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年或吃下7萬片微塑料:我吸的不是氧氣,是塑料

2020-10-31 科溯環境

近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發布一項新的研究成果:據估算,世界海洋底部可能有至少1400萬噸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其重量可能是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塑料碎片的30多倍。

其實,近幾十年來,塑料正迅速佔領著地球。我們也早已意識到塑料的危害,因此《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早在2007年12月31日就已發布,目的是為了限制和減少塑膠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汙染」。近期各地又發布了新的「限塑令」,包括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等。

即使我國的「限塑令」頒布的這些年,好像我們並沒有看到改善……來自《科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未來全球的塑料排放量可能達到5300萬噸,這是聯合國標準(800萬噸)的6.6倍,而新冠疫情期間產生的一次性醫療防護用品(PPE)廢料更加劇了目前的汙染情況

這麼一說,是不是覺得連呼吸都充滿了塑料味,你以為這句話是僅僅是誇張,其實我只是陳述事實。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證實,微塑料可以飄浮在空氣中,藉助於大氣循環,隨著風和雨雪,降落到地球上每一個角落


塑料飛上天


微塑料具有輕便、小粒徑的特徵,在全球不同地區的大氣環境中也存在數量較多的微塑料,同時微塑料可隨著氣溶膠乾濕沉降等過程重新返回地面,所以即便是在偏遠地區能檢測到微塑料。如歐洲庇里牛斯山脈的空氣中檢測到數量較多的微塑料;北極積雪中發現每升雪水甚至含有上萬個微塑料顆粒;德國南部某鄉村公路雪樣中微塑料最多,濃度達到每升15.4萬個……這些監測結果已經充分說明微塑料能在空氣中進行遠距離傳輸

(圖源網絡 大氣中微塑料概念圖)

但微塑料是怎樣進入大氣和傳輸的,尚沒有科學結論。通常認為環境中的微塑料受風力、磨損等作用而進入大氣環境,並可能與氣溶膠以及大氣中其他化學組成發生作用,在大氣環流作用下傳輸。


今天你「吸」塑料了嗎?

既然微塑料如此容易進入大氣,那我們呼吸的每一口空氣豈不是都沒有了保障?當然,如果任由情況發展下去,情況的確不容樂觀

在2019年8月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也表示更擔心微塑料的入侵途徑。研究小組發現,他們的設備無法檢測到小於11微米的粒子,而在他們探測不到的更小範圍內,一定還存在更多的粒子。他們提出「更小顆粒的危害在於,它們可能被更大範圍的生物體吸收,如果它們達到納米尺度,它們就能穿透細胞膜,比更大的顆粒更容易進入器官。所以,我們可能面臨著一個大麻煩。」


(圖源網絡 微塑料)

正是由於微塑料可以輕易進入大氣循環,那麼海洋、土壤等整個生態圈都不能倖免。雖然人類對於微塑料的認知還不夠深入,但我們不難得知,想要控制微塑料汙染,根本手段是控制塑料垃圾進入環境


再見了,塑料

從塑料製品使用方面來看,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為了針對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治理,生態環境部針對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治理,採取了源頭減量、替代使用、加強回收、開展治理等一系列活動。

從源頭減少塑料垃圾的產生,遏制微塑料的擴散,是我們不可推卸的共同責任。特別在「限塑令」實施多年的情況下,我國廢棄塑料卻不減反增,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脫不了關係。據中華環保聯合會統計,我國2008年每天消費塑膠袋的數量達到30多億個,其中僅僅買菜就佔了10億多個……

「白色汙染」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歷了經濟快速野蠻生長後的陣痛,而現在已經持續成為了全球共同的傷痛。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減少生活中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用品,是實現塑料垃圾減量至關重要的一步!


