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研究稱全球深海有1400萬噸微塑料,或對人體存在危害
據新華社消息,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於當地時間10月6日發布公報稱,該機構已完成世界第一個評估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總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該類汙染物,預計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總量的兩倍以上。相關成果已發表在新一期《海洋科學前沿》雜誌上。
-
微塑料汙染海洋,貽貝、牡蠣和扇貝汙染最嚴重
,最新研究發現,海洋生物其中的軟體動物,包括貽貝、牡蠣和扇貝,是所有海鮮中微塑料汙染最嚴重的類別。微塑料是由較大的塑料顆粒分解產生,有些是作為清潔劑或美容產品的添加劑直接生產的,最終通過廢水進入水道和海洋。一旦到達海洋,微塑料就時常被野生動物吃下吐,常常讓動物因難以消化而死亡。
-
北極塑料汙染嚴重 聯合國:已有1億噸塑料倒進海洋
北極塑料汙染嚴重 聯合國:已有1億噸塑料倒進海洋 據外媒報導稱,近日,美國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在北極鑽取的冰芯中發現了微小的塑料碎片。日益嚴重的塑料汙染已至地球最偏遠的水域,給人們敲響警鐘。人類活動和洋流運動導致北極地區垃圾聚集,引發國際社會擔憂。
-
海洋汙染有多嚴重?深海生物以塑料為食至少40年
原標題:海洋汙染有多嚴重?深海生物以塑料為食至少40年[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海洋汙染到底有多嚴重?」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4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生活在外赫布裡底群島外的深海生物以塑料為食至少40年。他們研究了深海動物存檔標本,在1976年至2015年收集的海星及海蛇尾的胃裡發現了8種不同塑料的痕跡。去年也有研究表明,這一海域48%的採樣海星和蝸牛吃過微小的塑料碎片。此次研究數據首次顯示了深海中塑料微粒汙染是長期存在的,並且可能早於1976年。研究人員認為,在40多年前採樣的深海生物體內發現如此高劑量的塑料微粒攝入,表明海洋中的塑料汙染早就不是新問題。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的人口體內都有微塑料。什麼是微塑料微塑料指的是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它無處不在,汙水、垃圾和個人護理用品中,甚至我們吃的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塑料微粒。美國學者對來自五大洲14個城市的150份自來水樣本進行研究後發現,高達83%的樣本帶有塑料微粒。更不用說我們經常接觸的外賣盒子、奶茶杯、飲料……了。
-
微塑料:人類正在親手把大海變成一個巨大的「毒沼」
結果讓科研團隊感到驚訝,在被調查的淺海附近和深海發現了幾乎相同濃度的微塑性顆粒。而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們發現在中層水域(向下200至600米)中,微塑料顆粒的濃度約為地表水域的四倍。海底的洋流和地質結構使局部海底堆積了更多微塑料最近,另一個來自於英國曼徹斯頓大學的海洋科研團隊,在《科學》上報導了自己的研究,正如前人的結果,在海底科研人員檢測到了絕大多數的微塑料沉積。
-
1500萬噸微塑料汙染海底:保護海洋生態,挽救海洋動物
塑料垃圾充斥我們的日常生活,即使在遠離塵囂的海洋深處也未倖免。根據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的最新報告,估計約有1500萬噸的微塑料已落入深海,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量的兩倍之多。研究人員在距澳大利亞海岸線數百公裡的位置採集了海底沉積物,計算出微塑料在全球海洋沉積物中的分布可能遠高於預期。研究結果發表在《海洋科學前沿》雜誌。
-
科學家首次在珠峰發現微塑料足跡,汙染治理迫在眉睫
近日,全球微塑料研究領域的權威機構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在世界之巔 —— 珠穆朗瑪峰上發現了微塑料的蹤跡。該研究由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國際海洋垃圾研究小組領導,並與英國、美國和尼泊爾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完成。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探險隊從珠穆朗瑪峰上採集回來的雪和溪流樣本,發現了珠穆朗瑪峰上存在被微塑料汙染的證據。研究人員表示,珠穆朗瑪峰大本營周圍分布的微塑料濃度最高,而且在海拔高達 8440 米的峰頂之下也存在微塑料。
-
美媒:貝類成微塑料汙染重災區
合眾國際社網站2020年12月28日發表題為《研究顯示,海產品中軟體動物體內微塑料含量最高》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你盤子裡的蛤蜊、牡蠣和扇貝可能有同一個秘密成分:微塑料。英國赫爾大學赫爾·約克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2014年至2020年的50多項研究進行了分析,以評估全球魚類和貝類中的微塑料汙染水平。調查人員發現,軟體動物中——比如蛤蜊、貽貝、牡蠣和扇貝——微塑料的含量最高。在亞洲沿海收集的軟體動物受微塑料汙染最嚴重。研究人員提出,可能這些地區受到塑料汙染的情況更嚴重。報告稱,科學家仍在試圖了解這些被微塑料汙染的魚和貝類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
深海堆積大量微塑料,每立方海水高達190萬個塑料顆粒
塑料垃圾遍布全球,是湖泊和海洋的重要垃圾來源 。在河流和三角洲的沉積物中。從浮遊動物到巨型動物,好幾種生物的胃裡都有。微塑料已經在遙遠的環境中被觀察到,如蒙古山區的水和廣泛的海洋沉積物沉積在海平面以下5公裡處,都有微塑料。
-
微塑料無處不在,潛在隱患不容忽視!
