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徹底淪陷?珠穆朗瑪峰也發現了微塑料,危害目前尚不清楚

2020-11-23 李論科學

地球徹底淪陷!這句話現在看來一點也不誇張,那麼到底是什麼在人類的眼皮底下「佔領」了地球?答案是塑料,微塑料!

不可否認,科技文明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舒適和便捷,我們利用科學徵服自然,改造自然,人類現在看似已經凌駕於自然之上了;

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人類其實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在徵服自然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利用科學武器在徵服自己,最終的苦果還是要人類來承受。

就拿塑料來說,確實,這種材料是人類工業時代以來最偉大的發明,是人類智慧的產物,它一出現就迅速以其廉價、強度高、抗腐蝕、可塑性強等優點佔領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現在的塑料製品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無處不在,你環顧四周就會發現你已經被塑料包圍了。

甚至你身上穿的衣服也是利用回收的塑料瓶(PE)製成的,也就是聚酯纖維,我們親切地稱之為的確良。

我們現在已經離不開塑料了,同樣的塑料現在也在反噬著地球,威脅著人類。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地球的各個角落。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全世界每年生產的塑料不過數百萬噸,但是到了今天僅我國每年就生產塑料3000萬噸以上,全球每年3.3億噸以上。

那麼如此大的塑料都去了哪裡?

毫不誇張地說,有1/3的塑料進入了海洋,隨著洋流被帶到了全球各處。只有很一少部分被回收利用,製成次級產品(聚酯纖維衣服),剩下的絕大部分被掩埋在了地下,或者隨意地丟棄在各處,形成恐怖的白色汙染。

這些塑料製品有些我們使用的時間也就是數分鐘,例如塑膠袋、一次性塑料杯、吸管等,但地球需要數百年的時間才能將其消化,有些塑料則需要數千年、甚至是上萬年的時間才能徹底的被分解。

按照人類現在逐年增加的塑料產量,以及地球消化塑料的時間來看,長此以往下去,地球肯定會變成一個表面全部被塑料覆蓋的星球。

屆時嚴重的白色汙染,會導致地球不再適宜任何生命的生存。

不過塑料的危害並沒有這麼簡單,塑料在被大自然分解的過程中,會形成微塑料,這些微塑料的直徑小於5毫米,甚至是達到微米或者是納米的級別;形狀有顆粒、纖維、薄膜。

這些微塑料才是真正對生命產生威脅的東西,它們現在已經遍布到了全球各地,人類生活的陸地土壤中、淡水水系中,有塑料垃圾的地方都有分解出來的微塑料,這些微塑料會進入動物的體內,然後再次進入人類的餐桌。

甚至是我們呼吸的空氣中也漂浮著脫落下來的塑料纖維,這些纖維來自聚酯纖維衣物、毛毯等生活用品。

還有我們平時所使用的杯子、礦泉水瓶等一些塑料餐具,不管是PE還是PP,在遇見高溫以後都會脫落下來數以百萬計的微塑料。

發表在《自然·食品》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顯示,嬰兒使用的PP材質的塑料奶瓶,遇見高溫(95攝氏度)以後也會脫落下來每升水5500萬個塑料微粒。

而PP材質是大多數奶瓶所使用的塑料,它本身無毒,但是會脫落微粒,這些微粒最終都會進入嬰兒的體內。

因此我們下次再調製奶粉的時候不要溫度過高,也不要直接在奶瓶裡調製,可以事先在非塑料的容器裡調好,放涼,然後再倒進奶瓶,切記也不要搖晃。

或者如果你不放心,可以直接選用玻璃材質的奶瓶。

所以說現在塑料微粒已經充斥著人類的生活,而且在人類的生活圈之外,塑料微粒也大量存在。

例如今年科學家分析了2009年在南極取出的1米長冰芯(一直被保存在實驗室)在其中發現了96個塑料微粒。

北極的更為嚴重,在巴伐利亞一條鄉村公路附近採集的樣品中科學家發現每升含有154000顆塑料微粒,北極的積雪中每升含有超過14400顆塑料微粒。

很明顯北極人類活動更加頻繁,塑料汙染也更為嚴重。

地球的兩極沒有逃過塑料汙染,那還有什麼地方偏僻呢?你可能會想到珠穆朗瑪峰。不幸的是,那裡在1953年就被人類徵服了。

最近科學家在珠穆朗瑪峰上採集了19個樣本,採集樣本的位置有8000米、8440米,在樣本中科學家均檢測到了微塑料的存在;

8000米的樣本每升雪中含有79個微塑料,8440米的樣本中平均每升雪中含有12個塑料微粒。

至於這些微塑料的來歷,科學家認為有些是登山者帶上去的,有些微塑料是被氣流帶到了高處。

但不管怎樣,珠穆朗瑪峰的加入可以說地球現在已經徹底的被塑料佔領了。

這項研究發現在《One Earth》雜誌上。

那麼微塑料對人體有啥危害呢?

