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水技術 | 某水廠中微塑料的賦存及去除特性

2020-08-30 淨水技術

微塑料(microplastics)通常是指尺寸小於5 mm的塑料顆粒。1972年,研究者首次報導了微塑料在海洋環境中的賦存。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的海洋環境、河流湖泊等淡水環境、極地環境均有不同尺寸和豐度的微塑料檢出,甚至在海產品、食鹽、啤酒、瓶裝水以及飲用水中檢出。由於比表面積大、吸附能力強、化學性質穩定等特點,微塑料可吸附多種持久性有機汙染物,並作為有機物載體廣泛遷移擴散,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同時,環境中的微塑料易被各種營養級的生物誤食而進入食物鏈,造成更大的生物危害。微塑料汙染日益受到關注。


最近的研究表明,飲用水可能是人體中微塑料的來源之一。水廠中的各級水處理措施可以去除濁度、有機物、微生物等汙染物,為飲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為了解水廠中微塑料汙染現狀及其處理效果,本文以江蘇某飲用水深度處理廠為例,研究該水廠進出水中的微塑料特性,並分析了各處理工藝對不同特性微塑料(尺寸、形狀以及材料)的去除規律。



Part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水樣

該水廠日處理量為20萬m3/d,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對原水及每個工藝出水採樣進行微塑料檢測。採樣日當天的原水常見水質數據如表1所示。


圖1 處理工藝流程


表1 採樣日原水水質參數


1.2 樣品預處理

在水樣中添加30%過氧化氫(H2O2)並消化24 h,以去除有機物。消化後的水樣分別通過0.2 μm的Al2O3膜(47 mm,Whatman,UK)和0.22 μm的聚四氟乙烯(PTFE)膜(47 mm,Merck Millipore,USA)過濾,以對顆粒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隨後,將濾膜保存在玻璃培養皿中,並在30 °C的烘箱中乾燥24 h。


1.3 檢測方法

用LabSpec 6軟體(Horiba Scientific, France)操作的XploRa Plus型顯微拉曼光譜儀(HoribaScientific, France)對微塑料進行定性分析。

採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Hitachi S-4800,Japan)對微塑料進行定量分析。


1.4 質量控制

試驗過程儘量避免使用塑料製品,以減少樣品與塑料之間的直接接觸。此外,3個空白樣(超純水)與實際水樣進行平行分析。空白樣中檢測到的微塑料含量低於實際水樣的5%,因此,背景汙染忽略不計。


Part 2 結果和討論

2.1 水廠中微塑料汙染現狀

在所有水樣中均檢測到微塑料,表2總結了原水和出廠水中檢測到的微塑料的詳細信息。


表2 該水廠原水及出廠水中的微塑料特性


原水及出廠水中均檢測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以及聚氯乙烯(PVC)。原水中,PET含量最高,而PS的含量最低。與原水相比,出廠水中不同成分微塑料的佔比沒有顯著變化。


2.2 水廠中微塑料的去除

該水廠微塑料的總體去除率為80.1%,與國外其他水廠原水和出廠水中的微塑料含量及水廠中微塑料的去除率數據對比如表3所示。活性炭濾池對微塑料的去除效果詳見2.3.2節。


圖2為原水及出廠水中不同特性(尺寸、形態及化學成分)微塑料的去除效果。總體而言,水廠對不同形狀及不同成分微塑料的去除率未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

表3不同水廠對微塑料的去除率(註:a所有水樣的微塑料濃度為0~7個/L,平均濃度為0.7個/L;b文獻中未統計)


圖2 原水及出廠水中的微塑料分布 (a) 尺寸;(b) 形狀;(c) 成分


2.3 各工藝單元對微塑料的去除

分析各工藝單元對微塑料的去除率以及每個工藝單元對不同特性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差異。混凝沉澱、O3-BAC以及砂濾3個工藝單元對不同特性微塑料的去除率如圖3~圖5所示。


