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牧哥一個有深度的草根學者
不久前,我無意中看了一部2016年上映的冷門電影,英國的《塑料海洋》,影片講述一個英國小導演無意中發現英國一些沿海海岸被塑料垃圾汙染破壞的問題、隨後繼續深入調查繼而發現了更大的全球性海洋塑料汙染問題,這部非常冷門的紀錄片揭露了一個嚴峻又刻不容緩的問題:
我們賴以生存的海洋,正越來越成為被塑料垃圾包圍的海洋,並且這種趨勢,也在悄悄向我們身邊的陸地環境蔓延。
要知道,海洋佔據地球表面積高達71%,是地球上最大的單一水體環境。海洋,不只是影響地球氣候環境的重要因素,也是人類目前和未來有可能獲取淡水資源的最有效途徑,據外媒數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有接近8000座海水過濾淡化工廠,平均每年能夠為人類提供超過100億立方米的淡水資源。
不僅如此,海洋還為人類提供了80%以上的生存空間,海洋裡面常年生活著將近20多萬種生物,目前我們人類對海洋的探索還很膚淺,還有很多的未知尚未查明,科學家們保守估計實際存在的海洋生物數量,有可能是目前人類對海洋生物已知的10倍、甚至更多。
顯而易見,海洋能夠決定人類的生死存亡、發展去向,但海洋目前面臨的汙染問題一點都不樂觀。
一,工業化高速發展是必然因素。
工業化發展進程越來越快,全球每年因工業化而被排入海洋的工業廢物高達數十億噸。
過去我們只關注工業廢水問題,而鮮有人知道對海洋更大的危害來自塑料垃圾。這些垃圾主要以石油化工副產物為主,諸如化工聚酯塑料以及各種各樣化纖合成產品,殊不知海洋在面對這些人類深度加工工業產物的時候,它的降解淨化能力是非常差的,科學家們研究表明,要海洋完全分解這些人造工業塑料垃圾,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只是小部分降解,其所需要的時間也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二,人類生存、商業社會日益增長的物慾需求與海洋環境之間的矛盾難以化解。
由於陸地面積幾乎固定,隨著人口、商業、城市的飛速發展,人類可用的耕地面積已經越來越少。城市建設佔用大量土地、發展商業需要開拓土地、人口聚居生活需要佔用土地,那些日常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大量垃圾怎麼辦?
可供清潔處理垃圾的土地已經很少,迫不得已的形勢下,很多生活垃圾都流向了海洋,日久天長,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在洋流的帶動作用下不斷漂浮集聚擴大,就形成了大片大片的塑料垃圾漂浮汙染帶,這些汙染帶的面積每年都在擴大,科學家們稱之為「第七大陸」。
在1992年,曾經有一隻塑料小黃鴨玩具在歐洲被無意中掉落海裡,這給環境科學家們研究海洋漂浮汙染物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參照物。經過十幾年堅持不懈觀察,科學家們發現洋流正加劇把原本分散在海洋各個角落的零星汙染聚集在一起,最終的結果就是形成了今天海面上漂浮的巨大連片塑料垃圾汙染帶。
三,海洋塑料汙染已經不僅僅危害海洋本身,而且日益危及人類飲用水和食物安全。
眾所周知,每年深受塑料垃圾汙染的海洋生物不計其數。我曾經看過國外一個環境保護組織拍攝的視頻,環境保護者們在拯救一個奄奄一息的大海龜時,竟然從它的鼻子裡硬生生拔出一根塑料吸管,是的你沒看錯,就是我們日常喝飲料奶茶經常用的吸管。
你無法想像這個海龜之前經歷了多大的痛苦,如果不是被保護者們及時救助可想而知它的結局是怎麼樣。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被塑料垃圾傷害的海洋生物每天在海裡掙扎生存:吃塑膠袋的鯨魚,被尼龍漁網困死的海龜、鯊魚、海鳥......
過渡捕撈的海洋漁業是另一個重大因素,那些被塑料垃圾汙染的海洋魚類、水產類通過種種捕撈工業進入人類的食物鏈循環,周而復始又進一步影響淡水系統,這不是戲言,在最近的科學研究中,科學家們甚至在南極大陸的昆蟲樣本中發現了塑料微粒殘留,可想而知這個食物鏈的滲透過程也許比我們想像的更久遠。
事實上,自1950年以來,全世界的塑料總產量已經翻了幾十倍,早在2018年末已接近突破4億噸,據外媒權威研究估計,到2030年該數字將再翻一倍。
可喜的是,我們已經越來越重視海洋環境問題,各國也都越來越重視投入海洋環境治理,全球範圍內的禁塑、去塑料化行動已經越來越被廣大人民接受、而且越來越投入到實際行動中。
目前歐洲有部分城市已經制定規劃禁止使用塑料吸管或他一次性塑料製品,歐洲有生產商也在逐步推廣在化妝品製造流程中棄用塑料。
為應對海洋塑料垃圾問題,各國科學家們提出了很多方案設想,比如轉變工業品結構減少塑料依附,日常消費用品使用紙張等可回收材料替代塑料,設計開發可循環利用的商品包裝,擴大廢物收集回收利用率,等等等等,人們的努力越來越廣泛。
隨著塑料垃圾危害不斷滲透海洋和陸地環境,這種危害在食物鏈的傳輸過程可能會越來越複雜,我最不希望看到,這些海洋塑料垃圾汙染危害的終點,竟是我們人類的身體…
希望我寫下這篇拙劣的文章,可以喚醒我們對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清醒認識,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堅定的環境愛護者,愛護我們共同的生活環境,愛護我們共同的未來,記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文 @海邊牧哥,一個有深度的草根學者。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