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糞便首次發現塑料微粒後,我再也不敢用塑料吸管了......

2021-01-20 LOHAS樂活雜誌



海洋生物體內、飲用水、食鹽中都已有微塑料的痕跡,而前段時間竟有研究表示,人類大便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雖然這和基因編輯相比,根本不是事兒)...想要減塑的生活真的很難嗎?不妨今天就從一根吸管開始行動吧!




♻️

被忽視的塑料微粒

最終回到了我們的身體

______



美國CNN


英國衛報


奧地利環境局和維也納醫科大學

最新研究報告

人類糞便樣本中首次發現微塑料


▲首席研究員Philipp Schwabl博士在URG論壇發布報告


研究人員對8名志願者

進行了一周的飲食追蹤

在他們每日的糞便樣本中

統統發現了微塑料

並且類型多達9種

幾乎覆蓋了全部塑料類型

 


這些被發現的微塑料

直徑在50~500微米之間

平均每10克糞便中

就含有約20顆塑料微粒

 

更可怕的是

這8個人年齡在33~65歲之間

分別來自不同國家

(芬蘭、義大利、日本、荷蘭

波蘭、俄羅斯、英國、奧地利)



這些侵入人體的塑料從何而來?

答案是:食物、飲用水、護理及生活用品


雖然目前沒有具體研究

量化表明塑料微粒對身體的傷害

但已有研究發現

微塑料會攜帶各類汙染物

隨洋流運動對生態環境產生化學危害

並透過各種載體進入人體



或許我們被垃圾吞噬只是時間問題

...



♻️♻️

全球禁塑運動

海洋不是人類的垃圾場

______



據統計,每年約有800至1100萬噸的塑料廢棄物進入海洋。中國的傾倒量大約佔1/3,僅長江每年就向東海傾倒約33萬噸塑料垃圾,這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塑料垃圾河流汙染源之一。

 

▲圖為Sailing Seas of Plastic觀測到的中國東部沿海塑料漂浮物的分布情況


保守估計,海洋中目前大約有5.25萬億的塑料,其中92%都是塑料微粒。


英國海洋保育協會估計,英國每年光是用掉的吸管就達到85億支,相當於每天超過2300萬支。


吸管、食品包裝這類最不起眼的塑料消耗品,用量巨大,卻幾乎無法回收,絕大多數最終流入海洋,分解成微小碎屑,被海中生物吃下肚,惡性循環......



而這兩年,全球各個國家也紛紛將減塑運動擴大到禁用塑料吸管。


就在今年,英國女王要求皇室全面禁塑,英首相也宣布將在25年內淘汰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廢棄物;蘇格蘭預計2019年底全面禁用塑料吸管;星巴克的故鄉西雅圖,自7月起全面禁止餐廳使用塑料吸管。


臺灣環保署也宣布,自2019年起大型餐飲業的內用將禁止提供塑料吸管,2025年全面限用(不能免費提供,必須付費以價制量),到了2030年全面禁用。



全世界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塑料議題,而我們又可以做些什麼?




♻️♻️♻️

友善環境

拒絕塑料吸管比想像中簡單

______



作為常年 「兜售」 環保概念的小編,其實我已經分享過不少相關議題。例如:





... ...




但至今,好像還沒特別針對某個可被替代的生活用品展開,所以今天就以「塑料吸管」開始,和大家分享幾個市面上已有的替塑吸管。


減塑生活,從小小的吸管慢慢踐行!


1.竹子吸管



輕量、可重複使用,且不含任何化學物質或染劑,清洗也很方便。


2.甘蔗/稻草/秸稈吸管



3.不鏽鋼/鈦吸管



這兩種材質看上去很像,但差別還挺大的。不鏽鋼材質雖然耐用,但易生鏽;而鈦雖然價格要高於不鏽鋼,但它更輕,更便於攜帶。


4.玻璃吸管



有著彎曲設計的玻璃吸管,多角度、不用傾斜杯子都能使用,更為方便。「Be Organic」吸管在峇里島製造,並支持當地的清除塑料垃圾行動。

 

5.「可以吃」的吸管



「Lolistraw」這款吸管以海藻製成,擁有不同的口味,用完即能吞下肚。當然你將它放置於土壤、海洋或野外,都能在60天之內自然分解。


6.紙吸管



雖然為一次性使用的材質,但這款紙吸管不會因為沾溼而無法使用,同時可用掩埋堆肥的方式處理。

 

7.玉米吸管



比起上面那個相對容易破損的紙吸管而言,Repurpose的可分解吸管,它不含化學黏劑,使用玉米原料,既具有可彎曲的彈性又兼顧韌性,可能更貼近現代使用者體驗。

 


當然

當然

當然

能不用吸管更好


雖然有時候蓋子有些礙事兒,但現在也有不少品牌的蓋子設計可以直接打開飲用啦!

