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微塑料危害蜜蜂健康 並影響蜂產品質量安全

2020-09-29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肉眼不可見的微塑料顆粒對傳粉昆蟲的影響,正在引起科學家們的注意。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發現,微塑料暴露是危害蜜蜂健康的重要風險因子,並進而影響蜂產品質量安全。

有媒體報導稱,有關機構曾在蜂蜜中檢出塑料成分。蜜蜂所齊素貞副研究員介紹說,這引起了他們的研究興趣,想要知道蜂蜜中的塑料成分是否會影響蜜蜂健康。

「微塑料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蜜蜂所王凱副研究員介紹,「它主要是塑料製品分化或降解產生的,廣泛分部在水體、陸地和空氣中,有些肉眼可見,有些不可見。」。

據團隊首席吳黎明研究員介紹,研究團隊以直徑25微米的球形聚苯乙烯微塑料為對象,研究了其單獨或與抗生素聯合暴露對蜜蜂的潛在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聚苯乙烯微塑料暴露對蜜蜂具有亞致死作用,這些微塑料可以在蜜蜂的腸道中蓄集,導致腸道菌群的多樣性顯著下降,同時伴隨著腸道核心微生物種群結構的明顯改變等。更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抗生素與微塑料聯合處理,會導致蜜蜂的死亡率顯著升高,進而影響蜂產品質量安全。

微塑料顆粒正威脅著蜜蜂的安全。中國農科院供圖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都出現蜜蜂蜂群下降的現象,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尋找原因。王凱和齊素貞副研究員介紹,「氣候變化、環境汙染、農藥過度使用等原因都可能影響蜂群健康,導致蜜蜂種群衰減,但這些是否是全部原因以及危害機制尚未可知。此次,我們發現了微塑料對蜜蜂的危害。這表明,環境中的微塑料汙染也有可能是導致蜂群種群下降的危險因素」。

蜜蜂是如何接觸到微塑料的呢?王凱副研究員解釋,「微塑料大量存在於海洋、地表水、植物表面和空氣中,蜜蜂在採集活動過程中可能接觸到這些微塑料,並帶入蜂巢,導致這些微塑料在蜜蜂腸道中的蓄積,並緩慢造成危害。特別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當養殖者對蜜蜂使用了抗生素,抗生素會和微塑料相互作用,蜜蜂死亡的風險就會增加」。

微塑料對蜜蜂腸道健康影響機制。中國農科院供圖

吳黎明研究員表示,微塑料對於蜜蜂等傳粉昆蟲的危害作用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進一步開展微塑料對蜜蜂及蜂產品質量的風險評估十分必要。

據介紹,該研究得到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有害物質雜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穆祥桐 校對 陳荻雁

