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被微塑料入侵,未來人類要面臨多大的危險?

2020-11-29 冷眼談知識

未來,人類將要面臨多大的危險呢?地震?海嘯?核武器?隕石撞地球?還是喪屍病毒?全球氣候變暖?機器人?

人們對未來存在美好的願景同時,也有部分人對未來產生恐慌,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因素感到不知所措。

而最近,有科研人員發現在珠穆朗瑪峰上發現了「人類製造」,從而讓許多人的焦點都開始轉移到這裡,有些人還甚至開始緊張。

珠穆朗瑪峰本來是一個純淨美好的地方,究竟是什麼讓人類感到緊張和恐懼?

「人類製造」的入侵,會帶給人類什麼樣的危險?未來人類還會面臨什麼危險呢?

被「人類製造」入侵的珠穆朗瑪峰

被譽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如同神聖般的存在,潔白無瑕,如同清純美麗的仙女不食人間煙火。

千百年來,人們都說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難得的一塊淨土。但是這個說法,在最近幾年裡卻被打破了。

人們的足跡在這200年間得到了質的飛躍,從陸地之旅到環遊世界,許多人開始嚮往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越是困難險阻,人們就越是想挑戰。

而珠穆朗瑪峰也開始被人們所挑戰,自從珠穆朗瑪峰被人類登上最高處開始,每一年都有相當數量的人想要徵服珠穆朗瑪峰。

每年攀登的人數從最初的幾十人,到後來有4萬多人。



有人的世界,就有了交易,有交易的世界就有了經濟,有經濟的世界就有了更多人類的痕跡。

珠穆朗瑪峰的周邊城市因為旅遊而迅速發展,並且為攀登的人員提供便利,水、食物、帳篷、營地、攀巖使用的工具等等。

現在攀上珠穆朗瑪峰山頂的人開始增多,「人類製造」也開始入侵珠穆朗瑪峰。最近有科研人員在珠穆朗瑪峰8840的高度上第一次發現了「人類製造」—微塑料。

如今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塑料,衣食住行幾乎都有塑料的身影。隨著人們在海洋中發現了微塑料開始,已經明白微塑料不僅襲擊在陸地,也襲擊整片海洋。

而珠穆朗瑪峰身為世界最高的山峰居然沒想到也逃離不了「人類製造」。

珠穆朗瑪峰不同於海洋,海洋的「人類製造」還能捕撈,但是珠穆朗瑪峰由於常年氣溫低,環境惡劣且地勢險要,又時常發生雪崩事故,清理「人類製造」的難度加大,並且因為珠穆朗瑪峰的氣候原因,這裡的「人類製造」通常能好好地保留下來,假以時日,如果再不阻止「人類製造」的繼續侵入,珠穆朗瑪峰將會變成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場。

人類的危險

有人說塑料真的是人類發明中最糟糕的一項,當初19世紀塑料橫空出世的時候,許多人都認為它是一個便利的新發明,然而當時的人們卻沒有意識到這個發明是人為製造,並且這個新發明將影響了地球的環境。

由於塑料的不易降解性,導致大型的塑料破裂後變成微塑料。

這個微塑料不容易用肉眼看出來,微塑料進入海洋後又容易被海洋生物吞食。微塑料進入河流,可以導致附近的土壤也出現微塑料,同時人在飲用河流的水的同時也可能喝下數以萬計的微塑料。

令人可怕的是,暫時沒有任何的數據說明這些微塑料進入人體後會不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也就是說我們無法得知這些微塑料殘留在我們的身體會不會有什麼危害,這也為了我們有以後的健康埋下了定時炸彈。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塑料。塑料桶、拖把、掃把、冰箱、空調、電腦、手機等等無不沒有塑料的身影。

就算以環保著稱的環保人士他們也沒能100%讓塑料從自己的身邊消失。

有不法商家甚至還在食品中加入微塑料以增加食物的彈性。嬰兒使用的奶瓶,據說一次喝奶量就有幾百萬的微塑料進入他們的體內,就連剛出生的嬰兒也逃不過「人類製造」的危害。

未來人類面臨最大的危險不一定是新型武器,可能是塑料危險或者環境破壞。

人們還要面臨多大的危險?