 

其實,禁用塑料吸管是一種讓人更注意塑料汙染問題的簡單方式,而先選擇替塑吸管或許能成為未來更全面禁止塑料製品的第一步!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環保|自然|簡單|健康

更多環保話題點擊下方圖片閱讀


舊衣到底該怎麼回收


環保工程師:讓垃圾變得性感


(直接點擊圖片訂閱吧

相關焦點

  • 繼糞便中的塑料微粒後,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了碳和金屬顆粒
    其中有數百萬噸的塑料還會流入到海洋,分解成微粒進入生物的體內,然後經過生態循環又再次回到人類的餐桌。如果在塑料製品上不加以節制,或者找到新的環保材料替代塑料的使用。未來地球總有一天會被塑料完全覆蓋。人類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峻性,所以也有相應的限塑令,提倡使用可循環的布袋子,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粒
    塑料製品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類,而且塑料以其自己的廉價、多樣性、用途的廣泛性和化學穩定性迅速佔領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你現在看看你的周圍,我相信你能發現很多塑料製品,幾乎現在所有的商品都離不開塑料的點綴,我們吃的食物、喝的水也要使用塑料進行包裝,甚至是你身上穿的衣服都夾雜著聚酯纖維。
  • 在人糞便中發現塑料微粒 我們正在自食其果
    奧地利環保署和維也納醫科大學發表報告,已經在人類糞便中發現塑料微粒,而源頭很可能是透過生物鏈的循環,人類把自己製造的塑料垃圾吃下肚了!這份報告指出,奧地利團隊向來自日本、義大利、芬蘭、荷蘭、波蘭、英國以及俄羅斯和奧地利等8個國家的志願者,採集糞便樣本,受測者在提供樣本前1個星期,曾吃下含有塑料包裝食物及喝瓶裝水,其中6人曾吃過深海魚,無素食者,結果報告發現,全部糞便樣本都含有塑料微粒。從這些志願者的糞便樣本中,採集到的塑料微粒最多達9種,而且在每10公克的樣本中,平均發現20粒塑料微粒,相當驚人。
  • 健康快報,首次確認人類體內已被9種塑料微粒侵襲
    2018年10月22日,維也納,歐洲聯合胃腸學會,重磅科研報告發布,首次確認,在人體內發現了9種以上不同種類的塑料微粒。這項研究是由奧地利環境署與維也納醫科大學聯合組織 ,同時有來自芬蘭、義大利、日本等8個國家的學者參與,是對33歲到65歲的志願者進行為期7天的飲食控制,收集糞便樣本進行分析後得出的結論。當前的人類,以多種方式暴露在塑料中。
  • 人類胎盤中發現塑料微粒,或會進入血液系統,對胎兒有何影響?
    人類胎盤中發現塑料微粒,或會進入血液系統,對胎兒有何影響?地球上的塑料垃圾只會越堆越多,而它消失的速度遠遠要低於人類製造垃圾塑料的速度。此前有這樣一項科學研究,如果長期食用帶有塑料包裝紙的食物,或者經常喝瓶裝水,塑料微顆粒極有可能會進入人類的體內。在澳大利亞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當中發現,人體之內確實含有一些塑料微顆粒,通過對於這些糞便的研究來看,塑料微顆粒並不在少數。
  • 人類在自取毀滅?大部分人體中存在塑料微粒!霍金預言正悄悄實現
    、喝飲料的瓶子和吸管、快遞的包裝袋、產品盒......你會發現,我們已經被塑料所包圍,這種材料的可塑性和實用性實在太強了,所以人類生產製造的大量產品都用上了它們......一開始人類還不覺得有什麼,直到科學家猛然發現——大部分人體中已存在塑料微粒!
  • 未來全球塑料排放量將達5300萬噸,科學家:人體糞便發現塑料
    1909年,美國的貝克蘭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由此開啟了塑料時代,塑料在人類生活中具有非常廣泛的作用,在100近幾年,深海探測技術發展迅速,科學家們在遙遠深邃的深海角落(如太平洋最深的部分——馬裡亞納海溝)中發現了塑料汙染的蹤跡,微塑料可以說「佔領」了地球,即使是南極也不放過。
  • 科學家已經證實,人類糞便裡發現多種塑料
    而近些年來,科學家們也在想辦法利用技術手段來解決塑料垃圾的問題,並且已經有技術解決方案可以在2040年將塑料汙染減少80%,但是會不會實行完全還要看其他國家如何看待,因為海洋垃圾的汙染不是某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性的問題,如果一些採取措施,而另外一部分不採取措施,那就形成了不對稱的模式,這就是大概的情況,所以人類必須開始對海洋垃圾進行積極處理。
  • 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食鹽中也有塑料顆粒,真成「塑料姐妹花」了?
    施沃布爾教授稱:這次實驗中發現的微塑料因為體積夠大而不太可能造成嚴重威脅(直接被排洩出身體)。倫敦國王學院環境健康科學家史蒂芬妮·懷特指出:「這些大體積微塑料的更大威脅是,它們可能在人體組織內逐漸累計起來。」
  • 科學家在人體糞便中發現塑料,難度霍金預言要印證?
    許多塑料製品在陽光和海浪的衝擊下會分解,最終分解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大小,科學家藉助電腦模擬來分析這些調查結果後得出了驚人的數字:全球海洋中至少有5.25萬億個塑料碎片(直徑從低於1nm的微小粒子到直徑超過20cm的大碎片),海洋塑料汙染物總重量約26.9萬噸。
  • 人體內都發現塑料微粒了,可持續這件事該好好聊聊
