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創造了「第七大陸」,每年擴建8萬平方公裡,鯊魚正在吃塑料

2020-08-13 奇妙的萬千世界

佔地球表面積71%的海洋,不單是決定的球氣候發展的重要因素,還是人類目前和將來獲取淡水的有效途徑,就目前來說,全世界近8000座海水淡化廠,每天就為人類提供超過60億立方米的淡水資源。

同時海洋為地球提供了90%的生存空間,已知的海洋生物就有20多萬種,而人類所未知的海底世界還有95%,科學家預計實際的海洋生物數量是已知的10倍或者更多。

海洋對於人類不但充滿著神秘,還物產豐富,一直被認為是人類的「未來糧倉」。但遺憾的是,直到今天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只有5%~10%來自海洋。

按理來說,這證明我們人類還可以向海洋中索取更多。但目前已經有很多海洋物種出現枯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部分魚類更難捕撈。

過度的捕撈和汙染讓整個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石油、重金屬、農藥、生活汙水等等,每年有數不盡的海洋汙染物被人類有意或無意地傾瀉入海,其中僅漂浮在海面上的垃圾就已經超過350萬平方公裡,比印度的國土面積還大,是法國面積的7倍多,而這個數字正以每年8萬多平方公裡的速度增加。它被稱為人類創造出的「第七大陸」!

塑料垃圾是「第七大陸」的主要組成部分,佔比41%。每年約有100多萬隻動物因海洋塑料垃圾而死,這其中還不包括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塑料所造成的危害。

2004年「微塑料」首次被英國科學家提出,隨後其危害的不確定性引起廣泛關注。2018年我國科研人員確定,不管是在海水中,還是在海底和海底沉積物當中,都有微塑料存在。

隨著研究深入,科研人員甚至在磷蝦體內發現了千分之一毫米左右的微塑料(想了解更多可以看一下我的另一篇文章《磷蝦能在96小時內「粉碎」塑料!研究發現或非好事,可能更糟》),微塑料的危害性正在逐漸顯現。

微塑料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使人們在擔憂海洋汙染的同時,也開始擔憂:微塑料是否會「感染」整個食物鏈?

2020年7月一項來自英國科研人員的調查似乎給出了答案。他們對當地漁業「誤捕」的四種共46條深海鯊魚進行了胃和消化道檢查,發現近七成的採樣鯊魚含有微塑料和其他人造纖維。儘管這些塑料對鯊魚健康的影響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員認為,這已經突出了「塑料汙染的普遍性質」。

讓研究人員擔憂地不僅是微塑料鯊魚所佔的比例,還有一種合成纖維素顆粒。因為這種顆粒最常見於紡織品(包括口罩等一次性衛生用品)和衣物中,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這種材料變得越來越普遍,口罩等一次性衛生用品的回收問題變得越發棘手。

同時科研人員發現,鯊魚越大,裡面的塑料越多,最大的一條鯊魚胃和腸內含有154根塑料纖維。所以他們猜測,這些塑料應該是通過兩種途徑進入鯊魚身體的:(越能吃,體內塑料越多)

第一種、食物來源。

魚,甲殼類動物,海龜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它們都有微塑料攝取的記錄,並通過食物鏈中的生物蓄積傳遞給了鯊魚。

第二種、海底沉積物

深海鯊魚經常在海底進食,進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吸食進海底沉積物,雖然很大一部分會被它們立即吐出去,但還是有一些包含微塑料的沉積物被吞咽。

科研人員目前僅檢查了深海鯊魚的胃和消化道,並無法排除鯊魚身體其他部位(如肝臟和肌肉組織)也存在微塑料的可能,這需要更多的研究時間。

同時研究人員還指出,微塑料會對食物鏈底層的浮遊生物和甲殼類動物的攝食行為、發育、繁殖、壽命產生負面影響,但處於食物鏈頂層的生物(比如鯊魚和人類)攝入微塑料之後,將如何影響它們的健康還知之甚少。

參與這項研究的一位研究人員這樣說:「我們對塑料的依賴以及對海洋保護機制的缺乏令人窒息。」鯊魚位於海洋食物鏈的最頂端,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現在研究人員發現它們正在吃「塑料」,那處於整個食物鏈最頂端的人類呢?

也許人類該限制或停止生產非必需品以外的塑料,並建立和健全海洋保護機制,為野生生物和人類提供恢復的空間。畢竟海洋不是我們的垃圾場,有更多的海洋生物總比有更多的塑料要好吧?

