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空氣中毒性微粒可直接進人類大腦 誘發老年痴呆

2020-11-23 驅動之家

據國外媒體報導,空氣汙染中的磁鐵微粒被懷疑具有毒性,吸入人體可直接進入大腦,可能誘導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研究人員稱這項發現「令人非常震驚」,並對空氣汙染產生的健康風險提出了一系列新問題,許多研究聚焦於汙染空氣對肺部和心臟產生的影響。目前這項最新研究首次證實具有汙染性的磁鐵微粒能夠進入人類大腦,2016年初,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稱,空氣汙染每年導致300多萬人過早死亡。

跟蹤磁鐵微粒起源

評估報告顯示,英國每年因空氣汙染導致死亡人數達到5萬人。這項研究是由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科學家負責,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研究小組分析了37位測試者大腦組織樣本,他們的年齡從3-85歲不等,其中29位測試者在墨西哥城生活,眾所周知墨西哥城環境汙染較嚴重。

另外8位測試者來自英國曼徹斯特,他們的年齡在62-92歲之間,其中幾人因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而導致死亡。研究報告第一作者芭芭拉·馬赫教授在蘭卡斯特叢林道路旁和發電站外收集的空氣樣本中發現磁鐵微粒,她懷疑類似的微粒可能會存在於人類大腦,並可能產生一定的影響。

她說:「這是非常令人震驚的,當你研究這些大腦組織時,你會看到磁鐵顆粒分布在大腦細胞之間,當你進行提取時,你會發現每1克大腦組織中存在數百萬個磁鐵顆粒,這是上百萬個造成傷害的機會。」

進一步研究表明,這些微粒具有獨特形狀,這為它們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少量磁鐵微粒可以自然形成在大腦組織中,但是這些微粒具有獨特的鋸齒狀結構。相比之下,這項最新研究發現大腦中的磁鐵微粒不僅數量較多,而且光滑,呈現圓形,通常這種磁鐵微粒結構僅形成於高溫汽車引擎或者剎車系統。

馬赫教授說:「它們是球形結構,表面有少量晶體,它們與來自催化轉換器的鉑等其它金屬一起出現。這是我們首次觀察發現汙染微粒存在於人類大腦。這是一項重大發現,當前存在一個全新領域有待於調查了解,是否這些磁鐵微粒可以導致或者加速神經退行性疾病。」

研究人員對人類大腦中每一個自然形成的磁鐵微粒進行識別分析,發現其中大約有100個磁鐵微粒具有汙染性。這項研究結果並未顯示一個簡單模式,然而曼徹斯特大學捐贈者,尤其是那些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捐贈者體內磁鐵含量有所上升,但是墨西哥城居民體內卻發現相同或者更高的磁鐵含量等級。其中大腦磁鐵微粒含量最高的是一位32歲墨西哥男子,他死於一次交通事故。

磁鐵微粒可以導致疾病?

這些微粒又被稱為「納米球」,它們的直徑不足200納米,相比之下,人類頭髮直徑至少是5萬納米。煙塵等大型微粒汙染會吸附在鼻子裡,較小微粒可以進入肺部,更小的微粒甚至能夠進入人體血液之中。

專家認為,納米等級的磁鐵顆粒非常小,足以通過鼻孔吸入體內到達嗅球組織,再通過神經系統進入大腦額葉皮層。阿爾茨海默症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專家大衛·奧索普教授在英國蘭卡斯特大學任教,他是這項研究報告的合著作者,他說:「對於這些疾病狀況,吸入體內的汙染微粒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

當前還沒有發現確鑿證據表明兩者之間存在著聯繫,但是當前有許多啟發性的觀察結果,一些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大腦積聚的斑塊中發現汙染微粒,因此推測這些汙染微粒可能是大腦形成致病斑塊的原因之一。

磁鐵微粒的主要成分是鐵,如果鐵元素進入大腦某些受損區域將變得非常活躍,並對大腦組織產生損害。它們參入生成一種非常活躍的分子,叫做「活性氧」,該分子能夠對大腦構成氧化損傷,這一點是非常的。奧索普說:「我們已經知道氧化損傷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腦損傷,所以如果你的大腦存在鐵元素,很可能會造成一些損傷,這不可能是良性損傷。」