微信搜索:科溯環境,了解更多環保小知識。

相關焦點

  • 塑料已進入人類體內 研究稱每人每年或吃下7萬片微塑料
    【塑料已進入人類體內!研究者稱每人每年或吃下7萬片微塑料:平均每10克糞便就有20片微塑料】據《每日郵報》報導,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發表研究證實了塑料已經進入人類體內。參與研究的志願者的糞便裡都有塑料,每10克糞便中含有20片微塑料(大小為50至500微米的塑料),可推測每人每年吃下約7.3萬片微塑料。
  • 吃海鮮等於吃塑料?因為吃海鮮,人體每年或攝入5.5萬微塑料!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014年至2020年間50多項調查魚貝類中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汙染的報告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微塑料存在於海洋動物的腸道、肝臟等各個部位中,軟體動物(如貽貝、牡蠣、扇貝和烏賊)中的微塑料含量為0-10.5MPs/g,甲殼類動物為0.1-8.6MPs/g,魚類為0-2.9MPs/g。
  • 塑料汙染有多恐怖?每人一年竟吞下12萬塑料碎片
    這些數字只包括了大於五毫米的塑料,它吃下的其他微小的塑料顆粒難以統計。在阿聯,每年駱駝死亡有半數是因為誤食塑料。這些駱駝翻垃圾吃,死後胃裡竟然有十到六十公斤的塑料片或塊。,我們無意間吃下了很多塑料顆粒,大多數來源於食物和水的塑料包裝,微塑料在包裝時可能滲透進食物。
  • 人類創造了「第七大陸」,每年擴建8萬平方公裡,鯊魚正在吃塑料
    石油、重金屬、農藥、生活汙水等等,每年有數不盡的海洋汙染物被人類有意或無意地傾瀉入海,其中僅漂浮在海面上的垃圾就已經超過350萬平方公裡,比印度的國土面積還大,是法國面積的7倍多,而這個數字正以每年8萬多平方公裡的速度增加。它被稱為人類創造出的「第七大陸」!
  • 微塑料入侵人體!嬰兒每天喝下160萬粒微塑料,連大腦都有塑料
    從20世紀至今,塑料製品已經遍布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它們價格低廉、美觀、輕便等諸多優勢,開始讓每年塑料製品的需求量都不斷加大,自然,也就會導致很多廢棄塑料製品的出現,它們如今也成為了生態環境中最大的隱患之一。
  • 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食鹽中也有塑料顆粒,真成「塑料姐妹花」了?
    你的體內有多少塑料顆粒?你每天吃(喝)進去多少塑料顆粒?如果以每天五克食鹽的建議攝入量為標準,那意味著每人每天會攝入三顆左右的微塑料。微塑料似乎無處不在,在空氣、自來水、啤酒、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中都有蹤跡。懸浮在水體中的塑料微粒表面會吸附一些有機物、微生物,極易被各種海洋動物誤當作餌料吞食而進入食物鏈,因此人們吃的海產品中會含有塑料微粒。
  • 我們吃海鮮,海鮮吃著塑料長大:1400萬噸的微塑料彌散海裡
    微塑料的直徑為5毫米或更小,主要是較大的塑料物體破碎成小塊的結果CSIRO首席研究通過《海洋科學前沿》上發表的這項研究顯示,在如此遙遠,如此深的地方探測到微塑料」表明塑料被擴散得如此之廣。根據收集到的數據,科學家得出結論,目前在海洋底部有1,440萬噸的微塑料顆粒。
  • 我們一年會吃下多少塑料?塑料微粒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當這些含塑料微粒的物體被丟棄並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逐漸分解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隨即進入河流和海洋,被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吃掉,但是人類作為地球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這些塑料微粒不可避免的一定會隨著食物被人體攝入。蔬菜和水果中也有塑料微粒來自義大利卡塔尼亞大學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地農產品,如西紅柿、洋蔥、西蘭花、馬鈴薯、蘋果和梨等,都含有微塑料。
  • 關於微塑料的一些事實:腸道菌群受微塑料影響嚴重
    因為微塑料不僅造成全球環境汙染,同時也對人類和動物的健康帶來隱患。研究顯示 ,我們每個人平均每周要攝入2000顆微塑料,重量約5克,相當於一張信用卡。一想到這麼多的塑料小顆粒就這樣被吃進我們嘴裡,決策者和科學家們頭頂都不免騰起一片烏雲。微塑料的種類和來源微塑料根據來源主要分兩類。
  • 嬰兒每天可能喝下160萬顆微塑料,科學家:微塑料可能進入大腦