相關焦點

  • 350萬平方公裡的「塑料大陸」已經形成,誰是始作俑者?
    2018年,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海洋中每年至少新增68萬噸的廢棄漁網,而每年被這些廢棄漁網殺死的大型海洋生物(鯨魚、海豚、鯊魚、海龜等)多達10萬頭。除了漁網,微型塑料給海洋生物帶來的傷害更大。
  • 350萬平方公裡的「塑料大陸」已經形成,誰是始作俑者?
    2018年,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海洋中每年至少新增68萬噸的廢棄漁網,而每年被這些廢棄漁網殺死的大型海洋生物(鯨魚、海豚、鯊魚、海龜等)多達10萬頭。除了漁網,微型塑料給海洋生物帶來的傷害更大。
  •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嚴重 每年致150萬動物喪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國《費加羅報》10月21日報導,2013年,150萬動物成為海洋中塑料垃圾的犧牲品。法國發展研究院(IRD)成員勞倫斯•莫裡斯表示,這一問題可能會繼續加劇。據報導,塑料垃圾造成的海洋汙染對動物存在巨大影響。勞倫斯•莫裡斯在一場研討會上指出,在北太平洋,30%的魚會吃下塑料。
  • 伊斯坦堡雙年展上的第七大陸與「人類世」
    > Ferah Atlas Collective第16屆伊斯坦堡雙年展(Istanbul Biennial)聚焦於我們這個星球上人類世的悲劇性影響,策展人博瑞奧德提出的主題「第七大陸」就是對這一悲劇的凝練。
  • 悄無聲息崛起的第七大陸:被塑料包圍的海洋
    海洋,不只是影響地球氣候環境的重要因素,也是人類目前和未來有可能獲取淡水資源的最有效途徑,據外媒數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有接近8000座海水過濾淡化工廠,平均每年能夠為人類提供超過100億立方米的淡水資源。
  • 科學家發現「垃圾大陸」,正向中國靠近,面積達到150萬平方公裡
    在太平洋,科學家們發現有一大片「神秘大陸」正在逐漸向中國移動,而且面積有4個日本那麼大,大約有150萬平方公裡,經過確認,這原來是一座由人類自己生產製造的「垃圾大陸」。這個垃圾大陸直到現在還正在隨著人們的不斷的在海洋裡面倒垃圾逐漸擴大,現在已經有150萬平方公裡的面積了,這個垃圾在赤道的附近,這裡的洋流運動緩慢,所以這些垃圾在經過這片區域後會逐漸堆積起來,最後就形成了垃圾大陸,而且越來越大,直到美國的一位船長路過這裡,才被人們知道,但是人們還是沒有重視這個問題,依舊不斷的向海中丟棄垃圾。
  • 生活中的冷知識,第七大陸:被塑料包圍的海洋
    海洋,不只是影響地球氣候環境的重要因素,也是人類目前和未來有可能獲取淡水資源的最有效途徑,據外媒數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有接近8000座海水過濾淡化工廠,平均每年能夠為人類提供超過100億立方米的淡水資源。
  • 中國衛星發現「新大陸」?面積350萬平方公裡,不斷向中國靠近!
    在歷史上有很多航海家在航海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新大陸,那是人類第一次對地球陸地有了全新的認識。如今隨著地球的環境變化,地球的大陸也受到了威脅,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發展下,地球的海平面正在不斷上升,而很多大陸由於地勢比較低洼,隨時都面臨著被淹沒的危機,地球環境是岌岌可危的,但是人類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 海洋塑料垃圾每年造成1500萬海洋生物死亡
    萬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而死亡,而且近年來有不斷惡化之勢。塑料微粒的汙染面積平均每年增長8萬平方公裡當我們提及海洋汙染,腦海中就會浮現出海洋上飄滿塑料瓶和塑料罐的畫面,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海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塑料微粒,這些微粒很難為肉眼所發現。相對於較大體積的塑料垃圾來說,呈微粒狀的塑料碎末對海洋生物更具危害性。
  • 地球「第八大陸」正在逼近中日,面積相當8000個香港大小
    如今,地球上第八大陸「垃圾大陸」正在向我國慢慢飄來,並且,這個「垃圾大陸」還在生長狀態中,目前面積已達到至少140萬平方公裡的海域,相當於4個日本,甚至超越1000個香港大小這塊垃圾大陸的形成則是來源於我們人類隨意丟棄的垃圾,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年全球人類會產出超過2億6千萬噸的塑料垃圾,其中大多數都是一次性的,90%~95%都沒有得到回收,大部分都被隨意丟棄了。有的被掩埋在土地裡、有的散布在郊外的垃圾場、有的掛在鐵路沿線的樹梢枝頭、有的被直接傾倒入海……它們散布在地球的每個角落,但是最後它們會被雨水或大風吹刷,然後悄無聲息地流走:「最後的終點,是海洋。」
  • 太平洋上現「第七塊大陸」:由垃圾和塑料構成
