遊植物的生長,也讓海洋有機物與塑料微粒形成更大的海洋塑料雪花,並沉降到深層海洋,進一步在海洋生態系統中形成「看不到」的風險。

此外,海洋浮遊植物的存活率和數量的下降,亦可能減少大氣二氧化碳被海洋浮遊植物固定的數量,降低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塑料微粒改變植物性浮遊生物胞外分泌物 容易被魚蝦攝食

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副教授鍾至青指出,雖然此研究後續仍有許多研究工作必須完成。但根據這份研究結果,仍可以推論塑料微粒若大量出現在海洋,將會造成植物性浮遊生物死亡,影響海洋生態系的運作。

鍾至青補充道,大量塑料微粒可能改變植物性浮遊生物胞外分泌物組成及成份,以及海洋雪與地球環境交互轉換循環的過程;塑料微粒更容易沾黏至胞外聚合物[2],被魚蝦等攝食者攝取,最終可能進入人體。

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何攖寧則指出,海洋雪花可視為深海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基礎,海洋雪花附著的微生物群落非常豐富,然而塑料微粒影響了海洋雪花的生成與流動,形成海洋塑料微粒雪花,擾亂海洋原本的食物鏈,並讓微米與奈米級的塑料進入深海的食物鏈當中,使塑料微粒的影響從表層進入深海。

科學界2013年提出「海洋塑料生物圈」的概念,流入海中的廢棄塑料碎片與微粒,可能成為傳播細菌或致病菌的載體,並影響海洋生態。而根據「歐洲塑料協會」(PlasticsEurope)統計,2018年全球塑料產量總計約3.6億公噸。

注釋:

1.海洋雪花(Marine snow):是海洋中富含有機物質的聚合體,包含生物排洩物、生物碎屑、浮遊植物、細菌和顆粒態有機質,這些懸浮物漂在海裡不斷碰撞、黏結、包覆,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就形成了海洋雪花。海洋雪花的形成可加速海洋元素、汙染物垂直的循環和傳遞

2.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簡稱EPS):浮遊植物或細菌所分泌的聚合物,具有黏性,可想作是一種黏著劑,在海洋雪花聚合或生物膜形成扮演關鍵的角色。

參考資料:Ruei-Feng Shiu, Carlos I. Vazquez, Chang-Ying Chiang, Meng-Hsuen Chiu, Chi-Shuo Chen, Chih-Wen Ni, Gwo-Ching Gong, Antonietta Quigg, Peter H. Santschi, Wei-Chun Chin, Nano- and microplastics trigger secretion of protein-rich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from phytoplankt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Volume 748,2020.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溼地、海洋、土地發聲。

