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全球塑料排放量將達5300萬噸,科學家:人體糞便發現塑料

2020-09-27 胖福的小木屋

近日,來自《科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2015 年時人們認為超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 800 萬噸塑料排放量是無法接受的,但 2030 年全球年度塑料排放量可能達到 5300 萬噸——這足足超標了 6 倍多。今年,新冠疫情期間產生的一次性醫療防護用品(PPE)廢料更加劇了目前的汙染情況。

以新加坡為例,疫情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提高了塑料需求量。人們對於外送服務的需求急劇增長。在這期間產生的塑料垃圾,包括食物外賣的塑料包裝、送貨上門的日用品包裝袋等,在8周時間內,造成了整個城市共計 1400 噸塑料垃圾增量。

1909年,美國的貝克蘭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由此開啟了塑料時代,塑料在人類生活中具有非常廣泛的作用,在100多年的發展中,人類社會已經無法離開塑料,它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像我們的衣服,滌綸、尼龍、腈綸、等人造纖維的普及,讓多彩便宜的服裝正式進入大眾的生活,而這些材料都是屬於塑料。



以世界上最先進的客機A350 XWB為例,全機身採用了53%的碳纖維增強塑料(CFRP),這種高級塑料擁有更高的強度和剛度,而且更輕,為A350減輕了20%的重量,帶來了更少的燃油消耗。而每減重1千克,大概可以省下來100萬美元,同時由於這種塑料也不會生鏽或腐蝕,相關維護工作減少了50%,成本再次降低。



但是我們在享受塑料帶給我們的便利同時,塑料也在汙染我們的世界,許多塑料製品在陽光和海浪的衝擊下會分解,最終分解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大小,科學家藉助電腦模擬來分析這些調查結果後得出了驚人的數字:全球海洋中至少有5.25萬億個塑料碎片(直徑從低於1nm的微小粒子到直徑超過20cm的大碎片),海洋塑料汙染物總重量約26.9萬噸。

在洋流的助推下,會滲入到海洋的各個角落。近幾年,深海探測技術發展迅速,科學家們在遙遠深邃的深海角落(如太平洋最深的部分——馬裡亞納海溝)中發現了塑料汙染的蹤跡,微塑料可以說「佔領」了地球,即使是南極也不放過。

螢光珠緩緩穿過浮遊動物的身體


2018年,在南極地區執行海洋科考任務的中國科學家發現在南極區域的表層海水裡有肉眼不可見的塑料微粒(指直徑小於5微米的微型塑料),含量甚至高於地球海洋中的平均水平。

塑料汙染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危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們對覓食的海洋動物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其中包括許多鳥類、海龜、魚類、海洋哺乳動物和無脊椎動物。2017年,海洋環境保護科學方面的聯合專家小組Gesamp發表了他們評估全球微塑料的最新報告,結果證實,已有數萬種生物和100多種物種受到塑料汙染。

白色的塑料薄膜被珊瑚蟲所吞噬 | Duke University


比利時與英國研究人員發現經常出現在海鮮菜式上的青口(又稱貽貝)每20隻便含有約90顆塑料微粒,目前,科學家已經在人類體內發現塑料微粒,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博士Philipp Schwabl 在第26屆UEG周論壇上發布了這一研究成果 ,這項研究成果被整理收集在《Detection of Various Microplastics in Human Stool》論文中。

科學家在亞歐找了8名志願者,他們完全來自不同的大洲,分別生活在日本、芬蘭、義大利、荷蘭、波蘭、俄羅斯、英國、奧地利參與者按照步驟指導完成食物日記和糞便採樣。利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微光譜分析人類糞便中是否存在微塑料,以確定人類是否不自覺地攝入它們。

最後,科學家發現,所有8個糞便樣本都檢測出塑料微粒呈陽性。每10克人類糞便中有20個微塑料(大小為50至500微塑料)。總的來說,檢測到9種塑料類型,其中聚丙烯和聚乙烯對苯二甲酸是最豐富的。

科學家表示:算不帶有毒素,塑料微粒在肝臟中堆積到一定量,也能夠引發炎症反應,讓我們肝損傷和內分泌紊亂,如果對魚的影響與對我們的互通,那麼最細小的微粒將能,進入血管、淋巴系統,最終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

人類的生活既然離不開塑料,那麼人類就應該做好塑料垃圾的回收處理,但長久以來,人們因為塑料的生產成本要比舊塑料的回收再生成本更低,所以不重視塑料的回收再生,這導致了塑料汙染蔓延全球。

