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已被微塑料汙染,我們的地球和食物還有安全的嗎?

2020-12-06 姿勢分子knowledge

文/姿勢分子

食鹽是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的調味品,不僅可以讓菜有味道,而且其中的元素對人體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不過,就連這個我們都離不開的的調味品,竟然也被汙染了,著實令人震驚。

前幾年,有研究人員意外在海鹽中發現了微塑料,他們馬上提高了警惕。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問題遠比想像中要嚴重得多。調查數據表明,全世界銷售的食鹽品牌中,有90%都被微塑料汙染,其中主要是海鹽。

該調查一共抽取了39個品牌的食鹽,其中36種都或多或少有微塑料的汙染。其中不含微塑料的,一個是我國臺灣的品牌,還有一個是法國的品牌。很幸運,另一種是我們大陸的品牌。

而另外36種品牌的食鹽中,亞洲的品牌普遍含微塑料比較高,最高的一種是印尼的實驗品牌。印尼的海岸線長達54720公裡,是個大型的島國,同時也被列為世界上被塑料汙染第二嚴重的國家。

近些年來,微塑料汙染越來越多地受到研究者的關注,也引起了大家對這種汙染的警惕和擔憂。

微塑料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一般是化妝品、洗衣機排水或工業原料經過河流或者汙水處理最終流入大海的塑料顆粒,或是大型塑料垃圾分裂後形成的。

微塑料進入海洋後,很容易就會被浮遊生物食用。這些浮遊生物要麼因此慢慢死亡,要麼沒來得及死亡就被更大一點的生物吃掉。蝦米吃浮遊生物,小魚吃蝦米,大魚吃小魚。每一層食物鏈的提升,就伴隨著微塑料等汙染的富集過程。

尤其是鯊魚,體內更是含有大量的微塑料,而且主要聚集在鯊魚翅上(吃魚翅的人基本都是在作死)。

除了鯊魚之外,還有很多海魚都因此在體內累積了大量的微生物。而最終,人類將它們捕撈上岸,做成美食,吃到自己的肚子裡。

我們對這個星球做的汙染,最終畫了一個大圈,回到了我們自己的肚子裡。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不僅海洋,淡水也在面臨著微塑料的威脅。據一項研究表明,世界上可能有一半的昆蟲受到了微塑料的汙染。雖然我們不怎麼吃昆蟲,但是它們體內微塑料的來源,很可能就是哺育我們的地球淡水。

當然,大家也不要過於擔憂,目前來說,科學家還沒有發現微塑料對人體有哪些直接的傷害。

不過,這樣的現狀依然足以警醒我們,要做好環境的保護工作。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致力於尋找塑料的替代品,也在尋找能夠降解塑料的微生物,並且有了一定的進展。

在未來,我們或許可以完全擺脫塑料的束縛,用更好的材料,幫助我們更好地改造地球,挽救我們的生活環境。

(人山人海,相遇不易。創作艱辛,如果您覺得小編這篇文章還可以,請點擊關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快陪我一起探索有趣的科學世界吧~)