當數量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它就會引起質的變化。

我們每個人每天產生的垃圾,許多都是一次性的塑料垃圾。

比如說垃圾袋、一次性飯盒、吸管、一次性塑料杯、手套、保鮮袋、包裝袋等等……每次去超市購物的你們有沒有發現,幾乎每個商品都有塑料套著?

而將這些包裝卸下來後,足以佔用了垃圾箱一半或者一大半的位置。

而這些垃圾都被送到垃圾堆填區進行掩埋,有沒有想到堆填區也會有裝滿的一天,那麼這些垃圾該何去何從?

而且垃圾在被擠壓的過程中,會出現破裂變成細小的微粒,滲入到土壤中,有些還可能越滲到更深的地下層中,對植物的生長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

地球是統一的,而生態系統是共同的,我們在破壞生態平衡的同時,其實大自然也會「回饋」給我們自己。

其實不單單是塑料危險,環境破壞也有可能成為人們面臨的大危險。

早在30多年前的車諾比事件,大家已經認識到核電站爆炸的威脅。

一個繁華的城市瞬間變成鬼城,活著的人至今還受到核輻射帶來身體上的摧殘,那個城市至今核輻射依舊存在,裡面的生物早已經開始基因突變。

福島前些年因為地震的緣故引發了核電站出現故障,至今的廢水都不知道怎麼處理,還想在水箱一旦滿了,直接排放到海洋裡面。

如果真的這樣操作的話,那麼被汙染的海水就會隨著洋流而飄向世界各地,還會把輻射帶到整個海洋,到時候海洋裡的生物就可能全都被輻射汙染。

而人類也不可以食用被汙染的海鮮,依賴海鮮作為食物或者出口的沿海地區和國家則會最先遭殃,經濟也開始受到影響……

未來人類開始面臨更多來自於輻射的挑戰,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令人感到難過的是核輻射也是人類製造,因為是人類發現它的存在而大力利用,核武器也是如此。