    原生微塑料指是在製造出來時,就是體積很小的塑料片或者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而次生的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風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130萬個至1620萬個顆粒之間。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科科最近看到一則泰國早前發布的公益短片視頻內容很簡單一個壽司小姐姐街頭提供免費壽司給路人壽司看上去做工精巧,吸引了不少人可~吃到嘴裡就不是那麼回事兒的人口體內都有微塑料。什麼是微塑料微塑料指的是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它無處不在,汙水、垃圾和個人護理用品中,甚至我們吃的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塑料微粒。
  • 每人每年吃5萬顆塑料!700類海洋生物被困,垃圾分類背後的數據
    01強制垃圾分類,因為我們等不了了蘋果核,降解時間2周厚重的羊毛衣物,降解時間5年易拉罐,降解時間200年塑料製品,降解時間1000年玻璃瓶,降解時間200萬年......大自然的分解速度,遠遠跟不上人類生產垃圾的速度。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大本營周圍微塑料濃度最高
    上至世界之巔,下至世界最深的海溝,微塑料可謂無處不在。有研究指出,每年每人平均會攝入70000顆微塑料。目前微塑料對人體是否有害還缺乏深入的研究,但這類無孔不入的物質無疑值得我們警惕:我們必須推進對於微塑料的研究,儘早提出可行的塑料減排和處理方案。
  • 深海1萬米,沒發現生物,卻驚現微塑料!難怪禁釣有人拍手稱快
    然而,更為奇幻的是,在這個深度,人類卻發現了微塑料!發表於《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雜誌上的一份報告詳細介紹了一項關於馬裡亞納海溝的研究,即在海洋的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也發現了大量微塑料。這些微塑料不僅存在於海溝的海水中,而且在馬裡亞納海溝底部甚至存在著一個7至11公裡的塑料沉積物。 研究人員推測這些塑料來自西北太平洋地區的工業化地區和大太平垃圾帶。
  • 美國西部吹「塑料風」,下「塑料雨」,每年飄落6千多萬個塑料瓶
    通過計算研究人員發現,每年大約有1000多噸的塑料碎片沉積於美國西部的保護區,如果換算成塑料礦泉水瓶,按照一個瓶子15克計算,就相當於6000多萬個塑料瓶。研究的主要負責人猶他州立大學環境科學家珍妮絲·布拉尼(Janice Brahney)認為,風先是將塑料從城市吹向周邊地區,它們要麼一直漂浮,要麼落向地面,而暴雨則會將空氣中的灰塵和塑料一同打向大地並沉積。如果是較為乾燥的季節,塑料就會飄向更遠的地方,距離可達數百至數千英裡。形象地說,微塑料能從撒哈拉到亞馬遜,也能從任何一個城市飄向南北兩極。
  • 你的身體裡有微塑料!這次,不是開玩笑的…
    但實際上,微塑料汙染正在悄無聲息地逼近你我,大多數人還渾然不覺。微塑料這個概念,其實早在2004年就出現了。一名英國科學家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論文《Lost at Sea: Where Is All the Plastic?》,研究了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的塑料碎片。也正是在文中,微塑料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 人類糞便首次發現塑料微粒後,我再也不敢用塑料吸管了......
    ,根本不是事兒)...想要減塑的生活真的很難嗎?♻️♻️全球禁塑運動海洋不是人類的垃圾場______據統計,每年約有800至1100萬噸的塑料廢棄物進入海洋。中國的傾倒量大約佔1/3,僅長江每年就向東海傾倒約33萬噸塑料垃圾,這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塑料垃圾河流汙染源之一。
  • 歐洲科研機構在人體內發現的微塑料哪裡來的?
    大家好,我叫微塑料,我有個你們人類起的小名叫「海洋中的PM2.5」。如果說以前只是從多種海洋生物,主要是魚類的組織器官中檢測出了微塑料而推測人類通過吃魚吃下微塑料,現在是從人體排洩物中實際檢測出了微塑料。 人的頭髮直徑為17-181微米,糞便中發現的微塑料是50-500微米,比人的頭髮直徑還大。據測算,一份貽貝平均含有90個塑料微粒。這意味著如果一個人每周食用兩份貽貝,那麼一年將吃下近1萬個塑料微粒。
  • 微塑料隨雨而下,美國11個地區發現千噸塑料微粒
    來源:看看新聞knews綜合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2日報導,美國猶他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日宣布,他們通過實地採樣發現,美國西部11個偏遠地區發現了1000多噸微塑料顆粒,這些塑料微粒都是通過雨水降落到地面的,證明微塑料已經隨風進入大氣層。
  • 塑料的危害:塑料可給地球帶來的10大可怕的危害
    事實上,這不是唯一一隻被塑料纏繞起來海龜。例如,在1993年的密蘇裡州,有一隻名為花生的紅耳龜被困在塑料環中。後來救援人員幫助其拆除了塑料環,並安置在了動物園。如今,30多歲的花生過著健康長壽的生活。 據估計,全世界有5萬億片塑料汙染海洋,塑料不僅是烏龜的問題,而是每個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