    前幾天,外媒齊刷刷地報導了「人類糞便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的消息,並且聲稱種類多達9種,直徑在50到500微米之間。這項出自奧地利環境局和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讓人們對工業與環境之間的緊張關係又捏了一把汗。此次配合奧地利環境局和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的8位志願者來自芬蘭,義大利,日本,荷蘭,波蘭,俄羅斯,英國和奧地利,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國家和地域。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顆粒
    1906年,美國的貝克蘭在酚醛樹脂中,加入填料後,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 這是第一個完全合成的塑料。 耐熱性非常優良,可以熱壓製成模壓製品、層壓板、塗料和膠粘劑等,被應用於更多的生產領域,酚醛塑料的發現與使用是塑料材料應用的真正開端。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顆粒
    1906年,美國的貝克蘭在酚醛樹脂中,加入填料後,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 這是第一個完全合成的塑料。 耐熱性非常優良,可以熱壓製成模壓製品、層壓板、塗料和膠粘劑等,被應用於更多的生產領域,酚醛塑料的發現與使用是塑料材料應用的真正開端。
  • 塑料微粒的雷射直接紅外(IR)光譜的快速化學分析
    這給飲料公司帶來了潛在的責任風險,他們正在探索如何最好地測量他們產品中的塑料微粒。海水中的廢棄塑料 及其對現有生物帶來的危害可怕的健康影響,科學證實在人體糞便中檢測到塑料微粒由於這一發現相對較新,目前尚不清楚塑料微粒汙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 塑料微粒的雷射直接紅外(IR)光譜的快速化學分析
    令人驚訝的是,瓶裝水對塑料微粒汙染也不例外,事實上,其汙染程度高於自來水。紐約州立大學弗雷多尼亞分校的研究表明,93% 的測試的瓶裝水都有塑料微粒汙染 。這促使世界衛生組織 (WHO) 評估所有可用的塑料微粒研究,以幫助了解一生食用和飲用塑料微粒是否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
  • 首次在孕婦胎盤中發現塑料微粒,是人類自食其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因為環境的關係以及我們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好像新生兒的健康程度真的受到了影響,什麼新生兒先天疾病又或者畸形嬰兒等。就在前段時間《國際環境》雜誌中刊載了科學家的一項新發現,在人類的胎盤中第一次發現了微小的塑料顆粒。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不相信??早在2018年,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曾發布了一項研究,就首次確認了在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之後,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和奧地利聯邦環境局表示,科學家在參與研究的8位實驗對象的糞便中同樣發現了塑料微粒,且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
  • 再見,麥當勞的塑料吸管、星巴克的塑料咖啡攪拌棒!
    現在,顧客在英國的商店裡再也買不到這些含塑料的產品了,其包括麥當勞的塑料吸管、星巴克的塑料咖啡攪拌棒等等。 據稱該禁令是在公開徵詢意見後出臺的,「壓倒性」的公眾支持這一舉措。
  • 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科學家十分擔憂,人類正自食惡果!
    根據《國際環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雜誌刊載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第一次發現了塑料微粒。這個發現讓科學家感到十分擔憂,人類製造的塑料最終危害到人類的嬰兒。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儀器檢測了6個人類胎盤,結果發現4個胎盤中存在塑料微粒,其直徑為5到10微米,共計12顆。
  • 塑料微粒通過飲水進入人體
    2018年10月22日,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胃腸病學會議上,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全球一小部分受試者的每份糞便樣本中都檢測到了微塑料成分。這項研究清楚表明,微塑料已經滲入全世界海洋,並已然侵入許多生物體,也包括我們人類。關於塑料汙染問題,近年來報導越來越多,但沒有切膚之痛總難以引起重視。可有沒有想到,我們正在一口一口吃著塑料,並且塑料微粒已在人體內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