其實現在關於微塑料危害的研究並不多,因為沒有任何具體的病例供我們研究,目前我們只確定了直徑超過150微米的微粒會隨著人體的糞便被排洩出來。

這項研究2019年發表在了ACP期刊上,科學家在人體糞便中檢測到塑料微粒,最大的直徑500微米。

這項研究確定了微塑料已經進入了人體的事實。但有何種危險並不清楚。

不過科學家猜測,直徑小於20微米的塑料微粒進入人體以後就無法通過代謝排洩出來了,它們會進入人體的血液,以及各個內臟器官,持續的累積,如果達到一定的量肯定會引發各種未知的風險。

那些直徑最小的微粒,甚至可以進入人體的細胞,在細胞中累積,影響破壞細胞的功能。

不過,隨著微塑料對人類傷害的持續增加,未來可能會出現一些和微塑料有關的病例,科學家就可以具體的研究這些微塑料會對人造成何種傷害了。

所以還是那句話,人類在方便自己、徵服自然的同時,其實自己也正在被一步步被套牢。我們永遠無法擺脫自然,因此我們也無法徵服自然,我們要學會和自然和諧相處,保護自然,珍愛地球。

我們的日常生活應該做到能少用塑料製品就少用,出門拿布袋子、菜籃子,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健康的地球。