該領域其他專家對汙染顆粒和大腦損傷之間關聯性持謹慎態度,阿爾茨海默症協會研究主管克萊爾·沃爾頓(Clare Walton)博士稱,當前並沒有清晰的證據表明,磁鐵微粒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症或者使病情更加惡化。

她說:「這項研究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磁鐵微粒可通過空氣汙染進入人體大腦,但並未告訴我們這將對大腦健康或者阿爾茨海默症等病症產生什麼影響。」

老年痴呆症和阿爾茨海默症的形成病因很複雜,迄今還沒有充足的研究證據表明生活在城市和汙染地區,是否會增大罹患痴呆症的風險。該領域的深入工作非常重要,但在我們獲得更多信息之前,人們不必過度擔心。她說:「一些更實用的方法可以降低痴呆症概率,其中包括:有規律的體能鍛鍊、健康飲食、避免吸菸等。」

相關焦點

  • 大霧逆溫易誘發空氣汙染
    表面上看,霧是水汽的凝結,與汙染無關,但實際上,霧氣本身並不「純潔」,因為水汽凝結成霧滴,離不開凝結核,而作為凝結核的塵埃、細菌或其他微粒,很多是「髒物」。更為惡劣的是,由於近地層空氣汙染較嚴重,霧滴在飄移的過程中,不斷與汙染物相碰,並吸附它們。據測定,霧滴中含有各種酸、鹼、鹽、胺、酚、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的比例,竟比通常的大氣水滴高出幾十倍。
  • 證據顯示「髒」空氣或引發阿爾茨海默病
    這些廢氣中包含了硫酸鹽、硝酸鹽、銨、炭黑和重金屬顆粒,這些微粒是人類頭髮絲直徑的1/200。在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USC)Constantinos Sioutas實驗室中工作的Saffari表示,由於過小,這些微粒無法被很多空氣汙染監測設備精確測量。這些直徑通常小於0.2μm的「超微」顆粒被劃分至俗稱PM2.5的粒徑範圍內。
  • 繼糞便中的塑料微粒後,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了碳和金屬顆粒
    其中有數百萬噸的塑料還會流入到海洋,分解成微粒進入生物的體內,然後經過生態循環又再次回到人類的餐桌。如果在塑料製品上不加以節制,或者找到新的環保材料替代塑料的使用。未來地球總有一天會被塑料完全覆蓋。人類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峻性,所以也有相應的限塑令,提倡使用可循環的布袋子,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 空氣汙染與大腦萎縮有什麼關係?
    2016 年的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發現,汙染空氣中的一種潛在有毒顆粒能夠進入人類的大腦組織。另一項研究發現,在英國倫敦,住宅周圍空氣汙染越嚴重,被診斷為痴呆症的風險越高,兩者存在相關性。隨著科學家們對空氣汙染與健康關聯的深入研究,大家習以為常的空氣汙染的長期危害,也越來越清晰明確。細顆粒汙染的長期危害細顆粒汙染是由懸浮在空氣中的化學物質、煙霧、灰塵和其它微小顆粒構成的汙染物。它們不超過 2.5 微米,比人類頭髮絲的寬度還小 30 倍,因此常被稱為 PM2.5。
  • 塑料微粒的雷射直接紅外(IR)光譜的快速化學分析
    1/10毫米的塑料微粒纖維汙染 。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找到研究塑料微粒的組成和傳播以及它們對人類的生物學和毒理學影響的方法。隨著塑料廢物在我們的環境中分解,它變得越來越小,變成纖維。這些纖維可吸收水中存在的有毒化學物質,如植物殺蟲劑或商業船舶汙染。隨著生物體食用塑料微粒,將這些毒素攝入它們的體內,這些塑料微粒也隨之進入食物鏈。這些毒素沿著食物鏈向上轉移,直到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 研究稱北冰洋塑料微粒數量創紀錄 汙染或進入人類食物鏈
