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對健康有危害嗎?答案在這

2021-01-08 人民日報

近日,包括美國CNN和英國《衛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報導,在2018年歐洲消化醫學會腸胃病學學術會議上,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菲利普·施瓦布爾等人報告,在人類的糞便樣品中首次發現微塑料,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微塑料究竟是個啥東東?它又是如何進入人體的,有何危害?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地講一講。

微塑料

什麼是微塑料?

微塑料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這一概念是2004年由英國的科研人員首次提出來的,微塑料有片狀、線狀或塊狀等很多形態,它由於體積小,肉眼常難以辨別。

微塑料

微塑料多見於各種海洋生物,主要是存在於魚類的組織器官中。2015年,聯合國海洋環境保護科學問題聯合專家組把海洋微塑料對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等同於大型海洋塑料垃圾。

魚吞下的微塑料

2018年1月,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的科考隊員在南極鮑威爾海盆中,發現小於0.3毫米的微塑料,說明微塑料的汙染已遍布全球各個角落。

微塑料來自何方?

依據微塑料來源,可分為原生和次生微塑料。

原生微塑料指是在製造出來時,就是體積很小的塑料片或者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這些直徑小於 5 毫米的塑膠顆粒,被眾多洗護產品用來增加液體密度、去除角質,同時也讓產品變得新鮮好看。

柔珠

而次生的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風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

塑料垃圾

我們知道,塑料耐用、低成本、可塑性高,已經廣泛使用在工業及日常用品中,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但同時,由於普通的塑料無法生物降解,只會碎裂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這些都是微塑料的來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海洋中大約有80%的塑料碎片來自陸地的汙染,還有20%是來自於船舶的活動,或是直接從大型貨輪丟棄的垃圾。

堆積的廢棄塑料瓶

據估計,全球超過5億件,至少25萬噸的塑料目前浮在海洋中。

微塑料是如何進入人體的?

微塑料是如何進入人體內的,目前還不十分清楚,按照常理,應該是經口進入人體的,我們食用海產品、飲用瓶裝水等,可能是人體內微塑料顆粒的主要來源。

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在牡蠣、貽貝和魚類等食物中,飲用水、海鹽,甚至蜂蜜中都發現了微塑料。

我們以海鹽為例,按照全球平均食鹽攝入量計算,一個成年人每天攝入10.06克的鹽或等量替代品,那麼,他每年約攝入2000個微塑料。

此外,我們日常呼吸中,也可以吸入微塑料,其攝入量與飲食相當。

微塑料對人體是否有害?

如此嚴重的微塑料汙染,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大量微塑料會對健康產生什麼影響?

應該說,這是一個世界上都關心的問題,許多機構和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也不相同:

微塑料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17年的調查認為,對於齧齒動物和狗而言,直徑超過150微米的微塑料是不會被吸收,會通過糞便排出。而人體攝入的微塑料和納米級塑料顆粒90%以上不會被人體吸收,因此認為,微塑料可能不會對人類造成危害。

但也有研究認為,人類攝入的微塑料,儘管大部分隨糞便排出,但仍會有少量的存留在體內,長期的蓄積,就可能造成危害。這是因為塑料本身和塑料吸附的成分,都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如微塑料表面可以吸附許多細菌和真菌,這些病原體可以通過微塑料這個載體,將病原微生物帶入人體,影響人們的健康。

細菌

2016年歐洲的研究表明,微塑料對人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它含有的汙染物上,如多氯聯苯和多環芳烴。

多環芳烴

儘管微塑料對人類的危害尚無研究證實,但對其他生物的傷害已經有研究結果。2016年瑞典的研究表明,高劑量的聚苯乙烯型微塑料能抑制鱸魚的孵化和生長。

法國的研究證實,牡蠣接觸到聚苯乙烯微珠時,會受到能量吸收和分配的幹擾,影響其繁殖和後代的健康。2015年美國的研究發現,微塑料可導致日本青鱂魚的肝臟損傷。

青鱂魚

微塑料的吸附性很強,能吸附很多有害物質。有研究發現,1克微塑料中含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可高達24000納克,它們具有高毒、持久、生物積累性、親脂性和疏水性等特點,在低濃度時也會對生物體造成傷害。二惡英類物質就屬於持久性的有機汙染物。

二惡英

如果微塑料能夠進入人體的循環系統,對人體可能是有害的,有研究表明,直徑小於20微米的塑料顆粒是可以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這些細小的顆粒進入血液,對人類可能是有害的。

目前,每個成人每年通過呼吸、飲用水、食用貝類所攝取的微塑料可高達32000個,儘管微塑料對於人類的影響還沒有定論,但潛在的危險是存在的,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禁止柔珠,從源頭減少微塑料勢在必行

這些柔珠在全球範圍內累積,危害著海洋生物,甚至進入了我們的食物鏈。由於柔珠很小,很難被過濾系統攔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成了環境的汙染。

