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證實微塑料危害蜜蜂健康 並影響蜂產品質量安全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肉眼不可見的微塑料顆粒對傳粉昆蟲的影響,正在引起科學家們的注意。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發現,微塑料暴露是危害蜜蜂健康的重要風險因子,並進而影響蜂產品質量安全。有媒體報導稱,有關機構曾在蜂蜜中檢出塑料成分。蜜蜂所齊素貞副研究員介紹說,這引起了他們的研究興趣,想要知道蜂蜜中的塑料成分是否會影響蜜蜂健康。
-
科學研究證實:微塑料危害蜜蜂健康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發現:微塑料暴露是危害蜜蜂健康的重要風險因子 。 通過闡明其危害蜜蜂腸道健康的毒性機制,有助於理解環境因子對蜜蜂健康的影響,同時也為研究微塑料對陸地生態系統的潛在危害提供了直接證據。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有害物質雜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
「健康」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對健康有危害嗎?答案在這
微塑料什麼是微塑料?微塑料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這一概念是2004年由英國的科研人員首次提出來的,微塑料有片狀、線狀或塊狀等很多形態,它由於體積小,肉眼常難以辨別。微塑料微塑料多見於各種海洋生物,主要是存在於魚類的組織器官中。
-
每日科普|微塑料的「毒」從何而來?
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除了海洋,淡水、土壤、大氣中有微塑料的存在,甚至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鹽、礦泉水等食品中也都檢測到了一定量的微塑料顆粒。除了人類頻繁活動的區域,在人類活動較少的地區、人跡罕至的冰山、海溝也陸續檢測到了微塑料。可以說微塑料已經無處不在。
-
微塑料進入人體後,危害有多大?已經進入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
施瓦布爾在會上表示: 「這項研究證實了科學家長期以來的猜測,即微塑料可能在胃腸道中堆積,在那裡它們也許會影響腸道的耐受性和免疫反應。還可能協助有毒化學物質和病原體傳播到體內。」
-
海洋二所科研人員發表系列研究成果,揭示海洋微塑料生態毒理
本報記者 趙 寧 通 訊 員 武芳竹 顧華鑫 開展微塑料分布特徵研究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2016年開始研究海洋微塑料,在國內研究機構中較早建立了海洋微塑料分析和檢測實驗室,近年來陸續開展了長江口、杭州灣、象山灣、三門灣等典型海灣以及印度洋和極地的微塑料分布特徵研究。
-
微而足道|微塑料對人體有害嗎?現有研究尚未證實
微而足道|微塑料對人體有害嗎?現有研究尚未證實 澎湃新聞記者 徐路易 2019-09-20 21:05 來源:澎湃新聞
-
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科學家:全球50%人體內都有塑料微粒
然而近日,歐洲聯合胃腸病學發布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估計全球約50%人口的體內都能找到塑料微粒。科學家研究了8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實驗對象,在他們的糞便中都發現了塑料微粒,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大小在50~500微米之間。
-
微塑料研究最前沿丨微塑料監測遇難題,我們該何去何從?