相關焦點

  • 塑料微粒有哪些危害?
    那麼塑料微粒都有哪些危害呢?    (1)塑料微粒源於塑料製品,本身可能會釋放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類造成直接危害。    (2)塑料微粒表面也容易吸附海洋中的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如農藥、阻燃劑、多氯聯苯等,隨洋流運動對生態環境產生化學危害。    (3)塑料微粒的尺寸與浮遊生物接近,容易被海洋生物吞噬,在海洋生物體內蓄積,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發育、躲避天敵和繁殖的能力皆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 塑料入侵海洋食物鏈 奔向餐桌
    ,塑料由此已經進入海洋食物鏈。塑料「汙染」浮遊生物研究浮遊生物的專家理察·科比拍攝的一段視頻顯示,一種叫「箭蟲」的浮遊生物吞食了一些極微小的廢舊塑料纖維。科比說,塑料纖維在箭蟲的腹中結成環狀,使食物無法通過消化道。在科比從英國周邊海域搜集的樣本中,浮遊生物吞食塑料的情況相當普遍。這是廢舊塑料進入海洋和全球食物鏈的一種路徑。
  • 猖獗的塑料垃圾 |「白色汙染」進攻海洋,塑料微粒進入食物鏈
    無所不在的塑料製品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由此產生的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少汙染。以塑膠袋為首的塑料製品造成的白色汙染正在一步步危害自然環境和人們的正常生活。散落在街頭的塑料垃圾會堵塞下水道,汙染水體和土壤,甚至被動物吃掉,進入人們的食物鏈。
  • 10000 個科學難題之海洋微塑料汙染及生態效應
    2015 年4 月,聯合國海洋環境保護科學問題聯合專家組(GESAMP)發布報告,把微塑料對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等同於大型海洋垃圾對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2016 年聯合國第二次環境大會報告進一步從國際法規和政策層面推動海洋微塑料的管理和控制。微塑料的來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洗滌劑、生活護膚及工業原料等中的微塑料成分,隨汙水排出進入陸海環境中;二是環境中的大塊塑料裂解釋放所致。
  • 科學家:廢舊塑料纖維進入海洋食物鏈
    科學家:廢舊塑料纖維進入海洋食物鏈 2017-03-13 14:06,塑料由此已經進入海洋食物鏈。  在科比從英國周邊海域搜集的樣本中,浮遊生物吞食塑料的情況相當普遍。這是廢舊塑料進入海洋和全球食物鏈的一種路徑。  近年來,海洋塑料汙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聯合國將其看作是一個重大的環境問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已在全球發起"清潔海洋"運動。
  • 聯合國警告:海洋塑料微粒汙染危害全球
    聯合國即將公開發布報告,就海洋塑料汙染潛在的危害警告全世界。(圖片來源:《獨立報》中國日報網5月22日電(信蓮) 據英國《衛報》5月21日報導,聯合國近日發布報告稱,塑膠袋、瓶子、衣服等塑料汙染滯留在海裡,不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還會殃及海洋的生態環境。
  • ...可能隨食物鏈傳遞危害人體,生態環境部:塑料垃圾已佔到海洋垃圾...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問題日益突出,微塑料存在著進入人類食物鏈的風險。 9月25日,生態環境部舉行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 塑料垃圾威脅海洋食物鏈
    圖中是從歐洲某海邊沙灘收集來的微塑料碎片和塑料球,這些東西一直在環境中分解。(又稱海蚯蚓)的健康,從而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威脅。 據文中所述,當沙蠋生活在遭受微塑料和製造這些塑料製品的有害化學物嚴重汙染的地區時,它們的食量和繁殖力都下降了。這些有害化學物包括塑化劑、染料,以及在海洋中降解時可能危害大量各類海洋生物的抗菌劑。 塑料垃圾分解形成的直徑小於5毫米的碎片被稱作微塑料。微塑料已散落在全球各處,但科學家們才剛開始認識到它們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 科學家發現浮遊生物吞食塑料纖維 塑料已進入海洋食物鏈
    參考消息網3月13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家發現,海水中的浮遊生物吞食廢棄塑料的纖維,塑料由此已經進入海洋食物鏈。他說,人們對鯨、海豹和海鳥吞食塑料的情況比較熟悉,但很少人知道,連微小的浮遊生物都受到如此嚴重的影響。在科比從英國周邊海域搜集的樣本中,浮遊生物吞食塑料的情況相當普遍。這是廢舊塑料進入海洋和全球食物鏈的一種路徑。近年來,海洋塑料汙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 微塑料進入人體後,危害有多大?已經進入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