2013 年的研究發現,在北美的伊利湖底,每平方公裡內就沉積著高達 170 萬的塑膠顆粒。而在美國紐約,每年就有 19 噸的柔珠被衝進下水道。據估計,大約有 15~51 萬億的塑膠碎片沉澱在海洋中。

柔珠成為海洋垃圾後,被海洋生物誤食,存留在他們的體內,有研究證實,每盤牡蠣平均有 50 顆柔珠。

面對如此嚴重的微塑料汙染,英國國會議員呼籲,在全球範圍內禁止柔珠的生產。

因此,我們應該呼籲禁止柔珠的生產,減少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減少並最終逐步淘汰一次性的塑料包裝和物品,為了我們的環境和健康,大家都應該行動起來。

相關焦點

  • 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科學家:全球50%人體內都有塑料微粒
    然而近日,歐洲聯合胃腸病學發布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估計全球約50%人口的體內都能找到塑料微粒。科學家研究了8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實驗對象,在他們的糞便中都發現了塑料微粒,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大小在50~500微米之間。
  • 細思恐極:微塑料進入人體!咋進去的?有啥危害?
    微塑料汙染已經「入侵」人體。據《紐約時報》報導,正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10月22日的學會上發布了一項新研究,該研究首次確認,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   微塑料就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和紡織纖維,主要來源為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的小塑料顆粒以及大塊塑料垃圾降解產生的碎屑。聯合國海洋環境保護科學問題聯合專家組(GESAMP)稱其為「溫柔殺手」。
  • 科學研究證實:微塑料危害蜜蜂健康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發現:微塑料暴露是危害蜜蜂健康的重要風險因子 。 通過闡明其危害蜜蜂腸道健康的毒性機制,有助於理解環境因子對蜜蜂健康的影響,同時也為研究微塑料對陸地生態系統的潛在危害提供了直接證據。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有害物質雜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 歐洲科研機構在人體內發現的微塑料哪裡來的?
    也就是說你可能在一年內就吞下了超過11000塊塑料。平時家長總說外面的米線有的就是拿塑料做的,讓孩子們少吃,但是沒想到吧,海鮮體內更多塑料。人類緊緊抱住顫抖的自己說:「我太難了!,這嘴裡吃的就沒幾樣是安全的。」 可能很多人有疑惑,那白白的貝殼肉或者魚肉裡怎麼可能有塑料,這微塑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又是如何進入人體的,有何危害呢?今天我們和大家一起「走近科學」。
  • 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食鹽中也有塑料顆粒,真成「塑料姐妹花」了?
    本周,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學會上,來自維也納醫藥大學胃腸病學家菲利普·施沃布爾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人體內存在微塑料(直徑小於0.5毫米的塑料微粒)。微塑料來源施沃布爾教授認為全球50%的人口體內都有微塑料。不過進入人體的微塑料對健康有什麼危害,危害程度多高目前尚不明確。
  • 健康快報,首次確認人類體內已被9種塑料微粒侵襲
    有錢了,大冬天可以到溫暖的海灘避雪,在享受陽光沙灘的時候,您有沒有將塑料水瓶扔向大海?您家的垃圾分類了嗎?您經常吃海鮮嗎?您的櫥櫃裡放著海鹽嗎?您今年用過多少塑料餐盒和包裝袋?您可知道那些您隨手丟棄的塑料製品,轉了幾個圈,又可能回到您的身體裡?
  • 人類糞便首次發現塑料微粒後,我再也不敢用塑料吸管了......
    海洋生物體內、飲用水、食鹽中都已有微塑料的痕跡,而前段時間竟有研究表示,人類大便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雖然這和基因編輯相比英國衛報奧地利環境局和維也納醫科大學最新研究報告人類糞便樣本中首次發現微塑料答案是:食物、飲用水、護理及生活用品雖然目前沒有具體研究量化表明塑料微粒對身體的傷害但已有研究發現微塑料會攜帶各類汙染物隨洋流運動對生態環境產生化學危害並透過各種載體進入人體
  • 微塑料進入人體後,危害有多大?已經進入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
    (東方IC/圖) 全文共3880字,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 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在人類糞便中檢測到了微塑料的存在。這意味著人類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吃掉了塑料,由此引出一個廣受關注的毒理學問題:微塑料會進入人類的腸道、血液以及其他器官中並危害我們的健康嗎?
  • 研究證實微塑料危害蜜蜂健康 並影響蜂產品質量安全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肉眼不可見的微塑料顆粒對傳粉昆蟲的影響,正在引起科學家們的注意。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發現,微塑料暴露是危害蜜蜂健康的重要風險因子,並進而影響蜂產品質量安全。有媒體報導稱,有關機構曾在蜂蜜中檢出塑料成分。蜜蜂所齊素貞副研究員介紹說,這引起了他們的研究興趣,想要知道蜂蜜中的塑料成分是否會影響蜜蜂健康。
