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對海洋的危害,比預想的還可怕

2020-12-06 騰訊網

撰文 | 祝葉華

編輯 | Yuki

在視頻網站上檢索關鍵詞「塑料吸管」、「海龜」,會看到一段科學家救助海龜的虐心視頻:一根塑料吸管插入了海龜的鼻孔中,海龜看上去有些呼吸困難,科學家從海龜鼻中拔出超長吸管後,海龜鮮血直流,慘叫不已。

科學家們正在幫助海龜拔除塑料吸管 | 騰訊視頻

類似於這種塑料迫害海洋生物的視頻和圖片還有很多,塑料正把海洋變成雷區。被譽為海洋生物「幽靈殺手」的塑料垃圾,在近幾年的報導中,展現了對海洋生物痛下殺手的一面。

越來越濃的「塑料湯」

海洋就像一個巨大的湯鍋,人類正在不斷往裡面添加塑料「佐料」,更具體和龐大的數字不斷被拋出。

2007年到2013年的5年時間裡,美國五環流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拖網從5個亞熱帶「環流」、澳大利亞沿岸、孟加拉灣和地中海中開展了24次塑料碎片的打撈。在逐一篩選和分析後,科學家列出了這些海域的塑料汙染清單,其中包括浮標、魚線、漁網、水桶、瓶子和袋子。

對這些塑料碎片計數後發現,大型塑料只佔總數的7%。許多塑料製品在陽光和海浪的衝擊下會分解,最終分解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大小。

研究人員藉助電腦模擬來分析這些調查結果後得出了驚人的數字:全球海洋中至少有5.25萬億個塑料碎片(直徑從低於1nm的微小粒子到直徑超過20cm的大碎片),海洋塑料汙染物總重量約26.9萬噸。研究者隨後用這些數據修正了一個海洋塑料分布模型[1]。

陸地傾倒是海洋的塑料垃圾的主要來源,美國喬治亞大學的珍娜·詹貝克(Jenna Jambeck)和同事對2010年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進行了全球性評估。他們選取192個沿海國家和地區為研究目標,將距離海岸線50km內的居民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統計這些地區每人每年產生的垃圾質量、塑料垃圾佔比、以及處理不當的塑料垃圾佔比等數據,利用模型估算出2010年192個沿海國家和地區一共產生了2.75億噸塑料垃圾。其中有480萬噸到1270萬噸進入了海洋,如果取中位數那就是800萬噸塑料垃圾,大致相當於5000億個塑料飲料瓶,而如果將它們放到一起,能讓超過4個北京市區的面積都淹沒在齊腳踝深的塑料垃圾之中[2]。

2010年從陸地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圖示 | Lindsay Robinson/University of Georgia

為了儘可能捕撈到海洋中更小尺寸的塑料,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海洋學家埃裡克·范·塞比爾(Erik van Sebille)和他的同事們使用細密的網來「捕魚」。他們綜合分析了11854艘拖網漁船的信息,得出了漂浮在海面或海面附近的小塑料碎片的「全球清單」。這些拖網漁船來自除北極以外的所有海域。他們估算,2014年,海洋中漂浮著15萬億至51萬億塊塑料微粒,總重量在9.3萬噸至23.6萬噸之間[3]。

2016年,新的估算結果又將海洋垃圾的數量推上了新高度:目前海洋中已經有超過1.5億噸的塑料,而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就在你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每分鐘約有900多萬噸塑料(相當於140萬個500mL的塑料瓶)進入海洋,除非全球採取嚴厲措施進一步回收,否則到2050年,全球海洋塑料垃圾的數量將超過魚類,成為海洋中「人口」最多的住戶。

塑料汙染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危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們對覓食的海洋動物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其中包括許多鳥類、海龜、魚類、海洋哺乳動物和無脊椎動物。2017年,海洋環境保護科學方面的聯合專家小組Gesamp發表了他們評估全球微塑料的最新報告,結果證實,已有數萬種生物和100多種物種受到塑料汙染。

魚類肚子裡發現了18塊塑料 | Scientific American

海洋頂級掠食者的剋星

海豚、海豹和鯨魚等壽命較長的物種是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的良好指標,但作為頂級掠食者,它們容易受到毒素或塑料等汙染物累積的影響。

