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萬噸微塑料汙染海底:保護海洋生態,挽救海洋動物

2020-11-25 騰訊網

塑料垃圾充斥我們的日常生活,即使在遠離塵囂的海洋深處也未倖免。根據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的最新報告,估計約有1500萬噸的微塑料已落入深海,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量的兩倍之多。研究人員在距澳大利亞海岸線數百公裡的位置採集了海底沉積物,計算出微塑料在全球海洋沉積物中的分布可能遠高於預期。研究結果發表在《海洋科學前沿》雜誌。

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被形象地稱為「海中的PM2.5」。有研究表明,每年有數百萬噸的塑料進入海洋。儘管科學家認識到塑料汙染是一個重要的生態問題,但考慮到深海取樣的困難、費時和昂貴,對於海底附近的塑料積累及其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的影響知之甚少,微塑料尤其如此。但是要預測全球塑料汙染的分布和潛在影響,必須了解有多少微塑性物質進入海底。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首席研究科學家Denise Hardesty表示,深海沉積物中的微塑料汙染程度歷史上鮮為人知。

在這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遙控車輛(ROV)從澳大利亞南部海岸外一個叫做大澳大利亞灣(Great Australian Bight)的海洋區域的六個位置挖掘出51個海底巖芯。挖掘位置距海岸288至356公裡,採樣深度從1655到3062米。衝洗樣品將有機物衝走,並在離心機中旋轉沉積,使微型塑料更容易檢測,隨後用螢光染料對樣本進行染色,並通過光學顯微鏡分離和鑑定微塑料顆粒。研究發現,一克海底沉積物含有多達14個塑料顆粒。根據樣本中微塑料的平均數量和海洋的大小,科學家們計算出全球海底微塑料總量將在900萬至1500萬噸之間。

然而,研究人員認為,全世界海洋微塑料的數量可能會更高。大澳大利亞灣的粒子密度可能低於靠近人口稠密沿海地區的海洋區域。此外,為謹慎起見,另一種已知的微塑料海洋汙染源塑料超細纖維在分析中被忽略,以防是在採集樣本後被衣服或其他織物引入。因此,對深海沉積物中微塑料含量的估計是保守的。

嚴重的塑料汙染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健康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海面上大量塑料垃圾的存在就像硬化的「塑膠殼」覆蓋著島嶼和海岸線,甚至成為殺死鯊魚的致命絞索,在海龜和鯨魚腹內也發現了塑料垃圾。這些發現突出了塑料汙染的嚴重程度,並表明海洋中沒有一個區域能免受塑料問題的困擾。

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研究能使人們反省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思考我們生活中購買、使用和丟棄的物品可能與世界上最原始的生態系統有多麼深遠的聯繫。

參考文獻: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Deep-Sea Sediments From the Great Australian Bight,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2020,DOI:org/10.3389/fmars.2020.576170。

