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裡有微塑料!這次,不是開玩笑的…

2021-01-09 英國報姐

重磅消息:人體已被微塑料汙染!

(圖源:wordlessTech)

塑料進入人體?在開玩笑嗎?又一個朋友圈謠言?

不,報姐在此慎重表示,根據CNN等多家媒體報導,澳洲科學家近期在人類的排洩物中發現了微塑料,這也意味著,微塑料可能已經進入了我們的食品中。

(圖源:CNN)

《紐約時報》更是發布消息:10月22日,歐洲聯合腸胃病學周發布新研究結果,首次確認人體內出現9中不同種類的微塑料!

這些微塑料主要是聚丙烯(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名字太複雜記不住?這麼說吧,它們是塑料瓶和瓶蓋的主要成分。

(圖源:wlos.com)

自1907年貝克蘭發明酚醛樹脂以來,塑料就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隨著大規模應用,隨之而來的塑料汙染也成了全球性難題。

(圖源:neste.com)

雖然在大眾的認知裡,暫時還沒有把這種汙染和自身的健康聯繫起來。但實際上,微塑料汙染正在悄無聲息地逼近你我,大多數人還渾然不覺。

微塑料這個概念,其實早在2004年就出現了。一名英國科學家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論文《Lost at Sea: Where Is All the Plastic?》,研究了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的塑料碎片。也正是在文中,微塑料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圖源:CBP)

微塑料,是指粒徑很小的塑料顆粒以及紡織纖維。雖然現在在學術界對於微塑料的尺寸還沒有普遍的共識,但通常認為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就屬於微塑料。

可能有人好奇:平時我們見到的不都是塑膠袋、塑料瓶之類的大件物品,這些微塑料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

(圖源:Plastics News)

首先一個重要來源是大塊的塑料被分解。被丟棄的塑料在自然界中會逐漸降解,但這個過程非常緩慢。而且在此期間,塑料從大塊變成顆粒,但仍然存在自然界中,還變得更加難以處理。

另一個來源是塑料顆粒工業產品。比如牙膏的添加物、沐浴露的磨砂成分、你蹦迪時臉上貼的亮片,都是微塑料。

(圖源:makeup.com)

甚至洗衣機清洗纖維衣物之後的殘留中,也有微塑料的存在。它們會經過河流、汙水處理廠等排入海洋環境中。

當微塑料的直徑小於5微米時,它們就有了個新名字,叫做「塑料微粒」。甚至有一些顆粒達到了納米級別,肉眼根本不可見。

(圖源:mitte.co)

然而,塑料微粒對環境的影響並沒有因為體型變小而減少。

科學家觀察到,塑料微粒早就入侵了海洋生態系統。因為粒徑小到肉眼不可見,所以它們也被稱為「海洋PM2.5」,是造成海洋汙染的一項主要載體。

(圖源:ARCHIPELAGOS INSTITUTE)

幾年前有研究指出,全球海洋中至少有5.25萬億個塑料碎片,可能重達26.9萬噸。這個駭人的數字是什麼意思?這意味著,微塑料乃至塑料微粒,在全球範圍的海洋裡都有存在。

(圖源:shutterstock)

從2016年起,中國開始對近海微塑料進行監測。17年首次對北極、東太平洋實施了微塑料監測,都有發現塑料微粒的存在。

(圖源:istock)

而就在今年年初,經過層層過濾和觀測,中國科考隊首次發現,南極區域的表層海水裡也有塑料微粒,含量甚至高於地球海洋中的平均水平。

(圖源:cctv.com)

早在海洋中發現塑料微粒的時候,就有科學家發出警告,說總有一天,這些塑料微粒會通過水源和食物鏈進入人體,並造成無法預測的影響。

果然,多處陸地城市用水水源中被檢測出含有微塑料。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公共健康學院的報告顯示,歐洲國家72%的自來水中有塑料微粒。

(圖源:Digital Journal)

而食物鏈中的塑料微粒累積更加可怕。由於微塑料十分細小,時常會被海洋浮遊生物誤食。

(圖源:inverse.com)

隨後,「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隨著食物鏈層層傳遞,大量塑料微粒進入多種魚類貝類等海產品體內,此時塑料微粒就不只是一顆兩顆那麼少了,而是成倍增長!