2018年印度尼西亞東部一頭被衝上岸的死鯨的胃裡有約5.9公斤的塑料垃圾,其中包括115個塑料杯、4個塑料瓶、25個塑膠袋、兩隻人字拖、一個尼龍袋和1000多塊各式各樣的塑料。鯨目動物是一個水生哺乳動物家族,包括鯨魚和海豚,它們不從海洋中喝水,而是從吃的食物中獲取水。由於攝入的塑料,鯨魚不再能夠攝入大量食物,因此它死於「脫水和飢餓」;另一方面,塑料能釋放的內分泌幹擾物很有可能造成它們的不育。一份報告中提到,一隻虎鯨體內脂肪組織中積累了957 mg/kg的多氯聯苯,是毒性閾值的100倍。雖然到了生育年齡,這隻虎鯨卻不能生育。模型預測表明,由於海洋哺乳動物特別容易受到多氯聯苯的影響,脂溶性EDCs在它們的組織中積累,高脂肪的乳汁和較長的哺乳期意味著母親會將更多的毒素傳給後代,全球虎鯨的數量可能在一個世紀內減少一半[4]。

鯨魚胃裡的塑膠袋,可以鋪滿一整面甲板 | University of Bergen

蝦孫蟹子的「慢性毒藥」

塑料顆粒越小,對海洋生物的危害越大。與大塊塑料相比,微塑料更容易進入海洋生物的體內,甚至連體型微小的浮遊生物也難逃劫難。

2015年7月,來自Five Films的維裡蒂·懷特(Verity White)和她的團隊在英國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的顯微鏡下拍攝了浮遊生物吞食塑料的視頻。他們的靈感來自一項微塑料對海洋浮遊動物影響的研究項目[5]。為了親眼看到這個過程,研究小組用直徑在7~30微米之間的螢光聚苯乙烯小球包圍了橈足類動物(一種浮遊動物),以此來觀察它們到底消耗了多少外來物質。浮遊動物通常以水中懸浮的藻類為食,它們用腿產生電流來吸引食物,並利用化學物質和觸覺感受器來區分不同種類的藻類。不過,有時它們在進食時也會誤食類似大小的塑料。這段視頻拍攝了3個多小時,在這段時間裡,可以看到浮遊生物不停地遊動和加工食物,食物攝入後,螢光珠會緩緩穿過浮遊動物的身體。

螢光珠緩緩穿過浮遊動物的身體 | Newscientist

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發現,包括螃蟹和牡蠣幼蟲在內的一系列浮遊動物都在消耗這些微塑料。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生物會在數小時內排出塑料,但如果浮遊動物無法獲得其他食物,塑料可以在它們的腸道內停留長達7天。這就會阻礙浮遊動物正常進食,降低它們消耗藻類的速度,使它們難以生存和繁殖[5, 6]。

玉黍螺在食物鏈中的中心地位使它成為海灘上的關鍵物種。它以藻類為食,是螃蟹的口糧,也受人類吃客的青睞。從微塑料中浸出的毒素會讓玉黍螺喪失躲避螃蟹的能力[7]。正常情況下,當螃蟹接近玉黍螺時,貝類會通過化學信號採取躲避動作,比如躲進殼裡或躲在巖石下面。但是,在實驗室裡,把這些玉黍螺與塑料微粒一起放在水中時,它們卻沒有做出反應。

法國北部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勞倫特·蘇蘭特(Laurent Seuront)教授表示:「所有這些行為都受到了完全抑制。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消息。如果玉黍螺無法感知並逃離捕食者,它們就更有可能消失,進而擾亂整個食物鏈。」實驗中使用的微塑料的濃度與海灘上的相似。眾所周知,微塑料會吸引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化學混合物的釋放會干擾玉黍螺的感官[7, 8]。

珊瑚礁的噩夢

科學家發現,繼海洋變暖後,塑料汙染已成為珊瑚礁生存的最大威脅之一。塑料對珊瑚的危害不容小覷:整個亞太地區的珊瑚礁中,約有111億個塑料物品存在,有1/3的珊瑚礁被塑料垃圾所覆蓋——在接下來的7年裡,這個數字可能會增加40%。