近年來,塑料汙染在水環境(海洋和淡水)中的問題日益嚴重,得到廣泛報導和關注。據《Science》雜誌研究報告,2010 年全球192 個沿海國家和地區共製造2.75億噸塑料垃圾,其中約有800萬噸排入海洋,並且塑料垃圾數量不斷增多,到2015年已有超過900 萬噸塑料垃圾排入海洋。如果不加以控制,科學家預計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排放量將會是2010年的兩倍。
-
微塑料開始損害細胞!研究發現,這些垃圾正被我們吃進肚子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如今,地球上的環境汙染早已經成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特別是被認為是最嚴重汙染源之一的微塑料汙染,如今成為了很多科學家的重點科研內容,英國科學家拉婭勒·利物浦就是其中之一。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顆粒
起初科學家只是在動物體內發微塑料,後來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類糞便中,也含有塑料微顆粒。利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微光譜分析人類糞便中是否存在微塑料,以確定人類是否不自覺地攝入它們。最後,科學家發現,所有8個糞便樣本都檢測出塑料微粒呈陽性。每10克人類糞便中有20個微塑料(大小為50至500微塑料)。總的來說,檢測到9種塑料類型,其中聚丙烯和聚乙烯對苯二甲酸是最豐富的。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顆粒
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在牡蠣、貽貝和魚類等食物中,飲用水、海鹽,甚至蜂蜜中都發現了微塑料。從此,研究微塑料在生物鏈的旅程以及是否危及人類的健康和生態環境,就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起初科學家只是在動物體內發微塑料,後來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類糞便中,也含有塑料微顆粒。
-
官方首度披露海洋微塑料汙染:魚類、貝類等檢出微塑料,危害待研究
微塑料攝入人體內會造成什麼影響?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目前全球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攝食含有微塑料的海產品對人體健康有影響。」不過,王菊英強調,微塑料可能繼續分解為更細小的顆粒,潛在影響不可小覷,需要引起大家高度關注。
-
嬰兒每天可能喝下160萬顆微塑料,科學家:微塑料可能進入大腦
人類雖然很清楚,塑料汙染對於地球的危害,卻不知道微塑料對人類的影響可能更大,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塑料微粒)的概念,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
-
微塑料無處不在,潛在隱患不容忽視!
「目前,科研人員逐步了解塑料進入海洋的循環過程和生態效應,評估其對海洋生態系統、人類健康的影響。但對於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仍有很多未解之謎有待研究。」華東師範大學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說。備受關注的海洋微塑料2004年,英國學者理察·湯普森首次提出「微塑料」概念。
-
細思恐極:微塑料進入人體!咋進去的?有啥危害?
微塑料汙染已經「入侵」人體。據《紐約時報》報導,正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10月22日的學會上發布了一項新研究,該研究首次確認,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 微塑料就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和紡織纖維,主要來源為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的小塑料顆粒以及大塊塑料垃圾降解產生的碎屑。聯合國海洋環境保護科學問題聯合專家組(GESAMP)稱其為「溫柔殺手」。
-
最新研究證實,牡蠣、扇貝等海鮮中微塑料汙染水平最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當前,海洋微塑料汙染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環境問題。海洋中的微塑料也被稱為海洋中的 「PM2.5」,就如同大氣中的 PM2.5 一樣,微塑料一旦通過海洋中的食物鏈進入海洋生物體內,最終必將走上人類餐桌,直接威脅到人體健康。
-
珠穆朗瑪峰也發現了微塑料,危害目前尚不清楚
不過塑料的危害並沒有這麼簡單,塑料在被大自然分解的過程中,會形成微塑料,這些微塑料的直徑小於5毫米,甚至是達到微米或者是納米的級別;形狀有顆粒、纖維、薄膜。這些微塑料才是真正對生命產生威脅的東西,它們現在已經遍布到了全球各地,人類生活的陸地土壤中、淡水水系中,有塑料垃圾的地方都有分解出來的微塑料,這些微塑料會進入動物的體內,然後再次進入人類的餐桌。
-
科學家在其研究的每一個人體組織樣本中均發現微塑料顆粒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當談到塑料汙染時,最大的未知數之一就是微小的碎片會對生物體的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威脅。科學家們嘗試從人體組織中尋找答案,並在他們研究的每一個樣本中發現了塑料碎片的證據。而且目前我們還不知道這種塑料是否只是一種麻煩事,還是代表著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此前的研究已經考察了塑料汙染對魚類的影響,發現它會導致動脈瘤和生殖變化;而在甲殼類動物身上,塑料會在幾天內被磨成更細小的碎片。其他研究表明,塑料是如何通過胃腸道傳播的。但據研究人員所知,還沒有人研究這些材料在我們食用後如何在人體器官中堆積。
-
微塑料對人體有害嗎?現有研究尚未證實
【編者按】 2018年10月於奧地利舉行的歐洲腸胃病學會議上,有研究人員稱已在人體排洩物中測得多種微塑料。檢測結果顯示,受試志願者的糞便內均有微塑料成分。這一消息引起全世界矚目,「微塑料」一詞進入大眾的視野。然而儘管有這些實證案例,人們對於「微塑料」卻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