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09年美國化學家貝克蘭造出酚醛樹脂,這項發明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人類因此進入塑料時代, 塑膠袋的廣泛使用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新的篇章。
但是由於塑料不可降解,每天每個人都在不斷的消耗各種塑料製品,塑料垃圾不斷增加, 陸地上, 海洋中塑料垃圾堆積, 給地球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危害。而海洋中存在的各種垃圾碎片被聯合國稱之為「溫柔的海洋殺手」。
據統計,全球海洋塑料垃圾約佔全部垃圾的60%至80%,超過5億件、至少25萬噸的塑料浮在海洋中。而除了我們可見的漂浮垃圾外, 有人認為:深海才是這顆星球表面最大的微塑料墳場。
2017年,我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從大洋4500米深的海底帶回了海洋生物, 並檢測出體內有微塑料。
而根據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研究結果顯示,大約超過1500萬噸的塑料沉澱在海底,是海面汙染垃圾的2倍以上!
根據英國萊斯特大學揚·扎拉謝維奇教授的調查顯示,自二戰到以來,人類生產的塑料總量做成保鮮膜,可以把地球整個包起來!自1950年以來,人類就大約生產了超過83億噸塑料!
塑料幾乎無處不在,有的被埋進垃圾場,有的被丟棄在野外, 有的漂洋過海,出現在幾乎每一片沙灘,有的沉積在最深的海床上,而中國在第34次南極考時海域發現微塑料,人類活動的汙染已遍布全球各個角落。
塑料給帶來的危害
當然塑料也不是不能完全降解的,但是塑料降解的過程非常緩慢, 對於人來來說, 光 一個塑料瓶的降解的時間就要450年, 對我們人類短暫的生命而言, 這是一個漫長的不能在漫長的過程, 但塑料垃圾的產生遠遠超過了降解的速度。
有人認為, 只要塑料降解, 就不再破壞地球的環境, 給人類帶來危害, 但是事實遠比我們想的更加骨感, 有科學家表示塑料降解,並沒有完全消失, 而是以異種微小的顆粒存在, 這種塑料碎片顆粒存無法用肉眼觀察到。
2004年英國科研人員發現了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肉眼往往難以辨別的微塑料。也是人類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這些被微塑料汙染的海洋生物, 被人類端上餐桌上, 被汙染的海水以自來水, 食鹽的形態進入人類的體內, 成為人類生存的重要威脅者。
深海的垃圾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更是有目共睹, 早在2018年一頭鯨魚體內發現了80見塑料垃圾, 而同年, 人類在一頭抹香鯨體內發現了塑料瓶、袋子、涼鞋,還有一個裝有上千條線繩的麻袋。
日本奈良公園9隻鹿因為吞下了大量的塑料垃圾死亡。
除了生吞塑料導致死亡的動物之外, 人類雖然不吃垃圾, 也同樣沒有倖免於垃圾的 危害中。
2018年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和奧地利聯邦環境局通過來自同州, 不同職業的人研究, 發現他們的糞便中都發現了塑料微顆粒,這些研究對象年齡在33~65歲之間,在參加測試的一周時間裡,他們吃不同的食,比如:塑料包裝的食品,淡水魚和海洋魚類。
微塑料不會因為地域, 種族, 食物, 生活習慣而避開人類, 相反它已經無處不在。
而當,當溫度達到65℃時用它盛裝食物的餐具等物品,產生的有害物質對人體的肝臟, 腎臟和中樞神經造成傷害。
回收裂解
這種辦法是法是將廢舊塑料製品中的樹脂高聚物進行較徹底的大分子鏈分解,使其回到低分子鏈狀態,分解後產物的使用價值高,目前技術已經非常的成熟,設備的投入相對較低,不會造成二次汙染。
降解塑料的酶
2020年,來自湖北大學生命科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授們
,提出了以質酶蛋白質和PET水解酶結構高效分解塑料的可能。
能水解PET的IsPETase(左)和來源於細菌的角質酶
研究人員們認為塑料透過碳-碳或者碳-氧鍵組成的高分子碳氫化合物,可能存在某種酶和微生物能降解它。希望這種科技 能夠早日得到運用。
當然解鈴還須繫鈴人,拯救地球,保護環境,我們不能僅僅寄希望於科學家研究出無毒無汙染的塑料替代品,和可完全降解的方法。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 減少塑料的使用和浪費,比如出門購物時使用無紡布、布質購物袋,拒絕一次性塑膠袋。出門玩耍時儘量自帶水杯, 參與垃圾分類,減少有塑料垃圾垃圾的使用。
關注我, 每天給你分享更多有趣, 好玩的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