塑料製品已經被證明是微生物的理想寄居場所。作為微生物快速滋生的「溫床」,海洋塑料垃圾的增多會大大增加珊瑚患病的風險。科學家研究了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地區的159個珊瑚礁,排查了12.5萬個珊瑚的組織損傷和病灶,得出的結果出人意料:當珊瑚與塑料接觸之後,其患病風險從4%增加至89%,即在與塑料接觸的過程中,珊瑚受到疾病侵襲的可能性要高出20倍。研究人員據此估計,在全球海域中極具破壞力性的珊瑚「白色綜合症」或許與此有某種關聯[9]。

不僅如此,2017年11月,北卡羅來納和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工廠生產出的塑料可能含有數百種化學添加劑,這些化學添加劑中的一種或者多種可能會增加珊瑚的食慾。參與主持這一項目的杜克大學海洋機器人和遙感中心的地理信息系統分析師亞歷山大·C·西摩(Alexander C. Seymour)說:「這些化學物質中的任何一種都可以作為一種興奮劑,使塑料對珊瑚有吸引力。」[10]

白色的塑料薄膜被珊瑚蟲所吞噬 | Duke University

從海鳥到海龜,從水母到鯨鯊,不管是生活著海邊還是海裡,不管體型是大是小,塑料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和手段迫害這些生物。情況在逐年變糟,而更可怕的是,目前全球海域塑料汙染的位置和形式仍是個迷,沒有人準確知道這些塑料垃圾的確切位置。

進入到海洋的塑料,在洋流的助推下,會滲入到海洋的各個角落。近幾年,深海探測技術發展迅速,科學家們在遙遠深邃的深海角落(如太平洋最深的部分——馬裡亞納海溝)中發現了塑料汙染的蹤跡,塑料已經搶先一步到達人類無法抵達的海域,而它們的下一站,可能就是你我的餐桌。

參考文獻

[1] Marcus Eriksen , Laurent C. M. Lebreton, Henry S. Carson, et al. Plastic pollution in the world's oceans: more than 5 trillion plastic pieces weighing over 250,000 tons afloat at sea. PLoS ONE, 2014, 9(12): e111913.

[2] Jenna R. Jambeck, Roland Geyer, Chris Wilcox, et al. Plastic waste inputs from land into the ocean, Science, 2015, 347(6223):768-771.

[3]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47/6223/768.

[4]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9/feb/27/plastics-leading-to-reproductive-problems-for-wildlife

[5] Matthew Cole, Pennie Lindeque, Elaine Fileman, et al. Microplastic Ingestion by Zooplankton[J]. Environ. Sci. Technol, 2013,47(12): 6646-6655.

[6]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27849-plankton-snacking-on-plastic-caught-on-camera-for-the-first-time/.

[7] Laurent Seuront. Microplastic leachates impair behavioural vigilance and predator avoidance in a temperate intertidal gastropod[J]. Biology Letters, 2018, https://doi.org/10.1098/rsbl.2018.0453.

[8]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3135416307667?via%3Dihub.

[9] Joleah B. Lamb, Bette L. Willis, Evan A. Fiorenza, et al. Plastic wast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on coral reefs[J]. Science, 2018, 359(6374): 460-462.

[10] Austin S. Allen, Alexander C. Seymour, Daniel Rittschof. Chemoreception drives plastic consumption in a hard coral.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7; 124 (1): 198 DOI: 10.1016/j.marpolbul.2017.07.030.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返樸》,科學家領航的好科普。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與生物學家顏寧共同出任總編輯,與數十位不同領域一流學者組成的編委會一起,與你共同求索。關注《返樸》(微信號:fanpu2019)參與更多討論。二次轉載或合作請聯繫fanpusci@163.com。