    據英國《衛報》4月24日報導,科學家在北冰洋的海水中發現了創紀錄的塑料微粒,它們可能對海洋生物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影響引起了大眾關注。在從北冰洋5個地區採集的核心樣本中,每升海水冰塊混合物中有多達1.2萬個塑料微粒——這是以往研究結果的3倍之多。
  • 常用鋁鍋炒菜煮飯,容易老年痴呆?專家:別甩鍋,不好好睡覺才會
    我們還得從頭說起:話說,在上個世紀60年代,幾名加拿大的醫生,在檢測了幾位老年痴呆(簡稱AD)患者的大腦之後,發現其中鋁離子的含量明顯超越常人,因此就斷定鋁是有害的元素,可能與導致老年痴呆直接相關。報告一出,學界一片譁然,因為這麼多年了老年痴呆的誘因依舊不明確,如果這是真的,那簡直是世紀大發現啊。
  • 國際最新研究:道路交通產生塑料微粒汙染可擴散至北極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稱,道路交通產生的塑料微粒汙染隨風擴散,可被輸運到包括北極在內的遙遠區域。  該項研究就道路交通產生的塑料微粒汙染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大氣傳播進行建模,根據估算顯示,通過空氣輸運而抵達海洋的塑料微粒總量與河流中堆積的總量相當。最新研究論文指,伴隨著塑料製品新品的生產速度持續走高,沒有被收集和循環利用的塑料廢品在不斷增多。但是,塑料汙染加劇所帶來的生態和環境影響以及造成影響的機制路徑卻不甚明了。
  • 塑料微粒的雷射直接紅外(IR)光譜的快速化學分析
    令人驚訝的是,瓶裝水對塑料微粒汙染也不例外,事實上,其汙染程度高於自來水。紐約州立大學弗雷多尼亞分校的研究表明,93% 的測試的瓶裝水都有塑料微粒汙染 。這促使世界衛生組織 (WHO) 評估所有可用的塑料微粒研究,以幫助了解一生食用和飲用塑料微粒是否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
  • 地球上"最乾淨空氣"地點曝光,未受人類活動汙染
    (圖/路透)地球上不少國家都深受空汙所苦,不過最近有科學家聲稱,發現了南冰洋上空的空氣不受人類活動影響所汙染,純淨無瑕,可以說是地球上僅存的一塊淨土。據世衛組織數據顯示,隨著人類文明越來越繁盛,空氣汙染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增加人們罹患心臟病、中風及肺癌等風險,每年更造成700萬人死亡。
  • 空氣汙染有多可怕?早在遠古時期,人類DNA就已經為此變異
    但有些人在空氣汙染方面,卻展現出了驚人的抵抗力。最新的研究結果認為,答案藏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裡,比第一隻香菸點燃、第一輛汽車上路還要早上數百萬年。在學會用火之前,人類的祖先本不需要經常使用AHR。理論上,他們的身體可以承受蛋白質造成的有限損害。但是,當人類開始定期呼吸菸霧並不斷需要AHR蛋白時,這種基因就可能對我們的健康構成威脅。珀德認為,人類進化出較弱的AHR反應是一種折中方案,既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空氣汙染所帶來的傷害,又不至於引起太多的副作用。
  • 地球上 最乾淨空氣 地點曝光 未受人類活動汙染
    ▲科學家發現,南冰洋上空的空氣沒有受到人為活動的汙染。(示意圖/路透) 康心禹/綜合報導 世界各國空氣汙染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不論是發電廠,或個人所使用的噴霧劑,都會排放空氣汙染物。不過近日有科學家發現,南極洲一帶的南冰洋上空的空氣,沒有受到人為活動的汙染,是地球最乾淨的空氣,也被稱為最後的淨土。
  • 道路交通塑料微粒隨風汙染全球,每年52000噸落入海洋
    科技日報北京7月14日電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4日發布的最新環境報告,歐洲科學家就道路交通產生的塑料微粒汙染,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大氣傳播進行了建模研究,發現這些塑料微粒被輸運到了遙遠的區域,包括北極。根據估算,通過空氣輸運而抵達海洋的塑料微粒總量與河流中堆積的總量相當。
