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姿勢分子
食鹽是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的調味品,不僅可以讓菜有味道,而且其中的元素對人體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不過,就連這個我們都離不開的的調味品,竟然也被汙染了,著實令人震驚。
前幾年,有研究人員意外在海鹽中發現了微塑料,他們馬上提高了警惕。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問題遠比想像中要嚴重得多。調查數據表明,全世界銷售的食鹽品牌中,有90%都被微塑料汙染,其中主要是海鹽。
該調查一共抽取了39個品牌的食鹽,其中36種都或多或少有微塑料的汙染。其中不含微塑料的,一個是我國臺灣的品牌,還有一個是法國的品牌。很幸運,另一種是我們大陸的品牌。
而另外36種品牌的食鹽中,亞洲的品牌普遍含微塑料比較高,最高的一種是印尼的實驗品牌。印尼的海岸線長達54720公裡,是個大型的島國,同時也被列為世界上被塑料汙染第二嚴重的國家。
近些年來,微塑料汙染越來越多地受到研究者的關注,也引起了大家對這種汙染的警惕和擔憂。
微塑料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一般是化妝品、洗衣機排水或工業原料經過河流或者汙水處理最終流入大海的塑料顆粒,或是大型塑料垃圾分裂後形成的。
微塑料進入海洋後,很容易就會被浮遊生物食用。這些浮遊生物要麼因此慢慢死亡,要麼沒來得及死亡就被更大一點的生物吃掉。蝦米吃浮遊生物,小魚吃蝦米,大魚吃小魚。每一層食物鏈的提升,就伴隨著微塑料等汙染的富集過程。
尤其是鯊魚,體內更是含有大量的微塑料,而且主要聚集在鯊魚翅上(吃魚翅的人基本都是在作死)。
除了鯊魚之外,還有很多海魚都因此在體內累積了大量的微生物。而最終,人類將它們捕撈上岸,做成美食,吃到自己的肚子裡。
我們對這個星球做的汙染,最終畫了一個大圈,回到了我們自己的肚子裡。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不僅海洋,淡水也在面臨著微塑料的威脅。據一項研究表明,世界上可能有一半的昆蟲受到了微塑料的汙染。雖然我們不怎麼吃昆蟲,但是它們體內微塑料的來源,很可能就是哺育我們的地球淡水。
當然,大家也不要過於擔憂,目前來說,科學家還沒有發現微塑料對人體有哪些直接的傷害。
不過,這樣的現狀依然足以警醒我們,要做好環境的保護工作。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致力於尋找塑料的替代品,也在尋找能夠降解塑料的微生物,並且有了一定的進展。
在未來,我們或許可以完全擺脫塑料的束縛,用更好的材料,幫助我們更好地改造地球,挽救我們的生活環境。
(人山人海,相遇不易。創作艱辛,如果您覺得小編這篇文章還可以,請點擊關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快陪我一起探索有趣的科學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