「人類製造」入侵已經開始成為人類面臨的危險之一,如果不好好地正視這個問題,這個危險只怕會變得越來越大,影響人類的後代和賴以生存的地球。

相關焦點

  • 珠穆朗瑪峰出事了,被人類製造入侵,未來人類要面臨多大的危險?
    未來,人類將要面臨多大的危險呢?地震?海嘯?核武器?隕石撞地球?還是喪屍病毒?全球氣候變暖?機器人?人們對未來存在美好的願景同時,也有部分人對未來產生恐慌,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因素感到不知所措。而最近,有科研人員發現在珠穆朗瑪峰上發現了「人類製造」,從而讓許多人的焦點都開始轉移到這裡,有些人還甚至開始緊張。珠穆朗瑪峰本來是一個純淨美好的地方,究竟是什麼讓人類感到緊張和恐懼?「人類製造」的入侵,會帶給人類什麼樣的危險?未來人類還會面臨什麼危險呢?
  • 入侵世界之巔!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大本營周圍微塑料濃度最高
    近日,據新科學家,繼馬裡亞納海溝檢測到微塑料之後,人類社會的微塑料也出現在珠穆朗瑪峰峰頂附近。微塑料個體寬度小於5毫米,據推測可能是由於較大的物品破裂而引起。,「人類製造」首次現身8440米的珠峰近日,一項研究在海拔8440米的珠峰平臺上找到了微塑料汙染的痕跡,這也是已知最高的微塑料。
  • 珠穆朗瑪峰也發現了微塑料,危害目前尚不清楚
    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人類其實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在徵服自然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利用科學武器在徵服自己,最終的苦果還是要人類來承受。不過塑料的危害並沒有這麼簡單,塑料在被大自然分解的過程中,會形成微塑料,這些微塑料的直徑小於5毫米,甚至是達到微米或者是納米的級別;形狀有顆粒、纖維、薄膜。這些微塑料才是真正對生命產生威脅的東西,它們現在已經遍布到了全球各地,人類生活的陸地土壤中、淡水水系中,有塑料垃圾的地方都有分解出來的微塑料,這些微塑料會進入動物的體內,然後再次進入人類的餐桌。
  • 微塑料入侵世界之巔,「人類製造」現身珠峰
    近日,一項研究在海拔8440米的珠峰平臺上找到了微塑料汙染的痕跡,這也是已知最高的微塑料。英國普利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lymouth)的「塑料偵探」伊莫金·納珀(Imogen Napper)稱珠穆朗瑪峰為「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堆」,在登頂的常用路線上堆滿了食物殘渣、糞便、帳篷、塑料編織袋等垃圾。去年4月,尼泊爾政府組織的一隊由14名成員組成的「珠峰清潔隊」(Everest Cleaning Campaign)在45天的清潔行動中搜集到了超過3噸的垃圾。
  • 微塑料入侵人體!嬰兒每天喝下160萬粒微塑料,連大腦都有塑料
    塑料,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發明之一,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或者是人類有機會發明出時光機器,可以回到塑料發明之前,那麼,或許未來人類會阻止塑料的發明,因為它的出現,已經讓地球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 塑料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呢?其實這與人類進入工業時代有關。
  • 科學家在珠穆朗瑪峰峰頂附近發現微塑料存在的證據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作為尺寸僅有幾毫米的微小廢棄物,微塑料是一種隱蔽的塑料汙染形式,令人難以置信地難以追蹤,但科學家們正在更清楚地了解它的存在有多麼深遠。這方面的最新發現來自高海拔地區,研究人員在珠穆朗瑪峰上研究微塑料時,首次在山頂以下發現了微塑料存在的證據。
  • 微塑料入侵世界之巔,「人類製造」首次現身8440米的珠峰
    近日,一項研究在海拔8440米的珠峰平臺上找到了微塑料汙染的痕跡,這也是已知最高的微塑料。上至世界之巔,下至世界最深的海溝,微塑料可謂無處不在。有研究指出,每年每人平均會攝入70000顆微塑料。目前微塑料對人體是否有害還缺乏深入的研究,但這類無孔不入的物質無疑值得我們警惕:我們必須推進對於微塑料的研究,儘早提出可行的塑料減排和處理方案。
  • 人類胎盤首現微塑料顆粒 人類中出現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混合體
    21世紀,人類出生在一個被塑料垃圾包圍的世界。儘管此前的各項研究發現,微塑料顆粒早已遍及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日常活動中。然而,一項最新研究揭示,塑料微粒與人類的聯繫甚至可以追溯到子宮中。據「科學警告」網站(ScienceAlert)23日報導,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嬰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型塑料顆粒。
  • 塑料正反噬人類?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
    塑料正反噬人類?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在1分鐘內,全球就能賣出100 萬個塑料瓶,200萬個塑膠袋,人類平均每年製造800萬噸塑料廢物。這些急速增加的塑料要等1000多年才能降解。儘管人類知道塑料對於地球的危害,卻不知道微塑料也在侵蝕地球。
  • 世界最高的珠峰出現微塑料和草地,這是什麼信號?