圖3 各工藝單元對不同尺寸微塑料的去除率


圖4 各工藝單元對不同形狀微塑料的去除率


圖5 各工藝單元對不同成分微塑料的去除率



2.3.1 混凝沉澱

如圖5所示,混凝過程中不同成分的微塑料同樣表現出不同的去除率。去除率的差異可能與不同成分微塑料的沉降性有關。例如,密度高的微塑料在混凝沉澱過程中表現出更高的去除率(表4)。此外,混凝沉澱過程中不同成分微塑料的去除差異同樣受到其形狀的影響。

表4 不同成分微塑料的密度及去除率


簡而言之,混凝沉澱中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受其物理特性的影響,例如尺寸、形狀及密度。此外,對混凝沉澱過程中微塑料去除效果的優化應關注對小尺寸微塑料的去除,例如調整混凝劑的種類、投加量等參數,以提高小尺寸微塑料的去除率。


2.3.2 O3-BAC工藝

如圖6所示,對於不同成分的微塑料,活性炭濾池均表現出較高的去除率


圖6 沉澱池、臭氧接觸池以及活性炭濾池出水中不同尺寸微塑料的濃度


2.3.3 砂濾

砂濾工藝被廣泛應用於顆粒物的去除,其去除率受多種機制影響,如阻力截留、重力沉降、接觸絮凝等。此外,濾料粒徑、濾床孔隙率、濾速等都會影響砂濾池對顆粒的去除率。未來的研究應致力於改善其運行參數以提高微塑料的去除率。


Part 3 結論

江蘇某飲用水廠原水中微塑料的含量高達5 652個/L,以小尺寸微塑料(1~50 μm)、纖維狀微塑料及PET為主。出廠水中的微塑料含量為1 125個/L,其中,1~10 μm微塑料佔比為99.6%。該水廠對微塑料的去除率達80.1%,且不同特性微塑料的去除率受其物理性質(如尺寸、形狀、密度)的影響


混凝沉澱對微塑料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為40.8%。混凝沉澱更易去除大尺寸、纖維狀微塑料,且對PET和PVC表現出較高的去除率。O3-BAC工藝單元去除率最高,約為50.2%,且對小尺寸、球狀的微塑料表現出更高的去除率。砂濾對微塑料的去除率最低,約為32.8%。其中,1~10 μm微塑料的去除率僅為14.8%。


更多信息

許 龍1,王志峰2

(1.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2.河海大學環境學院,江蘇南京 210098)