科學家提出,如果想要緩解塑料汙染,那麼首先,需要將全球塑料產量減小 25 – 40%;同時,將塑料的回收管理水平應提高 60%;此外,環境中的塑料排放清理水平還得增加 40%。但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完成的目標,需要全球的通力合作。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人體糞便中發現塑料,難度霍金預言要印證?
    近日,來自《科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2015 年時人們認為超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 800 萬噸塑料排放量是無法接受的,但 2030 年全球年度塑料排放量可能達到 5300 萬噸——這足足超標了 6 倍多。今年,新冠疫情期間產生的一次性醫療防護用品(PPE)廢料更加劇了目前的汙染情況。
  • 大洋底部驚現1500萬噸塑料,糞便中檢出塑料,誰是頭號嫌疑?
    14個塑料微顆粒,如果按樣本中的平均數量估計,全球3.6億平方千米的海洋中塑料微顆粒將會超過1500萬噸!人類生產了多少塑料?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數據,2017年美國生產了大約3540萬噸的塑料製品,按美國佔比全球塑料生產30%計算,全球每年大約要生產1億噸塑料製品!自1950年以來,大約已經生產了超過83億噸的塑料!
  • 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科學家:全球50%人體內都有塑料微粒
    然而近日,歐洲聯合胃腸病學發布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估計全球約50%人口的體內都能找到塑料微粒。科學家研究了8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實驗對象,在他們的糞便中都發現了塑料微粒,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大小在50~500微米之間。
  • 美國等多國科學家公開承認 中國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被大大高估
    Borrelle等,2020)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就先後發現美國東部新英格蘭近海及馬尾藻海中分布著塑料垃圾,這表明7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歐美國家,向海洋排放塑料垃圾的數量已經相當驚人。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又報告了美國西部的外海北太平洋海域環流區域有大量漂浮塑料垃圾。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粒
    平均每年將近有800萬噸的塑料製品被陸地水流帶入海洋,然後通過洋流被帶到海洋各處,就連地球上目前最深的幾個海溝我們也在其中發現了塑料。如果我們能把海水都抽乾,你就會發現人類目前製造的大部分塑料都躺在了海底,塑料在海洋裡經過陽光和海水的侵蝕會分解成微小的塑料微粒。
  • 人類糞便首次發現塑料微粒後,我再也不敢用塑料吸管了......
    這些被發現的微塑料直徑在50~500微米之間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顆塑料微粒 更可怕的是這8個人年齡在33~65答案是:食物、飲用水、護理及生活用品雖然目前沒有具體研究量化表明塑料微粒對身體的傷害但已有研究發現微塑料會攜帶各類汙染物隨洋流運動對生態環境產生化學危害並透過各種載體進入人體
  • 美國等多國科學家公開承認,中國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被大大高估
    Borrelle等,2020)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就先後發現美國東部新英格蘭近海及馬尾藻海中分布著塑料垃圾,這表明7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歐美國家,向海洋排放塑料垃圾的數量已經相當驚人。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又報告了美國西部的外海北太平洋海域環流區域有大量漂浮塑料垃圾。
  • 生態學家敲響塑料汙染的警鐘
    研究全球水生生態系統中塑料汙染普遍性的生態學家們在測量了減少未來排放和管理已經漂浮在外面的塑料汙染所需的人類反應規模後,感到擔憂。Stephanie Borrelle說:「即使世界各國政府履行其雄心勃勃的全球承諾,其他國家也加入到遏制塑料汙染的努力中,到2030年,全球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年排放量可能高達5300萬噸,」多倫多大學史密斯博士後研究員和該研究的主要作者Stephanie Borrelle說,「這遠遠超過了2015年宣布的800萬噸數量。」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顆粒
    現階段主要處理塑料垃圾的方法有焚燒和填埋,若將其焚燒,則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煙霧,汙染大氣,並且促使酸雨的形成,而至於填埋,則將其埋葬100年,則還是原狀,無法被自然所吸收且對土地有極大的危害。2018年1月,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的科考隊員在南極鮑威爾海盆中,發現小於0.3毫米的微塑料,說明微塑料的汙染已遍布全球各個角落。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在牡蠣、貽貝和魚類等食物中,飲用水、海鹽,甚至蜂蜜中都發現了微塑料。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顆粒
    而次生的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風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普通的塑料無法生物降解,只會碎裂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這些都是微塑料的來源。2018年1月,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的科考隊員在南極鮑威爾海盆中,發現小於0.3毫米的微塑料,說明微塑料的汙染已遍布全球各個角落。