相關焦點

  • 塑料對海洋的危害,比預想的還可怕
    2016年,新的估算結果又將海洋垃圾的數量推上了新高度:目前海洋中已經有超過1.5億噸的塑料,而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就在你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每分鐘約有900多萬噸塑料(相當於140萬個500mL的塑料瓶)進入海洋,除非全球採取嚴厲措施進一步回收,否則到2050年,全球海洋塑料垃圾的數量將超過魚類,成為海洋中「人口」最多的住戶。
  • 塑料的危害:塑料可給地球帶來的10大可怕的危害
    人類發明塑料之後,一開始並沒有想到它會對地球生態帶來如此巨大的危害。大量的塑料被遺棄在了大自然當中,為整個生態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只不過,大多數時候,生活在人類社會的人們,根本就不會真正的意識到塑料所造成的危害都有哪些。
  • 塑料的危害:塑料可給地球帶來的10大可怕的危害
    人類發明塑料之後,一開始並沒有想到它會對地球生態帶來如此巨大的危害。大量的塑料被遺棄在了大自然當中,為整個生態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只不過,大多數時候,生活在人類社會的人們,根本就不會真正的意識到塑料所造成的危害都有哪些。從被塑料圈困住的海龜到大量進食塑料的鯨魚,今天,小編就要分享,塑料的危害:塑料可給地球帶來的10大可怕的危害。
  • 磷蝦成海洋塑料「剋星」?被分解後的塑料,可能造成更大危害
    我們都知道,海洋塑料汙染之嚴重已經達到了「不得不重視」的地步。研究發現,海洋塑料汙染在過去十年中呈指數級增長,每年有超過800萬噸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給海洋生態系統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並導致約100萬隻海鳥、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和不計其數的魚類死亡。
  • 塑料垃圾流入海洋造成的危害
    在人類長期的海洋開發過程中,由於開發利用的不當行為使得海洋遭受了嚴重的汙染。大量的塑料垃圾被排放到海中,給海洋的生態系統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儘管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減少海洋垃圾數量,但是垃圾數量並未減少反而還有增加的趨勢。據統計,全球每天大約有8000萬件垃圾輸入海洋中。此外,每平方公里海面上漂浮的垃圾大約有13000件塑料垃圾。
  • 聯合國警告:海洋塑料微粒汙染危害全球
    聯合國即將公開發布報告,就海洋塑料汙染潛在的危害警告全世界。(圖片來源:《獨立報》中國日報網5月22日電(信蓮) 據英國《衛報》5月21日報導,聯合國近日發布報告稱,塑膠袋、瓶子、衣服等塑料汙染滯留在海裡,不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還會殃及海洋的生態環境。
  • 海洋塑料危害大 光譜技術來救場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外賣、快遞等產業迅猛發展,塑料廢棄物的增量顯著,造成的壓力非常突出。人類將為塑料垃圾汙染「買單」在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海洋環境狀況公報中,不論是海面漂浮垃圾、海灘垃圾還是海底垃圾,塑膠袋、塑料瓶等塑料類垃圾數量都是最多的,約佔海洋垃圾的77.5%-88.7%。
  • 海洋微塑料現狀沒那麼可怕 減少塑料垃圾是關鍵
    通常情況下,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被稱為微塑料。近幾年,微塑料日益受到學術界和社會公眾的關注。國內外相關研究團隊已在淡水、深海、土壤,以及北極海冰、積雪、空氣,甚至食物中發現了微塑料。那麼,怎樣理解微塑料存在的現狀及潛在危害?如何減少微塑料?
  • 塑料顆粒開始「入侵」人類胎盤,塑料垃圾到底有多可怕?
    「限塑令」大家並不陌生,國務院辦公廳早在2008年就發布過,現在超市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就是打那兒開始實施的。時隔12年,「限塑令」再度升級。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出臺規定,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除此還提出了其他很多要求。因為全方位提高了對塑料製品生產、使用、處理的要求,網友把這次的規定稱為「最強限塑令」。
  • 塑料微粒有哪些危害?
    那麼塑料微粒都有哪些危害呢?    (1)塑料微粒源於塑料製品,本身可能會釋放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類造成直接危害。    (2)塑料微粒表面也容易吸附海洋中的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如農藥、阻燃劑、多氯聯苯等,隨洋流運動對生態環境產生化學危害。    (3)塑料微粒的尺寸與浮遊生物接近,容易被海洋生物吞噬,在海洋生物體內蓄積,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發育、躲避天敵和繁殖的能力皆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 《整體環境科學》:塑料微粒入海形成「海洋塑料雪花」 進入食物鏈危害海洋生態