註:本文發表在《淨水技術》2020年第7期水源與飲用水保障欄目,有刪減,長按下列二維碼可閱讀文章原文。



編輯:阮辰旼

排版:張蕾

校對:黃如詩

本報導由淨水技術整理報導,轉載請聯繫lx@jsjs.net.cn。未經允許的侵權行為我社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浙江嘉興:深度水處理組合工藝在淨水處理中的應用
    但由於當地現有水廠取水水源有機物及氨氮含量較高,總體水質在Ⅳ-Ⅴ類,枯水期甚至劣於Ⅴ類。因此,沿用原有常規處理淨水工藝出水水質已不能達到出水要求,對水廠處理工藝進行更新改造,優化組合迫在眉睫。6月20日,在「2008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嘉興市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總經理查人光為我們介紹了嘉興的深度水處理組合工藝在淨水處理中的應用。
  • 汙水處理廠汙水和汙泥中微塑料的研究展望
    Murphy等報導某汙水廠每天出水中微塑料的排放量仍高達65 238 500個。此外,汙水處理工藝去除的微塑料絕大部分截留在汙泥中(圖1)。隨著汙泥不當處置和土地利用將導致這些微塑料進入土壤中。Li等研究發現2015年我國經汙泥進入土壤環境的微塑料顆粒達上百萬億個。
  • 《科學》雜誌提醒:警惕微塑料顆粒對飲水安全造成的威脅
    據《科學》雜誌評估,僅2016年全球產生的塑料垃圾中就有1900萬至2300萬噸(11%)進入了水生生態系統。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自來水中存在肉眼看不見的微塑料顆粒。據估計每天約有八萬億種微塑料通過廢水處理廠最終進入水生環境,因自來水廠不能去除這些微塑料顆粒,美國90%以上的自來水都含有肉眼看不見的微塑料顆粒。美國非營利新聞機構(Orb Media)調查研究的結果同樣顯示:全球五大洲多個城市進行了150多次自來水檢測,其中83%的自來水含有微塑料顆粒。
  • 淡水環境中發現微塑料,影響的不僅僅是水生生物
    微塑料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蠶食著我們的水生環境人類當前的歷史時期被稱為塑料時代,塑料的材料特性,特別是耐用、輕便和耐腐蝕性,使塑料得到廣泛應用,塑料產量逐年遞增。塑料工業從1950年開始發展,2018年全球塑料產量達到3.6億噸。
  • 微汙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的現狀與發展
    水處理工作者對傳統工藝進行了諸多改進,並開發了種類繁多的新型物理、化學技術及生物預處理技術。本文對三者進行了系統的總結,認為:生物預處理技術在成本上能夠為我國大部分地區所接受,毒理學安全,見效快,它與改進後的傳統工藝的聯用應成為國內水廠改善出水水質的首選方法。
  • 什麼神仙技術,可以把「合格水」升級成「優質水」
    從近年來供水企業水質自檢、衛生行政部門水質監測和衛生監督結果來看,浦東新區各自來水廠出廠水水質均達到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出廠水質穩定性良好。總體而言,常規水處理工藝技術成熟、制水成本低、淨水效果有保障。
  • [公告]江南水務:江陰市澄西水廠深度處理工程項目申請報告
    微汙染水源的 生物預處理技術,在國內外的研究和應用已經有 30 多年的歷史,並已經得 到了人們的普遍的認同。作為微汙染水源的預處理,生物處理的主要優點 是:對去除 NH3-N、NO2-N、AOC 效果顯著,對有機物、色度、嗅味、TOC、 濁度也有一定去除效果。缺點是佔地大,處理效果受水源水質和水溫影響 17 較大。
  • 淨水技術|來自依雲的警示:保護地球,刻不容緩
    由瑞士聯邦水科學與技術研究所(EAWAG)的研究人員在對依雲礦泉水的檢測中發現了每升6納克濃度百菌清。此新聞經報導後,環球網、新浪網、網易新聞、澎湃新聞、搜狐網等眾多媒體帳號紛紛轉載,一時間受到多方關注。
  • 還在擔心微塑料?你的牛仔褲可能更危險
    從2004年「微塑料」概念被首次提出開始,科學家已經在世界各處發現了微塑料的身影,包括人跡罕至的兩極以及大洋的最深處,甚至生物體內。微塑料可以吸附大量的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物等有毒物質,並隨著食物鏈向上傳遞和富集,造成嚴重的生態風險,並且可能危害人類的健康。微塑料汙染作為一種新的環境問題已經廣受全球關注。但是在微塑料之下還有另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問題——微纖維。
  • 全流程水廠工藝設計與典型案例!