  • 科研|科學家研究證實:微塑料危害蜜蜂健康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發現,微塑料暴露是危害蜜蜂健康的重要風險因子,通過闡明其危害蜜蜂腸道健康的毒性機制,有助於理解環境因子對蜜蜂健康的影響,同時也為研究微塑料對陸地生態系統的潛在危害提供了直接證據。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有害物質雜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 人體內發現"微塑料":怎麼來的?對我們有害嗎?
    檢測結果顯示,受試志願者的糞便內均有微塑料成分。這一消息引起全世界矚目,「微塑料」一詞進入大眾的視野。然而儘管有這些實證案例,人們對於「微塑料」卻知之甚少。微塑料是什麼?微塑料對人體有毒嗎?我們該如何看待微塑料?澎湃新聞整理了到2019年上半年為止相關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專家演講,為公眾進行一一解答。【微塑料主要來源是塑料瓶?
  • 人體47處被檢出微塑料,或成健康研究下一個熱點
    目前微塑料可以分為大致兩種,一種是進入環境前就已經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一般來自清洗衣服後的廢水。雪梨大學沿海城市生態影響研究中心發現,每洗一件衣服,就會衝洗掉1900多根纖維。其次是一些大型塑料的碎片汙染,包括我們熟知的飲料瓶、漁網、塑膠袋等。微塑料會通過各種方式轉移到人體中,造成潛在的健康風險。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早在2018年,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曾發布了一項研究,就首次確認了在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之後,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和奧地利聯邦環境局表示,科學家在參與研究的8位實驗對象的糞便中同樣發現了塑料微粒,且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
  • 你每周「吃掉」的塑料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科學家總結身邊隱藏的「微塑料」
    「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並結合新研究,指出我們生活中的微塑料來源及其危害,並給出建議如何從個人開始「減塑」。美國華盛頓一家公益網際網路通訊社(Orb Media)聯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公共健康學院對10多個國家的自來水樣本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全球83%的自來水中含有塑料微粒,這意味著數十億人的飲用水受到塑料汙染。
  • 我們一年會吃下多少塑料?塑料微粒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與南京土壤研究所和荷蘭萊頓大學的聯合研究發現,萵苣和小麥作物根部的裂縫可以吸收土壤和水中的微塑料,然後傳播到可食用部分。我們已經知道塑膠微粒會透過不同管道累積在我們的體內,但到底有多少呢?平均一周攝取五克今天,你想來點什麼?是頂級樂高壽司、鮪魚佐信用卡熱狗堡、還是嚴選塑膠安全帽?
  • 家有山泉:淨水器是智商稅嗎?塑料微粒通過飲水進入人體
    可有沒有想到,我們正在一口一口吃著塑料,並且塑料微粒已在人體內被發現?近日,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發布了一項新研究,首次確認:在人類的大便樣本中發現有塑料微粒。美國CNN「估計全球50%人體內有塑料微粒」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和奧地利聯邦環境局表示,科學家在參與研究的8位實驗對象糞便中都發現了塑料微粒。
  • 官方首度披露海洋微塑料汙染:魚類、貝類等檢出微塑料,危害待研究
    微塑料攝入人體內會造成什麼影響?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目前全球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攝食含有微塑料的海產品對人體健康有影響。」不過,王菊英強調,微塑料可能繼續分解為更細小的顆粒,潛在影響不可小覷,需要引起大家高度關注。
  • 科學家在其研究的每一個人體組織樣本中均發現微塑料顆粒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當談到塑料汙染時,最大的未知數之一就是微小的碎片會對生物體的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威脅。科學家們嘗試從人體組織中尋找答案,並在他們研究的每一個樣本中發現了塑料碎片的證據。這些塑料被分解成小於5毫米的大小,有些甚至小到0.001毫米,這使得它們很難在環境中被追蹤。「你可以發現全球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塑料汙染環境的現象,在短短的幾十年裡,我們從把塑料看作是一種美好的好處,到認為它是一種威脅。」研究小組成員 Charles Rolsky說。「有證據表明,塑料正在進入我們的身體,但很少有研究在那裡尋找它。
  • 這不是危言聳聽!研究發現每個人體組織中都有塑料微粒
    這不是危言聳聽!研究發現每個人體組織中都有塑料微粒 此前對野生動物的研究表明,接觸微塑料和納米塑料與不育症、炎症和癌症有關,但對人類的健康影響目前尚不清楚。現在,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人體器官和組織中首次發現了微量和納米塑料。
  • 科學家發現,大部分人體內留有塑料微粒,會對人類產生影響嗎?
    文/仗劍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大部分人體內留有塑料微粒,人類會受到影響嗎?地球是人類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家園,但是人類又對地球做出了怎樣的行為呢?人類仿佛和地球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的矛盾。人類的發展和地球的未來是有爭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