    新華社發(梁森攝)參考消息網8月8日報導 外媒稱,幾年來地球上存在第七塊大陸的說法越來越常見。這是一塊可能位於太平洋某個位置的由垃圾和塑料構成的大陸。其面積很可能超過300萬平方公裡。所謂的第七塊大陸或許就在這裡。但是戈爾茨坦表示,現實和所有存在垃圾大陸的說法都不同,那裡的海域和其他任何海域都一樣。偶爾會看到浮標、破碎的漁網和輪胎,但是根本就不存在垃圾島,即便是上述廢棄物都很少。她認為,問題被誇大了。文章寫道,在科學界,查爾斯·穆爾是最先就當地存在大量垃圾發出警告的人。
  • 塑料已進入人類體內 研究稱每人每年或吃下7萬片微塑料
    【塑料已進入人類體內!研究者稱每人每年或吃下7萬片微塑料:平均每10克糞便就有20片微塑料】據《每日郵報》報導,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發表研究證實了塑料已經進入人類體內。參與研究的志願者的糞便裡都有塑料,每10克糞便中含有20片微塑料(大小為50至500微米的塑料),可推測每人每年吃下約7.3萬片微塑料。
  • 如果佔據人類身體的塑料越積越多,30年後會如何?現體內含量?
    如今,地球上第八大陸「垃圾大陸」正在向我國慢慢飄來,並且,這個「垃圾大陸」還在生長狀態中,目前面積已達到至少140萬平方公裡的海域,相當於4個日本,甚至超越這塊垃圾大陸的形成則是來源於我們人類隨意丟棄的垃圾,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年全球人類會產出超過2億6千萬噸的塑料垃圾,其中大多數都是一次性的,90%~95%都沒有得到回收,大部分都被隨意丟棄了。有的被掩埋在土地裡、有的散布在郊外的垃圾場、有的掛在鐵路沿線的樹梢枝頭、有的被直接傾倒入海……它們散布在地球的每個角落,但是最後它們會被雨水或大風吹刷,然後悄無聲息地流走:「最後的終點,是海洋。」
  • 「第七大陸」的奧秘:登上人類最後發現的大陸,為何不願離開?
    郵輪甲板上此時已擠滿了遊客,相機快門咔嚓咔嚓響個不停,我們此時已穿過南設得蘭群島及昂維爾島,正在穿越狹窄的利馬水道(Lemaire Channel)。據說,早一個星期前曾有一艘較大的郵輪在通過這條水道時與冰山發生了碰撞,郵輪被迫停了5個小時,還好有驚無險,要不然準的重蹈「鐵達尼號」的覆轍。
  • 微塑料:大自然的考題,蓋亞正在測試人類?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最終,海洋裡越是食物鏈頂端的動物,體內富集的微塑料越多。這8名參與者的糞便中都被檢測出微塑料,共有9種,大小在0.05~0.5mm之間(人類頭髮大約是0.1mm)。平均每10克糞便中約有20個微塑料顆粒。
  • 每年有超過7300萬條鯊魚被捕殺,那麼為什麼我們還在吃魚翅湯?
    儘管這種美味非常受歡迎,在漁業領域創造了一個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市場,但它實際上可能對人類健康有害,其高需求已經危及許多鯊魚物種。那麼,為什麼全世界的人們還在點魚翅湯呢?首先,什麼是魚翅湯?因此,被割下鰭的鯊魚通常死於失血過多或窒息。漁民割取鯊魚鰭的惡劣行為導致了數百萬條鯊魚的可怕死亡。根據史密森學會的統計,每年估計有1億條鯊魚被捕殺。但人們追求的不僅僅是魚鰭。
  • 太平洋出現「第八大陸」,面積相當於4個日本,正在向中國靠近!
    人類已經全方面統治了地球,對地球的影響也在逐漸增加,當然大部分都是不好的影響。最近,科學家們就在太平洋裡發現了一塊「新大陸」,面積高達14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四個日本的領土面積。然而,這座新大陸上卻一個人也沒有,而且更加奇怪的是,它還是由人類親手創造的。
  • 科學家在鯊魚上得到啟發,研製出「吃」塑料垃圾的海洋機器人
    它被稱為WasteShark,是荷蘭人設計的機械鯨鯊,可以在我們的海域每天收集高達350公斤的塑料2018年8月22日,中海是地球上汙染最嚴重的地方之一。我們水域的大問題是塑料。不僅是人眼可以看到的,還有被魚吃掉並且可被人類攝取的看不見的塑料微粒。
  • 逼近中日的;地球第八大陸,面積相當8000個香港大小
    萬平方公裡的海域,相當於4個日本,甚至超越1000個香港大小。這塊垃圾大陸的形成則是來源於我們人類隨意丟棄的垃圾,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年全球人類會產出超過2億6千萬噸的塑料垃圾,其中大多數都是一次性的,90%~95%都沒有得到回收,大部分都被隨意丟棄了。有的被掩埋在土地裡、有的散布在郊外的垃圾場、有的掛在鐵路沿線的樹梢枝頭、有的被直接傾倒入海……它們散布在地球的每個角落,但是最後它們會被雨水或大風吹刷,然後悄無聲息地流走:「最後的終點,是海洋。」
  • 地球「第八大陸」正逼近中國和日本,面積相當8000個香港大小
    萬平方公裡的海域,相當於4個日本,甚至超越1000個香港大小。這塊垃圾大陸的形成則是來源於我們人類隨意丟棄的垃圾,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每年全球人類會產出超過2億6千萬噸的塑料垃圾,其中大多數都是一次性的,90%~95%都沒有得到回收,大部分都被隨意丟棄了。有的被掩埋在土地裡、有的散布在郊外的垃圾場、有的掛在鐵路沿線的樹梢枝頭、有的被直接傾倒入海……它們散布在地球的每個角落,但是最後它們會被雨水或大風吹刷,然後悄無聲息地流走:「最後的終點,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