  • 人體內都發現塑料微粒了,可持續這件事該好好聊聊
    前幾天,外媒齊刷刷地報導了「人類糞便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的消息,並且聲稱種類多達9種,直徑在50到500微米之間。這項出自奧地利環境局和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讓人們對工業與環境之間的緊張關係又捏了一把汗。此次配合奧地利環境局和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的8位志願者來自芬蘭,義大利,日本,荷蘭,波蘭,俄羅斯,英國和奧地利,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國家和地域。
  • 塑料正反噬人類?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
    塑料正反噬人類?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在1分鐘內,全球就能賣出100 萬個塑料瓶,200萬個塑膠袋,人類平均每年製造800萬噸塑料廢物。這些急速增加的塑料要等1000多年才能降解。儘管人類知道塑料對於地球的危害,卻不知道微塑料也在侵蝕地球。
  • 繼糞便中的塑料微粒後,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了碳和金屬顆粒
    2019年有篇論文顯示,科學家已經在人類糞便中發現了塑料微粒,大小在50微米到500微米不等,這說明塑料分解產生的微小顆粒已經通過各種途徑循環進了人體目前並沒有搞清楚有沒有更小的微粒進入人類的血液、細胞、臟器中,這些微粒進入人體的途徑科學家猜測,主要是口入、或者是塑料製品脫落下來的纖維被人體吸入。
  • 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食鹽中也有塑料顆粒,真成「塑料姐妹花」了?
    全球50%的人口體內都有微塑料?施沃布爾及其研究團隊從芬蘭、義大利、日本、波蘭、俄羅斯、英國、奧地利和荷蘭8個國家分別選擇了一名志願者,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飲食控制,最終提供糞便樣本供研究。結果,8個樣本均發現了微塑料,而且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大小從0.05~0.5毫米不等,比頭髮絲還小几倍。其中最常見的為聚丙烯(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兩者皆為塑料瓶和瓶蓋的主要成分。
  • 海洋垃圾或將達6億噸!科學家已經證實,人類糞便裡發現多種塑料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商業活動照常進行,20年後,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將會是現在的近三倍,這將引發海洋之中的塑料垃圾不會降解的模式,同時海水中塑料的總量將達到6億噸。所以這個速度真的是非常快,流入海洋的塑料數量將可能出現「爆炸式」增長,這明顯不是一個好事情,雖然世界多國都在禁止塑料產品的使用,但是並沒有完全的解除。
  • 在人糞便中發現塑料微粒 我們正在自食其果
    奧地利環保署和維也納醫科大學發表報告,已經在人類糞便中發現塑料微粒,而源頭很可能是透過生物鏈的循環,人類把自己製造的塑料垃圾吃下肚了!這份報告指出,奧地利團隊向來自日本、義大利、芬蘭、荷蘭、波蘭、英國以及俄羅斯和奧地利等8個國家的志願者,採集糞便樣本,受測者在提供樣本前1個星期,曾吃下含有塑料包裝食物及喝瓶裝水,其中6人曾吃過深海魚,無素食者,結果報告發現,全部糞便樣本都含有塑料微粒。從這些志願者的糞便樣本中,採集到的塑料微粒最多達9種,而且在每10公克的樣本中,平均發現20粒塑料微粒,相當驚人。
  • 塑料顆粒蔓延全球,人體內也檢測出問題,這是怎麼一回事?
    塑料顆粒蔓延全球,人體內也檢測出問題,這是怎麼一回事?受科技的影響,人類的出行方式、飲食水平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各種交通工具的湧現,人類出行更加方便了,此外還能吃到各種各樣的美食。不少人都感到萬分震驚,為什麼人體中會存在塑料顆粒呢?據了解,在美國西部下過一場大雨,科學家對雨水成分進行檢測時發現雨水中含有大量的塑料顆粒,也就意味著這些塑料完全加入了水循環。塑料顆粒蔓延全球,人體內也檢測出問題,這是怎麼一回事?
  • 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或達1400萬噸以上 人類如何應對「海洋中的PM...
    雖然目前尚未證實微塑料對人體健康存在哪些確切的危害,但值得警惕的是,微塑料能進入血液、淋巴系統甚至肝臟,腸道中的微塑料也可能影響消化系統的免疫反應,最終危害人類健康。微塑料存在形式多樣,生成機制複雜海洋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社會關注。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早在2018年,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曾發布了一項研究,就首次確認了在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之後,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和奧地利聯邦環境局表示,科學家在參與研究的8位實驗對象的糞便中同樣發現了塑料微粒,且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
  • 海底1500萬噸塑料,4500米生物檢測出微塑料?誰是嫌疑人
    %,超過5億件、至少25萬噸的塑料浮在海洋中。出現在幾乎每一片沙灘,有的沉積在最深的海床上,而中國在第34次南極考時海域發現微塑料,人類活動的汙染已遍布全球各個角落。但是事實遠比我們想的更加骨感, 有科學家表示塑料降解,並沒有完全消失, 而是以異種微小的顆粒存在, 這種塑料碎片顆粒存無法用肉眼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