(圖源:mitte.co)

最後它們變成了人類的食物,所以海鮮愛好者首當其衝,愛吃海味的朋友們基本都逃不掉。

但不愛海鮮的人也別高興太早。科學家還在全世界各地、多種食物中發現了塑料微粒,如食鹽、蜂蜜,簡直是無處不在……

(圖源:shutterstock)

攝入這些食物後,塑料微粒就成了你體內難以排出的一部分。研究人員估算,全球或許已經有50%的人身體裡存在塑料微粒。儘管這只是估計,但如此廣泛的影響確實不容小覷。

(圖源:fortune)

塑料微粒出現在人類的身體裡,好像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但這還遠遠不是結局。最可怕的是,我們還不知道這些細小的微粒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

(圖源:blog.nus.edu.sg)

因為樣本太小、時間太短,目前並沒有因為塑料微粒導致疾病的案例。科學家只能推測,塑料微粒可能會影響人體淋巴系統等。

另外,它們在身體裡難以代謝,隨著時間推移還會變成更小的微粒!這時候情況會更加複雜,或許能夠殺死細胞。在大量累積後,未知的風險只會越來越多。

(圖源:ResearchGate)

人體中含有微塑料這件事被爆出來後,有網友調侃說「看來塑料姐妹真的是塑料姐妹了」。在玩笑之餘,其實應該重視這件事,因為這件事關係著所有人的生命健康。

(圖源:picture-alliance)

最近幾十年,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採取了一定的應對措施,歐洲多國回收塑料瓶、中國發布限塑令等。

但效果呢?面對每年生產上億噸的塑料製品,大部分被填埋或被丟棄,得以回收的那9%,顯得多麼微不足道。

(圖源:istock)

很多人說,要拯救我們的地球,但其實,地球不需要人的拯救,它怎麼樣都是地球。真正需要拯救的,是人類自己。

(圖源:intertek)