相關焦點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什麼是微塑料微塑料指的是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它無處不在,汙水、垃圾和個人護理用品中,甚至我們吃的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塑料微粒。此外,奧地利報告明確指出,大部分塑料微粒都是從海洋中的大型塑料垃圾中分解而來,而海洋生物體內含有塑料微粒早已不是新聞了。最後我們會發現,整個生態環境往往通過食物鏈或者其他方式,反噬作用到我們人類自身。
  • 無處不在的塑料:微塑料已進入南極陸地食物鏈
    微塑料已經到達地球上最偏遠的地區,並成為食物鏈的一部分。在南極洲的一種小型無脊椎動物身上,來自義大利錫耶納大學、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和義大利的裡亞斯特同步輻射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發現了最新證據。塑料汙染已成為全球範圍內最值得重視的環境問題之一。
  • 中國人一年從食鹽裡吃下多少小塑料顆粒?
    還有一些生活用品,比如化妝品、護膚品和洗浴用品,也會加入一些微塑料顆粒改善質感。這些微塑料,最終也是進入自然界。另外,化纖紡織品在洗滌中,也會洗出一些微塑料顆粒進入廢水中。這些微塑料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緩慢,隨著地球的水循環,最終都聚集到大海中。從目前來看,聚集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它們完全分解的速度,於是海裡的微塑料越來越多。
  • 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食鹽中也有塑料顆粒,真成「塑料姐妹花」了?
    結果,8個樣本均發現了微塑料,而且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大小從0.05~0.5毫米不等,比頭髮絲還小几倍。其中最常見的為聚丙烯(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兩者皆為塑料瓶和瓶蓋的主要成分。
  • 全國政協委員阮詩瑋建議:加強我國海洋 微塑料汙染防控
    東南網5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宇熙)全國政協委員阮詩瑋提交提案,建議多措並舉,從「源頭—過程—末端」全流程防控,加強我國海洋微塑料汙染防控。阮詩瑋在提案中提出,據初步估算,全世界近年來每年向海洋輸出的塑料垃圾可達480萬~1270萬噸。
  • 【防治塑料汙染】觸目驚心!塑料汙染知多少:我們的地球正在默默...
    塑料汙染知多少:我們的地球正在默默承受著這些→ 2020-11-09 2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塑料正在汙染地球,每15年沉積率翻一番
    從地質學上來說,地球可以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個時器,每個時期地球上都出現了代表類型的生物物種,新生代主要以哺乳動物和人類祖先出現為主要特徵。嚴格地講,新生代的定義是從180萬年前至今。然而現在卻有地質學家戲謔地稱:又一個地質年代開始了!
  • 微塑料幾乎已侵入地球上的每個縫隙
    微塑性循環「為了了解如何減輕塑料汙染,我們必須知道通量。」多倫多大學海洋生態學家切爾西·羅奇曼說,「知道它在那裡是一回事,現在我們需要知道它到達地方的速度。知道它存在是一回事,現在我們需要了解它到達的地方的速度;以及它通過生態系統時會發生什麼。」
  • 微塑料現身珠穆朗瑪峰,這標誌著地球徹底被微塑料統治
    剛剛,新聞報微塑料已經攻陷珠穆朗瑪峰峰頂。這是繼馬裡亞納海溝之後,珠峰頂部首次發現微塑料。至此,包括空氣、地表、海洋的地球立體空間全部被微塑料汙染。「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
  • 海底1500萬噸塑料,4500米生物檢測出微塑料?誰是嫌疑人
    而除了我們可見的漂浮垃圾外, 有人認為:深海才是這顆星球表面最大的微塑料墳場。2017年,我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從大洋4500米深的海底帶回了海洋生物, 並檢測出體內有微塑料。出現在幾乎每一片沙灘,有的沉積在最深的海床上,而中國在第34次南極考時海域發現微塑料,人類活動的汙染已遍布全球各個角落。
  • 你的身體裡有微塑料!這次,不是開玩笑的…
    (圖源:wordlessTech)塑料進入人體?在開玩笑嗎?又一個朋友圈謠言?不,報姐在此慎重表示,根據CNN等多家媒體報導,澳洲科學家近期在人類的排洩物中發現了微塑料,這也意味著,微塑料可能已經進入了我們的食品中。
  • 微塑料汙染海洋,貽貝、牡蠣和扇貝汙染最嚴重