    微塑料現身8440米的珠峰近日,發表在《Cell》的One Earth上的科學報告指出,來自國家地理和勞力士Perpetual Planet珠峰探險隊的一個研究小組,在2019年收集的珠峰雪水樣本中,檢測出了微塑料。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所處位置最高的塑料微粒。
  • 珠穆朗瑪峰長高了,可山脈上的這種東西也變多了,科學家憂心不已
    然而,新消息剛剛宣布完畢,壞消息就緊接而來,這座世界最高峰的環境問題不容樂觀,甚至未來還將面臨更大的危機。這也就意味著,人類的破壞已經侵擾到了高原環境,除了積雪樣本之外,還有更多地方存在塑料。目前人類在跑步、出行等過程中產生的塑料微粒越來越多,它們也將隨著大氣循環、水循環不斷進入大自然中。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微塑料
    本報訊 繼太平洋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之後,人們又在珠穆朗瑪峰上發現了微塑料的蹤跡。這些微塑料個體寬度小於5毫米,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較大物品破裂造成的。他們在所有樣本中,均檢出了微塑料。「儘管對珠峰展開研究令人興奮,我們也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樣本,但大家還是期待不會從中發現汙染物,畢竟我們不希望環境受到汙染。」該研究負責人Imogen Napper表示。
  • 微塑料:大自然的考題,蓋亞正在測試人類?
    危險實驗?小行星撞擊?超新星爆炸?其實,還有一個隱形殺手已經潛伏了100多年,人類一直沒有發現它。直到最近10年,科學家們才反應過來,我們只有30年的時間了,如果2050年之前還無法控制這個隱形殺手。這8名參與者的糞便中都被檢測出微塑料,共有9種,大小在0.05~0.5mm之間(人類頭髮大約是0.1mm)。平均每10克糞便中約有20個微塑料顆粒。
  • 微塑料現身珠穆朗瑪峰,這標誌著地球徹底被微塑料統治
    剛剛,新聞報微塑料已經攻陷珠穆朗瑪峰峰頂。這是繼馬裡亞納海溝之後,珠峰頂部首次發現微塑料。至此,包括空氣、地表、海洋的地球立體空間全部被微塑料汙染。塑料為人類的工業、農業等各個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環境署2014年年鑑》和《評估塑料的價值》報告指出,塑料汙染威脅到了海洋生物的生存以及旅遊業、漁業和商業的發展,引起了人們對微塑料的注意。
  • 珠峰峰頂驚現微塑料
    微塑料已經無處不在,提醒人們在生活中要儘量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  微塑料這一概念於2004年被首次提出,一般將粒徑或尺寸小於5mm的塑料顆粒定義為微塑料,也有人稱其為「人造塵埃」。據外媒報導,此次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珠穆朗瑪峰不同採集點,分別收集了8個900毫升的溪水樣本和11300毫升的降雪樣本,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樣本均檢出了微塑料。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微塑料
    圖片來源:PIERRE ROYER繼太平洋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之後,人們又在珠穆朗瑪峰上發現了微塑料的蹤跡。這些微塑料個體寬度小於5毫米,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較大物品破裂造成的。這些成分常見於徒步旅行者的登山服或其他裝備——僅僅在珠峰走動20分鐘,盥洗衣物或打開塑料瓶,都有可能將微塑料釋放到環境中。目前還不完全了解這些微塑料可能對生態系統或生物體,乃至人類健康產生的潛在影響。
  • 科學家首次在珠峰發現微塑料足跡,汙染治理迫在眉睫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探險隊從珠穆朗瑪峰上採集回來的雪和溪流樣本,發現了珠穆朗瑪峰上存在被微塑料汙染的證據。研究人員表示,珠穆朗瑪峰大本營周圍分布的微塑料濃度最高,而且在海拔高達 8440 米的峰頂之下也存在微塑料。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網友熱議:我第一反應是人類曾經滅絕過,留下了...
    虎撲11月24日訊 近日,繼馬裡亞納海溝檢測到微塑料之後,人類社會的微塑料也出現在珠穆朗瑪峰峰頂附近。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繼馬裡亞納海溝之後,#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 】近日,據新科學家,繼馬裡亞納海溝檢測到微塑料之後,人類社會的微塑料也出現在珠穆朗瑪峰峰頂附近。微塑料個體寬度小於5毫米,據推測可能是由於較大的物品破裂而引起。
  • 塑料微顆粒:嬰兒泡奶都被波及,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10月6日,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的最新報告稱,全球海洋中可能有超過1500萬噸的微塑料,它已經從食物鏈最底端環節入侵到了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海洋總給人很遙遠的感覺,不過更殘酷的現實馬上就開始展現在大家眼前!
  • 微塑料已進入人體!這是一個可怕的發現,生態圈已被塑料侵襲
    研究者們發現,一些細小的微塑料在氣溶膠的包裹下,甚至在顯微鏡下都很難發現它們的身影,而且這些微塑料垃圾要比普通塑料垃圾更難被降解,它們進入生物體內後,就會一點點在生物體內堆積,之後通過食物鏈的「富集」效應,從底層生物的體內轉移到高層生物體內,最終進入到人體之中。