相關焦點

  • 科學研究證實:微塑料危害蜜蜂健康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發現:微塑料暴露是危害蜜蜂健康的重要風險因子 。 通過闡明其危害蜜蜂腸道健康的毒性機制,有助於理解環境因子對蜜蜂健康的影響,同時也為研究微塑料對陸地生態系統的潛在危害提供了直接證據。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有害物質雜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 科研|科學家研究證實:微塑料危害蜜蜂健康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發現,微塑料暴露是危害蜜蜂健康的重要風險因子,通過闡明其危害蜜蜂腸道健康的毒性機制,有助於理解環境因子對蜜蜂健康的影響,同時也為研究微塑料對陸地生態系統的潛在危害提供了直接證據。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有害物質雜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 打造蜂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管理的「天眼」
    原標題:打造蜂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管理的「天眼」 養蜂業是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世界養蜂大國,養蜂數量、蜜蜂產品產量以及出口量多年來穩居世界首位。但由於受產地環境汙染、蜜蜂生病用藥和摻雜使假等因素影響,蜂產品質量安全近十五年來一直廣受關注。
  • 「健康」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對健康有危害嗎?答案在這
    微塑料對人體是否有害?如此嚴重的微塑料汙染,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大量微塑料會對健康產生什麼影響?而人體攝入的微塑料和納米級塑料顆粒90%以上不會被人體吸收,因此認為,微塑料可能不會對人類造成危害。但也有研究認為,人類攝入的微塑料,儘管大部分隨糞便排出,但仍會有少量的存留在體內,長期的蓄積,就可能造成危害。
  • 淡水環境中發現微塑料,影響的不僅僅是水生生物
    微塑料常見形狀有:顆粒/球團、碎片、泡沫、纖維以及薄膜。在水體環境中的微塑料主要以纖維為主。微塑料粒徑的大小直接影響它們在水環境中的遷移,以及是否會被生物體攝食,與生物安全密切相關。隨著提取及其鑑定技術的發展可檢測到的微塑料的尺寸越來越小。現階段在水體環境中發現的微塑料尺寸範圍變化很大,最常見的微塑料粒徑小於1mm,隨著粒徑的增加,微塑料的數量呈減小趨勢。
  • 微塑料進入人體後,危害有多大?已經進入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
    施瓦布爾在會上表示: 「這項研究證實了科學家長期以來的猜測,即微塑料可能在胃腸道中堆積,在那裡它們也許會影響腸道的耐受性和免疫反應。還可能協助有毒化學物質和病原體傳播到體內。」
  • 官方首度披露海洋微塑料汙染:魚類、貝類等檢出微塑料,危害待研究
    微塑料攝入人體內會造成什麼影響?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目前全球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攝食含有微塑料的海產品對人體健康有影響。」不過,王菊英強調,微塑料可能繼續分解為更細小的顆粒,潛在影響不可小覷,需要引起大家高度關注。
  • 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科學家:全球50%人體內都有塑料微粒
    然而近日,歐洲聯合胃腸病學發布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估計全球約50%人口的體內都能找到塑料微粒。科學家研究了8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實驗對象,在他們的糞便中都發現了塑料微粒,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大小在50~500微米之間。
  • 《科學》雜誌提醒:警惕微塑料顆粒對飲水安全造成的威脅
    因人類大量使用塑料製品造成的「白色汙染」已是老生常談,但關於塑料汙染對全球水環境和人類飲水安全造成的危害最近幾年才被人們所認知和重視。塑料顆粒汙染影響據CNN報導,一項新研究對全球人均塑料攝入量進行了估算,結果顯示:全球人均每周攝入約2000顆微塑料顆粒,總重量為5克,相當於每周吃下一張信用卡。
  • 最新研究證實,牡蠣、扇貝等海鮮中微塑料汙染水平最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當前,海洋微塑料汙染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環境問題。海洋中的微塑料也被稱為海洋中的 「PM2.5」,就如同大氣中的 PM2.5 一樣,微塑料一旦通過海洋中的食物鏈進入海洋生物體內,最終必將走上人類餐桌,直接威脅到人體健康。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時間:2020-11-24 15:32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 人體47處被檢出微塑料,或成健康研究下一個熱點
    目前微塑料可以分為大致兩種,一種是進入環境前就已經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一般來自清洗衣服後的廢水。雪梨大學沿海城市生態影響研究中心發現,每洗一件衣服,就會衝洗掉1900多根纖維。其次是一些大型塑料的碎片汙染,包括我們熟知的飲料瓶、漁網、塑膠袋等。微塑料會通過各種方式轉移到人體中,造成潛在的健康風險。
  • 微而足道|微塑料對人體有害嗎?現有研究尚未證實
    現有研究尚未證實 澎湃新聞記者 徐路易 2019-09-20 21:05 來源:澎湃新聞
  • 細思恐極:微塑料進入人體!咋進去的?有啥危害?
    微塑料汙染已經「入侵」人體。據《紐約時報》報導,正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10月22日的學會上發布了一項新研究,該研究首次確認,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   微塑料就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和紡織纖維,主要來源為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的小塑料顆粒以及大塊塑料垃圾降解產生的碎屑。聯合國海洋環境保護科學問題聯合專家組(GESAMP)稱其為「溫柔殺手」。
  • 微塑料對全球環境的影響
    科學家和公眾普遍擔心這些微小的合成碎片正在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微塑料分布在陸地表面和空氣中。事實上,微塑料威脅的廣泛性是很多科研的主要關注點。微塑料是一種全球現象,僅在海洋環境中無法充分理解或解決,塑料在陸地上被生產、使用和丟棄,並通過土壤、河流和大氣傳播。如果你說的是在這些材料到達海洋後再處理它們,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研究人員指出,這個問題的全球範圍也延伸到了社會領域。
  • (微)塑料汙染對土壤生態系統的影響
    汽車輪胎磨損、日常生活和洗衣、工業過程(如打磨)、表面磨損和塑料塗料(如人造草皮和聚合物塗料)是微塑料的主要產生方式,因其能夠進入食物鏈,進而可引發嚴重的環境和健康問題。海洋受微塑料影響最為直接,在牡蠣等海洋生物體內已發現微塑料顆粒,人類糞便中也已發現微塑料。土壤中(微)塑料的汙染也十分普遍,主要通過農膜的大量使用和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等途徑進入。
  • 美證實塑料製品的危害:小劑量雙酚A對人有影響(圖)
    網易探索4月4日報導據《時代周刊》報導,美國最近在研究塑料製品的危害性與解決之道。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化工生產迅速崛起,僅美國每天產生或進口的工業化學品就高達190萬噸,使美國人淹沒在合成品的海洋中。而當我們提到汙染時,浮現在腦海裡的是那些大型工廠將被汙染的廢水排放到河流中,而不會想到這些化學品。
  • 每日科普|微塑料的「毒」從何而來?
    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除了海洋,淡水、土壤、大氣中有微塑料的存在,甚至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鹽、礦泉水等食品中也都檢測到了一定量的微塑料顆粒。除了人類頻繁活動的區域,在人類活動較少的地區、人跡罕至的冰山、海溝也陸續檢測到了微塑料。可以說微塑料已經無處不在。
  • 關於微塑料的一些事實:腸道菌群受微塑料影響嚴重
    因為微塑料不僅造成全球環境汙染,同時也對人類和動物的健康帶來隱患。研究顯示 ,我們每個人平均每周要攝入2000顆微塑料,重量約5克,相當於一張信用卡。一想到這麼多的塑料小顆粒就這樣被吃進我們嘴裡,決策者和科學家們頭頂都不免騰起一片烏雲。微塑料的種類和來源微塑料根據來源主要分兩類。
  • 研究:風將微塑料帶到遙遠海洋的乾淨區域
    外媒報導,微塑料即從大件物品中分離出來的塑料微粒正在向更偏遠、更乾淨的海洋區域移動。根據一項新研究,這些塑料顆粒被卷到空中然後飄往偏遠地區並最終回到水裡和食物供應中。微塑料是一種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其中很多比它小得多,包括肉眼不可見的小塑料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