    微塑料已被確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但程度要看攝入的量有多少,現在科學家仔細在計算每種食物中的微塑料含量,最新研究發現,海洋生物其中的軟體動物,包括貽貝、牡蠣和扇貝,是所有海鮮中微塑料汙染最嚴重的類別。而每當人類吃海鮮時,也會把海鮮體內的塑料一起吃進去。研究小組發現,軟體動物中的微塑料含量最多,每克有0-10.5微塑料、甲殼類動物為0.1-8.6,魚類為0-2.9。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海鮮的腸道和肝臟等各個部位都發現微塑料,而人類食用較大的魚類和哺乳動物只食用部分,但牡蠣、貽貝和扇貝是整顆吃下去,他們認為了解微塑性汙染特定的部位,以及人類對它們的食用方式是關鍵。
  • 關於微塑料的一些事實:腸道菌群受微塑料影響嚴重
    原創 趙蓓 十點科學塑料汙染日益嚴重。我們大概率不會吞下塑料片,卻逃不過環境和食物中的微塑料。而關於它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對腸道菌的影響是其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因為微塑料不僅造成全球環境汙染,同時也對人類和動物的健康帶來隱患。研究顯示 ,我們每個人平均每周要攝入2000顆微塑料,重量約5克,相當於一張信用卡。一想到這麼多的塑料小顆粒就這樣被吃進我們嘴裡,決策者和科學家們頭頂都不免騰起一片烏雲。微塑料的種類和來源微塑料根據來源主要分兩類。
  • 關於土壤微塑料汙染 你知道多少?
    眾所周知,土壤在維繫生物多樣性和保障食物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土壤也默默承載著更多的塑料垃圾。預測未來幾年將是土壤汙染研究的爆發期,土壤汙染將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那麼,關於土壤汙染,我們已經獲得了哪些認知呢?這些認知又對今後的研究有什麼啟發呢?近日,來自於南京大學環境學院的谷成教授研究團隊,對微塑料在土壤中的汙染狀況和潛在生物效應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 (微)塑料汙染對土壤生態系統的影響
    2012年全球因生產和使用塑料產品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包括填埋和焚燒)達3.9億t。大量塑料被隨意丟入湖泊、河流並匯入海洋,並通過運動的洋流在世界五個地區集中,形成世界的「海洋垃圾帶」。這些塑料碎片已對海洋生態造成威脅,甚至將可能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 面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我們在行動!
    北極星固廢網訊:近年來,國際上對海洋環境與海岸微塑料汙染及其生態效應、漁業影響和健康風險的關注日益加強。中國被認為是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排放大國。開展我國海洋及海岸環境微塑料汙染監管與治理工作重要而迫切。本文在分析塑料垃圾汙染的基礎上,介紹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的監管與治理狀態,並提出應對策略。微塑料已成為環境中的一類新型汙染物。
  • 北極海水中發現微塑料汙染 洗衣廢水等或是罪魁禍首
    在北極海水中發現的微塑料汙染中,合成纖維佔比高達92%,其中聚酯纖維是最常見的。研究作者稱, 這意味著在微塑料汙染世界海洋時,紡織品、洗衣機和廢水很可能是罪魁禍首 。他們在北極發現的聚酯纖維與洗衣機和汙水處理廠的水中的纖維大小相同。
  • 人體內發現"微塑料":怎麼來的?對我們有害嗎?
    檢測結果顯示,受試志願者的糞便內均有微塑料成分。這一消息引起全世界矚目,「微塑料」一詞進入大眾的視野。然而儘管有這些實證案例,人們對於「微塑料」卻知之甚少。微塑料是什麼?微塑料對人體有毒嗎?我們該如何看待微塑料?澎湃新聞整理了到2019年上半年為止相關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專家演講,為公眾進行一一解答。【微塑料主要來源是塑料瓶?
  • 塑料汙染有多恐怖?每人一年竟吞下12萬塑料碎片
    小到浮遊生物,大到鯨魚,聰明如人類,生活在地球,我們已被塑料包圍。而吃塑料,早就默默成為了每個群體生存的一部分。每年人類生產3億多噸塑料,在歐洲只有30%的塑料被回收,而在美國,回收比例僅為9%。未被回收的塑料慢慢降解成微塑料,纖維和塑料碎片。出現在地球的每個角落,從佛羅裡達海灘到北極海冰,從農田到城市的空氣。
  • 微塑料成病毒海上「長途運輸大巴」!塑料汙染可通過貝類向食物鏈傳播致命疾病
    2016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除非世界採取激烈行動進一步回收,否則到2050年,世界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量將超過魚類。而2017年9月發表的研究顯示,世界上80%以上的自來水都被塑料汙染。近日,科學家警告說,海洋中的塑料汙染可能通過養殖的貽貝和牡蠣等海產品向食物鏈傳播致命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