責編:朱張航宇

相關焦點

  • 2020世界海洋日,保護海洋生態,我承諾,我參與
    我們隨手丟掉的垃圾,如果沒有得到妥善處置,極有可能進入海洋,以多種方式影響海洋生物和生態環境。 據統計,每年有880萬噸塑料廢物傾倒入海洋,海洋中幾乎已經沒有任何未被汙染的「淨土」。這些汙染物不僅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非常嚴重,還會佔領海洋生物的家園,讓它們無家可歸,只能默默等待生命的終結。
  •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共同守護海洋生態
    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問題日益引起各國重視。專家認為,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各國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持續加大防治力度,同時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一份最新報告稱,該機構完成的首次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總量評估顯示,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微塑料汙染物,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總量的兩倍以上。面對嚴峻的海洋塑料汙染問題,各國紛紛採取適當的國家防治行動,不斷強化國際協調合作,持續推進海洋環保工作。
  •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共同守護海洋生態(國際視點)
    專家認為,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各國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持續加大防治力度,同時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一份最新報告稱,該機構完成的首次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總量評估顯示,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微塑料汙染物,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總量的兩倍以上。
  • 海洋塑料垃圾每年造成1500萬海洋生物死亡
    海洋汙染會為海洋生物帶來極大的危害。本周,在厄瓜多首都基多舉辦的一次環境論壇上,勞倫斯·莫裡斯女士表示:「據統計在北大西洋,有30%的魚類在其生命周期內,都會食入大量的塑料垃圾。」受海洋汙染影響的海洋生物種類十分廣泛,例如魚類、鯨類、烏龜等,塑料垃圾對他們的危害是致命性的。
  • 「蛟龍號」帶回海洋生物檢出微塑料,海洋汙染遠比你想的嚴重!
    撰文/屠強本文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據央視新聞昨日報導,我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去年從大洋深處帶回了海洋生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4500米水深下生活的海洋生物體內,竟檢出了微塑料。初步估計,這些微塑料很可能是纖維狀的塑料繩。海洋受到汙染的歷史其實已經很長了。
  • 10000 個科學難題之海洋微塑料汙染及生態效應
    海洋微塑料的主要危害是它一旦進入食物鏈,將會影響到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小尺寸(<5mm)的微塑料和海洋中的低營養級生物,如浮遊生物,具有相似的大小,許多海洋生物不能區分食物和微塑料顆粒,因此微塑料極易被海洋生物誤食。除此以外,海洋生物還可通過攝食其他動物而間接吞食微塑料。微塑料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過程和機制十分複雜。
  • 澳大利亞一項調查顯示,海底約有1400萬噸微塑料
    據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統計,世界海底估計有1400萬噸的微塑料,這些微塑料是從每年進入海洋的大量垃圾中分解出來的。這些科學家在同行評議的《海洋科學前沿》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他們表示,漂浮垃圾較多的地區,海底通常有更多的微塑料碎片。
  • 太平洋以下1萬米最深的垃圾場:世界海洋塑料汙染令人恐怖
    塑膠袋是研究人員在研究30年的深海汙染記錄時發現的3000件人造碎片之一。超過三分之一的碎片是宏觀塑料,其中89%來自一次性產品。環境專家警告說,這項發現揭示了世界海洋塑料汙染的恐怖現實。塑料垃圾有可能比艾菲爾鐵塔33層還要深。
  • 海底1500萬噸塑料,4500米生物檢測出微塑料?誰是嫌疑人
    自1909年美國化學家貝克蘭造出酚醛樹脂,這項發明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人類因此進入塑料時代, 塑膠袋的廣泛使用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新的篇章。 但是由於塑料不可降解,每天每個人都在不斷的消耗各種塑料製品,塑料垃圾不斷增加, 陸地上, 海洋中塑料垃圾堆積, 給地球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危害。而海洋中存在的各種垃圾碎片被聯合國稱之為「溫柔的海洋殺手」。
  • 澳研究稱全球深海有1400萬噸微塑料,或對人體存在危害
    據新華社消息,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於當地時間10月6日發布公報稱,該機構已完成世界第一個評估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總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該類汙染物,預計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總量的兩倍以上。相關成果已發表在新一期《海洋科學前沿》雜誌上。
  • 2020年15億隻口罩流入海洋 塑料垃圾汙染海洋生態
    巴黎12月31日電(任宛)非政府組織(ONG)表示,2020年,15億餘只口罩進入海洋。海洋保護組織「亞洲海洋」(Oceans Asia)警告說,被丟棄在大自然中的口罩會造成環境汙染。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舉辦世界海洋日...
    根據自然資源部通知要求,結合江蘇省疫情防控要求和實際情況,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組織江蘇省海塗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南京海底世界等單位共同舉辦了面向社會公眾的海洋日主題線上系列宣傳教育活動,以達到呼籲社會大眾採取切實措施保護海洋環境,維護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提升公眾海洋意識的目的。今年的海洋日系列活動以「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為主題。
  • 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或達1400萬噸以上 人類如何應對「海洋中的PM...
    塑料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白色汙染也在持續增加,部分塑料垃圾通過多種渠道進入海洋,形成海洋微塑料,直接或間接地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危害。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海洋微塑料分布廣泛,危害頗多海洋微塑料是海洋垃圾的一種特殊形態,通常是指粒徑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顆粒,包括碎片、薄膜、纖維等。
  • 全球海洋塑料汙染加重 南極海域被塑料微粒汙染
    日本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南極海域已被塑料微粒汙染,部分地區汙染水平與北太平洋地區相當,這反映了全球海洋塑料汙染的嚴重性。塑料垃圾佔海洋漂流垃圾的約70%,在風吹日曬下塑料垃圾逐漸碎片化,而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垃圾就被稱為塑料微粒。
  • 世界海洋日|塑料海?去年中國海洋垃圾超七成為塑料
    6月8日,世界海洋日。為保護海洋生態環境,2009年始,第63屆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這一天確定為「世界海洋日」,旨在呼籲人們保護海洋生態。而事實上,佔地球面積71%,在整個地球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有著不可取代作用的海洋,正慢慢被我們身邊那些未經妥善處理的垃圾「填充」,這些垃圾中超過四分之三為塑料。那些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會就此消失了嗎?
  • 加強海洋汙染治理 打贏這場持久戰
    人類製造的垃圾在全球海洋中越來越多,其中塑料垃圾尤甚。《2016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塑料類垃圾總量常年居於海面漂浮垃圾和海底垃圾之首。在2016年上映的紀錄片《塑料海洋》中,每年上百萬隻海鳥、10萬餘頭海洋哺乳動物、難以計數的魚類由於誤食塑料垃圾或被捆縛等原因死亡。
  • 大洋底部驚現1500萬噸塑料,糞便中檢出塑料,誰是頭號嫌疑?
    根據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一項最新的研究報告,大約已經有超過1500萬噸的塑料以沉積物的形式存在海底,這個數量達到了海面汙染的2倍以上!(範圍分布在280千米到350千米之間),深度大約在1600米到3000米之間,經過檢測後發現了每克海底沉積物中大約存在14個塑料微顆粒,如果按樣本中的平均數量估計,全球3.6億平方千米的海洋中塑料微顆粒將會超過1500萬噸!
  • 塑料垃圾威脅海洋食物鏈
    (又稱海蚯蚓)的健康,從而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威脅。當在實驗室裡把這些蠕蟲暴露在受汙染的沉積物中時,研究人員發現它們的活動性降低了一半,並伴有其它健康受損的跡象。 據文中所述,當沙蠋生活在遭受微塑料和製造這些塑料製品的有害化學物嚴重汙染的地區時,它們的食量和繁殖力都下降了。這些有害化學物包括塑化劑、染料,以及在海洋中降解時可能危害大量各類海洋生物的抗菌劑。 塑料垃圾分解形成的直徑小於5毫米的碎片被稱作微塑料。
  • 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 海洋塑料認證OPB有效改善海洋生態健康
    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海洋垃圾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造成視覺汙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及人類健康安全。
  • 海洋汙染日趨嚴重 阿迪達斯(adiads)攜手海洋認證維護海洋環境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之地,海洋中的生物多達20餘萬種,其中動物約18萬種,植物2萬餘種。在動物中有魚類2.5萬種,可供人類食用的魚類有200餘種。海洋可以為人類提供綠色能源。海洋能資源潛力相當大,其中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海流能、潮流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