P.S. 轉發本文,一起震驚你爸媽……

相關焦點

  • 海鮮含大量微塑料毀掉國人身體?
    原標題:海鮮含大量微塑料毀掉國人身體?太扯   秋季各種海鮮水產大量上市,傳說中海鮮裡含有大量微塑料正毀掉國人身體,是真的嗎?「量子原塑」能防癌症還可治糖尿病、高血壓和皮膚病?每天只用4小時的「分段睡眠法」,真的能睡出「高效率」?滴幾滴眼藥水,就能有效治療白內障?
  • 微塑料入侵人體!嬰兒每天喝下160萬粒微塑料,連大腦都有塑料
    同時,很多塑料製品被生物誤食,不僅會導致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塑料,同時,在食物鏈的作用下,這些塑料也會重新被人類吃進肚子裡。 早在2004年的時候,就有研究者指出,在海洋中堆積的「微塑料」,是最可怕的汙染源之一,因為它們未來很可能會入侵人類的大腦,讓人類的身體中「充滿塑料」。
  • 沒開玩笑,你扔掉的塑料垃圾,正被你一口一口吃回來
    在你閱讀的這幾分鐘裡,又有成千上萬它這樣的塑料垃圾,加入了殺死海洋生物、毒害人類的隊伍。火山爆發,地殼運動,太陽耀斑,磁暴,磁極互換,隕石轟炸,宇宙射線,冰河世紀……甚至有人調侃說:「就算塑料永遠無法降解,大自然也有辦法,把塑料變成自然的一部分。」2017年4月,科學家在土壤裡、蚯蚓體內、母雞糞便和胃裡發現微塑料,首次證實微塑料已進入陸地食物鏈。這些微塑料經食物鏈傳遞至人類,身體吸收後,將可帶來不同嚴重程度的健康問題,包括癌症。
  • 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食鹽中也有塑料顆粒,真成「塑料姐妹花」了?
    你的體內有多少塑料顆粒?你每天吃(喝)進去多少塑料顆粒?微塑料來源施沃布爾教授認為全球50%的人口體內都有微塑料。不過進入人體的微塑料對健康有什麼危害,危害程度多高目前尚不明確。施沃布爾教授稱:這次實驗中發現的微塑料因為體積夠大而不太可能造成嚴重威脅(直接被排洩出身體)。倫敦國王學院環境健康科學家史蒂芬妮·懷特指出:「這些大體積微塑料的更大威脅是,它們可能在人體組織內逐漸累計起來。」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的人口體內都有微塑料。上則泰國公益廣告裡已經用事實告訴我們,塑料對於海洋生物的毀滅性災害。當人類將垃圾隨意拋到江海湖泊裡,塑料垃圾就會分解成越來越小的顆粒,進入水生物的體內。海洋裡,多達114種水生生物的體內都發現了微塑料。
  • 細思恐極:微塑料進入人體!咋進去的?有啥危害?
    新華社發(比拉爾攝)   不是危言聳聽!微塑料汙染已經「入侵」人體。據《紐約時報》報導,正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10月22日的學會上發布了一項新研究,該研究首次確認,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
  • 【VOA聽力閱讀】你體內有大量的微塑料!
    塑料重量輕,可塑性強,經久耐用。但塑料的分布已經如此廣泛,以致於其最後會留在許多不應該出現的地方——包括我們自已的身體。這是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發現,人類正在消耗數量驚人的所謂的「微塑料」。「依據現有的慣用定義,微塑料是小於5毫米的塑料。所以人們通常認為其相當於米粒或芝麻和更小的東西。我會說,大多數與人進行相作用的微塑料都比芝麻小得多,我認為當我們開始談論這些數字時,總會讓人們震驚,因為他們看不到許多這些東西,至少用肉眼看不到。」
  • 微塑料:大自然的考題,蓋亞正在測試人類?
    當時,有一個謎題困擾著科學家,那就是,人類發明塑料以後,預計總共向海洋中排放了10億噸塑料垃圾。但是,把海洋裡能觀測到的塑料全部加起來,總數遠低於排放量。難道,大自然用某種方法把塑料降解了?為了解釋這個問題,一位海洋生物學家(Richard C. Thompson)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
  • 飲用水 海鮮和啤酒裡可能布滿「微塑料」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永遠想像不到看似美麗平靜的海水之下都藏著些什麼?一幅「維納斯」用了24萬個塑膠袋,相當於每10秒鐘世界各地消耗的塑膠袋數量;一幅「神奈川衝浪」則用了240萬片塑料碎片,而這個龐大數字不過是每小時世界各地流入海洋的塑料總磅數……這些都是藝術家們用海洋垃圾做成的雕塑和繪畫,希望以此喚起更多人對海洋汙染的關注。
  • 把痰吞回肚子裡會有影響嗎?3個後果可能等著你,不是和你開玩笑
    導語:人體的運行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在人體受到了病原體入侵的時候,身體當中的細胞都在奮勇反抗來維持人體的健康,比如說日常的發燒感冒,流鼻涕以及咳嗽,都是在和病毒作鬥爭,在生病的時候,大家會發現自己的痰液會非常多,有些人有意無意地將這些痰吞回了肚子,雖然聽起來比較噁心,但是你還是要及時了解
  • 你每周「吃掉」的塑料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科學家總結身邊隱藏的「微塑料」