    1 塑料進入食物鏈 海鳥體內的塑料瓶蓋、鯊魚胃裡的塑膠袋、海龜鼻孔裡的塑料管以及海鹽產品中微塑料的存在,都在不斷地向人類傳達一個信號:塑料已經進入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 一直以來,塑料對生物體的危害似乎都是圍繞著海洋生物和實驗室中的小鼠開展的。
  • 研究稱北冰洋塑料微粒數量創紀錄 汙染或進入人類食物鏈
    在從北冰洋5個地區採集的核心樣本中,每升海水冰塊混合物中有多達1.2萬個塑料微粒——這是以往研究結果的3倍之多。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赫爾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樣本中發現了外包裝、油漆、尼龍、聚酯纖維和醋酸纖維素的微粒。
  • 我們一年會吃下多少塑料?塑料微粒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關於塑料微粒在生活中有多泛濫好像已經見怪不怪,我們知道它累積在食物鏈裡、出現在海鹽、自來水、世界各個角落,甚至是人類排洩物中。接下來,我們又該用什麼方式來讓大家談論這個議題呢?塑料微粒直徑小於5毫米,主要來源於人造衣服纖維、牙膏的微珠,或者更大的塑料碎片。
  • 塑料對海洋的危害,比預想的還可怕
    他們綜合分析了11854艘拖網漁船的信息,得出了漂浮在海面或海面附近的小塑料碎片的「全球清單」。這些拖網漁船來自除北極以外的所有海域。他們估算,2014年,海洋中漂浮著15萬億至51萬億塊塑料微粒,總重量在9.3萬噸至23.6萬噸之間[3]。
  • 聚丙烯塑料奶瓶危害多大,每天釋放160萬微粒,或進入嬰兒大腦
    什麼是塑料微粒呢?每年,平均有800萬噸塑料從海濱地區進入全球的海洋,大部分都是一次性塑料用品。在海洋中,太陽光和海浪將這些塑料分解為米粒大小的碎片。除此之外,,滌綸和腈綸等人造纖維的纖維碎片通過洗衣機進入淡水系統。 從最小的浮遊生物到最大的鯨類,所有海洋動物都會攝入這些塑料微粒,研究者已經在超過114種海洋動物體內發現過塑料微粒,塑料微粒還會像吸鐵石一樣吸附少量的有害物質,比如農藥,使它們積聚在自己表面。以這樣一種形式,有毒物質進入了食物鏈,並最終流向我們的餐桌。
  • 全球海洋塑料汙染加重 南極海域被塑料微粒汙染
    日本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南極海域已被塑料微粒汙染,部分地區汙染水平與北太平洋地區相當,這反映了全球海洋塑料汙染的嚴重性。塑料垃圾佔海洋漂流垃圾的約70%,在風吹日曬下塑料垃圾逐漸碎片化,而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垃圾就被稱為塑料微粒。
  • 研究:塑料在海洋生物體內累積 或已轉移至食物鏈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5月31日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 某些海洋生物體內已累積了大量塑料納米粒子(長度小於1微米的塑料粒子),而且這些粒子很有可能轉移到食物鏈中。
  • 塑料對海洋的危害,比預想的還可怕
    他們綜合分析了11854艘拖網漁船的信息,得出了漂浮在海面或海面附近的小塑料碎片的「全球清單」。這些拖網漁船來自除北極以外的所有海域。他們估算,2014年,海洋中漂浮著15萬億至51萬億塊塑料微粒,總重量在9.3萬噸至23.6萬噸之間[3]。
  • 嚴重低估:海洋塑料微粒數量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生物海洋學家詹妮弗·布蘭登日前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發表的論文, 你嗆進去的不止是鹹鹹的海水,還有400多顆塑料微粒。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將塑料微粒定義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塊。此前研究認為,每立方米海水中的塑料微粒可能有幾顆到上百顆。
  • 聚丙烯塑料奶瓶危害大,專家:每天能釋放160萬微粒進入嬰兒大腦
    塑料微粒又可以叫做微塑料,因為體積非常小通常是很難發現的。那些扔掉的塑料垃圾經過風的分解或者太陽光照射後,就可以分解成細小的微塑料。廣泛存在於大氣,水和土壤中。曾有專家做出估計,這些微塑料累計可能高達15萬億噸。更加讓人難以相信的是,塑料垃圾不僅只存在於外界環境中,它們能夠吸附有害物質進入動物體內,從而流入食物鏈,最後被人類攝入。
  • 一個茶包泡出百億塑料微粒!塑料就是這樣出現在你的餐桌
    然而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稱,用茶包泡茶,會讓你喝下百億塑料微粒。專家,告訴你什麼是微塑料,幫你揪出藏在身邊的微塑料。一個茶包泡出百億塑料微粒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上的最新研究稱,塑料材質的茶包會在茶水中留下很多顆粒物質,當它們浸泡在熱水中時,數十億個塑料微顆粒物質會釋放到茶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