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正反噬人類?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

2020-09-04 天元新材

驚!塑料正反噬人類?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

在1分鐘內,全球就能賣出100 萬個塑料瓶,200萬個塑膠袋,人類平均每年製造800萬噸塑料廢物。這些急速增加的塑料要等1000多年才能降解。

儘管人類知道塑料對於地球的危害,卻不知道微塑料也在侵蝕地球。國際上針對微塑料的研究最早始於20 世紀70 年代,但引起重視是在2000年之後。

科學家在水中發現微塑料


什麼是微塑料呢?微塑料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微塑料有片狀、線狀或塊狀等很多形態,由於體積小,肉眼常難以辨別。

依據微塑料來源,可分為原生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指是在製造出來時,就是體積很小的塑料片或者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

這些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被眾多洗護產品用來增加液體密度、去除角質,同時也讓產品變得新鮮好看。

而次生的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風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

從北極積雪、珠穆朗瑪峰最頂峰到海底最深處,幾乎每個生態系統中都存在微塑料碎。微塑料甚至已經到達地球上最偏遠的地區,並成為食物鏈的一部分。研究團隊在南極土壤中的彈尾蟲體內發現了微量聚苯乙烯碎片,儘管彈尾蟲體積很小,但在未被冰覆蓋的地區,它們被認為是南極洲的主要陸生物種之一。若該物種受到微塑料威脅,則會對該地區造成巨大影響。除此之外,在南緯60°以北的地表水和沉積物中發現了重塑料碎片(1–10 毫米)和微塑料碎片(1–1000微米)。在南極群島的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鳥曾被塑料纏繞,或誤食塑料碎片。有報導表明,南極海域多種抗生素耐藥性的傳播與擱淺塑料相關。

從這我們可以發現,微塑料的存在具有全球性,分布極為廣泛,易被低等動物誤食,從而進入食物鏈,並逐漸的富集在高等的捕食者和人類體內,對生物產生不可估量的潛在威脅。

在《Detection of Various Microplastics in Human Stool》論文中。研究團隊從芬蘭、意大 利、日本、波蘭、俄羅斯、英國、 奧地利和荷蘭8個國家分別選擇了一名志願者。這些年齡33到65歲的志願 者,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飲食控制,最終提供糞便樣本供研究。結果,8個樣本均發現了微塑料,而且多達9種 不同種類的微塑料,大小從0.05~0.5 毫米不等,比頭髮絲還小几倍。其中最常見的為聚丙烯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根據這個研究,論文作者施沃布爾估計, 全球50%的人口體內都有微塑料,不過,這還需要進一步實驗數據確認。


除此之外,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公布了一項涉及全球9個國家的大型研究,研究團隊和其他實驗者在9個國家的19個地點分別購買了259瓶瓶裝水進行檢測,包括依雲(Evian)、雀巢Pure Life等11個品牌的瓶裝水,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尼羅紅(Nile Red)螢光染料,讓染過色的塑膠微粒在藍色光線照射下得以顯現。

結果顯示,93%的瓶裝水含有塑料微粒。每升水中,直徑大於100微米(約與頭髮絲粗細相當)的顆粒數有10.4個,而更小的、可能是塑料成分的顆粒每升含有314個。其中常用於製作瓶蓋的聚合物聚丙烯佔這些較大顆粒的54%,其次是尼龍,用於瓶身製作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佔6%。

每個人體內已經被微塑料入侵已經是鐵定的事實了,科學家推測海鮮、鹽、水、空氣懸浮物、食品加工和包裝材料,是微塑料攝入的潛在來源,但是這些塑料主要是通過哪種方式進入的科學家並不是很清楚。


根據中國科學家的研究,在淡水環境中,特別是中國內陸,微塑料普遍存在與泥土沉積物、淡水和淡水生物中;其微塑料普遍存在且含量較高。微塑料在淡 水環境中的存在的主要是因為陸源塑料垃圾、化妝品行業、汙水排放、農業生產等。其中陸地上塑料氧化分解後再通過地表徑流等方式注入淡水環境中,就直接導致了陸源輸入成為淡水環境中微塑料的主要來源。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塑料製品與男性生殖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腫瘤疾病相關。通過對海洋生物的研究發現,微塑料可以進入小到浮遊生物,大到鯨魚的血液、淋巴系統,甚至肝臟、腸道,甚至可以造成生殖系統的損害。

腸道內的微塑料可能影響消化系統的免疫反應,或幫助有毒化學物和病原體的傳播。據CNN報導,當微塑料進一步分解為更小的微粒後,很可能被人體循環系統吸收,進而進入人體器官。此外,這些塑料在製造過程中可能有一些化學物。

