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播報
12月13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6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4例(上海7例,四川3例,北京1例,內蒙古1例,浙江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黑龍江);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來自科科的每日問候:
堅持做好自我防護
是疫情之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
最好的回報
科科最近看到一則
泰國早前發布的公益短片
視頻內容很簡單
一個壽司小姐姐街頭提供免費壽司給路人
壽司看上去做工精巧,吸引了不少人
可~吃到嘴裡就不是那麼回事兒……
(感興趣可以戳視頻)
其實這些壽司裡全夾了塑料
壽司小姐姐自然遭到了路人的質問
而後公益的主題隨之而出
直指人類每年製造大量塑料製品流入海洋
給海洋生物帶來毀滅性災難
但事實上,塑料這個東西
不止進入海洋生物們的環境和胃裡
我們人類每天就生活在塑料泛濫的環境裡
甚至我們自己每天都在吃塑料
不相信??
早在2018年,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曾發布了一項研究,就首次確認了在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
之後,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和奧地利聯邦環境局表示,科學家在參與研究的8位實驗對象的糞便中同樣發現了塑料微粒,且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
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研究人員菲利普·施沃布爾(Philipp Schwabl)博士還說明,這些塑料微粒直徑在50~500微米之間,類型多樣,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塑料製品聚丙烯(PP)、聚乙烯和對笨二甲酸酯(PET),並估計全球50%的人口體內都有微塑料。
什麼是微塑料
微塑料指的是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它無處不在,汙水、垃圾和個人護理用品中,甚至我們吃的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塑料微粒。
此外,奧地利報告明確指出,大部分塑料微粒都是從海洋中的大型塑料垃圾中分解而來,而海洋生物體內含有塑料微粒早已不是新聞了。
最後我們會發現,整個生態環境往往通過食物鏈或者其他方式,反噬作用到我們人類自身。
01
水產品
這不難理解。
上則泰國公益廣告裡已經用事實告訴我們,塑料對於海洋生物的毀滅性災害。
當人類將垃圾隨意拋到江海湖泊裡,塑料垃圾就會分解成越來越小的顆粒,進入水生物的體內。
海洋裡,多達114種水生生物的體內都發現了微塑料。
在挪威海岸釣上來的腹中藏著塑料瓶的鱈魚
英國赫爾大學與布魯內爾倫敦大學曾共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英國市場上出售的貽貝(青口)全部發現了微塑料顆粒,平均每100克貽貝,就有70個微塑料顆粒。
這還只是眾多水產品類中的一種。
02
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塑料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人員曾做過一項研究,他們選取了250瓶來自9個國家、11個知名品牌的瓶裝水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僅有17瓶水中沒有塑料微粒,而且這些細小的微粒,平均每公升水中含有314個。
不只是瓶裝水,自來水也無可避免。
美國學者對來自五大洲14個城市的150份自來水樣本進行研究後發現,高達83%的樣本帶有塑料微粒。
更不用說我們經常接觸的外賣盒子、奶茶杯、飲料……了。
不久前,據環保組織Break Free From Plastic公布調查,在對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統計後,可口可樂第三次蟬聯全球第一塑料汙染企業,隨後是百事可樂和雀巢。
03
想不到的來源:鹽
鹽是我們日常必不可少的調味料。
但就在幾年前,研究人員從海鹽中發現了微塑料,這項研究結果發布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研究人員從亞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歐洲的21個國家,收集39種品牌的食用鹽,其中僅只有3種不含微塑料顆粒。
也就是說,全球銷售的食鹽品牌中,超過90%被塑料汙染,其中海鹽中塑料含量最高。而且不同品牌的食鹽中發現的微塑料密度差異很大,亞洲品牌的密度尤其高,亞洲也是塑料汙染的高發區。
另外,在《科學美國人》報導的一項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研究裡也顯示:所採集的15個品牌食鹽樣品裡面發現微塑料,如聚乙烯、玻璃紙等。尤其海鹽,每公斤中超過了550個,並做了推算:按照我們每天食鹽量,一個人每年通過鹽吃下的微塑料,可能超過1000個!
此外,還有研究發現,德國啤酒中每升的微塑料含量高達150個,蜂蜜中每千克則最高達400個。
塑料微粒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牙膏、沐浴露、洗面奶、化妝品……目前全球含有微珠的洗護產品共有1147種,光是普通的一瓶磨砂洗面奶中,就含有33萬顆塑料粒子。
1. 購物自帶環保袋
塑膠袋的發明,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汙染。
塑膠袋原材料聚乙烯的化學分子結構具有相當強的穩定性,極難降解,且塑膠袋的回收價值低,目前大多數塑膠袋因未回收而進入環境,對環境存在極大危害。
為了我們共同生活的環境,購物時建議自帶環保袋。
2. 減少瓶裝水等一次性製品的使用
瓶裝水、飲料等是塑料垃圾最大的來源渠道。減少塑料垃圾,我們就需要從源頭上控制。建議大家自帶水杯,如果渴了,我們可以選擇安全健康的直飲水;至於飲料,能不喝的不喝,能少喝的少喝。既是對我們健康負責,也是對環境的保護。
減塑環保從你我做起。
3.做好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關係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環境,關係整個社會資源的循環利用。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做好垃圾分類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的利用,從而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
根據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於今年1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這是在國家層面號召減塑環保,可持續發展。
但最重要的還在於,我們每一個人對於我們所生存的環境能給予多大的關懷和保護。
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是不可逆的時代大勢
也是我們與地球和諧共處的方式
「拯救地球」的未必一定是英雄
很可能是在你我日常生活中的細節
原標題:《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