    在英國,每年行駛中輪胎磨損產生的粉塵約有6.3萬噸。GESAMP Reports and Studies,No. 90;2015微塑料悄悄進了身體這意味著,通過食物鏈傳遞,微塑料可能存在於我們的所有飲食中,包括穀物、蔬果、貝類、牛羊肉、奶製品,最終到達人類的身體。
  • 海鮮中含微塑料殘害身體?
    流言:海鮮中含有大量微塑料,而這些海鮮正在毀掉無數中國人的身體!真相:「海鮮裡可能含有微塑料」的說法並非最近出現,早在2018年,它就已經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自然界中微塑料廣泛存在。奧地利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從芬蘭、日本、俄羅斯等8個亞歐國家分別選擇了1名志願者,進行飲食控制實驗,最終提供的糞便樣本顯示,在8個樣本中,發現了多達9種類型的微塑料。但這些微塑料是否對人體造成了實質性的傷害,依然是未知數。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項研究表明海產品當中的微塑料對人體健康有可見的危害。並且,談到食品安全對人體的影響,就不能不談劑量。
  • 關於土壤微塑料汙染 你知道多少?
    關於土壤微塑料汙染 你知道多少?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近年來,海洋和淡水體系中微塑料汙染和生態效應研究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眾多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水體環境中大量而廣泛存在,且在一定條件下可對水生生物的生存與健康造成較大威脅,這些研究為世界範圍內開展水汙染防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 嬰兒每天可能喝下160萬顆微塑料,科學家:微塑料可能進入大腦
    這些奶瓶在21天的試驗期內持續釋放塑料微粒,而且塑料微粒的釋放量因水溫等不同因素而不同。之後,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數據建立了嬰兒暴露於塑料微粒的潛在全球模型。他們估計,在嬰兒出生後的頭12個月裡,使用聚丙烯奶瓶餵養的嬰兒平均每天會暴露於160萬個塑料微粒。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時間:2020-11-24 15:32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 每人每年或吃下7萬片微塑料:我吸的不是氧氣,是塑料
    乾濕沉降等過程重新返回地面,所以即便是在偏遠地區能檢測到微塑料。如歐洲庇里牛斯山脈的空氣中檢測到數量較多的微塑料;北極積雪中發現每升雪水甚至含有上萬個微塑料顆粒;德國南部某鄉村公路雪樣中微塑料最多,濃度達到每升15.4萬個……這些監測結果已經充分說明微塑料能在空氣中進行遠距離傳輸。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大本營周圍微塑料濃度最高
    上至世界之巔,下至世界最深的海溝,微塑料可謂無處不在。有研究指出,每年每人平均會攝入70000顆微塑料。目前微塑料對人體是否有害還缺乏深入的研究,但這類無孔不入的物質無疑值得我們警惕:我們必須推進對於微塑料的研究,儘早提出可行的塑料減排和處理方案。
  • 你每周「吃掉」的塑料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科學家總結身邊隱藏的「微...
    在英國,每年行駛中輪胎磨損產生的粉塵約有6.3萬噸。洗滌凝珠、片劑有清潔作用的洗滌劑、消毒水都包含聚乙烯或聚丙烯等微塑料,與化妝品中禁用的微珠是同種物質。GESAMP Reports and Studies,No. 90;2015微塑料悄悄進了身體白色塑膠袋、塑膠產品……我們對生活中存在著大量塑料汙染早已不陌生,但當塑料變成無數個微粒遍布環境中,是否讓人心生恐懼?
  • 微塑料現身珠穆朗瑪峰,這標誌著地球徹底被微塑料統治
    剛剛,新聞報微塑料已經攻陷珠穆朗瑪峰峰頂。這是繼馬裡亞納海溝之後,珠峰頂部首次發現微塑料。至此,包括空氣、地表、海洋的地球立體空間全部被微塑料汙染。微塑料針對微塑料的定義,百科裡是這樣描述的:2018年11月30日,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王菊英副主任表示,不管是在海水中,以及海底和海底沉積物當中,都發現有微塑料的存在。」
  • 海洋裡有無數微塑料,那海鮮還能吃嗎?終於有點科學數據了
    微塑料已經成了整個地球的環境公害。有大量的研究報導了微塑料的發現,甚至是食鹽中都能發現它們的存在。海洋是微塑料的最終「集結地」,不同來源的數據不盡相同,但都說明一件事情:海水裡的微塑料,就像天上的星辰,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