「當濃度足夠的時候,這些化學物質能傷害甚至殺死細胞。細胞可能會被成功 替代,也可能不會,蛋白質及DNA 都可能受到傷害。」

另外,微塑料由於它的比表面積很小,它的吸附能力則就很強, 容易吸附一些環境中其它的有害物質,進而產生二次汙染。微塑料通過吸附作用,便成為了環境中有害的有機汙染物或無機汙染物的載體,從而損害人體的安全。

但具體微生物會對人體造成怎樣的傷害還沒有辦法確認,不過微塑料對於短時間乃至長期會對人造成怎樣的風險,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本文來源:布克化工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人類糞便中發現微塑料顆粒
    由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領銜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類糞便中也存在微塑料。    研究人員在8名研究參與者的糞便樣本中發現了塑料顆粒,每一個糞便樣品中出現了多達9種不同類型的塑料,顆粒微小。專家認為,腸道內的塑料會抑制免疫系統,幫助毒素、有害細菌以及病毒的傳播。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顆粒
    2018年1月,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的科考隊員在南極鮑威爾海盆中,發現小於0.3毫米的微塑料,說明微塑料的汙染已遍布全球各個角落。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在牡蠣、貽貝和魚類等食物中,飲用水、海鹽,甚至蜂蜜中都發現了微塑料。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顆粒
    而次生的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風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普通的塑料無法生物降解,只會碎裂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這些都是微塑料的來源。2018年1月,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的科考隊員在南極鮑威爾海盆中,發現小於0.3毫米的微塑料,說明微塑料的汙染已遍布全球各個角落。
  • 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微塑料,科學家:人類還不醒悟
    最大汙染莫過於塑料汙染,塑料是近幾十年來人類發明的高分子聚合物,因為製造成本與工業簡單等等,被廣泛使用,但是一場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卻已經到來,我們不禁吶喊,地球怎麼了?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微塑料,科學家:人類還不醒悟。
  • 意科學家在孕婦胎盤中發現微塑料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馮衛東)據《環境國際》雜誌近日報導,義大利科學家首次在孕婦胎盤中發現了微塑料顆粒。 羅馬菲特貝尼弗雷特裡醫院的研究小組在婦女生完孩子後捐贈的6個胎盤中的4個中發現了12個微塑料碎片。
  • 研究發現水中的微塑料可以形成生物分子塗層 並「潛入」活細胞中
    目前微塑料已開始出現在各種地方,從珠穆朗瑪峰到南極的海冰,再到人體的器官和組織。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細小的塑料碎片是如何被水生環境中的生物體吸收的,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研究,顯示了生物分子塗層是如何充當「特洛伊木馬」,將它們潛入活細胞的。
  • 霍金預言正在成為現實,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微塑料或將侵入大腦
    科技樹也是不斷有新的分岔出現,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再說了,科學家精力畢竟有限,數量更是有限,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在所有領域都做到科技領先。 霍金預言正在成為現實,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微塑料或將侵入大腦!
  • 當蔚藍變成微塑料
    在這個居住有70億+人類的蔚藍色星球(地球)裡,我們人類在這個有45億歲的星球上,生存了幾千年,而我們人類發展旅程也不過幾十萬年,對於地球只是轉瞬之間而已,我們目前現在生活的這個大家園中,現在已經被一種有害顆粒所覆蓋——微塑料!
  • 最高的塑料垃圾:科學家在珠峰發現微塑料蹤影
    據外媒報導,人類對塑料製品的痴迷已經在從最深的海溝到最高的山峰的地方都留下了垃圾的足跡。來自國家地理和勞力士Perpetual Planet珠峰探險隊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傳說中的珠峰峰頂附近發現了微塑料。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Cell》的One Earth上。
  • 科學家在未出生嬰兒的胎盤中發現了微塑料
    科學家在未出生嬰兒的胎盤中發現了微塑料 站長之家(ChinaZ.com)12月24日 消息:「微塑料」這個詞越來越經常被提及,而現在更讓人擔憂的是,有研究人員首次在未出生嬰兒的胎盤中出現了微塑料顆粒。
  • 科學家首次在珠峰發現微塑料足跡,汙染治理迫在眉睫