相關焦點

  • 地球徹底淪陷,世界第一高峰也發現了微塑料
    這些微塑料已經佔據了世界的每個角落,現在連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淪陷了。科學家對登山路徑上的冰雪進行採樣,一路到達了海拔8440米的高度。在山脈和山谷採集的樣本中顯示出了大量的微塑料,這包括聚酯、丙烯酸、尼龍和聚丙烯纖維。所有這些材料均用於製造高性能的戶外服裝和設備,因此科學家高度懷疑這些類型的物品是主要的汙染源,而不是食物和飲料容器之類的東西。
  • 微塑料現身珠穆朗瑪峰,這標誌著地球徹底被微塑料統治
    剛剛,新聞報微塑料已經攻陷珠穆朗瑪峰峰頂。這是繼馬裡亞納海溝之後,珠峰頂部首次發現微塑料。至此,包括空氣、地表、海洋的地球立體空間全部被微塑料汙染。實際上,微塑料的粒徑範圍從幾微米到幾毫米,是形狀多樣的非均勻塑料顆粒混合體,肉眼往往難以分辨,被形象地稱為「海中的PM2.5」。與「白色汙染」塑料相比,微塑料的危害體現在其顆粒直徑微小上,這是其與一般的不可降解塑料相比,對於環境的危害程度更深的原因。
  • 地球無淨土?北極,海溝,珠峰均發現塑料微粒,並且已進入人體內
    但是隨著人類的發展,北極的變化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根據《自然-通訊》期刊研究表明,人類徹底已經改變了北極的生態系統,在北極地區發現了非常危險的東西。這可以說不僅是生態危機,也是人類的危機,但是科學家們對這種非常危險的東西,來源、流向和最終命運尚不清楚,這就是最關鍵的,這是什麼危險的東西?
  • 珠穆朗瑪峰被微塑料入侵,未來人類要面臨多大的危險?
    隕石撞地球?還是喪屍病毒?全球氣候變暖?機器人?人們對未來存在美好的願景同時,也有部分人對未來產生恐慌,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因素感到不知所措。而最近,有科研人員發現在珠穆朗瑪峰上發現了「人類製造」,從而讓許多人的焦點都開始轉移到這裡,有些人還甚至開始緊張。
  • 科學家最新發現,北極地區的微塑料來自於我們的衣服
    塑料垃圾的壽命非常長,在它們降解之前,它們會慢慢地分解成更小的碎片,最後就變成了微塑料顆粒。微塑料已經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它幾乎遍布地球的每個角落,從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到最偏遠的兩極地區都存在它的身影。它甚至滲入了我們的食物當中,不過目前尚不清楚對人體有何危害。
  • 科學家在未出生嬰兒的胎盤中發現了微塑料
    科學家在未出生嬰兒的胎盤中發現了微塑料 站長之家(ChinaZ.com)12月24日 消息:「微塑料」這個詞越來越經常被提及,而現在更讓人擔憂的是,有研究人員首次在未出生嬰兒的胎盤中出現了微塑料顆粒。
  • 科學家在珠穆朗瑪峰峰頂附近發現微塑料存在的證據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作為尺寸僅有幾毫米的微小廢棄物,微塑料是一種隱蔽的塑料汙染形式,令人難以置信地難以追蹤,但科學家們正在更清楚地了解它的存在有多麼深遠。這方面的最新發現來自高海拔地區,研究人員在珠穆朗瑪峰上研究微塑料時,首次在山頂以下發現了微塑料存在的證據。
  • 英媒:珠峰峰頂附近發現微塑料汙染
    英媒稱,地球最高處和最深處都出現了微塑料。此前在太平洋11公裡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發現了這種塑料微粒,如今又在珠穆朗瑪峰上探測到這種物質。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20日報導,這是首次在珠峰上發現這種直徑不足5毫米的塑料微粒。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時間:2020-11-24 15:32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 最高的塑料垃圾:科學家在珠峰發現微塑料蹤影
    據外媒報導,人類對塑料製品的痴迷已經在從最深的海溝到最高的山峰的地方都留下了垃圾的足跡。來自國家地理和勞力士Perpetual Planet珠峰探險隊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傳說中的珠峰峰頂附近發現了微塑料。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Cell》的One Earth上。
  • 微塑料開始損害細胞!研究發現,這些垃圾正被我們吃進肚子
    拉婭勒·利物浦認為,微塑料或許正在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然後在人體中堆積後,進入我們的細胞,然後將一些細菌和病毒送進我們的體內,為了確保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2021年年底之前,人類應該搞清楚微塑料的危害才可以。什麼是微塑料?
  • 塑料正反噬人類?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
    塑料正反噬人類?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在1分鐘內,全球就能賣出100 萬個塑料瓶,200萬個塑膠袋,人類平均每年製造800萬噸塑料廢物。這些急速增加的塑料要等1000多年才能降解。儘管人類知道塑料對於地球的危害,卻不知道微塑料也在侵蝕地球。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大本營周圍微塑料濃度最高
    近日,據新科學家,繼馬裡亞納海溝檢測到微塑料之後,人類社會的微塑料也出現在珠穆朗瑪峰峰頂附近。微塑料個體寬度小於5毫米,據推測可能是由於較大的物品破裂而引起。上至世界之巔,下至世界最深的海溝,微塑料可謂無處不在。有研究指出,每年每人平均會攝入70000顆微塑料。目前微塑料對人體是否有害還缺乏深入的研究,但這類無孔不入的物質無疑值得我們警惕:我們必須推進對於微塑料的研究,儘早提出可行的塑料減排和處理方案。
  • 科學家首次在珠峰發現微塑料足跡,汙染治理迫在眉睫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探險隊從珠穆朗瑪峰上採集回來的雪和溪流樣本,發現了珠穆朗瑪峰上存在被微塑料汙染的證據。研究人員表示,珠穆朗瑪峰大本營周圍分布的微塑料濃度最高,而且在海拔高達 8440 米的峰頂之下也存在微塑料。
  • 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食鹽中也有塑料顆粒,真成「塑料姐妹花」了?
    微塑料來源施沃布爾教授認為全球50%的人口體內都有微塑料。不過進入人體的微塑料對健康有什麼危害,危害程度多高目前尚不明確。施沃布爾教授稱:這次實驗中發現的微塑料因為體積夠大而不太可能造成嚴重威脅(直接被排洩出身體)。倫敦國王學院環境健康科學家史蒂芬妮·懷特指出:「這些大體積微塑料的更大威脅是,它們可能在人體組織內逐漸累計起來。」
  • 「健康」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對健康有危害嗎?答案在這
    近日,包括美國CNN和英國《衛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報導,在2018年歐洲消化醫學會腸胃病學學術會議上,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菲利普·施瓦布爾等人報告,在人類的糞便樣品中首次發現微塑料,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微塑料究竟是個啥東東?它又是如何進入人體的,有何危害?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地講一講。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顆粒
    ,塑料的危害不僅來自於塑料垃圾,還有微塑料。利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微光譜分析人類糞便中是否存在微塑料,以確定人類是否不自覺地攝入它們。最後,科學家發現,所有8個糞便樣本都檢測出塑料微粒呈陽性。每10克人類糞便中有20個微塑料(大小為50至500微塑料)。總的來說,檢測到9種塑料類型,其中聚丙烯和聚乙烯對苯二甲酸是最豐富的。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顆粒
    對於地球來說來說,塑料的危害不僅來自於塑料垃圾,還有微塑料。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微塑料概念,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依據微塑料來源,可分為原生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指是在製造出來時,就是體積很小的塑料片或者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
  • 塑料的危害:塑料可給地球帶來的10大可怕的危害
    人類發明塑料之後,一開始並沒有想到它會對地球生態帶來如此巨大的危害。大量的塑料被遺棄在了大自然當中,為整個生態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只不過,大多數時候,生活在人類社會的人們,根本就不會真正的意識到塑料所造成的危害都有哪些。
  • 塑料的危害:塑料可給地球帶來的10大可怕的危害
    人類發明塑料之後,一開始並沒有想到它會對地球生態帶來如此巨大的危害。大量的塑料被遺棄在了大自然當中,為整個生態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只不過,大多數時候,生活在人類社會的人們,根本就不會真正的意識到塑料所造成的危害都有哪些。從被塑料圈困住的海龜到大量進食塑料的鯨魚,今天,小編就要分享,塑料的危害:塑料可給地球帶來的10大可怕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