  • 塑膠微粒無處不在人體器官也有
    從高山到海洋到北極,塑膠微粒已汙染整個地球,現在人類透過食物和水、呼吸吸入體內,沒有理由懷疑人體內沒有塑膠微粒,但一直沒有科學發現,且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也還不清楚。現在有科學家團隊找到新技術,幫助發現人體器官真的有塑膠微粒和塑膠奈米微粒。
  • 老年痴呆終結?未來大腦將植入記憶晶片
    人類的大腦是最複雜的器官,以至於到現在我們對自己大腦的真正了解還知之甚少,但是這似乎並沒有停止人們對探尋自己大腦的腳步。最近來自Lawrence Livermore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正在致力於研發出一款超迷你微型晶片,可以將它植入到人類的大腦中來恢復記憶神經細胞,未來將會幫助由於疾病、意外或戰爭導致的大腦受損者恢復記憶。
  • 哪些人容易得老年痴呆老年痴呆能治癒嗎從容面對不再迴避
    哪些人容易得老年痴呆老年痴呆能治癒嗎從容面對不再迴避~哪些人容易得老年痴呆老年痴呆能治癒嗎? 3.年齡原因也會使腦細胞減少:80歲老年人與年輕人比較,老人大腦細咆約減少 25% 小腦。大腦細胞的減少,無疑地將可嚴重影響運動機能、視聽等主要感覺和學習、記憶、語言、睡眠障礙、快波睡眠(異相或REM睡眠)減少、智能活動喊退等,臨床證明RSHWHO改善供血不足,舒緩焦慮、緊張、憂鬱不安、可舒緩壓力,安眠。有助於活化腦細胞,恢復人腦的細胞數目。
  • 老了不想被老年痴呆找上門,注意形成5個習慣,減緩大腦退化
    老年痴呆是中樞神經退化所導致的一種老年疾病,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是不斷上升的。據數據顯示,年齡每增長6.1歲,其發病率就會增長1倍。在現人類壽命延長的同時,更加要注意老年痴呆找上門。老年痴呆不單單是導致記憶力下降那麼簡單,而且大腦神經病變,會導致語言障礙、行為障礙、思維障礙,認知障礙,生活無法自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而且給家庭帶來非常大的負擔。早早形成這5個習慣,減緩大腦退化,減少老年痴呆的困擾1.
  • 聚丙烯塑料奶瓶危害大,專家:每天能釋放160萬微粒進入嬰兒大腦
    塑料汙染一直是人們非常關心的話題,那麼關係到嬰兒生命安全的塑料奶瓶,你真的了解可能造成的危害嗎?奶瓶是每個孩子都必須用到的東西,有玻璃的也有塑料的,今天來了解的是塑料奶瓶。然後最可怕的是微塑料可能進入人類大腦造成不可預測的後果。塑料微粒有哪些危害?為了研究微塑料的危害,目前還有很多研究都在進行中,雖然還不是非常全面的了解微塑料的危害,但是科學家通過對海洋生物的研究,已經發現微塑料可以直接進入海洋生物的血液,肝臟,淋巴系統和生殖系統,能夠在器官裡堆積引發病變。
  • 又一項最新研究:空氣汙染會讓大腦萎縮,增加女性患痴呆症的風險
    不久前,美國一項涉及 6300 萬人的研究也發現,空氣汙染會讓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病情加重,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2016 年的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發現,汙染空氣中的一種潛在有毒顆粒能夠進入人類的大腦組織。另一項研究發現,在英國倫敦,住宅周圍空氣汙染越嚴重,被診斷為痴呆症的風險越高,兩者存在相關性。
  • 研究:塑膠微粒汙染已遍及全球,連最偏遠的北極海域也無法倖免
    塑膠汙染在近年引起重視,除了堆積如山的塑膠廢棄物以外,「塑膠微粒」對環境與人體的影響更令人憂心。塑膠微粒漫布於空氣、海水甚至食物中,就連北極海域也難倖免,最新研究指出,在北極海水中的塑膠微粒中有92%為微小的人造纖維,主要來源為洗衣與紡織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