    『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場』,但此前從未有過微塑料的相關研究,微塑料的持久性通常較強,比大塊塑料碎片更難清除,我不知道會產生怎樣的後果,但我在分析的每一個雪樣中都能發現微塑料,這個偏遠而原始的地方,真是令人驚訝,連最高的峰頂附近也受到了汙染。
  • 科學家在珠穆朗瑪峰峰頂附近發現微塑料存在的證據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作為尺寸僅有幾毫米的微小廢棄物,微塑料是一種隱蔽的塑料汙染形式,令人難以置信地難以追蹤,但科學家們正在更清楚地了解它的存在有多麼深遠。這方面的最新發現來自高海拔地區,研究人員在珠穆朗瑪峰上研究微塑料時,首次在山頂以下發現了微塑料存在的證據。
  • 你每月吃掉的塑料相當於一張銀行卡,人類已進入「吃塑料」時代
    一些研究發現,金槍魚和龍蝦等海洋生物的體內有大量微塑料,全世界83%自來水樣品中也有它們的身影。這項研究表明,塑料會最終到達人體腸胃。這對於我們,可能不是個好消息。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微塑料已經無處不在。這些5毫米或者米粒般大小的塑料,來自降解後的塑料碎片、合成纖維和塑料膠球。一些研究發現,金槍魚和龍蝦等海洋生物的體內有大量微塑料,全世界83%自來水樣品中也有它們的身影。 微塑料究竟是個啥?
  • 人類進入「塑料時代」?考古處發現2000多件塑料,科學家:需警惕
    塑料幾乎是「無孔不入」。最近科學家在英國威爾斯一個人類古代遺址處進行研究時,就發現了大量的塑料,準確地說,有2000多件,這具體是怎麼回事?鐵器時代遺址處發現的塑料是什麼?過去,科學家曾對海洋中、陸地上、甚至人體內的塑料進行了研究,然後得出結論:塑料這種東西真的是無處不在。  但是沒人研究過遺址,為什麼?因為遺址可以算是人類保護的相當好的一片地方,為了保證遺址的「原汁原味」,清潔工作是相當到位。但就在這樣乾淨的地方,約40年後,依然「出土」了大量的塑料,這也說明塑料真的是深入到了地球的每一處「毛孔」,無處不在了。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微塑料
    本報訊 繼太平洋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之後,人們又在珠穆朗瑪峰上發現了微塑料的蹤跡。這些微塑料個體寬度小於5毫米,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較大物品破裂造成的。他們在所有樣本中,均檢出了微塑料。「儘管對珠峰展開研究令人興奮,我們也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樣本,但大家還是期待不會從中發現汙染物,畢竟我們不希望環境受到汙染。」該研究負責人Imogen Napper表示。
  • 海鮮中含有塑料!國外研究發現100%的海鮮樣品中都含有
    這項研究表明,每種塑料中至少發現了痕量的塑料汙染,其中沙丁魚中的含量最高。據報導,科學家使用一種新技術來同時識別和測量每種海鮮樣品的組織中所含的五種不同類型的塑料。據報導,科學家發現的塑料通常用於塑料包裝和合成紡織品,包括聚苯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健康」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對健康有危害嗎?答案在這
    近日,包括美國CNN和英國《衛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報導,在2018年歐洲消化醫學會腸胃病學學術會議上,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菲利普·施瓦布爾等人報告,在人類的糞便樣品中首次發現微塑料,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微塑料究竟是個啥東東?它又是如何進入人體的,有何危害?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地講一講。
  • 淨水技術 | 某水廠中微塑料的賦存及去除特性
    微塑料(microplastics)通常是指尺寸小於5 mm的塑料顆粒。1972年,研究者首次報導了微塑料在海洋環境中的賦存。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的海洋環境、河流湖泊等淡水環境、極地環境均有不同尺寸和豐度的微塑料檢出,甚至在海產品、食鹽、啤酒、瓶裝水以及飲用水中檢出。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 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史丹福大學高級研究員吳唯民介紹說,中美聯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僅首次為微生物降解塑料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也為開發生物降解聚苯乙烯塑料製品的技術提供了全新思路。一個中學女生無意中發現蟲盒泡沫有噬咬痕跡據新華社2003年報導,關於「蟲子吃塑料」,曾被一位西安的中學女生發現。
  • 陳根:研究開發檢測食物微塑料新方法,揭開沙丁魚微塑料之迷
    文/陳根我們已經知道,日常的生活會產生大量的塑料廢物,並且其中大部分被分解成為微小的塑料碎片。但事實上,我們對它們對動物和人類造成的風險並不了解。而即便我們意識到瓶裝水或海鮮等物質會給我們帶來少量塑料,但目前學界並不清楚這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什麼影響,以及什麼(如果有的話)水平可能被認為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