    《整體環境科學》:塑料微粒入海形成「海洋塑料雪花」 進入食物鏈危害海洋生態(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環境資訊中心(許祖菱):臺美研究團隊今年8月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發布最新研究成果,內容指出奈米級塑料微粒,除了降低海洋浮遊植物的存活率,也會刺激海洋浮遊植物產生高蛋白且具黏性的分泌物,加速塑料微粒聚合,學者為這些聚合體,提出一個新名詞:「海洋塑料雪花」(Marine plastic snow)。
  • 塑料對海洋危害有多嚴重?汙染最終或回到我們體內
    ,並正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海洋生物正面臨著巨大威脅。聯合國海洋問題主管麗莎·斯文森(Lisa Svensson)表示:「這是一場全球性危機,我們正在破壞海洋生態系統。」但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呢?哪裡受到的威脅最大?這些塑料垃圾又會造成怎樣的危害呢?
  • 一口海水中有四百多顆塑料微粒?海洋汙染比預想嚴重
    但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生物海洋學家詹妮弗·布蘭登日前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發表的論文,你嗆進去的不止是鹹鹹的海水,還有400多顆塑料微粒。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將塑料微粒定義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塊。此前研究認為,每立方米海水中的塑料微粒可能有幾顆到上百顆。但是,傳統的測量方式是用網過濾海水,只能發現體積足夠大的塑料微粒。
  • 北極每升冰含有上萬個塑料微粒,還可能危害到海洋生物和人類
    北極每升冰含有上萬個塑料微粒,還可能危害到海洋生物和人類?在北極的海洋上出現一個創記錄的水平,那就是海洋上發現了很多的塑料微粒。在之前的調查分析後發現,每升海冰裡含有的塑料微粒是當初所預估的三倍。已經超過了一萬多個,這個結果讓人們很是震驚。又進一步的對這些塑料微粒進行研究發現,這些塑料微粒大部分都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油漆,尼龍,包裝等。
  • 悄無聲息崛起的第七大陸:被塑料包圍的海洋
    2016年上映的冷門電影,英國的《塑料海洋》,影片講述一個英國小導演無意中發現英國一些沿海海岸被塑料垃圾汙染破壞的問題、隨後繼續深入調查繼而發現了更大的全球性海洋塑料汙染問題,這部非常冷門的紀錄片揭露了一個嚴峻又刻不容緩的問題:我們賴以生存的海洋,正越來越成為被塑料垃圾包圍的海洋,並且這種趨勢,也在悄悄向我們身邊的陸地環境蔓延。
  • 塑料垃圾的危害
    塑料垃圾的危害1.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日常使用的不可降解塑膠袋的主要原料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而聚氯乙烯塑料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使用溫度達到65°C時,其中的有害物質就會滲入到食物中,
  • 「難纏」的海洋塑料垃圾
    報告指出,自2009年以來,美國海岸線發現近1800隻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龜,不幸誤吞塑料或遭塑料纏住。研究人員發現,海洋動物最容易誤吞釣魚線、塑料片、塑膠袋、氣球和食品包裝,而打包繩、塑膠袋、氣球則是纏住海洋動物的罪魁禍首。
  • 塑料為何臭名昭著?不止海洋陸地遍處都是,人體內也檢測出
    塑料為何臭名昭著?不止海洋陸地遍處都是,人體內也檢測出!塑料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物質,在20世紀初期,塑料就出現了,它的成本低,可塑性又高,沒過多久,完全滲入人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出門購物要用到塑膠袋,口渴了喝塑料瓶裝的水,還用到了塑料吸管,這一切都與塑料有關。這些年來,塑料遍布全球它給人類帶來很大的方便,同時也存在諸多的弊端。
  • 生活中的冷知識,第七大陸:被塑料包圍的海洋
    觸目驚心的塑料漂浮帶,圖源網絡不僅如此,海洋還為人類提供了80%以上的生存空間,海洋裡面常年生活著將近20多萬種生物,目前我們人類對海洋的探索還很膚淺,還有很多的未知尚未查明,科學家們保守估計實際存在的海洋生物數量,有可能是目前人類對海洋生物已知的10倍、甚至更多。
  • 生物可降解塑料不是解決環境危害的出路
    生物可降解塑料不會在自然環境中降解,它會對環境、尤其是海洋環境造成持久汙染。故被貼上「生物可降解」標籤的產品的廣泛使用並不會顯著減少進入到海洋中的垃圾量,或者降低塑料對海洋環境所帶來的物理和化學風險。  生物可降解塑料聽起來是個很好的主意,但問題的關鍵是這些塑料事實上並非可以簡單地通過生物途徑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