    所謂全流程工藝,其基本含義是,水廠淨水工藝包含了預處理工藝、常規處理工藝和深度處理工藝,並且其中的深度處理應包含臭氧-活性炭濾池和膜處理。採用全流程工藝的水廠,稱為「全流程工藝水廠」或「全流程水廠」。預處理工藝包括化學預處理(如臭氧氧化、氯氧化、高錳酸鉀氧化等)、生物預處理、粉炭吸附預處理等多種形式。全流程工藝中的預處理工藝,一般多為預臭氧工藝。
  • 塑料也善變 新增半導體特性
    塑料的替代並不止步,鏈科技小編今天的新聞說明了這一點,塑料與半導體竟然也能合體,且具有一些關鍵特性。東京大學日前首次發現,半導體塑料(高分子半導體)中可以進行離子交換。離子交換廣泛應用於淨水、蛋白質分離純化和工業汙水處理等,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化學現象。
  • 戴曉虎:汙水處理廠汙泥中病毒的賦存特性及處理處置過程中暴露風險...
    汙水廠汙泥處理處置環節中病毒的賦存、傳播、滅活及暴露風險還不夠清晰,需加強汙泥衛生化相關的基礎理論及技術方面的研究。本文系統總結國內外汙水處理廠汙泥中病毒的賦存特徵、滅活特性、傳播途徑、風險防控技術等方面的研究進展,並提出存在的問題,以便為疫情期間汙水廠汙泥中新冠病毒的風險防控,以及對未來加強相關方面的研究及標準制定提出了建議。
  • 突破傳統淨水技術,方太「NSP選擇性過濾膜」帶來第四代淨水技術
    疫情的發生,讓用戶對健康更加重視,越來越多的健康設備開始走進我們的生活中。就拿現在市面上火熱的淨水器來說,它的普及,為我們帶來了更健康的飲水體驗,讓茶變得更清新,咖啡更濃鬱,讓我們時刻享受到健康好水。近日,方太舉行了一場以「潤燥凌飛霞,健康滋補季」為主題的健康飲用水消費體驗活動。
  • 設計案例|水廠壓力式超濾膜處理車間工程設計
    技術指標的選擇與探討超濾膜的技術指標主要包括膜通量、水溫、回收率和出水水質控制等。一般選擇採用壓力式超濾膜,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出水水質。有研究表明超濾膜能有效去除水中顆粒物、膠體、大分子有機物,還能控制細菌等微生物,對控制「兩蟲」也有較好的效果。
  • 深圳某水廠排泥水處理工況優化與安全回用
    1 排泥水處理概況深圳市某水廠供水規模為20×104m3/d,基本滿負荷生產,採用常規淨水工藝,淨水過程中產生的排泥水的處理工藝如圖1所示。
  • 新沂市地表水廠深度處理工程即將通水試運行
    新沂市地表水廠深度處理工程於今年1月6日開工建設,經過近6個月建設,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全面竣工,正在進行設備調試。工程預計7月初通水試運行,屆時,經過深度工藝處理後的出廠自來水水質將達到直飲水級別。
  • 反滲透淨水技術的原理,你了解嗎?
    在購買淨水器時,我們會聽到RO反滲透技術,這個看起來專業又高大尚的名字,讓人覺得這是個厲害的技術,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並不真正的了解RO反滲透技術,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RO反滲透技術的原理。通過這種方法制出來的純淨水相對於桶裝水來說會更新鮮、更衛生、更安全,而且產水優質,運行安全,穩定可靠,操作簡單,佔地面積小,能夠有效的去除水中鈣、鎂、細菌、有機物、無機物、金屬離子和放射性物質等,淨化出來的水晶瑩清澈、甜美甘醇。適用於家庭和賓館、酒店、醫院等企事業單位飲用淨水使用。RO反滲透礦泉直飲機六級過濾,都過濾走了什麼?
  • 李圭白院士:超濾技術將引起飲水淨化工藝重大變革—新聞—科學網
    對此,在第八屆海峽兩岸水質安全控制技術與管理研討會暨2013供水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李圭白向記者表示,超濾技術幾乎能將水中微生物全部去除,使飲用水的生物安全性由相對安全走向絕對安全,必將引起飲水淨化工藝的重大變革。 為提高國民飲用水的水質,「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投資4000多億元用於全國各地水廠的升級改造。
  • 水廠視界 | 江蘇省地級市中首家採用深度處理工藝的水廠 ——蘇州...
    水廠視界 | 江蘇省地級市中首家採用深度處理工藝的水廠 ——蘇州相城水廠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相城水廠,位於蘇州市相城區,佔地15公頃,於2006年2月開工建設,2007年6月28日常規工藝通水,2008年3月預處理和深度處理工藝投入運行,是省內地級市水司中第一家採用深度處理工藝的水廠,水源取自太湖金墅港水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