「目前,科研人員逐步了解塑料進入海洋的循環過程和生態效應,評估其對海洋生態系統、人類健康的影響。但對於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仍有很多未解之謎有待研究。」華東師範大學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說。備受關注的海洋微塑料2004年,英國學者理察·湯普森首次提出「微塑料」概念。
-
關於微塑料的一些事實:腸道菌群受微塑料影響嚴重
原創 趙蓓 十點科學塑料汙染日益嚴重。我們大概率不會吞下塑料片,卻逃不過環境和食物中的微塑料。而關於它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對腸道菌的影響是其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考慮到人們攝入的食鹽量並不算多,歐洲人吃貝類攝入的微塑料更不容忽視,平均每人每年由此攝入塑料微粒約1.1萬顆。圖源:圖蟲創意微塑料對於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微塑料的毒性首先表現在浮遊動物、海洋底棲動物、魚類或其他水生生物中,影響其生長速度、氧化損傷、酶活性,甚至繁殖能力。
-
海洋二所科研人員發表系列研究成果,揭示海洋微塑料生態毒理
科研人員在長江口採集沉積物微塑料樣品。 李德望 攝 海洋微塑料汙染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環境問題。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偉及團隊在微塑料分布狀況和微塑料對重要海洋經濟物種的生態毒理效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進展,相關成果陸續發表在《危險材料雜誌》《環境汙染》《總環境科學》等國內外環境科學與生態學主流刊物。 海洋中的塑料經光降解、機械破碎或生物作用會變成不同大小和形狀的碎片,形成微塑料(直徑<5mm)和納米塑料。
-
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或達1400萬噸以上 人類如何應對「海洋中的PM...
原創 李茹玉 中國環境近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發布一項新的研究成果:據估算,世界海洋底部可能有至少1400萬噸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其重量可能是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塑料碎片的30多倍。深海就像一個「水槽」,匯聚著大量微塑料。
-
海洋塑料汙染有多嚴重?英國科學家:平均每人一周吃掉一張信用卡
多年來,環境汙染問題早已經變成了老生常談,各國的科學家們也一直都在持續關注地球上的環境變化情況,前段時間,英國的科學家就對於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在大西洋,來自於英國國家海洋中心的科學家團隊,分別設置了12個取樣點,以此來判斷大西洋中的微塑料垃圾汙染情況。
-
(微)塑料汙染對土壤生態系統的影響
大塊塑料經紫外線照射、碰撞磨損或工業生產等方式,形成粒徑小於5 mm 的固體顆粒被稱為微塑料,也有學者提出粒徑小於1 mm 才稱為微塑料。微塑料具有不溶性和持久性,根據形態主要分為球形顆粒、薄膜、碎片和纖維。隨著研究的深入,微塑料的分類將越來越精細,粒徑更小的微塑料也將被重新定義。
-
海底1500萬噸塑料,4500米生物檢測出微塑料?誰是嫌疑人
而除了我們可見的漂浮垃圾外, 有人認為:深海才是這顆星球表面最大的微塑料墳場。2017年,我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從大洋4500米深的海底帶回了海洋生物, 並檢測出體內有微塑料。萬噸的塑料沉澱在海底,是海面汙染垃圾的2倍以上!
-
環保科普|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 篇五: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 由於塑料垃圾具有難以降解和長距離遷移等特性,導致在全球海洋環境中廣泛分布,從近岸到深海大洋,從赤道到兩極,從表層海水到深海海底,都有海洋塑料垃圾的蹤跡。
-
「蛟龍號」帶回海洋生物檢出微塑料,海洋汙染遠比你想的嚴重!
撰文/屠強本文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據央視新聞昨日報導,我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去年從大洋深處帶回了海洋生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4500米水深下生活的海洋生物體內,竟檢出了微塑料。初步估計,這些微塑料很可能是纖維狀的塑料繩。海洋受到汙染的歷史其實已經很長了。
-
應儘快組織開展環境微塑料汙染現狀調查
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塑料在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大量塑料垃圾通過多種渠道進入環境並最終進入海洋,直接或間接地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危害。為此,聯合國環境大會已經將海洋塑料垃圾列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全球環境問題之一。如何應對這種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的微塑料汙染?日前,記者專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安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